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1800000009

第9章

第二出體

總有四種。一約百法。二約處界。三約三性。四約五法。攝相歸性等四門。彼寬故不說。約百法者。色蘊總以十一種色。而為體性。故五十三云。何等是色蘊自性。答略有十一。謂眼等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又總為二。謂四大種。及所造色。五蘊亦言。云何色蘊。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諸色。初五根體者。雜集第一云。謂四大種所造眼識等所依清淨色。名眼等根。五蘊論云。云何眼根。謂色為境清淨色。雜集舉體及因果顯。五蘊約境及體。各據一義。以眼等根非現量得。舉因果境。而以明之。或有據因以辨。謂四大所造清淨色為體。簡扶根及境。名清淨色。五境者。准雜集論。色者四大種所造。眼根所行義。餘四准此。但舉根別義。謂境義。謂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麤細高下。若正不正。光影明闇。雲烟塵霧。逈色表色。空一顯色。總二十五。五蘊論云。謂眼境界。顯色形色。及表色等。前舉因果。并顯色體。後但約果體。并顯色體。瑜伽第一。有二十四。除其逈色。逈色即是顯色差別。故不別立。顯揚論。色有二十五。除逈加影像色。有云以於鏡等中。像現似質。是影像色。彰光明等。有闇色生。不似於質。是影色。今謂因於鏡等。返見本質。所帶相分。名為影像。五蘊論云。謂眼境界。顯色形色。及表色等。逈顯色。聲者四大所造。耳根所取義。十一種聲。謂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因受大種。因不受大種。因俱大種。世所共成。成所引。遍計所起。聖言所攝。非聖言所攝。五蘊論說三。謂執受大種因聲等。香者。對法說六。謂好惡平等俱生和合變異。五蘊亦同。味者。五蘊說六。甘酢醎辛苦淡。對法說十二。於五蘊六上。加可意。不可意。俱相違。俱生。和合。變異。觸者。對法論。觸有二十六。謂能造四大種。及於所造滑。澁。輕。重。煗。緩。急。冷。飢。渴。飽。力。劣。悶。養。黏。病。老。死。疲。息。勇五蘊論言等者。此亦同。瑜伽五十四說。觸有二十四。除緩急。緩攝屬耎。急攝重。以大種堅實。假立於重。急即堅實。法處所攝色。雜集說五。謂極略。極逈。受所引。遍計所起。自在所生。五蘊說同。如是色蘊。略即為二。謂四大種。及所造色中十一種。廣八十五。如具是列。是色蘊體。廣分別此八十五法。五境章當更辨之。受蘊以遍行中受數為體。雜集第一。受蘊謂六受身。謂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或復為三。苦樂及捨。又有多種。廣如彼辨。然不離此。樂苦捨三。五蘊亦說苦樂說三。適悅身心。名喜樂性。非適性名為捨受。總以六三為受蘊體。想蘊者。亦以遍行想。為想蘊。五十三說。亦有六種。如前更說。隨六觸生。說為六想。又復說六。一有相想。二無相想。三狹少想。四廣大想。五無量想。六無所有想。此約界地及有情辨。雜集說二六名。亦與此同。五十五云。又略有二。一世間想。二出世間想。此約漏無漏辨。總以二六及二為體。行蘊體者。五十三說。此亦六種。如前應知。此即遍行思隨觸。分六行蘊體。雜集亦同。舉勝隱劣。故但說思。理實除色及受想識。餘皆行蘊。故雜集云。又即此思。除受及想。與餘心所有法。并心不相應行。總名行蘊。雖除受想。一切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皆行蘊想。然思最勝。與一切行為道首故。是故偏說。成唯識第三云。思於行蘊。為主勝故。舉此攝餘。故知除四蘊。餘皆行蘊攝。五蘊亦如是。總以七十三法。為行蘊體。謂遍行三。別境五。善十一。本感六。隨二十。不定四。及二十不相應行。廣此心所。及不相應行。如別章說。識蘊體者。以八心王。為識蘊體。故雜集第二云。云何建立識蘊。謂心意識各別。心即第八。以能積集諸習氣故。意者。謂一切時。緣阿賴耶識。思度為性。此即第七。識謂六識身。眼識乃至意識。眼識者。謂依眼緣色。了別為性。餘隨所應。依根緣境。以辨體性。五蘊論說。於所緣境。了別為性。此即總說。次下逐難別解心意。與此無違。瑜伽五十三。但說六識。據通三乘。故隱餘二。第二約界處出體者。色蘊即十界十處全。法界法處各少分。即法界處中。極略極逈等。瑜伽五十四云。色蘊攝十界十處全。一界一處少分。受想二蘊。亦法界處中。受想二法故。五十四云。受想俱言一界一處少分。行蘊除法界處中受想二。六無為及五色。餘皆行蘊。五十四云。行蘊攝一界一處少分。識蘊體者。即識心界。總意處故。五十四云。識蘊攝七界全。一處全。對法五蘊。皆同此說。第三約三自性體者。有云遍計所執。既是無法。故不攝蘊。今釋不爾。通三自性。妄計實有。即初性為體。從眾緣生。依他為體。無漏離倒。圓成為體。故成唯識第八云。三性六法相攝云何。彼六法中。皆具三性。色受想行識。及諸無為。皆有虗妄緣生性故。問妄計體無。何成聚義。答妄計為有。有妄聚義。若不爾者。如何五蘊等。一切皆說空。有為無為名為有。我及我所名為無。諸論中說。佛所說法。不共外道。有說為有。無說為無。生緣蘊有。如何說空。又擇滅無為。當依他攝。遍計非有。何癈蘊成。第四五法出體者。五法即相名分別正智圓成。除其圓成。皆四為體。五法體性。雖說不同。通而論之。故四皆攝。若依緣生。說相名體。五蘊皆相。行蘊小分。以名為體。假實合論。色行少分。用名為體。名聲二法。蘊攝別故。受想識三。行蘊少分。分別為體。唯八心及諸心所。是分別故。無漏五蘊。容四為體。後得及似能所詮故。能變彼者。正智為體。無漏離例。圓成為體。常無常門三。除圓成實。或離戲論。非彼相名。雖有能所詮。皆正智為體。此依涅槃。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及唯識論第三師義。故以正智為五蘊體。若初二師。彼非蘊體。且依唯識初門出體。餘隨所應。思准可悉。

