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1800000016

第16章

一出體者

此十善業道。治十不善。行相相翻。諸經論中。多相翻對明。故雜集第七云。又此身語意三業。或善或不善。善者即十善業道也。瑜伽第八云。此復二種。即善不善十種業道。所謂殺生。離殺生等。彌勒問經論云。問曰。遠離殺生者。殺生等相應聞。十地論中。亦相對說故。今業道善惡相對法。又十業道。即三業攝。成業論云。何故契經說。三業者為顯三業攝十業道。對法亦云。前三中四後三業道。隨其次第。是身語意業相。故約三業辨十業體。然體有三。一尅性體。二眷屬體。三假說體。此善不善十種業道。俱思為體。故成唯識論云。能動身思。說名身業。能發語思。說名語業。審決二思。意相應作動意故。說名意業。成業論亦云。業即是思。差別為性。又云思有三種。一審慮思。二決定思。三動發思。若思能動身。即說為身業。語意准知。彌勒所問經論第三云。唯心見業等。然善惡別。若動發思。為貪等起動發身語。若審決定思。為貪等起作動於意。為十不善業。翻前。無貪等起動發身語。及作動意。為十善業。故雜集論第八云。殺生業道。貪瞋痴為加行。由瞋究竟。如殺生。麤惡語瞋恚業道亦爾。不與取業道。貪瞋痴為加行。由貪究竟。如不與取。欲邪行貪欲亦爾。虗語業道。貪瞋痴為加行。於三種中。隨由一究竟。如虗誑語。離間語雜穢語亦爾。邪見業道。貪瞋痴為加行。由痴究竟。十善翻此。加行究竟。然動發思為身語業。無濫可知。意有二思。豈可二思俱意業道。准理俱應決定一思為意業道。不爾意業有重發故。總名業道者。相從說故。近加行故。二眷屬體者。與善惡思相應起者。亦善惡業。故成唯識第八卷云。業之眷屬。亦立業名。故業相應亦名為業。三假說體者。同薩婆多等。初三業道。身表色為體。次四語表。聲為體故。成業論云。又殺盜婬。由思業起。依身而生。隨世俗故。亦名身業。體此實非善不善性。亦隨世俗。假立其名。為令世間依此門故。於善惡思動修止作。是故假說善不善名。無表不隨他假說。意業無假。諸宗多以意思為業。外道有別。此中三業。約諸宗辨。及表無表。廣如成業及成唯識俱舍等。恐繁不敘。

