登陆注册
13383300000007

第7章

此是俱舍五类义门。此中说四。若兼实事则为五种。彼论通约十八界辩。既兼无为故具五类。此既唯色故无坚实。言异熟者。性是无记。从善恶因之所生故。言长养者。谓因饮食长小令大。养瘦令肥。名所长养。言等流者。等为齐等。流谓流类。是前念之流类故。言刹那者。谓苦法忍无漏圣智唯一刹那得究竟故。言实事者。实谓坚实。事谓体事。不为四相所迁动故。此中五根通前二类。异熟因生所长养故。色香味触更兼等流。是内四尘前流类故。声无异熟。通次二类。以随色起有间断故。其法处色唯有二种。初无漏心俱时起者刹那所摄。后无漏心俱时起者等流所摄。此十一色既非无为。即无坚实。若就俗谛体皆异故。或通五类

为令取境明了端严等者。俱舍颂云。然为令端严。眼等各生二。释有二家。一云。为庄严身令端严故生二处。故有难云。若本来尔谁言丑陋。诸猫鸱等设有二处有何端严。是故应说。为令取境明了端严。现见世间闭一眼时。所见色等不分明故。彼复颂云。或二眼俱时。见色分明故

由其作用远速明异等者。五识之中眼耳用远。能取远境故向前说。就二识中眼识用远故在耳先。如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二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谓由两义。一速二明。所言速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嗅香舌后尝味。所言明者。味中有香。香细于味。鼻根能取味中细者。故是明利。香中有味。味粗于香。舌根能取香中粗者。故说不明。身最迟闇故最在后

如香荾花者。即今时人所食用者胡荾菜是。然此荾字数体不同。或作荽字。或作[卄/绥]字。然其随方所呼又别。若河西人呼为胡荾。若山东人呼为[卄/绥]荾。若江淮人呼为香荾。其花微细行布台上。眼根极微故如是也

俱舍说八但约执受及无受等者。一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如人好语等。由可诠表云有情名。二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意声。如人恶骂等。三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如手拍节等。非可诠表名非有情。四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如人拳搭等。五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可意声。如化人好语等。以化人身无执受故。大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不可意声。如化人恶骂等。七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可意声。如筝笛等。八以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不可意声。如错锯等。此八种声于前大乘十一声中前六建立

此触别名又二十二等者。此诸触相依八种因之所建立。涩之一种依摩建立。滑之一种依相建立。轻重二种依秤建立。缓急二种依执建立。冷暖二种依触建立。粘养强弱依杂建立。地水杂故粘。风火杂故痒。地风杂故强。水火杂故弱。依界平等建立勇息。四大界平无畏故勇。平等安和无动故息。界不平等建立余触。风火增故饥。地火增故渴。地水增故饱。风火增故闷。病老死等皆由大增以有随增。以有随增名不平等。由此等相于身觉故故皆名触

虽依思愿善恶种立者。此对小乘故说虽言。谓有部宗别有色法。从表色生体是实有。能防戒色名无表色。若不尔者。受戒已后心起恶时。戒体应失。故知非心而是色也。若经部宗说是种子。以求戒时表色及心和合共熏。在于身中有防非用。非色非心而为无表。今大乘宗唯依善恶胜上思愿熏成种子。在识藏中。此种势力令身语意不造诸恶。依此种子假立无表。以防色故但名色也

依遍处定作青等观等者。言遍处者即十遍处。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为十。谓以定慧观此十种。其量广大周普无边。悉皆遍满名十遍处。应知前四是所依色。其次四种是能依色。为离色相遍观空相。为离空相遍观识相。若十遍处观行成就。即八解脱而得究竟

或变第八五尘相分等者。谓彼大地及大海等。皆是第八识之相分。由菩萨等定自在力。变成金银苏酪等相。然于此中有其二说。有说假实。以菩萨等定慧之心是第六识分别变无实作用。但令众生暂时见故。而大地等实不变也。若不尔者应常定住。如何暂有而即无耶。有说实变。以菩萨等定慧力。强击发本识共相种子。令其改转种种色相。纵实地等亦随智变。虽所变相是实非虚。众生业强却归本相。若不尔者应无实体。如何能令有情受用。又应是善不名无记。执唯心定假实相故。虽其改转皆由定心。由从种子故是实有。性唯无记。是本识缘。是故得名通果无记

