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0200000010

第10章

论。云何为二至用相应故 释曰。下释有二。先未相应。后已相应。此初也。文复三节。初凡夫等约位举人。以意等者。次辨行劣。凡夫二乘意识熏习。新发意菩萨以意熏习。虽是真如所熏之识。有分别故未契真如。云依信力而修行也。未得己行明未相应。以未证得无分别智。未显法身。未同佛体。未与诸佛体相应也。以未证得后得智故。未同诸佛起应化身。未与诸佛用相应也。自在业者。即根用也。言修行者。即后智也。后智能起根化用故。名为自在业修行也

论。二者已相至灭无明故 释曰。此已相应文亦三节。法身菩萨者举位取人。谓是地下诸菩萨也。得无分别心等者。正显相应。谓得正体无分别智。是故名得无分别心。得此心故便同佛体。故与诸佛体相应也。以得后智能起化用故。与诸佛用相应也。体中但举能相应智。用中但举所相应境。新论具说能所相应智之体用。此影略。其唯依等者。显其行胜。由证真法所起诸行唯依证智任运而修。非如前位但依依信力云法力自体修也。行增猛故炽盛熏真。能显真如灭无明。妄灭真显行成故也

论。复次染法至尽于未来 释曰。上已广显染净熏义。次显二熏尽不尽义。于中有三。初标举其相。次征问所由。后释其义意。此初也。文中二熏应作四句。无始有终。谓本不觉。作诸染本成佛断故。有始有终。谓末不觉。从本而起成佛断故。无始无终。谓本觉性。性自常真无变灭故。有始无终。谓始觉智。从真显起体真常故。无始有二。约时及起。无明具二。枝末唯一。既皆名染。故说染法从无始来熏不断等。此即显前染二句也。本始二觉皆名净法。有始起故不言无始。皆无终故名无有断。故言净法熏不断等。即是显后净二句也。若尔便违金光明经。彼说自利法身始得利他应身无始起故。答。此说依本而有始觉故言有始。彼说始觉即同本觉故言无始。此说本觉本来常住故说无始。彼说断障方显法身故言始得。各据一义亦不相违。此义故不始而始始而不始。无始之始。始之无始。皆无碍也

论。此义云何 释曰。此即征问尽不尽。由染净之熏俱无始有。何故染熏有尽而净熏无断耶。染净相因方成熏义净。若无染不成能熏。若得佛已则无染法。无所熏故亦无净熏。宁言净熏即无断耶。显斯二责故言此义云何

论。以真如法至故无有断 释曰。此举所由答前问也。以真如法等者。释初问意。谓彼染熏违理而起无常法故。故无有断故言真如常熏习等。法身显现等者。答后问也。若未成佛。以体熏习。若已成佛。体虽无染以用熏习有染生故。即二相中不思议业始觉应化之别用也。又佛法身与生无二。佛虽无染众生有染。既法身外无别众生。亦即法身体有自染。即四镜中缘熏习镜本觉法身之遍用也。如斯解释理极圆明。方得尽其论之幽旨。于诸疏中曾未见也

论。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释曰。生灭门内有二分中。前来已释生灭心法。释立义中是心生灭因缘相竟。次下明其所之义。释立义中能示摩诃演体等义。于中有二。初合释体相二大。后别明用大之义。前中又二。初总标二大之名。后别释二大之义。此初也。自体体大。相谓相大。问。如立义。下立法义起下释中广释之文。何今但释所立法而不别释所立义耶。答。如心生灭因缘相等所示大乘相。自体用即是所立三大之义。但显所示自体相用。亦即已显三大之义。何用别释三大义耶。如或更明成繁重故。若尔上文三大别立。何故今释有开合耶。答。前就义有别故别立三。今约时同异故有开合。谓体相大约凡而说但有体义相义。必存其用大者约佛菩萨悲智而明。非凡时有。纵有体相未必有用故。合体相而用别开。若尔何故始觉同本以许。体用不同时故。答。此难不然。凡圣别故。若始同本。即令体用同时。始始觉时亦应体用齐起故。虽有体而用未起。体用别说等理无违