第三次第

有九復次。雜集第二有三復次。一依四識住及識故。二約為依。依根境力故。三受隨生。而領受故。從其所受。取彼相故。隨所應想。造作諸業。隨業造識。識於前境。及於異趣。而轉變故。三依染淨。謂由根境。為染淨緣故。成唯識云。亂相及亂體。乃至若無餘亦無。想生心勝。雜集說想依於根境。有染無染。二受而生。依受所領。取相造作。謂由如理及不如理。如次染淨。彼所染淨。謂即是心。合有麤重。無麤重故。瑜伽五十四。有六復次。一生起次第。初色識行受想思。故彼論云。眼色為緣。能生眼識。乃至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先說色。次說於識。次三和故觸。觸緣受等。是名諸蘊生起次第。故成唯識第三云。觸謂三和合。分別變異。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二依治倒。則色受識想行。故彼論云。為治四倒。不淨計淨。於苦計樂。無我計我。無常計常。此中先說色及受識。識次想行二。三依流轉。有根境界。由二種蘊。起諸雜染領納采畫於境界故。造作善惡。起後生等一切雜染。識是所染。故最後說。此即雜集染淨一分。四依識住。與雜集同。五依安立。謂諸世間互相見已。先了其色。次知進退。或苦或樂。次由知彼如是名類。次知根性。愚叡勝劣。後由識蘊。安立內我。六依我具及於我事。謂我依身。於諸境界。受用苦樂。隨起言說。此之二種。依法非法。方得積集。由思所起。及所造作。我具隨次。我事後說。此之我具。依止我。故最先說。前四我所。第五我事。諸經論中。說色受想行識者。不依生起及治倒說。是故次第前後不定。隨機治病。作此此說。若俱舍論第一卷中。四復次說。故彼頌云。隨麤染器等。界別次第立。雖異宗義。說亦無妨。自既有多。恐繁且止。

第四癈立者

即前次第亦當癈立。何以得知。五十四中。第六復次。即雜集中。蘊唯五因。故雜集云。問何因蘊唯有五。答為顯五我事故。謂為顯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乃至云。所以者何。世間有情。多於識蘊。計執為我。於所餘蘊。計執我我所。此釋五因。是故蘊五不增不減。以此故知。癈立亦爾。又義癈立。根境齊色。合為色蘊。八識類同。合為一蘊。心所之內。為淨根本。及生死因。別立受想。在家著欲受為諍根。出家者見想為諍根。由受起貪。着欲樂故。由想起見。生執著故。互相忿競。生死因者。由內外受。發起二愚。謂增上果愚。及異熟果愚。由想安立如不如理。言分齊相。隨造諸業。所餘一切無別勝能。皆有遷流。故同行蘊。思雖勝能。正體造作。故立行蘊。造作遷流。同行義故。

