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85300000005

第5章

初頌凡情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今論八句中初句云。

三性三量通三境

論曰。云何名三性而又通三境耶。答。三境者。初性境。是實五塵性體為境。是第八識親疎相分故二似帶質境。以心心所法。即第六識見分。為自體。即五塵影。以為境故也。三真帶質境。以第七識見分。執第八識內見分為體。即七八二識見分合生成影。以為境。相分不起。名言無籌度心。初名性境云何名似帶質境。答。所云似帶質境。由五識及同時意識。緣前性境。成現量時。一剎那落於比量意識中。如鏡照像。成影為境。名似帶質境。雖然似帶質境。又有二義。一有質境。二無質境。云有質境者。如前所云之義。云無質者。如緣空華水月及過去未來之境。并龜毛兔角非量等。名無質境。又真帶質者。亦名無質境。以無外塵影境故。三真帶質境亦有二義。一者。若自心緣善等。十一心。或惡等。二十六心。又或五徧行。五別境。及四不定心者。名真帶質境。或緣他人善惡等心。即名似帶質境也。非真帶質耳。二者。若七識在定中。緣第八識內見分者。名真帶質境。所云境者。以七八二識見分。合生成境耳。故云。以心緣色。似帶質。中問相分一頭生。又云。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即可知之耳。以斯真似二質。總名為獨影境。何則。以前五識不用事故。唯第六第七用事。若六識用事。無五識亦無七八二識伴侶故名獨影境也。又七識見分。唯緣第八識內見分時。無六識伴故。亦為獨影境耳。問。既有八識相伴云何名獨影。答。以是第八內見分。而轉出七識見分。即七八二識見分。是一種所生。總一見分成影。故名獨影境也。又問。若七識。緣八識在何分所收。答。是四禪定境所收攝也。今論有質。無質。名獨頭意者。何也。有四義故。一散位。二夢中。三亂意。四定中。俱名獨頭者。亦無餘識故。均在六識七識。若在業力種。現在八識中收。後文中辯。問。云何名散位獨頭者。以吾人。心似猿猴在室內。緣五方窗眼。即東馳要奔。無暫停歇。故名散位。問。三量中通何量耶。答。三量俱通。何則。由五識。緣五塵性境成現量。剎那流八意地。方成比量。若錯緣塵境。如鐘聲。甚作鼓聲境者。是非量也。以凡夫。遇善成善。遇惡成惡等。故名散位耳。問。以何為體。答。以心。心所為體。云夢中獨頭者。由數常日用中所緣善惡無記等境。自熏成種。在夢迷性中。唯第八識見分種生。是虗妄迷性。非現比二量五塵境生。純非量境。是假名見分體也。是八識中。熏習力強生也。莊子云。昔日莊周夢為蝴蝶。直至惺來為是莊周。為是蝴蝶。云此之為物化。憨山老人云。此老。未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知吾人有熏習種。而成夢境。若日中未見蝴蝶。如何夢中而見。故佛說一切法。從因緣種生。非自然生也。然夢中等境。是虗因虗果。故種子及夢境果。俱非實也。故夢造善造惡。非異熟報攝也。復次夢中境者。或過去力強而現。夢境或夢善境助生善。或夢惡境助生惡。現在持誦此大乘經典。因深信力。精進力。于夢中必成大善等境。如法華中。夢成佛道等。非三量中收。惡夢等境。亦復然也。然更有亡人討濟。如郗氏等類。此乃自他因緣。業感之所成也。亦非三量中收。現量比量之言數皆不相違。定可信受耳。云何名亂意獨頭。答。亂意獨頭。又二義。一真亂意二是非亂意。真亂意者。因瘋狂及患。以青作黃。故五識不能緣塵。唯第六意識力強無主宰故。如寺中主人迷亂。混責眾人。故名亂意獨頭耳。二非亂意。有似亂意如現在將死未死。以善業力強。即見天宮樓閣。或遊西方聖境。非亂意也。若是現在人未死。偶見役卒摳杖。或見閻王。拷而罰之。如藥師及地藏經示。是業力也。前亂意者。非量所收。後是異熟識善惡種力。非三量收也。又問。如人參禪中見佛及西方聖境可是善境否。答云。非也。是魔境亂意故。或過勇力眼中火出。神色不定。口內作偈似正不正。俱屬魔境。皆為亂意。問。云何見佛聖境名為亂意耶。答。夫參禪者。以一切凡情聖見俱要掃盡。不立纖塵。誡謂實際理中。纖塵不立。佛魔並遣見法實際尚要吃棒。況存聖境。是亂意非量中收。若是持誦法華華嚴等經。現在中見多佛。或見彌陀及觀音勢至。或光華祥瑞等相。由念佛力故。俱與西方果熟有分。非亂意也。是現比。二量聖境所收。無非量者耳。何則。前參禪者。是修無生因。故要頓空目前之境。內外寸絲不掛。方是無生。或念佛誦經禮懺。修萬行因。是熏習種。故見聖境。是熏習果。非魔境耳。若是執著我見名利。及愛種不斷者。決是魔也。外道法者。即是此耳。