论。一切凡夫至毕竟常恒 释曰。次别释二大之义。于中二大即分为二。此初体大。人虽就位以优劣。以体随人未曾增减。非前际生等者。释不增减所以。前际不生故无增。后际不灭故无灭。即凡位为前际佛位为后际也。毕竟常恒者。释不生灭义常。故前际不生。恒故后际不灭。既常恒故。从凡至佛其体毕竟无变异

论。从本已来至一切功德 释曰。次明相大。于中有二。初正明性德。后问答重辨。前中亦二。先明德相。后显立名。初中又三。初总标。次别释。后总结。此初也。谓此相德即于体大自性之上本来具足。非新起故名性功德。如水八德不离水故

论。所谓自体至自在义故 释曰。此别显也。文中六句。展转而释。其第一句本觉智明义。以是真体非无明故。其第二句显照诸法义。以有大智光明义故。其第三句显照无倒义。以能遍照于法界故。其第四句性离惑染义。由有真实识知义故。其第五句净德圆备义。由是自性清净心故。其第六句性德无迁义。由具常乐我净义故。既由前前而有后后。以后后句显前前义

论。具足如是至思议佛法 释曰。此总结也。性德无数故过恒沙。皆即真体故云不离。无始相续谓之不断。共同一味复言不异。如水八德具三义故。新论名为非同非异。德相别故非同。同一味故非异。此阙非同。彼阙不离。二论影显其义方足。德义深广名不思议。唯佛穷达故名佛法。或是觉法故名佛法

论。乃至满足至如来法身 释曰。此立名也。举广就略故云乃至。显具众德故云满足。更无所念云无所少。能摄果地如来万德。如来智摄名如来藏。果德相显能起报化。为万德依故名法身。故满足等皆立名而非别义。故新论云。依是义故名法身等

论。问曰上说至种种功德 释曰。次下重显。于中有二。初问。后答。此即执体疑相难也。谓执真体定离诸相故。疑有此功得相也

论。答曰虽实至是故无二 释曰。次即差别无二答也。于中有二。初明差别而无二。后明无二而差别。此初也。文中三节。虽实有此等者。初明众德虽多同一味。如此义云何者。征问无二之义。以无分别下。释成不二所由。虽实有此诸功德义。以无能取分别之心。又离所取分别相故。由无能所二分别故。是故前言无有二也

论。复以何义至生灭相示 释曰。下显二而差别。于中有二。先略。后广。此初也。文中四句。分为二节。上对疑辨下对释遣。既其不二。以何说别。以依生灭恒沙染法返示净德。恒沙差别但举染本但言业识。据实通则一切染也。故新论云依业识等诸生灭相而立等也。若尔佛果应无净德。以无能对表示染故。答。谓治染已佛果功德与真一味不可分虽不可说然非无也。若不尔者。岂离染时真如即是无常等耶。即依是义而经说云。如来智慧无所不至。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众生若离妄根垢缚。具见佛智在其身中。故虽治染德不无也

论。此云何示 释曰。次下广释。于中有二。先问。后显。此初也。此问对染表示之义。此真实性依生灭染示德相者。义云何耶

论。以一切法至实无于念 释曰。下显有三。初举所迷之理。次对染以显德。后结德以释名。此初也。以一切法即心真如。真非妄故法无念也

论。而有妄心至光明义故 释曰。对染显德。于中有二。先明对染别显德相。后总对染显具众德。初中显前六种德义。即分为六。此初本觉智明义也。有义。此则无明业相说。有妄心不觉念故。有义。通对九种染相说。妄起念见诸境界。业识未见诸境界故。谓诸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故。总说无明。心性不起故即智慧光明

论。若心起见至法界义故 释曰。此即对明显照诸法义。有义。此文对能见相及境界相显此净德。谓是能见所见相故。故说起见即不见等。有义。此亦通对诸染但言起见而是妄心。不说境界为所见故。心性无此诸妄见。故即说显照诸法义也