第五諸門分別

瑜伽五十六。及雜集論第三四五。廣布多門。今略述三。解具如彼。一假實門。二漏無漏門。三三性門。第一假實者。一約待名言。不待名言。待名言者。五蘊皆假。不待名言者。五蘊皆實。故雜集第三云。謂不待名言。此餘根境。是實有義。一切皆是實有。謂待名言。此所餘根境是假有義。一切皆假。何以故。依名言智。及此名言。皆依共相。不依自相。共相即依自相增益。更無別體。故是假有。故成唯識第二云。假智及詮。但依諸法共相而轉。二約相質。因位第八。五數相分。五蘊皆假。以無實種。見分義分。與王同緣。故通五蘊。種現通說。非唯種現。唯種現者。攝蘊不盡。八在果位。緣有漏者。王所相分。似故皆假。緣無漏者。可通假實。然心所相。亦一向假。心王所緣。質通假實。相分隨質。故通假實。第七因相。王所同實。以一切時恒緣第八。相分生彼第八質相。果通假實。准八可知。第六因果位相。皆通假實。因果皆緣一切境故。五識因相。有義通假。許緣長短假色等故。有義唯實。不許五識緣假故。廣此道理。如五境章說。隨其所應。起假實相。若為質時體亦假實。三總相說。受想識蘊三體皆實。色行二蘊。即通假實。且色蘊中。眼等五根。觸中四大。皆是實有。五十四云。色蘊所攝色中九種。是實物有。當知所餘唯是假有。五根相顯。故不別說。五境色中。青黃赤白四是實色。雜集論云。二十五色中。青黃赤白四種是實。所餘皆假。八種聲中。但可是實。有處說響聲。當知彼是假。香六種中。和合香假。五十四云。空行風中。無俱生香等。唯假合者。既云假合。明知是假。餘皆可實。味十二中。和合准香。亦可說假。餘皆是實。法處色中。極略。極逈。遍計所起。受所引色。四皆是假。定所生色蘊。當知是實。五十四云。若有威德定所行境。猶如變化。彼果彼境。及彼相應識等境色。是實物有。若律不律儀色。皆是假有。彼既不言定生色假。明知是實有。又釋。若威德定所生之色。即是實有。餘定所生假相色等。即是假有。論據勝說。非盡理說。不爾極略等。亦應是實。然有判云。遍計所起色。通假實。以不分明親證其境。名為遍計。成種生根。雖名遍計。而是假有。今釋不然。若能成種。定即是實。假法如無。非因緣故。或所遍計。各自處攝。遍計性成。遍計色攝。然云遍計是影色者。非相分影。遍計色性。似執心現。說名為影。及分別意識。獨緣空華等。彼無質故。但有影像。唯妄心現。故名遍計。若以意緣。即法處者。應無五根。五根亦是意識等緣故。但是意緣。非餘根境。即法處攝。以能遍緣餘根境故。故以但簡。以斯解釋。應合深理。行蘊之中。不相應行。一切皆假。遍三別境。一切皆實。善十一中。捨不放逸不害三假。本六惑中。惡慧是假。二十隨中。小十大三。放逸妄念。及不正知。四不定中。尋及於伺。此等皆假。所餘是實。依正義說。餘則不定。

第二漏無漏門者。色蘊之中。欲界五根境。不律儀色。處中不善無表之色。散善無表。遍計起色。及欲界心起逈異色。皆唯有漏。若無漏門中所有。名無漏者。除不律無表處中不善。餘名無漏。色界業生五根境色。除佛所起眼等五根。五八五境。皆唯有漏。第六七相。五境之色。極略逈色。定俱無表。定通所生。通漏無漏。漏無漏心所起別故。受蘊之中。苦憂有漏。喜捨樂三。通漏無漏。想隨五受。思准可知。行蘊之中。遍行。別境。及喜十一。不定尋伺。得非得。相。命。名句文。同分。及於流轉等十。通漏無漏。隨其所應。與漏無漏心相應起。及俱有故。本隨悔眠。及無想定。無想異熟。并異生性。皆唯有漏。其滅盡定。體唯無漏。識蘊亦通漏及無漏。思准可知。