后一通实亦第八识所缘境者。谓定果色有实有假。若是凡夫二乘所变但从定起故是假有。若佛菩萨定慧所变有实作用故皆实有。若是实者本识则缘故通假实识亦缘等

随应有彼生门等者。处有二义。一生长义。眼根色境乃是眼识生长处故。二是门义。门者通也。眼根色境通是眼识所行处故。界有三义。一者因义。俱舍论云。是能生本种族义故。因彼种类而出生故。如一山中有多金银铜铁等种名为多界。如是一身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二者性义。俱舍论云。有说界声表种类义。谓十八法种类自性差别不同名十八界。如张王等性不同故。三者持义。杂集论云。六根六境能持六识。以是六识所依缘故。六识能持受用六境自体相故

亦有更加随眠相者。即是小乘大众部计。彼说现惑名之为缠。随眠即名不相应矣

一分无记增盛种子者。四无记中唯除异熟其余三种是其增盛。能熏成种而起现行。故是一分增盛种也

依有顶地游观无漏等者。游观无漏即二乘人后无漏智苦法忍等。皆是正智而能证理断诸烦恼。其后得智即无此能。又不同于诸菩萨等观众生心而为说法。但可将为游履观察一切观门。与无漏定而为加行。而此无漏属有顶地。依有顶地心后得故。今此灭定既是无漏。以此无漏为加行入

恒不恒行心等灭者。末那识性即是恒行。若第六识是不恒行。其无想定是有漏故。令不恒行心心法灭。此灭尽定是无漏故。非但不恒心心法灭。恒行一令染污亦除。言恒不恒心等皆灭。非谓末那净分亦灭

如婆沙等句有五种等者。一处中句。不长不短八字成者。二者初句。六字七字所成之者。三者后句。九字已上乃至二十六字成者。四者短句。减六字成者。五者长句。过二十字成者

若依小乘皆有别性性唯无记等者。说依声上音韵屈曲别生名等诠召于法。故离声外别有自性。其性唯是无覆无记。但依声起非是心力亲发生故。声是心力亲发生故通三性也。既唯无记故唯有漏。若是无漏则善性故

所言老者即异义等者。问。如诸论中所说四相生住异灭。此与诸论名字次第皆不同者。答。三藏所求各有差别。谓素怛揽以次第求。应求言说意义次第。若毗奈耶以因缘求。求何因缘制此学处。阿毗达磨以性相求。但求诸法真实性相。由此诸论所说文义。但显性相不约次第。作者意异故不相违

此后十种小乘不立随是六因四缘摄者。四缘之义如上所明。言六因者。俱舍颂云。能作及俱有。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许因唯六种。广释名义如俱舍论。恐文繁广略而不明

圣者成就十无学法者。即八圣道更加解脱正智为十。此依无学五蕴而立。故总说为十无学法。无学正语业命是无学戒蕴。无学正念正定是无学定蕴。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是无学慧蕴。无学正念解脱是无学解脱蕴。无学正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蕴

断伏随收故合为四者。即合想受不动二种。随入择灭及非择灭。即唯有四故五蕴等说四无为

性择别故虽四义殊等者。性为真如。本性有故。择为择灭。灭障得故。二义别故开之为二。故五蕴论说有四种。性之与择皆涅盘性。故涅盘经说三种

永害当生得不因择者。谓若烦恼不起无漏圣道断灭。从未来世合至现在。由阙缘故于未来世毕竟不生不至现在。即此烦恼不生之处所显无为永害当生烦恼。所得不因无漏慧择所得。如得忍已不堕恶趣。说于恶趣得非择灭。虽得忍时未得无漏。由其不起发业烦恼。阙恶趣缘永离恶趣。是故名为永害当生

谓离遍静欲未离上欲等者。遍静即是第三静虑第三天也。欲者即是三界九地烦恼总名。意说已离第三禅欲。虽有第四静虑烦恼。三禅已下烦恼已无。苦乐之行一切不行。所得无为名为不动

