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6400000016

第16章

或问巴戟天近人罕用,止用之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无如近人不识也。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远功。夫巴戟天虽入心、肾,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则必生脾胃之气,故脾胃受其益。汤剂用之,其效易速,必开胃气,多能加餐,及至多餐,而脾乃善消。又因肾气之补,薰蒸脾胃之气也,谁谓巴戟天不宜入于汤剂哉。

巴戟天温补命门,又大补肾水,实资生之妙药。单用一味为丸,更能补精种子,世人未知也。

或疑巴戟天入汤剂最妙,何以前人未见用之?曰∶前人多用,子未知之耳。夫巴戟天,补水火之不足,益心肾之有余,实补药之翘楚也。用之补气之中,可以健脾以开胃气;用之补血之中,可以润肝以养肺阴。古人不特用之,且重用之。自黄柏、知母之论兴,遂置巴戟天于无用之地。嗟乎!人生于火,而不生于寒,如巴戟天之药,又乌可不亟为表扬哉。

五加皮

五加皮,味辛而苦,气温而寒,无毒。近人多取而酿酒,谓其有利益也,甚则夸大其辞,分青、黄、赤、白、黑,配五行立论,服三年可作神仙,真无稽之谈也。此物止利风湿,善消瘀血则真。若言其扶阳起痿,止小便遗沥,去妇人阴痒,绝无一验。而举世宗之,牢不可破,亦从前着书者之误也。余故辨之,使世人毋再惑耳。

或问五加皮,举世皆以为补,先生独言非补,世人饮此酒未见有损,何也?曰∶有其功则言功,有其弊而言弊。五加皮,实有损无益之药,而举世宗之,余所以大声疾呼也。此酒江淮之间最多,然饮之而未见损者,亦有其故。盖江淮地势卑湿,服五加皮之酒以去湿,似乎得宜。若非江淮污下之所,而地处高燥,则燥以益燥,吾日见其损,而不见其益矣。

或问东华真人煮石法用五加皮,世为仙经所需。而昔年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以致不死,岂皆不可信耶?曰∶此皆造酒附会之辞也。五加皮实止除湿,而不能延年,欲藉其轻身耐老,此余之所不敢信也。

川芎

川芎,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厥阴二经。功专补血。治头痛有神,行血海,通肝经之脏,破症结宿血,产后去旧生新,凡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崩血,俱能治之。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甚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必须以补气、补血之药佐之,则利大而功倍。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若与人参、黄 、白术、茯苓同用以补气,未必不补气以生血也;若与当归、熟地、山茱、麦冬、白芍以补血,未必不生血以生精也。所虞者,同风药并用耳,可暂而不可常,中病则已,又何必久任哉。

或问川芎既散真气,用四物汤以治痨怯,毋乃不可乎?不知四物汤中,有当归、熟地为君,又有芍药为臣,用川芎不过佐使,引入肝经,又何碍乎?倘四物汤,减去川芎,转无效验。

盖熟地性滞,而芍药性收,川芎动而散气,四物汤正藉川芎辛散以动之也。又未可鉴暴亡之失,尽去之以治虚劳也。

或问佛手散用川芎,佐当归生血,为产门要药,我疑其性动而太散,何以产后之症偏服之,而生血且生气也?夫血不宜动,而产后之血,又惟恐其不动也。产后之血一不动,即凝滞而上冲,则血晕之症生矣。佛手散,正妙在于动也,动则血活,旧血易去,而新血易生。新血既生,则新气亦自易长,又何疑川芎性动而太散哉。