第三三性分別者。謂善不善。及無記性。善中有二。加行生得。無記有六。有覆。異熟。威儀。工巧。變化。自性。別則九門。并漏無漏門。有十種五蘊。小乘唯九。無自性蘊。

初方便者。要加功力。修習而起。名加行善。即色蘊中。色聲無表。極略極逈。通於方便。方便善心所起色聲表故得通。性唯無記。極略極逈有漏三慧。亦皆觀故。處中善無表。及律儀無表。是加行善。生得雖處中。劣不發無表。自在生色。唯方便善。除其無漏。加行所起。行蘊之中。遍別八。善十一。不定四。聞思位中。有悔眠故。及與此俱。受想識蘊。得。四相。名句文。無想定。法同分流轉等十。隨其所應。亦加行善。前六通加行。後二識皆無。二無六有。其義可知。眼等五識。如何知有。為利樂起天眼耳通相應之識。是方便善。又復解云。即聞思修所成之善。及八地上所起五識。亦方便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女尊天下之霸气女皇

    女尊天下之霸气女皇

    穿越成女皇,想当好女皇,可谓路漫漫啊,对此,上官云表示十分无奈。哎前面的帅哥,来来来有没有兴趣当朕的妃子?
  • EXO四个萌妹嗨起来

    EXO四个萌妹嗨起来

    ''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你为什不告诉我。"鹿诺哭着说。‘’都是你哥哥,你还要狡辩什么。"梓瑶愤怒的说。‘’我希望我们能冷静一段时间。"鹿晗低着头说。''鹿晗,在我最落魄的时候,相信我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好兄弟。"沫璇淡淡的说。‘’‘’鹿诺,你为什么不相信沫璇呢,是不是连我你也不相信了。"世勋失望的说。"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chen轻拥着哭泣的鹿诺。
  •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美国历届总统最为推崇的案头藏书。你可以没看过这些书,但一定要警惕看过这些书的人美国五届总统共同推荐的励志奇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生智慧。
  • 吴忘志

    吴忘志

    一个在太平间工作的傻子,一个被周围人称之为废人的白痴,不会抱怨,不懂仇恨。冥冥之中,上天给予了他一个机会,而他则还给了上天一场传奇
  • 御兽七魄

    御兽七魄

    人有三魂,御兽七魄。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统称三魂.一为侍犬;二为伏豕;三为雀吟;四为噬鲗;五为绯独;六为畜慧;七为雔飞,合称七魄。
  • 星陨灾变之凌旭任逍遥

    星陨灾变之凌旭任逍遥

    一个宁静的夜晚,无数颗流星划过天际……数千万年少的传承者来此试炼……胜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淘汰对手……身为传承者的他们,拥有着独有的传承能力和传承系统辅助……不知道,他们将会给凌旭星带来什么……是永生,还是毁灭?
  • 明星修炼养成

    明星修炼养成

    丑小鸭的华丽蜕变……脱颖而出!娱乐圈的一切,重生的自己!恋上绝世美男……
  • 妖剑无双

    妖剑无双

    全家被屠,他卧薪尝胆,吃尽苦头。为报父仇,他练就举世无双的超级妖剑!
  • 颜值时代

    颜值时代

    这是一个靠脸吃饭的时代,颜值比才华重要的时代。沐玥,一个在时代磨砺中成长的小丑。一次次的嘲讽一次次的背叛,让她痛不欲生。当她想要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上天给了她一次机会。她懂得了社会的生存法则,放弃善选择恶,人性被磨灭,变的嗜血,变的冷漠。但只有在他的面前,她才能回归最初的自己。没想到的是,上天开了个玩笑,让她做出选择。丑小鸭与天鹅,她该如何选择?
  • 重生之忆苓

    重生之忆苓

    上辈子张钰阳从一个农村兵一步步从小兵走到了高位,在部队里他是部下眼里的好领导,是战友眼里的好兄弟,在家里他是孩子眼里的好父亲,是妻子眼里的好丈夫,但惟独他在那人眼里是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是抛弃槽糠之妻,毒杀亲子的陈世美,看着那人从曾经单纯善良的少女变成一具腐尸孤独凄惨的躺在那冰冷的停尸间里,知道真相的张钰阳正真体会到了什么叫“悔”那滋味竟然如此的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