论。若心有动非真识知 释曰。此即对明显照无倒义也。此中文略。具应言。若心有动非真识。知心性无动即是真实识知义故。有义。此说智相续相也。以此二染是粗动心妄生分别爱不爱等。是故非是真实识知。有义。此亦通对诸染说。心有动非真识知。九种染心皆是动故。若无九种染动之心。即说心性真识义故

论。无有自性 释曰。此则对明性离惑染义。此中应言。若心有动。无有自性。心性无动即是自性清净心义故。义难知故但举一句。有义。此说执取计名。以是事识粗分之位取着转深发业灭苦。是故名为无有自性。有义。此亦通对诸染。若唯二相无自性者。其外染心应有自性。由有妄动成九染相故无自性。心性无动即说自性清净心义也

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释曰。此则对显净德圆备义。此亦文略。若具应言。若心有动非常乐等。心性无动即是常乐我净义故。有义。此说起业相也。轮六趣故非常。是行苦故非乐。惑所使故非我。性有染故非净。有义。此亦通对诸染。不尔余染岂常乐等。上释业相动即有苦。非起业相独名非乐。心性不动即无诸染。是故名为常乐我净

论。热恼衰变则不自在 释曰。此则对显性德无迁义。此亦应言。若心有动。热恼衰变则不自在。心性无动即是清凉不变自在义故。例可知故略不言也。有义。此说业系苦相。为业所系不自在故。常受热恼衰变苦也。有义。此亦通举诸染。不尔余染岂清凉耶。诸惑烧心故名热恼。妄染迁改则名衰变。业果系缚是不自在。心性不动则无是义。故说清凉不变自在义也

论。乃至具有至相义示现 释曰。此总举诸染显众德相。言乃至者总举之词。妄过尘沙翻对。此故真恒不动。即说真有。过于恒沙德相表示。前来新论其义大同。既无乖异。不能繁引

论。若心有起至如来之藏 释曰。此即第三结德释名。文中三节。若心有起等者。此初有念即少。若心更起外念求之。即是不足故有少也。故新论云。若心有起见。有余境可分别求。则于内法有所不足。如是净法下得无念满足。以心性中净法满足更无所求。云无所念。无所念故是净满足。此下新论意同不引。名为法身等者。依德立名。德法满故为净法。依名为法身能摄如来清净功德。名如来藏

论。复次真如至发大慈悲 释曰。上明体相。下显用大。于有二。初总明。后别释。总中有二。初对果举因。后牒因显果。初中亦二。初悲中有三。初显起用因。次因悲起行。后因悲立。即此初也。诸佛如来者。此明能起用大之人。用大乃是佛所起故。本在因地者。此明初起用大之时。即在凡位发心时也。发大慈悲者。即显所起用大之因。由因大悲起用大故

论。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 释曰。此因悲以立行也。有义。二句皆显利他。修六度等为摄生故。故说以施摄贪穷等。有义。不然违新论。故说修诸度四摄行故。初修六度即自利行。后四摄明利他行。有义。不然违论意故。此说因悲而起诸行。皆有自利利他义故

论。立大誓愿至尽于未来 释曰。此因悲心立愿也。尽欲等者。广大愿也。不限等者。长时愿也。初中又含第一之愿。言度脱者第一心故

论。以取一切至众生故 释曰。次下明智。于中有二。初显自他同体体智。后释曰体智之所由。此初也。以取众生如己身者。显得摄他同己想也。而亦不取众生相者。不见身外有众生也。由平等智以取众生如己之身。虽愿度生而亦不见别众生相

论。此以何义至真如平等 释曰。此显自他同体所以。文中征释。此以何义者征责自他无别所以。如实等者。约真如答显其义意。自他同真无有别体。何得身外见有众生

论。以有如是至见本法身 释曰。次牒因显果。于中有二。初显用体得明用相。此初也。以有如是大方便智者。牒前显体之因。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者。举因所显之果。大方便者。即前行愿。体正名方。助道名便。智谓自他同真之智。以此悲智故无明灭法身了果究竟显现。是故名为见本法身