意生儒童等者。于五趣蕴我我所见现前行故名之为我。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名为有情。即此是意种类性故名曰意生。即依此意或高或下故名儒童。又摩纳婆总名儒童。即美貌之童乃少年。别名高下。以高慢故。或名卑下。能作一切士夫用故名曰士夫。以能增长后有业故名为养育。数往诸趣无厌足故名补特伽罗。谓受和合现存活故名为命者。谓具生等所有法故名为生者。说我能造一切法故名为作者。说我领受一切境故名为受者。知者见者准此应知 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等者。谓第八识非是实我。以从无始似一似常故。第七识缘彼第八识之见分。于自心上变为我相当情而现。而此见分执为实我。故此我见在第七识

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等者。谓第六识强分别故。或总执五蕴以之为我。我别执诸蕴为我我所。以第六识三性易脱。于善心时无我执故。故所执我不恒相续有间断也

一缘邪教所说蕴相等者。即诸小乘所执学教名为邪教。不顺大乘唯识真如空无相故。彼教所说诸蕴皆实缘此邪教。犊子部等起自心相执有人我。若有部等起自心相执有法我

二缘邪教所说有我自性等相等者。即诸外道邪教所说说有我者即是人我。自性即是数论冥谛。等即等取胜论六句。此等皆是所说法我。以此邪教所说为缘起自心相执为实我

自心外法或有或无等者。所缘本质名为外法。心上影像名为内法。即蕴计我蕴体是有。有本质故说为或有。离蕴计我我体都无。无本质故说为或无。其心内法影像相分所有我相。心起必有。故心内法一切皆有

同类推荐
  • 全隋文

    全隋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相智识颂

    五相智识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扁鹊难经

    扁鹊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落叶翩飞

    落叶翩飞

    学校开学第一天,武昭南在校园中遇到了一个令她怦然心动的女孩程静妍,然而曾经的经历使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小心翼翼地拒绝着……不久之后,母亲的突然去世,使他备受打击。母亲去世前告诉了他的身世之谜,并嘱咐他让他去寻找父亲……然而,当父亲找到他时,也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父亲临终前把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公司交到他的手里,并嘱咐有公司什么事情不懂就去问林峰……武昭南并不乐意经商,更不愿意做董事长。然而,在林峰的说服下,勉强当上了这个董事长。林峰预感到南天集团隐藏的危机并随时有暴发的可能,便想撮合他和江阳市委书记的女儿。然而,对爱情痴狂的武昭南哪会听他劝告。两人越说越僵,不欢而散。在林峰的策划下,南天集团终于铲除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恰在此时,他和林峰之间再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武昭南终于当上南天集团真正的董事长,正在他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却锒铛入狱并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韶华你知

    韶华你知

    【免费】【短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了他,只是记得,刚进入校园,就一眼看见了他。或许是缘分使然,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或许,这是我的爱。我的爱,最终会走向何方?没有人能够预知。我也只能走一步算是一步。我的爱,会无疾而终?
  • 九天訣

    九天訣

    她初来到这里,被冠名宫沉。第一反应就是重生了,却不知她本就属于这里。没有征兆,没有意外,她如愿入了千穹,成为幻师的弟子,碰到了她一生的挚爱。然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宫幻派突然被灭族,无一存活,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卫之羽、宫世爱她的人相继离去,就连她的挚爱也全然忘记了她,一环接一环的阴谋,她终究踏上了魔道。然这一切的牺牲,都只是为了那传说中的九天訣……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许氏医案

    许氏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茅山之士

    茅山之士

    我叫张扬风,出生在一个叫做“张家村”的小村庄里。从小我就霉运缠身,浑浑噩噩的过了十几年,直到遇到了我的师傅--尘凡道人...斗千年尸王、杀鬼妖,斩鬼神,这是我的故事!
  • 流月城

    流月城

    游戏古剑奇谭二同人文游戏古剑奇谭二同人文
  • 载阳堂意外缘

    载阳堂意外缘

    书中描写缙绅子邱树业与金陵富家少妇尤环环相爱相伴至终,死后登仙的传奇故事。情节似脱胎于《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和弹词《三笑姻缘》。观"其遇合之奇,报施之爽,情友之笃,颇有趣味。
  • 红楼梦研究杂记

    红楼梦研究杂记

    作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独一无二的见解,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揭示了这部名著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同时为我们解析了人物各自将要面临的各种命运。文中所持的观点,会让我们发现,原来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完全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