問。云何名定中獨頭耶。答云。定中不繫外境。唯七八二識為主。名定中獨頭者。斯有二義。一者邪見。二者正見。邪見又二。一也空外道修無想定滅却心意識處。以至悲想四如天等。若我見種不亡者。即名邪定。何故。夫一切聖人。皆證無我。方成佛道。故凡有絲毫我者。即是凡夫。頓斷我見種絕。即是聖。人況有愛乎。二者如是人為生死故。或為最上大乘心故。或參禪者。古人以方便故。教人看一念未生前句等。用心懇切。以至山窮水盡。忽然頓省初關。未得二關三關者。以為自足。即將古人言句。串集成篇語句。盡是比量心意識邊事。久久言句。盡成非量見耳。羅漢得初關者。如云無少法得者。是羅漢偏真見果。先已斷盡我見愛種。始證羅漢位也。今之人者。我愛名利。俱未去盡一毫。云何而得超佛越祖果耳。錯之大矣。久久我慢心起。是是非非慊謗正法。為魔伴侶。及于習教持律我愛不斷者。非正定也。是故參禪習教持律者。總要頓斷我見愛種者。方入聖道之果也。切不可得少為足誡之誡之。問。云何得入正見耶。答。悟後專念。習唯心旨。達色本自空寂。心境杳無。無少法見。非但超越外道。亦得頓超羅漢偏真果見。何故。以了一切法者。決定無一切法也。內外杳無。永斷疑惑。凡見一切法者。即是見心也。心尚不立。況有境乎。故經云。無智亦無得者。始見如來淨法身也。以得離垢眼故。可不信哉。

又云正定。又二一者如前心修四禪四空定等。依佛破我愛見。入九次第定。先入四禪定中通比量見。是定中獨頭。又九次第定。滅盡心意識處。忽然頓悟偏真。無少法得而不斷滅者。即小乘中定。是生空也。

二者。如前云。心境杳無。得唯心旨。無少法得者。即悟色本自空。離相即佛。肇法師云。真空無名。真色無形。方是大乘。二空真如也。乃至如來果地。亦復然也。何則。前是七地。入八地修道分圓果耳。今如來者。證道分中之果。亦無少法可得。何則八華藏界。離諸見故。八三際海無剎那故。問。以何為體。答。以無分別現量為體。華嚴出現品云。如來境者。以無境為境故。是如來境也。信矣。又問。前修道未圓。通比量觀。寄名定中獨頭。見實相故。次修道分圓。智境杳無。頓證無生。人忘牛寂。觸境圓成。沒大千者。是寄名現量境也。答。如來果地。入三際境無剎那者。是真現量也。至矣。以上四種獨頭論釋也問云。三性三量通三境耶。答。三境三量前已論過。今云通者。如人隔墻打鳥。偶聽鎗聲。即率爾心起。成善成惡等境。由初聽聲。即性境成現量。落於意地。即似帶質境。是比量。錯聽境者。是非量。然真帶質境不通現量。通比量非量故。如人向日有善惡種者。即觸境現量比量等三境。俱成善性境。若向日好殺生者。聞鎗聲性境現量比量等。即成惡性境也。以上初句已竟。

三界輪時易可知

論曰。云欲界色界無色界由善惡種子。成引業滿業之因。故成輪迴六道苦樂之果也。故頌云。易可知也。

相應心所五十一

論曰。於善惡等。共有五十一心所法者。於八個識中。各與何識相應耶。答。如五徧行心所。應八個識故云徧一切心。又五別境心所。亦在六識。若慧心所。依外道見。通七識故。若八大隨。通七識相應。中隨及貪嗔痴等。與五識相應。見疑慢惡見。三心所。與七識相應。通外道天故。又忿等十心及四不定心。俱六識相應共成五十一心所法也。即除去三十七心所。還有十四個心所。在六識中收者。即今一一論之。今初先論十心所。有五個隨貪根本。有五個隨嗔根本耳。論曰。五個小隨屬貪痴者。一謟。二誑。三覆。四驕。五慳。云何名謟。謂外實內虗。假莊聲勢。令人可敬。扇誘眾心。令人供奉。引利獲已。故名為謟。論云。為罔他故。施設異儀以曲為性。障正直心為業。屬貪分中收。