二釋名者

有二。一列名。二釋名。列名可知。釋名者有二。一總二別。且總釋者。十者是數。善者順理益物。故名為善。故成唯識論云。能於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此取心心法與信等俱者。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世。非於他世。故不名善。此簡善業所招異熟。言不善。違理損物。名為不善。故成唯識論云。能為此世他世違損。故名不善。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違損。非於不善。翻簡准前。此意說。彼所招異熟。雖現益損。以無當果而可記別。故不得名善與不善。唯此思業。及業眷屬。於己益損。後感當果。能為益損。名善不善。故唯識第三云。記謂善惡。有愛非愛果。及殊勝自體。可記別故。人天樂果。名可愛。三惡趣果。名非愛。殊勝自體。即業自性。或無漏善。雖不招報。而得名善。造作名業。通生遊履二義名道。故成業論云。思復云何得名業道。思有造作。故名為業。復與善趣惡趣為道。通生彼故。得業道名。若依彌勒問論。亦同此釋。若成唯識云。起身語思。有所造作。說名為業。是審決思所遊履故。通生苦樂異熟果故。亦名為道。此通善惡三種業釋。二義名道。二別釋者。一別約三業道釋。二別約十業道釋。約三業釋者。三業之中。各初離釋。後方合釋。且身業者。成業論云。身謂諸根大造和合。差別為體。積聚所成。是為身義。此通五根。雖標總稱。即身根別名。如色處等。或差別言。簡彼眼等。業即是思。差別為性。隨作者意。有所造作。是為業義。辨通別言。准前身釋。又取勝思。故云差別。此離釋也。思能動身。說為身業。即動身之業。名為身業。依主釋也。故成業云。具足應言動身之業。除動之言。但名身業。如益力油。但力油。動塵之風。但名塵風。此亦如是。准成業論。身業即道。是持業釋。彼云能與善趣惡趣為道。通生彼故。得業道名。准唯識論。通有依主。為審決定思所遊故。業之道。此合釋也。語謂言音聲為性。此能表了所欲說義。故名為語。業義如前。此攝假從實。又云語者。字等所依。由帶字等。能詮表義。故名為語。此假實別論。上離釋也。發語之思。名為語業。此亦發語之業。名為語業。依主釋也。故成業論云。具足應言發語之業。除發之言。俱名語業。喻說如前。道准身業。此合釋也。意者謂識。能思量故。趣向餘生及境界故。說名為意。此說思量。義通八識。趣向餘生及境界故。為簡別餘。餘不思趣生及一切境故。業亦同前。上離釋也。作動意思。說名意業。此亦作意之業。名為意業。亦依主釋。成業論云。具足應言。作意之業。除作之言。但名意業。或意相應之業。除相應言。但名意業。此相應釋。思體是業。意非業。言意業者。思義相應。名為意業。如念住等。道義准前。若決定思。依主持業。通有二釋。為審慮思所遊履故。此合釋也。又釋或所動身。是思業道。三種思業依彼轉故。此即業之道故。名為業道。道非是業。語意准此。上依實業。以釋其名。又釋殺盜婬。由思業起。依身而生。隨世俗故。亦名身業。此說身表色。由思所引名業。依身生故名身。或依身之業。假名身業。說善惡性。亦復如是。善不善思之所起故。能表彼故。假說表色。為善惡。業思所履。故復名業。若其語業。與身少別。語思發。無別所。依語即是業。餘同身釋。故唯識云。或身語表。由思發故。假說為業。思所履故。說名業道。此身語即業。為業之道。持業依主。如次應知。其意業道。若雖身語貪瞋痴三業之所起。名之為業。亦得云業。業即是道。是業之道。然不作是釋者。以有諸部說身語表。名為業道。故隨彼釋。無說貪等即為業故。不同身語。准彌勒問。同第三釋。彼云。又身口七業。即自體相。名為業道。餘三者。意相應心。此說思名。如是心所故。不離心故。此且總標。又即彼業。能作道故。名為業道。此釋身語業得道名。能與思業。作於道故。是論別標。唯心是業。彼心七業。共根名道。此釋前七。名為業道。此論意說。唯思是業。正出業體故。彼者彼身。語表與心七業共起名道。業依彼轉。名為共起。此亦持業依主二釋。如次應知。餘三共相應。名為業道者。此釋意。三共業相應。名為業道。此相應釋。然貪等三。非如身語。不得名為業。非造作故。若成唯識第八云。業之眷屬。亦立業名。即貪瞋等。亦得名業。道義如前。就十業道別釋名者。且十不善。他命名生。殺生即不善業道。或殺生之不善業道等。並准前釋。正能斷命。謂身表色。思能發彼。即說業思。名為殺生。故成業論。由此思業能動其身。令行殺盜及邪行故。思力動身。令有所作。即名思作。如世間說。狂賊燒村薪草熟食。此言說燒村熟食。皆是火能。說賊說薪。因由彼故。思名殺等。亦復如是。餘皆准此。損他財名不與取。舊名為盜。盜謂劫取。今以對面強取他財。亦不善業。故云不與取。損他妻等。名邪欲行。言與想違。名為妄語。說破壞言。名離間語。舊云兩舌。舌語舌是語具。又復不二。說不可意言。名麤惡語。舊云惡口。口是語具。亦非是語。說染言詞。名雜穢語。舊云綺語。若不善心。綺餝文詞。歌讚實德。非不善故。染著名貪。憎恚名瞋。顛倒推度。名為邪見。意三業道。但依主釋。業之道故。又釋業眷屬故。亦名為業。亦能通生異熟果故。不善性故。若爾貪等與業何殊。答正益止助受故。正能生果。即唯在業。即審決思。正名業道。從相應貪等為各。各貪等不善業道。從相應釋。或依主。或復由思起貪等。即說其思。名貪不善業道等。若其前後。從所發名。如殺生等。但時者。從相應名。如念住等。餘二准知。十善業道。離殺生等。翻前應知。業道之名。同不善釋。若薩婆多。此十業道。並依主釋。故俱舍十七云。十業道中。後三唯道。業之道故。立業道名。前七是業。身語業故。亦業之道。思所履故。業業之道。立業道名十善業道。類此應釋。若經部師。前七名同。後三即以貪瞋邪見。名為意業。思分位故。有部難云。何得名道。彼部不以通生名道故。俱舍為釋惡趣道故。立業道名。或互相乘。皆名業道。