或问川芎散气是真,何以补血药必须用之,岂散气即生血乎?曰∶血生于气,气散则血从何生。不知川芎散气,而复能生血者,非生于散,乃生于动也。血大动,则走而不能生;血不动,则止而不能生矣。川芎之生血,妙在于动也。单用一味,或恐过动而生变,合用川芎,何虞过动哉。所以为生血药中之必需,取其同群而共济也。(〔批〕不动不生,血过动又失血,合用川芎,自然得宜。)或问川芎妙在于动而生血,听其动可也。胡必用药以佐之,使动而不动耶?不知动则变者,古今之通义。防其变者,用药之机权。川芎得群补药,而制其动者,正防其变也。虽然,天下不动则不变,不制其动而自动者,必生意外之变,其变为可忧。制其动而自动者,实为意中之变,其变为可喜。盖变出意外者,散气而使人暴亡;变出意中者,生血而使人健旺。血非动不变,血非变不化也。(〔批〕倡论可妙,真胸有智珠。)或疑川芎生血出于动,又虑其生变而制其动,则动犹不动也,何以生血之神哉?曰∶不动而变者,无为而化也。川芎过动,而使之不动,则自忘其动矣。其生血化血,亦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是不动之动,正治于动也。

或疑川芎生血,而不生气,予独以为不然。盖川芎亦生气之药,但长于生血,而短于生气耳。世人见其生血有余,而补气不足,又见《神农本草》言其是补血之药,遂信川芎止补血,而不生气,绝无有用补气之中。岂特无有用之于补气,且言耗气而相戒。此川芎生气之功,数千年未彰矣,谁则知川芎之能生气乎。然而川芎生气,实不能自生也,必须佐参、术以建功,辅 、归以奏效,不可嫌其散气而不用之也。

或疑川芎生气,终是创谈,仍藉参、术、 、归之力,未闻其自能生气也。曰∶用川芎,欲其自生气也,固力所甚难。用川芎,欲其同生气也,又势所甚易。盖川芎得参、术、 、归,往往生气于须臾,生血于眉睫,世人以为是参、术、 、归之功也。然何以古人不用他药以佐参、术、 、归,而必用川芎以佐之,不可以悟生气之说哉。

或疑川芎用之于佛手散中,多获奇功,离当归用之,往往偾事,岂川芎与当归,性味之相宜耶?夫当归性动,而川芎亦动,动与动相合,必有同心之好,毋怪其相得益彰也。然而两动相合,反不全动,故不走血,而反生血耳。

或问川芎性散而能补,是补在于散也。补在散,则补非大补,而散为大散矣。不知散中有补,则散非全散。用之于胎产最宜者,盖产后最宜补,又虑过补则血反不散,转不得补之益矣。川芎于散中能补,既无瘀血之忧,又有生血之益,妙不在补而在散也。(〔批〕川芎之补在散,未经人道。)

芍药

芍药,味苦、酸,气平、微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入手足太阴,又入厥阴、少阳之经。能泻能散,能补能收,赤白相,无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安矣。盖善用之,无往不宜,不善用之,亦无大害。无如世人畏用,恐其过于酸收,引邪入内也。此不求芍药之功,惟求芍药之过。所以,黄农之学,不彰于天下,而夭札之病,世世难免也,予不得不出而辨之。夫人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其半。纵色欲者,肝经之血必亏,血亏则木无血养,木必生火,以克脾胃之土矣。脾胃一伤,则肺金受刑,何能制肝。木寡于畏,而仍来克土,治法必须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药,舍芍药之酸收,又何济乎。犯气郁者,其平日肾经之水,原未必大足以生肝木,一时又遇拂抑,则肝气必伤。夫肝属木,喜扬而不喜抑者也,今既拂抑而不舒,亦必下克于脾土,脾土求救于肺金,而肺金因肝木之旺,肾水正亏,欲顾子以生水,正不能去克肝以制木,而木气又因拂抑之来,更添恼怒,何日是坦怀之日乎。治法必须解肝木之忧郁,肝舒而脾胃自舒,脾胃舒,而各经皆舒也。舍芍药之酸,又何物可以舒肝乎。(〔批〕宇宙有此妙文,真是雍熙世界,不愁生民夭札也。)是肝肾两伤,必有资于芍药,亦明矣。然而芍药少用之,往往难于奏效。盖肝木恶急,遽以酸收少济之,则肝木愈急,而木旺者不能平,肝郁者不能解。必用至五、六钱,或八钱,或一两,大滋其肝中之血,始足以慰其心而快其意,而后虚者不虚,郁者不郁也。然则芍药之功用,如此神奇,而可以酸收置之乎。况芍药功用,又不止二者也,与当归并用,治痢甚效;与甘草并用,止痛实神;与栀子并用,胁痛可解;与蒺藜并用,目疾可明;且也与肉桂并用,则可以祛寒;与黄芩并用,则可以解热;与参、 并用,则可以益气。与芎、归、熟地并用,则可以补血。用之补则补,用之泻则泻,用之散则散,用之收则收,要在人善用之,乌得以酸收二字而轻置之哉。

