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11700000023

第23章

谓因果成和合义者。或成就一事为义。是一切三。于生起触中最有胜能。此中诸师智慧种种起不同。有诸师说。但和合名触。彼亦引经为证。经云是三法相会和合聚集说名触。有余师说。有别法与心相应名触。彼亦引经为证。经云六六法门。何者为法门。内入有六。外入有六。识聚有六。触聚有六。受聚有六。爱聚有六。何以故。此经中从根尘识。别说触聚故。此中若诸师说。唯和合名触。彼救义如此。君非为别说故诸法有别类。勿从法入受爱等法成有别类。无如此失。异受爱等。法入有故。从三成触。无如此别三。于中可执余为是。于中若有根尘无识为余。无有别识无有根尘为余。是故若已说三更说触。则无复义。有余师说。非一切眼及色是眼识因。非一切眼识是眼色事。是故于中若有成因成果安立。是诸为触。若诸师说触异和合。云何避此经。经云是三法相会和合聚集说名触。彼诵经异。复次由因说果名。譬如天上乐地狱苦。此言由多立破差别故。则成漫说。须止此论。阿毗达磨师说。触定是别法。于六触中。偈曰。五是有碍触。第六依言触。释曰。眼耳鼻舌身触。此五名有碍触。依止有碍根故。第六意触称依言触。何以故。依言者谓名。此名是意识长境界故。意识得依言称。是故意触称依言。如经言。由眼识但识青不能识此是青。若由意识识青亦能识此是青。第一触依止所显。第二触境界所显。有余师说。意识依言于境生起。非五识。是故唯此一称依言。与此相应触。称依言触。故第一依止所显。第二相应所显。复次此六触更立成三触。偈曰。明无明余触。释曰。有明触有无明触。有异于二触。谓非明非无明触。此触次第应知。偈曰。无流染污余。释曰。若无流说为明触。若染污说为无明触。与明无明相应故。余为非明非无明触。与二不相应故。何者为余。谓有流善及无覆无记。复次无明触由数数起故。取一边成二触。偈曰。嗔恚贪欲触。释曰。由与嗔恚贪欲相应故。复次由摄一切故。偈曰。乐苦舍领三。释曰。复有三触。谓乐受所领触。苦受所领触。不苦不乐受所领触。于乐受等好故。复次是领复易领。说此名受。此受于中有故。说为乐受触。如此苦受触不苦不乐受触。应知亦尔。若尔此触应成十六。说触已受今当说。此中触前已说六种。偈曰。从此生六受。释曰。六受者。眼触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触所生受。于中偈曰。五属身余心。释曰。此受从眼触。乃至身触生有五。说名身受。依止有色根故。心触生受。此一名心受。唯依止心故。复次若受生。为在触后。为与触俱。毗婆沙师说。一时俱起。互为俱有因故。云何俱生二法中。能生所生差别得成。云何不成。无能故。于已生法余法无复能。此证与立义不异。何以故。是时说。云何俱生二法中能生所生差别得成。于此时中。此义亦彼说。谓于已生法余法无复能若尔更互能生故有失。是所许故有何失。俱有因互为果。此实所许。于此经中非所许。谓触与受互为因果。曾闻如此缘眼触。眼触所生受生。不曾闻缘眼触所生受眼触生。复次是义不然。由过能生家法故。若法能生此法必别时不得俱。譬如先有种后生芽。先乳后酪。先击后声。先意后识。如此等非不成因果前后差别。同时因果亦成。譬如眼识等与眼色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此中先有根尘后方有识。从先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后时所造色生。若执如此。复有何难。若尔如芽影。触受亦然。有余师说。从触后受生。何以故。先有根尘次有识。是三和合为触。缘触后受生。于第三刹那。若尔于一切识不必有受。亦非一切识有触。无如此失。何以故。以前触为因。于后触中受生故。一切触有受。今非道理更起。此中云何非道理。于二触中各有境界。以先触为因。于后触受生。别类境界触所生受。应缘别境界起。此义云何可然。复次是心共受相应。此受与心不同境界。此义复云何成。若尔应立此义。是时识成触。此识无受。从此后识有受无触。因缘不相应故。此执何失。若尔大地定义即破。谓于一切心十大地。必俱。此大地定义于何处立。于阿毗达磨中立。君我等以经为依。不以阿毗达磨为依。佛世尊说。汝等应依经行。大地义不尔。于一切心必有。若尔大地义云何地有三。谓有觉有观地。无觉有观地。无觉无观地。复有三地。谓善地。恶地。无记地。复有三地。谓有学地。无学地。非有学非无学地。是故于前三初地若有是名大地。若法定于善地中有。是法说名善大地。若法定于染污地中有。是法说名恶大地。此法如应相代。有非一切时俱起。余师说。如此善大地等者。由应文句。是故被引。今说先不说。若从触后受生。汝应救此经。经云依眼缘色眼识生。三和合有触。俱生受想故。