论。自然而有至遍一切处 释曰。下明用相。于中有二。初明用深广得明用无相。此初也。自然等者。显用深也。即与等者。广大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业。用相巨多名种种用。任运智用名自然有。是则依前法身之体。不待作意起难思用。由斯摄论断此义云。如末尼天鼓无思成自事。种种佛事成常离思亦尔。既依真如起此妙用。故同真如遍一切也

论。又亦无有至故说为用 释曰。此明用无相也。此文三节。谓标征释用依体智。举体即真故虽起用无相可得。佛具三身昉现用相。何故乃言无用相耶。若废机感如来。唯是妙理本智最胜实义。更无应化生灭等相。但随缘用。用即无用。如波即水。用而常寂。故说此身即是法身。唯如如智名法身等。故唯法身离施作等。虽真理妙智本来常湛。随机感而应益用无边。如水即波即寂常用。故随众生说为用等

论。此用有二种 释曰。次下别显。于中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块骨头引发的惨案

    一块骨头引发的惨案

    他只是去茶水间接了杯咖啡,然后就在一个诡异的地方听了一段诡异的话,遇到了一个诡异的……魔族?然后,俩人上天入地,走江湖,闯深渊,访精灵,找矮人,居然日久生了情!双双殒落,真是一个悲剧的故事T^T
  • 黑咒杀手

    黑咒杀手

    十位满身黑色咒文的黑咒大师在公园与光明教十个红衣大主教大战,因黑咒杀手组织收到假情报,聚集再此,遭到内部背叛,陷入红衣大主教阵法袭击。刚入门黑咒杀手组织的主角卷入了这场纷争,刀光剑影,奇妙的黑咒术法,错综复杂的势力,在都市里面演绎出神奇的成长之路...
  • 醉问梨花信长情

    醉问梨花信长情

    你和他斗嘴,看星星,打架,你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有共同的目标。但是你会喜欢他么?她的心里微微一颤。是啊,她喜欢他么?尽管这世上他们是最熟悉彼此的人。她不知道。然而当身世之谜浮于水面,上古时的恐怖的存在重现于世,他和她之间,巨大的秘密浮现。皇朝帝都,是谁一战风华,为了一个人剑指天下。荆棘路上,是谁为她一步一匍匐跳向火海地狱屠浮,是谁,挡在她的面前,万箭穿心青灯古寺,是谁,心乱如麻却装作心如止水苍茫崖上最后的对决,是谁的血,灼热了她的眼眶?不论是上古时的决绝,还是仙魔的死战,亦或是今生的相依。她和他,三生的朝暮,都有彼此的影子。月独惜,想打架?臭小子,你以为我打不过你?她想她是喜欢的吧。亦或是,爱。
  • 武相

    武相

    朝夕相处的老师作古之后,辰马仍然没有放弃成为强者的梦想,于是,他打算下山去闯荡,没想到第一天就被人给骗得身无分文……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落花盛夏的光年

    落花盛夏的光年

    “爱妃,平身吧,不用行此大礼。”某男扬了扬嘴角。“滚远点去,谁是你爱妃啊!?而且我只是…只是……”某女话还未说完,某男的吻便铺天盖地的印在了唇上……
  • 沉默的左轮枪口

    沉默的左轮枪口

    银色左轮,承载一名警员的灵魂——左轮侦探破案的源泉
  • 重世:倾城太子妃

    重世:倾城太子妃

    她,雁城公主,他,北冥皇朝太子。重世复仇,却被腹黑太子吃干抹净...
  • 换个相公好过年

    换个相公好过年

    一女不侍二夫,但她却一口气先休了那个老公,再嫁给现在的相公。一个温柔如水,一个冷酷如冰。总而言之,她有一只可以当做两只用的好相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亡之影

    永亡之影

    男主角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部特殊的照相机,并且结识了一个神秘的漂亮女孩子。但自此之后,他身边的一个朋友离奇死亡,使得男主角对事情越发怀疑。就在他想弄清事情真相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奇失踪。等到朋友之死的原因浮出水面,整件事情也将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