或问芍药有不可用之时,先生之论,似乎无不可用,得毋产后亦可用,而伤寒传经亦可用乎曰∶产后忌芍药者,恐其引寒气入腹也,断不可轻用。即遇必用芍药之病,只可少加数分而已。若伤寒未传太阳之前,能用芍药,则邪尤易出。惟传入阳明,则断乎不可用。至于入少阳、厥阴之经,正须用芍药和解,岂特可用而已哉。

或问芍药平肝气也,肝气不逆,何庸芍药,吾子谓芍药无不可用,毋乃过于好奇乎?夫人生斯世,酒、色、财、气,四者并用,何日非使气之日乎,气一动,则伤肝,而气不能平矣。

气不平,有大、小之分,大不平,则气逆自大;小不平,则气逆亦小。人见气逆之小,以为吾气未尝不平也,谁知肝经之气已逆乎。故平肝之药,无日不可用也,然则芍药又何日不可用哉。

或问郁症利用芍药,亦可多用之乎?曰∶芍药不多用,则郁结之气,断不能开。世人用香附以解郁,而郁益甚,一多用芍药,其郁立解,其故何也?盖郁气虽成于心境之拂抑,亦终因于肝气之不足,而郁气乃得而结也。用芍药以利其肝气,肝气利,而郁气亦舒。但肝因郁气之结,则虚者益虚,非大用芍药以利之,则肝气未易复,而郁气亦未易解也。(〔批〕郁成于肝气之虚,芍药解郁,妙在益肝也。)故芍药必须宜多用以平肝,而断不可少用以解郁耳。