三者辨相

辨相有二。初不善相。後辨善相。諸經論中。多翻不善。不廣別明十善道相。十地論中。廣明善相。且不善相者。瑜伽五十九云。若廣建立十惡業道。自性差別。復由五相。何等為五。一事。二想。三欲樂。四煩惱。五方便究竟。若雜集第八云。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謂事故。意樂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瑜伽論中。方便究竟。合之為一。想及欲樂。離之為二。雜集翻彼。以為因方便事究竟故。瑜伽合之。開想欲二。前後起故。雜集以刀杖時。或未斷命。故分為二。內心微細。合之為一。或令厭因。分想欲二。欲令厭果故。方便究竟。分之為二。各不相違。且殺生者。有情數為事。想是害生名想。我當害生。為欲樂因。貪瞋等是煩惱。方便加害。彼便命終。名方便。究竟是殺生業道相。雜集准知。彌勒問論有八。一故心。即第三欲樂。二他。即第一事。三定不定聚生想者。隨何眾生。若至一於此名定。或隨所逢。名不定。但起彼想。即第二想。四疑心。或彼非彼。然必殺之。亦第一事。定疑異故。五起損命方便。六作即同作。七不作相遣他故。總是方便。初方便總作不作別。八無作相者。即是究竟。成無表相。後四總是。瑜伽論第五。方便究竟。此開合異爾。皆不相違。俱舍五緣。一故思。二他。三他想。四作殺加行。五不悞而殺。不與取業道。事者。謂他所攝物。通情非情。想者。謂彼彼想物非一。故名言彼彼想。欲樂者。謂劫盜欲。煩惱同前。下更不引方便究竟者。謂起方便。移離本處。雜集多同。故不別引。彌勒問論。盜九種者。一者他護。二彼想知他物。三者知心為自他物。四知不隨。謂知他物隨我想。五欲奪起損害心。六知他物起我心。謂取他物。取自物想。作不作無作相同前。俱舍頌云。不與取他物力竊取屬己。五相准前。欲邪行業道。事者。謂女所不應行。設所應非支非道。非處塔等處。非時作齊時等。非量過度量。若不應理。一切男及不男。想者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行之欲。方便究竟者。謂兩兩交會。彌勒問論有八。一護女人。二彼想。三疑心。為自女他女。為護不護等。四道非道。據他女。五不護謂自女。六非道非時。謂於自女。作無作相。准知無不作者。以是使時。非自受樂。故無遣使。妄語業道。事者。謂見聞覺知。不見聞覺知。想者。謂於見等。或翻彼想。欲樂者。謂覆藏想。樂說之欲。謂欲覆此。方便究竟者。謂時眾對論者者等領解。離間語業道。事者。謂有情或和不和。想者。謂俱於彼。若合若離。隨起一想。欲樂者。謂樂彼乖離。若不和合欲。方便究竟。所破領解。麤惡語事者。謂諸有情。能為違損。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麤言欲。方便究竟。謂呵罵彼。綺語事者。謂引發無利之義。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說之欲。方便究竟。謂讒發言。言貪者。事者。謂屬他財。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方便究竟。謂於彼事定則屬己。瞋恚業道。事之與想。如麤惡語說。欲樂者謂損害等欲。方便究竟者。謂損害等期心決定。邪見事者。謂實有義。想者謂於有非有想。欲樂者謂即如是愛欲。方便究竟。謂誹謗決定。瑜伽第八及五十九六十。并彌勒問論。更有廣多。恐繁且止。俱舍云。欲邪行四種。行所不應行。染異想發言。解義虗誑語。染心壞他語。說名離間。非愛麤惡語。諸染雜穢語。惡欲他財貪。憎有情瞋恚。撥善惡等見。名邪見業道。引頌略知。繁不廣辨。上十不善相。十善相者。翻前為相。瑜伽第八。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慮息究竟中所有身業。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此中如次。翻前不善。各各五相。十住毗婆沙。亦同此說。十地論中。文稍廣。大意亦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觅途苍穹路

