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11700000031

第31章

若离无教色。圣道不成八分。若人入观正语正业正命。不相应故。若尔此经所说云何经言。若人如此知如此见。正见至修习圆满。正觉正进正念正定。先时正语正业正命。已清净离染污。此言约先循世道离欲。故作此说。若无无教色。波罗提木叉戒亦不应成。何以故。从受戒后此戒即无。谓能成异缘心人。为比丘比丘尼等。于经中说。远离戒为塘。能遮邪戒故。若此无不应成塘。由此等证故知实有无教色。此中经部师说。此证甚多种种希有。理实不然。何以故。是汝所说。由三种色故。有无教色。此中先旧观行师说。诸观行人有定境界。色由定威力生起。此色非眼境故说无显。不遮处所故说无碍。若汝言。此云何名色。此难于无教亦同。是汝所说。由说无流色故。有无教色。此义同前。此色由定威力生。在无流定中。为境界故。观行人说。此为无流色。有余师说。阿罗汉色及外色名无流色。非流依止故。若尔经中云何说。何者有流法。谓一切眼一切色。广说如经。此色非流对治故。说名有流。由此别义。此色可说有流。可说无流。若尔何有相杂过失。由此相此色成有流。不由此相更成无流。于中有何相杂。若色入一向有流。此经中云何简别说。经言有流色者。若色有取心坚覆藏所依。广说如经。是汝所说。由福德增长者。此中先旧师说。此是法尔。如如施主。所施财物。受者受用。如此如此。由受者功德胜劣故。由财物利益胜劣故。若施主心异缘。由先缘施故意所熏修故。是时相续至得微细转异胜类。由此于未来时。为生多少果报相续功能。约此义故。说福德增长福德相续。若汝言。由别相续胜劣。于异缘心人别相续转异。今云何得成。此执与无教同。由别相续胜劣。于别相续中有别法名无教。此云何得成。于无摄福德业处。此云何有。由数数修习。能缘此为境故意故。于梦时此亦得随相续并起。若人说有教。于无摄福德业处。于中既无有教业。云何得有无教。有余师说。于有摄福德业处。由数数修能缘此为境故意故。无教得生。若尔云何。于经中说。若比丘。有戒有善法。食施主一食已。修无量心定。由身证触依。此中住因。此生能施施主无量福德无量善流。安乐之食。应信求如此。此中是时有何故意差别。是故相续转异胜类。此义如理。是汝所说。若人教他业道。云何成者。此中经部师说。由此人立教损害他差别成故。于能教人相续中微细转异胜类得生。由此转异。于未来中此相续为生多少果报。则有功能。若人自作事果究竟时。应知此义如前。此相续转异胜类。说名业道。于果立因名故。说此为身口业者。是身口二业果故。譬如说有无教人。于无教立身口业名。大德说。于所取阴中。由三时故意起故。此人为杀生罪所触。谓我今必应杀正杀已杀。若此故意生。由此量业道不得成就。何以故。勿自父母等未被害。由妄分别杀故无间业成。若自杀起如此等故意。业道则成。若作如此意则应道理。汝何憎嫉心偏拨无教。信受相续转异胜类。二俱非所解。无憎嫉心虽然由随故意身加行业道究竟故。若已成此别法。异于二依能行人生。此义不生爱乐。若由故意起加行事生究竟。因此事相续转异胜类。成此义则生爱乐。从心心法相续。未来果报生故。是汝所说。由无有教业故。无教则无。如此等义于前已答。是汝所说。由不说法入非色。此言已答。无显无碍是定境色即法入摄。是汝所说。八分圣道不应成者。善友请汝。为说此义。若人入观修道。正语正业正命。云何应有此人说言。作业求觅衣食不。不尔云何此人得如此相无流无教。由得此分。后时出观。则不更行邪语等事。必能恒行正语等分。是故由于因立果名。说无教为正语等分。若尔此中云何不执如此。若人入观修道。离无教得如此相。谓故意及依止。由得此二。后出观时。不更行邪语等事。恒行正语等分。