意等经中说俱生。不说与触俱生。此何所救。若俱必应触。此俱言亦曾见于次第中。如经云何修习与慈俱起念觉分。故俱言非证。是义不然。何以故。于经中说是受是想。是故意是识。此法并相杂不相离。是故无识与受不相杂。此义应思量。相杂是何义。于此经中亦说如此。是所受即是所思。是所思即是所想。是所想即是所识。此义未可解。为决四法境界。为决四法刹那。寿命及暖触俱起中。由说相杂言。决定刹那成。复有经说。三和合名触。云何有识非三和合。有三和合非触。是故此义必定应然。谓一切识中。有触受等与触俱起。前来多种争论。于事已足。本所依义今次当说。于前已略说心受。偈曰。此复成十八。由心分别行。释曰。此心受更分成十八。由分别十八意行故。何者十八心分别行。有六喜分别行。有六忧分别行。有六舍分别行。此云何成立。若由自性应成三。谓喜忧舍分别行。若由相应应成一。与意识相应故。若由境界应成六。缘色等六尘故。若成立十八。必依三。于中十五名色等分别行。非相杂境界。决定缘色等起故。三名法分别行。有二种心分别行。此句何义。彼说依意识喜等分别境界。余师说于六尘令意分别行。由随受故。于境界中。意数数分别行故。云何身受不说为意分别。此受不依意不能分别。由五识无分别故。是故不应为分别行。第三定乐云何不入分别行中摄从初于欲界中无心地乐根故。能对治此苦分别行无故。若彼但依心地起。此义云何。经言由眼见色已。堪为喜处即分别行。如是等依五识所引意故说如此。若实判十八。皆以意识为地。譬如不净观。眼识所引在于心地。复次见已乃至触已。由此言说故。不可为难。若不见乃至不触。起分别行。此亦意分别行。若不尔。于欲界中缘色界。于色等中不应有分别行。缘欲界香味触。于色界中分别行亦不应成。随明了道理故。如此说。若人见色。于声分别行。此亦是分别行。随不相滥故说。由定判根尘故。为有如此色定为喜处乃至定为舍处不。有约相续决定。非约境界。于分别行中几与欲界相应。于中几种。何法为境界。乃至于无色界。亦应如此问。偈曰。一切缘欲界。释曰。于欲界中具有十八。是五为一切境界。于中偈曰。有色十二境。释曰。色界十二意分别行境界。除六香味分别。于彼无此二故。偈曰。三后。释曰。境界从上流。若无色界。但三法分别行境界。于彼色等无故。说欲界相应已。与色界相应今当说。偈曰。于二定十二。释曰。除六忧分别行。所余十二与二定相应。云何如此。偈曰。行欲界。释曰。若彼缘欲界。偈曰。自八境。释曰。此色界若为自分别行境界。但八分别行境界。除香味四分别行故。偈曰。无色二。释曰。无色界为二法分别行境界。偈曰。于二定六。释曰。于第三第四定。但六舍分别行无余。此六境界。偈曰。欲界六。释曰。若缘欲界。此成六舍分别行境界。偈曰。自四。释曰。若缘自界。但四舍分别行境界。无香味故。偈曰。余界一境界。释曰。无色界异下二界故称余。此唯一法分别行境界。说色界相应已。与无色界相应今当说。偈曰。有四于色边。释曰。空无边入道。说此名色边。于中有四分别行。谓色声触法分别行。偈曰。行色。释曰。此四缘第四定为境。若人执如此。则离四为境界。若人执合第四定为境界。于中但一总境界。谓法尘分别行。偈曰。一行上。释曰。若道分别行。缘无色界起但一。谓法尘分别行。偈曰。一于本。释曰。若于根本无色界。但一法尘分别行无余。此行偈曰。自境。释曰。但缘无色界。何以故。无色根本定。不得取下界为境界故。此义后当显说。如此等意分别行。偈曰。诸十八有流。释曰。于中无一分别行。是无流故。言诸有流。何人复几意分别行共相应。若人生于欲界。未得色界善心。与一切欲界分别行相应。与初定二定地。八分别行相应。与三定四定。四分别行相应。悉有染污。除缘香味境故。于无色界与一染污分别行相应。若人得色界心未得离欲。与欲界一切分别行相应。与初定有十分别行相应。有四染污喜分别行。除能缘香味境故。有六种舍分别行。未来定为地。第二第三第四定及无色界。分别行相应。应知如前。由此道理。所余应自随判。若人已生定地。于欲界与一舍法分别行相应。谓欲界变化心。有余师说。有如此意分别行义。如毗婆沙师立。于经中见分别行义异于此。何以故。若人从此地离欲。此人不得缘此为境起分别行。是故虽复有流。非一切喜等是意分别行。若尔以何为分别行。若有染污。若意由彼能分别行于境界故。彼名分别行。云何分别行。或爱著于境。或憎恶于境。或不简择舍境。为对治此三故。如来说六恒住法门。如经言。由眼见色。不生喜心。不生忧心。住舍心有念有智。乃至由意知诸法亦如此。云何知如此。诸阿罗汉人。不无世间善缘法喜根。若有染污为分别行。应知此法门为对治。复次喜等或三十六寂静。足由依爱著出离差别故。此差别是阿毗达磨所说故。此中依爱著皆悉染污。依出离皆悉是善。如此有分名受。应知有无量差别。所余诸分不复更说。云何不说由此义故。偈曰。由已说当说。释曰。此中有有分。于前已说。有有分于后当说。此中识者前已说。如偈言。