或问芍药虽是平肝,其实乃益肝也。益肝则肝木过旺,不畏肝木之克土乎?曰∶肝木克土者,乃肝木之过旺也。肝木过旺则克土,肝木既平,何至克土乎。因肝木之过旺而平肝,则肝平而土已得养。土得养,则土且自旺,脾胃既有旺气,又何畏于肝木之旺哉。况肝木因平而旺,自异于不平而自旺也,不平而自旺者,土之所畏;因平而旺者,土之所喜。盖木旺而土亦旺,土木有相得之庆,又何畏于肝木之克哉。(〔批〕古有青莲,谈皆玉屑。)或问芍药妙义,先生阐发无遗,不识更有异闻,以开予之心胸乎?曰∶芍药之义,乌能一言而尽哉,但不知吾子欲问者。用芍药治何经之病也,或人以克胃者,何以用芍药耶。夫芍药平肝,而不平胃,胃受肝木之克,泻肝而胃自平矣,何必疑。或人曰∶非此之谓也。余所疑者,胃火炽甚,正宜泻肝木,以泻胃火,何以反用芍药益肝以生木,便木旺而火益旺耶?曰∶胃火之盛,正胃土之衰也。胃土既衰,而肝木又旺,宜乎克土矣。谁知肝木之旺,乃肝木之衰乎。肝中无血则干燥,而肝木欲取给于胃中之水以自养,而胃土之水,尽为木耗,水尽则火炽,又何疑乎。用芍药以益肝中之血,则肝足以自养其木,自不至取给于胃中之水,胃水不干,则胃火自息,山下出泉,不可以济燎原之火乎。此盖肝正所以益胃也。或人谢曰∶先生奇论无穷,不敢再难矣。(〔批〕设难固奇,剖晰更奇。)或又问曰∶肝木之旺,乃肝木之衰,自当用芍药以益肝矣,不识肝木不衰,何以亦用芍药?曰∶子何以见肝木之不衰也。或人曰∶胁痛而至手不可按,目疼而至日不可见,怒气而血吐之不可遏,非皆肝木之大旺而非衰乎。嗟乎!子以为旺,而我以为衰也。夫胁痛至手不可按,非肝血之旺,乃肝火之旺也,火旺由于血虚;目痛至日不可见,非肝气之旺,乃肝风之旺也,风旺由于气虚怒极。至血之狂吐,非肝中之气血旺也,乃外来之事,触动其气,而不能泄,使血不能藏而外越,然亦因其平日之肝木素虚,而气乃一时不能平也。三症皆宜用芍药以滋肝,则肝火可清,肝风可去,肝气可舒,肝血可止。否则,错认为旺,而用泻肝之味,变症蜂起矣。总之,芍药毋论肝之衰旺、虚实,皆宜必用,不特必用,而更宜多用也。(〔批〕灼有至理,非同剿袭。)或又问曰∶肝虚益脾,敬闻命矣,何以心虚而必用芍药耶?夫肝为心之母,而心为肝之子也,子母相关,补肝正所以补心,乌可弃芍药哉。或人曰∶予意不然。以心为君主之官,心虚,宜五脏兼补,何待补肝以益心哉。嗟乎!补肾可以益心,必不能舍肝木而上越;补脾可以益心,必不能外肝木而旁亲;补肺可以益心,亦不能舍肝木而下降。盖肾交心,必先补肝,而后肾之气始可交于心之中,否则,肝取肾之气,而心不得肾之益矣。脾滋心,必先补肝,而后脾之气,始足滋于心之内,否则,肝盗脾之气,而心不得脾之益矣。肺润心,必先补肝,而后肺之气,始得润于心之宫,否则,肝耗肺之气,而心不得肺之益矣。可见肾、脾、肺三经之入心,俱必得肝气而后入,正因其子母之相亲,他脏不得而间之也。三脏补心,既必由于肝,而肝经之药,何能舍芍药哉。非芍药,不可补肝以补心,又何能舍芍药哉。

同类推荐
  • 一贯问答

    一贯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韩忠献公遗事

    韩忠献公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笔法记

    笔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梵志阿颰经

    佛说梵志阿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孙子注

    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级系统之养成小富婆

    超级系统之养成小富婆

    (快穿类)张熙觉得自己最近很倒霉。实习了三个月好不容易要转正的职位被一个空降而来的白富美顶替。大学期间勤勤恳恳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下来的存款因为一次不大不小的车祸全部清零。莫名冒出来的小富婆养成系统给出的攒钱任务第一步竟然是——玩游戏?
  • 帝霸红颜殇

    帝霸红颜殇

    混沌开,余宇成,劈尽碎玉洒星辰。日噬天,月掠魂,傲立乾坤,笑看浮沉。玉兔降,紫阳升,斗转天地唯我尊。心骨硬,享雷霆,根生九幽,足踏霄云。摩国遗孤摩歌身负亡国灭族之恨,然!师傅却敦敦教诲不可兴兵再启杀戮让天下苍生生灵涂炭。摩歌终究会选择或是身不由己走上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 Hello,我的邪君大人

    Hello,我的邪君大人

    拒嫁殇国人民的信仰,战神、战王殿下千言黎笙?一个默默无闻多年的宰相三千金李凉月就此出名了。“我休夫。”“休夫?娘子,你若是想要休夫,你身边就别想有男人出现。”“包括你么?”“娘子,你知道的,我和外面的那些妖娆贱货不一样。”某个大妖孽装无辜的白莲花,凉月表示要吐血三升!【甜文,宠文,霸宠,前期女主有些“高冷”的感觉,后期爆笑,1v1,身心干净,新文《早安,亲爱的老师》连载中】
  • 被抓住的风