是故由于因立果名故。得安立圣道八分。有余师说。此中唯不作为量。说名三分。由此圣道势力。此人必得定。不更作邪语等。此定不作。由得无流道为依止。说名无流。何以故。于一切处。不定应数实有体法。譬如八世法。一得二不得三好闻四恶闻五赞六毁七乐八苦。此中不得衣服等。非实有别物。亦被数于余处亦尔。波罗提木叉戒等亦尔。有信求心人。由故意先作受方便。于如所遮业。护持身口。若汝言。心异缘时。即无复戒。是义不然。由数习此。故意欲犯恶事时。是人忆本故意护持。即起塘义。亦有忆持。先不作恶誓。起惭羞心故。不破禁戒。此即塘义。是故依师受不作恶。若如汝所言。唯无教业。能遮断犯戒失则应无人忘念破戒。且止广诤。毗婆沙师说。有别物。色为性。名无教。此若有前已说。此依止四大生。为依有教四大生。为不尔。依别四大生。何以故。此一和合。有细粗二果。无如此义。无教所依四大。与有教四大同时起。不一切所造色。若现世若未来。多依过去四大生。此所依云何。偈曰。刹那后无教。欲过去大生。释曰。从初刹那后。欲界无教。依止过去四大生。是四大作此生依止。是身现世四大为相续依止。是二四大。次第为此生流因故。譬如轮行于地。以手转之。以地为依处。所依止四大是何地。能依止身口业是何地。偈曰。依止自四大。身口业有流。释曰。欲界身口业。但依欲界四大生。如此乃至第四定身口业。依止第四定四大生。偈曰。无流随生处。释曰。若无流身口业。随地受生人所得。应知即依此地四大生。由不堕于界故。无流四大无故。由彼力生故。此中有教无教二业应知。偈曰。无教非心取。流果众生名。流心取大生。释曰。无教者其相云何。非心心法。依止等流果。似因故。众生法故。等流果心心法所取四大。依此无教生非定地。无教品类如此。定地云何。偈曰。定生增长果。无取异大生。释曰。定无教无流无教。皆从定心生。依定所生增长。非心所取。不异四大生。不异者。若依止此四大。离杀生无教生。即依此四大。乃至离无义语无教生。云何如此。如心四大不异故。于波罗提木叉戒中。各各依四大。七无教戒。生有教色等流。若属身是心所取。此有教色若生。为破前相貌相续起为不。若尔何有。若破前后生果报色。已断由更相续故。则违毗婆沙执。若不破而生。云何于一四大聚中。有二相貌起。是时有别等流四大生。依此有教色生。若尔依随一身分。有教色生。此分则应大本。彼四大所遍满故。若不遍满。云何由具分起有教色。由身空故。故彼有处。此业由别义说。有二种三种五种。此中无教有二种一善二恶。偈曰。无无记无教。释曰。云何如此。无记心力弱。是故不能引生有力业。若因已灭。此等流果恒相续起。偈曰。余三释曰。余业有三种。谓善恶无记。何者是余。谓有教及故意。偈曰。复不善欲中。释曰。若恶业应知唯于欲界中非余界。三恶根及无惭无羞灭故。若善无记一切处有。以不遮故。偈曰。色无教。释曰。若色界有无教。何况欲界。于无色界无。无四大故。若是处有身口生。此中有身口护戒。若尔若人身在欲色界。入四无色定。应有无教。譬如无流无教。是义不然。此不堕三界故。通无色界无教。不应依止不等类四大生。背一切色故。故无色界定不能引生色。制伏色相故。持戒为对治破戒。破戒但是欲界法。于欲界由四种远。无色界最远。谓依止取相境界对治故。是故于中无无教。毗婆沙师说如此。偈曰。有教有观二。释曰。是有教色。于有观二地中有。谓欲界及初定。上去皆无。偈曰。欲无无记教。释曰。于欲界无有覆无记有教。于梵处则有。何以故。曾闻大梵王有语从谄曲生。此于自大集中。为避净命阿输实难赞叹自身。若尔从第二定以上。若无言说云何有声入。以外四大为因故有声入。余师说。于第二定等亦有言语。但是无覆无记。无善无染污何以故。若人生彼处。如此类下地心。不能引令现前。为生身口。有教业最粗下故。已弃舍故。前义是彼所说。