云何名誑。謂外現有德習修聖位。有似出言誠實引人信伏。種種供養。故名為誑。論云。為求利譽。現有己德欺詐為性。障誠實正念為業。屬貪分中收。云何名覆。謂以自有過。恐他人知。失於利名。故藏己失。屢不懺悔。故名為覆。論云。於自作罪。不令人知恐失名利。故隱藏己非為性。能障不覆懺過為業屬貪分。兼于痴。

云何名憍。謂以自縱心。各事順我為樂。倘有不順我意。動口罵詈。淫殺盜妄。由此而增。故名為憍。論云。於自盛事。深生樂著。醉傲順己為性。增長一切雜染等為業。屬貪分中收。兼與痴。共。

云何名慳。謂於己財。如割身肉。乃至父母師長眷等。尚不能捨。況外求耶。故名為慳。論云。耽著己財不能惠施為性。障止行捨為業。屬貪分中收。

云何名忿。內有財勢。或自力強欺壓可損。小不順意。即刻面叱。如火爆流。故名為忿。論云。依對現境。不順己事憤發為性。障慈恩不報為業。屬嗔分中收。

云何名恨。謂他有勢。及有財力。竟不能報。或孤寡貧賤等苦。受人欺壓懷惱已久。故名曰恨。論云。因他忿欺。受冤難解為性。障不惱捨念為業。屬嗔分中收。

云何名惱。謂以諸所求不遂。所借債率之不還。或父子兄眷等冤會不離。故名為惱。論云。觸境不饒益事。暴戾為性。障止能忍。息諍為業。屬嗔分中收。云何名害謂以無慈念心。顧己為事。由為他奪利奪名。故暗損他。傷他父子及于眷等。破他家產。或用官勢。因事損他。故名曰害。論曰。於諸有情無悲愍心。損他為性。障止不害為業。屬嗔分中收。

云何名嫉謂以見他獲利名譽過勝。不來敬奉于我。故名曰嫉。論云。見彼有勝。失我名利生惱為性。障止不惱不妒為業。屬嗔分中収。亦兼屬貪分中耳。

以上十心。俱屬貪嗔。亦兼痴分中收。此之三根本。及十心所者。名不善性。在六識中業最為強也。三界內。惡道因果。皆此力成。可不痛哉。

次論四不定心所者。一尋。二伺。三睡。四悔。由或成善。或變成惡。故名不定心也。

云何名尋。云尋者。或觸五塵境中。落于意識中。尋善尋惡等未定。以想心未準。故名不定。

云何名伺。云伺者。由前尋想之境未定。復又推之。故用思力或成善。成惡不成思心。故名不定。故書云。再思可矣。始為定也。

云何名睡。謂以欲善。誦經坐禪等事。倘遇神疲。故先養息。方可為善。或遇善境懈怠。不隨眾善。即名為惡。由善惡二境不定故名不定心耳。

云何名悔。於先作善事。或遇惡友謗善成悔。或先造惡。遇善友訶責成悔。故名不定心耳。

然尋伺二心所通六識。亦兼通五識及七識。不通第八識故言。以上十四個心所。屬意識收者。論釋已竟。

善惡臨時別配之

問。善及惡心所。云何臨時而配。答。所云配者。由無始所熏善種惡種。以七識收藏在黎耶識中。故今生觸善境。而生善現行。觸惡境而生惡現行。若生前未熏善惡種者。即今生遇善不生善。遇惡不生惡。名無記性也。故云善惡臨境時以各別而配之也。信矣。又復次熏者。有二義。一者舊熏種。即前論。義。二者新熏種。又二義。一是新熏。增長種現。二是以作當來種現。云新熏。增長種現者。如人未飲酒味。而不願多飲。故種子力。而未深也。以至彼人。勸之多飲。故熏習力大。每日不離飲酒心念現行。斯為種子力大。而熏增長飲酒現行。非別種也。而飲酒現行。復熏種子。故令種子增長。永世難斷。如飲酒熏習。增長種子。及現行者。而一切煩惱。愛財愛色等現行種子。累世增長不斷。誠可痛哉也。悲夫。若非如來大慈悲力。說此二十六個煩惱。現行種子。種種輪迴痛苦。豈能知其過患也哉。如是故諸修道行人。必須要念念修戒定慧及三十七品助道法等。及諸六波羅蜜等。始能脫苦者也(噫)。若不尋常熏習戒定慧等行。成種力強。至臨命終時。將何抵哉。所以云生死關前。半字難相救耳。總有孝順子孫。亦不能替得者。