    觅途苍穹路

    三十年后再回首,但求今生可从头。通天彻地仍思凡,不惜一顾鬼神愁。
  • 狼君,快躺下!
  • 崛起清末

    崛起清末

    特战大队长张仁杰为追回国家机密手刃叛徒,大意之下造到暗算,灵魂回到清末。中法战争在即,张仁杰能做什么?立足台湾,如何发展壮大?日寇觊觎,吞并台湾之心不死,面对敌人,张仁杰如何抵挡?一切尽在崛起清末!(本书种田文,慢慢发展,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不能一上来就和列强抗争,请伴随张仁杰一起成长!)
  • 北平录

    北平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从基础篇、运动篇、饮食篇、自愈篇、心理篇、习惯篇、妙招篇几个方面,详细告诉你,如何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如果你是坐着阅读这本书的,请立即暂停阅读,想想现在身体的感觉:是不是觉得颈椎有些痛?肩膀有些硬?腰部有些酸?大腿有些轻微的麻木?心情不太好?算算看,一天中,你有多少时间是站着或走动的?如果你觉得近来浑身上下的肌肉越来越僵硬,颈椎和腰椎开始隐隐作痛,胳膊腿也不如以前灵活了,相信我,这绝不是仅仅因为年龄关系,而是你的身体在对你发出报警讯号:你坐得太久了!一切问题都是由你久坐引起的!
  • 人生,游戏也

    人生,游戏也

    在仙渡大陆上,人类为主宰。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逐渐开发出了适合人体修炼的法门,有锻炼斗气的,有修炼元力的,有感悟时空的,有锤炼精神的。这构成了仙渡大陆上的四大修炼体系。陈天,偶然穿越,又获得逆天神器游戏系统,从此游戏人生。
  • 仙途漫漫之我本妖孽

    仙途漫漫之我本妖孽

    在现代,骄阳是个能看见鬼的女孩。莫名奇妙的穿越到修仙世界,夫君?师娘?这是闹哪样?!好吧,这些都可以接受,但是灵根都毁了还修毛仙阿!!!
  • 绘梦幻想之星

    绘梦幻想之星

    她是自卑胆小,只敢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事的软弱少女阿牟。可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么平凡不起眼的她,居然会得到一支那么神奇的画笔?神啊!如果这支画笔能让一切画出来的美梦都成真的话,那么,一直偷偷崇拜的人气偶像松村勋,是不是也可以变成她的呢?
  • 许君一世:王妃,上晚膳

    许君一世:王妃,上晚膳

    唐晚上一世仗着自家人的宠爱,娇蛮跋扈,结果,不出意料的被他人玩弄其中。以至最后把家人对她的宠爱消之殆尽,自己也含悔而终……今世她有幸得以重生,她不想追寻太多恩怨,把该报的仇报完,让家人平安一生,自己也寻一良夫,与他相濡以沫,许他一世。却不料,良夫变成了“粮”夫……唐晚:隋安,你觉得我好吗?隋安:媳妇好不好,吃了才知道。唐晚:............
  • 龙血凌天

    龙血凌天

    血巫族孤子,因为拥有神秘的圣武灵根而意外卷入惊天阴谋中,从此开启一段纵横武道,无敌于天下,履至尊而制六合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