复有何因。离梵处于上无有教业。于欲界无有覆无记有教业。偈曰。缘起无有故。释曰。若有觉观心。能起身口有教业。此心于第二定等则无。此若起必由修道所灭心起。见谛所灭心。依内门起故。是故于欲界中。无有覆无记身口二业。为由随发起。应知诸法善恶性为不尔非。云何。由四种因。一真实。二自性。三相应。四发起。此中偈曰。解脱真实善。释曰。涅槃者。一切苦寂静。最极平安故。是真实善。譬如无病。偈曰。自性根惭羞。释曰。根谓三善根惭及羞。此法由自性是善。不观别相应发起因故。譬如良药。偈曰。相应彼杂故。释曰。与三善根及惭羞。相应诸法。由相杂故是善。若彼不与此相应则无善性。譬如良药杂水。偈曰。发起有教等。释曰。身业口业。及心不相应诸行。与善根等相应法所发起。由发起故是善。譬如煮良药汁所成乳。诸至得等非同类心所发起。云何是善性。由此义故善。如所说四种善。偈曰。翻此四名恶。释曰。云何名四恶。生死名真实恶。生一切苦为体。最极不平安故。譬如有疾。三恶根及无惭无羞。名自性恶。不观余因成故。譬如恶毒。与彼相应诸法由相应故名恶。譬如恶毒杂水。彼法所发起。身口二业。生等及至得。由发起故名恶。譬如煮恶毒汁所成乳。若尔无一有流法应成无记或成善。皆入生死内故。如汝所言。实皆如此。若有流法。于果报不可记。说名无记。若有流法。于可爱果报有记说名善。若真实无记。必应寻求。偈曰。实无记二常。释曰。二种无为法。非有别方便成无覆无记。谓虚空及非择灭。此义应思。若身口业。由随发起成善恶性。四大云何。非善恶性。作者于业中有故意。非于四大。若尔入定观人。于无教无故意。非寂静心。不能发起无教非同类故。云何无教成善。天耳天眼。应立为善性。于中故意所发起故。此中汝应作功力。是汝所说。见谛所灭心。不能发起身口有教业。此义若尔。云何佛世尊说。从邪见邪觉观。生邪语邪业等亦尔。如此等此义不相违。何以故。偈曰。缘起有二种生因刹那起。释曰。有教无教缘起有二种。一生因缘起。二共刹那缘起。于一刹那共起故。偈曰。于二初能生第二随彼起。释曰。生因缘起者。唯能生能引。未有令有故。共刹那缘起者。唯能随共生。于事时不相离故。此心于此事中有何能。虽先被引。若离此心事则不起。譬如死人。若尔若人无心。于生无教戒。此心云何有。若人有心此身口业则明了起。是此心功能。此中偈曰。能生见谛灭意识。释曰。若见谛所应灭心。能为身口业生因。何以故。能发起彼觉观生资粮故。不能随起缘。外门起心事时。此心已无故。是色若以见谛心为缘起生。此色亦是见谛灭。斯有何失。则违阿毗达磨。彼藏云。与明无明不相违故。无色见谛所灭。此立未成。何以故。是四大应成见谛灭。同心所起故。此失不应有。如其非善非恶。若成如此复云何。此亦不可。何以故。此色无道理成见谛灭。亦不成非所灭。与明无明不相违故。是故依生因缘起。于经中说无相违。偈曰。修道灭生随起具能。释曰。若修道所灭意识有二种。谓能生及能随。偈曰。五识唯随起。释曰。五识无分别故。但与身口业共一刹那起。不能为引生因。此中有四句。见谛心但是生因缘起。五识但是共刹那缘起。修道所灭意识具二种。一切无流。无二种如能生缘起。共刹那缘起亦尔不。此义不定。偈曰。于能生善等。随起有三种。释曰。生因缘起若善。共刹那缘起。或善恶无记。生因缘起若恶无记亦尔。偈曰。于佛等或善。释曰。于佛世尊一人。生因缘起共刹那缘起。此二必同。若善同善。若无记同无记。或善者。有时生因缘起无记。共刹那缘起或善。无时生因缘起是善。共刹那缘起是无记。何以故。诸佛正说。无时萎歇。余部师说。诸佛世尊。无无记心。何以故。佛世尊相续。一向自性是善。恒寂静故。于经中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当火影来到地球