性界受三恒轉易

論曰。性是善惡無記三性。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故。受是苦受樂受。及不苦不樂受。又初來領受。去捨受。或云三受。或云五受耳。恒轉易者。以善種引之。而往人天善道。以惡種引之。而墮三塗。故云恒轉易也。

根隨信等總相連

論曰。即根本煩惱。隨即隨煩惱。共二十六個煩惱心所。及十一個善心所。以至五徧行五別境四不定等內外總相連也。前五十一個心所。各配八個識相應論者。俱從多分中說。其各心所者。兼與內外連應。

同类推荐
  •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123

    D12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表志

    江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oss and the Machine

    The Boss and the Mach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梦三生

    大梦三生

    我叫魅。魑魅魍魉的魅。魑是我的哥哥,魍是我的妹妹,魉是我的弟弟。我们一起住在四鬼洞,在极北苦寒之地。我们不是鬼,不是魂,不是妖,更不是仙。我们不听命于任何人,如果你死了你的魂魄会在被阎王带走时看到我们。我来拿走你的情爱,魑来拿走你的记忆,魍来带走你的怨恨,魉来带走你的遗憾。凡世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如果有人能在极北苦寒之地找到我们,我们就可以和你做一场交易。可以用你的情,记忆,怨或者憾和我们换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作为交换你将再也不会拥有这种情感。可惜过了这么这么多年,只有三个人来过这里。
  • 被打后的桃花运

    被打后的桃花运

    讲述的是初三学生包文胜的故事:从前包文胜与百泽瑞是一组很好的兄弟,他们共同患难,后来他们得到了一位神秘老人传授的本领。今天,包文胜惹到了一个小混混,小混混叫了三十多人将我围殴了一顿,不过为了不惊世骇俗,我还是忍住了没有反击。之后遇到了mm黄晶晶,又与校花石可欣发生的一系列暧昧关系……
  • 灭魔记

    灭魔记

    本书进宫修炼,等大功告成时再更新!!!!请大家谅解。
  • 血樱宫

    血樱宫

    一场游戏,不论怎样都是输,一场交易,不论怎样都失败,时光背后,我以为的以为,只是我以为……………………………不甘心,不服气,不认输,可,终将是输,曾经拼了命的去记,现在拼了命的去忘………………对不起——离开了,就不要回来了,即使活着,也不要来找我…………并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去拼,去抢,去夺,没有勇气说留下的是我,该说对不起的也是我————我到底需要什么?时间把你我的伤疤冲淡了,但,你给我留下的伤,却刻在我心里了……——忘记你,我做不到离开…………就不要回来了,你的东西都带走…………一转身,我们擦肩而过………下一世,只为我而留好吗?
  • 像个有故事的人

    像个有故事的人

    也许,书读多了,就读不懂自己,戏演多了,就演不好自我。爱多了,也就不知道怎么去爱了。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属于爱情的,它永远那么铭心刻骨。赵予诺说:“就算我再遇到一百个比你还烂的男人也不会回来找你。”张子宸说:“你的那么多第一次都给了我,难道还在乎最后一次?”宜相源道:“赵予诺是我的初恋。”
  • 果然的果然

    果然的果然

    一个孤独而又倔强的小女孩陌然,母亲因难产死去,父亲将所有的怒气撒到她的身上,父亲最终也死去。女孩跟着小姨生活,但是又害死了小表妹。后来,小姨疯了。将她当成了自己死去的女孩。小女孩就以表妹的身份活着。搬家来到这里的蓝小天爱上了小女孩,可又不告而别。再次相遇的时候,蓝小天已经成了小女孩家教孩子的继父。陌然担任家教的女生夏果又爱上了陌然。面对着亲人的背叛,和离去,陌然依旧选择坚强生活。夏果有着和陌然相似的经历,所以彼此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关于爱与痛,成长与背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苦难本就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要坚强些,再坚强些。
  • 查理九世之夜

    查理九世之夜

    冥界究竟是怎样的呢?传说中的冥界统治者究竟是谁?夜之冒险队到底隐瞒了多少真相?唐晓翼另有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只因一个游戏,她认识了她们三个人,命运就将她们四个牵连住,再也扯不开。七年之后,她们终于相见。珍惜彼此,到老也不散,这是她们立下的誓言。
  • 剑魂王

    剑魂王

    在一个空间里,有一个叫剑魂大陆的世界,相传每隔千年就会有一个改变世界大格局的人在大陆上出现,同时,也会产生出一个导致大陆充满危机的怪物。一个叫蓝空的少年,他从自己的家乡天蓝村出发,游历十二陆,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勇往直前,是否他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呢?旅途中又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