    被抓住的风

    本文是一篇现实和回忆穿插的故事,部分真实部分虚构,主要是为了纪念曾经年少的日子和想像中的日子,和如今的现实,世界是如此的多变,那群好友你们现在又在哪儿呢,虽然文字无法记录曾经的美,但试一试又何妨呢,留下一份回忆,至少对于我来说,应该还是值得的。
  • 天诛殺

    天诛殺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为活人办差,而另一种为死人做事;这些人我们称之为零徒,而指示他们做事的逝者,便是零主;章铁生一次意外身亡,却因零力之源的零藏,死而复生;身负零藏的铁生,又在儒家修行灵力,且看命运的齿轮如何转动,它最终会将铁生带往何处?
  • 爱,没有如果

    爱,没有如果

    简介:生活的年轮,一年一年的在身上划下了一圈一圈的痕迹,命运的安排,导演了我们的生活。冥冥之中,我们顺着缘分这条线,再次相逢。
  • 穿越之因缘劫

    穿越之因缘劫

    是劫?是缘?杜嫣然,不过是一介青楼女子,却会让三个男子均为她动情至深。小烈在她昏迷时的告白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并不任性,并不冷漠,并不玩世不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她,只是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这份心情传达出来,只能出些下策,可以说,完全是无奈之举。枫可以说是三人中把爱藏得最深的一个,他经历过,所以害怕受伤,只能武装自己,用另一种方式去爱着她。看似冷漠、腹黑、残暴,其实他很温柔,对情感忠贞不二!展越呢,他尽了自己的所有力量去保护着她,甚至可以为了她放弃了生命……时而落泪,时而释怀,时而心痛,时而不舍,时而开怀……
  •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本书阐述了人们把谦虚学习的态度当做是平日努力的“心机”,把突破困境的经验当做是生活中学习的“时机”,让“心机”与“时机”常相“会合”,就可为自己打造出许多进步的“机会”。
  • 这便是爱

    这便是爱

    碟国两大世家,姚家跟沈家两家老爷子,可谓是一生两兄弟,命运共彼此.几代世交,到两人手中,更是交往慎密.就这着层关系,姚丰便想与沈青定下姻亲,将自己的小女儿姚小钰许配给沈家唯一的独子沈若离,定于姚小钰十七岁成婚.时间如梭,今年便是姚小钰十七岁.大厅里时不时传来两老为儿女谈婚事的欢笑声,这期间,为了给姚小钰跟沈若离培养感情,沈青之子便成为姚家的常客,有时候一住便是几月.没办法,姚小钰就是喜欢跟沈若离玩.这看在两老眼里可是高兴坏了,尤其是姚丰,自己的小女儿百般好,就是有一毛病,从不与男子碰触,哪怕是他这个父亲也是抵触的很,在发现时,他还很担心,但这十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当年定亲的决定没有错,.姚小钰好像很喜欢沈若离,都十年了,想着便笑了起来说道:"沈兄,那咱们就把日子定在下月初,可好?"沈青当然求之不得,毕竟是给自家娶媳妇,两家有事亲上加亲,而且他看得出两个孩子相处的很不错.另一头,姚小钰面对亲梅足马的沈若离,是喜欢,从心里喜欢,整整十年,从她孩童时代见沈若离第一面便喜欢了,但是现在要嫁给他,她却不知道自己心里真的想法,她从未去想过有这么一天,哪怕每次沈若离来的时候,姚家的人都说这是未来的姑爷,她也明白那意思,但就是不能想象嫁给他,"哎"又是一声叹息,夕忆倒了一杯茶水过来,低声问:"七小姐,这是你第一百次了."姚小钰走下秋千,走到石桌旁欲坐,:"哎"又一轻叹,她也不明白为什么今天一直叹气,所以不再解释,自顾自情绪.却不知道因为她这一声声叹气,惹来了一串联的事情.
  • 天生的枭雄

    天生的枭雄

    从小被人抛弃却嗜血的小芷若被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顾墨抱回家,这是碰巧还是缘分。是什么,让长大后的芷若变成了冷艳的女杀手,掌控着一方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