    当火影来到地球

    地球少年冯晓峰在遇到从火影世界来的漩涡鸣人,宇智波佐助和日向雏田之后慢慢的从校园恶霸变为了英雄,他和自己的朋友张小明还有暗恋她的女生孙云婷在这个城市中冒险,羁绊再起,不知道什么的道路在等待着他们。
  • 反穿越:公主穿越到现代

    反穿越:公主穿越到现代

    她是亡国公主,与挚爱之人逃离那场浩劫中,阴阳相隔。面对爱她至深的敌国首领,她最终选择跳崖自尽。却没有想到,阴差阳错间穿越到了现代,遇到了三个与前世有纠葛的男子。究竟谁才是她前世的恋人,命运之神又会对这个亡国公主怎么样的考验……旧时红袍新,旧时宫花艳。那时花常开,那时他还在。背井离乡,再世为人,如今重唱相思曲,不知弹剑和者谁?她的他,究竟是谁?
  • 一曲逍遥赋

    一曲逍遥赋

    玄武年间,天下五分,各国之间兵戈四起,烽火连天。主角兄弟三人生逢乱世,因命运走到一起,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对江湖的理解。有热血,有柔情,有尔虞我诈,有所向披靡。由无数的身不由己,造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江湖情。
  • 海贼王之梦想乡

    海贼王之梦想乡

    在海贼王罗杰行刑后,出生在东海的鹰司·辉云,在幼年碰到了一伙很有趣的海贼,他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游历完全世界,以在大海上冒险为梦想。辉云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想当海贼,去大海上冒险,可是因为年龄大小,并不能去冒险。只好等长大后,有了力量后在出海。在外游历中感受到了海贼的凶残,和自己梦想中的海贼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上的人。便做起了赏金猎人,用赏金当做冒险的开销。鹰司·辉云的梦想就是消灭所有的凶恶海贼,周游世界。
  • 触动心的柔发

    触动心的柔发

    有那么一群学生,智商高的吓人,情商却不咋地。。。。。。。在这群学生十六岁之际之时,突然有一个人开窍了,紧接着大家都开窍了。”喂,楚依!“大树下,一个拥有巧夺天工般精致的五官,完完全全的恰到好处,白皙的颈分明的锁骨,回眸一笑,迷倒众女生的八等身男生靠在树干上。他,就是凌陌然。正和一群女生走在一起的楚依听到了凌陌然的话,回头一看,长发在空中飘着,”哼,凌陌然!“楚依邪魅一笑,嘟了嘟嘴,然后转头走人。凌陌然低头一看,一群蚂蚁在他屁股底下蹿来蹿去。。。。。。某人不怒反笑,呵,楚依,等我来缠着你。。。。。。某人危险了。。。。。
  • 树荫下的承诺

    树荫下的承诺

    这是一个学生时期的一个约定,也是一切的起发点;青春无悔很,只怕是一场空想罢了。她,一个初中生,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陈霞楠。只因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或是命运的安排之下遇到了他(先不说他名字了)。从此,她的生活五颜六色,不再平凡了。也因此她的青春不再孤单,拥有了一段只属于她们的回忆!
  • 潜逃娇妻:首席,蜜爱不休

    潜逃娇妻:首席,蜜爱不休

    三年前,她用那副瘦小的身躯替他挡下一颗子弹,然后在倒地的瞬间颤颤巍巍的说:“先生,我们扯平了,视频和照片曝光的事情一笔勾销了。”三年后,她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打造了一副完美替身,并且成功的将替身安置在他的身边替代了她。两件事,一件令他融化,一件让他愠怒。可她那么做目的都不是为了他,纵使他百般手段,她都感动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极光以北依旧归

    王俊凯:极光以北依旧归

    对于王俊凯来说,人生最有意义的两件事莫不过:亦玖在身边,身边有亦玖。他可以为了她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可以为了她舍弃自己的梦想。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非要让他放弃她。而他,随心如刀绞,却也为了她,而放弃了她。如今,他再次回来,却不知你是否还在原地等待。不论如何,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直到度过余生。
  • 佛说鸯崛髻经

    佛说鸯崛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伟大使命之力挽狂澜

    伟大使命之力挽狂澜

    2049年,在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之际,四名中国特种作战队员被选中执行一项重大任务,要求乘坐国家刚发明出来的“时间传输器”穿越到全面抗战爆发的地方——宛平城,拉起一支强大的抗日队伍,凭一己之力彻底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并且凭借超时代的科技知识让新中国更早地富强起来,恢复大唐帝国般的盛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山河破碎,国已不国,他们能不负众望,突破重重困难,完成这项历史重任吗?答案就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