识阴对对视  或说为意入

或说为七界  谓六识意根

六入者前已说如偈言。

此识依净色  说名眼等根

行有于业俱舍中当说。爱取于惑俱舍中当说。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皇极典宸翰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宸翰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堂日记

    西堂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reopagitica

    Areopagit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游记旧

    南游记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万界之独

    万界之独

    一代剑神繁星在10万年前获得至宝后穿越星武大陆一个孤儿上,且看繁星手持一剑踏上九天成诸界主宰。
  • 颜倾天下:嫡女惑君心

    颜倾天下:嫡女惑君心

    你是我一生的执着。你是我一世的追求。“王爷,不好了,王妃放火烧了相府。”“嗯,叫些人去给王妃帮忙,别让她累着自己。”“王爷,不好了,王妃进宫打了贵妃娘娘。”“嗯,去跟父皇说本王要了贵妃,让王妃好好玩。”他倾尽自己全部去宠她爱她,为她抗下一方天地!她用毕生之力,为他打下一片疆土。男强女强。
  • 乱世云烟

    乱世云烟

    别问我,我一无所知。别惹我,我一怒杀之。别理我,我无所事事。别笑我,我有勇有智。别烦我,我无暇于此。别看我,我容颜如诗。别气我,我凌云壮志。别指我,我暴戾似狮。别追我,我闯,云烟乱世!
  • 如玉我爱你

    如玉我爱你

    回首你若是能够幸福,我愿意用我来之不易的生命来诠释我对你的爱念,你若能够安好,我原放弃我曾经的执着,只为让你不要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悲伤难过。
  • 复仇计划,请勿爱上我

    复仇计划,请勿爱上我

    6岁那年,父母双亡,她悲痛欲绝,经过9年魔鬼训练。长大后她回来了,复仇,是她的计划,可是,他却出现了。打乱她所有的记划,你还记得我吗?小时候一起长大,被带走的时侯记忆还很清晰。。忘了仇恨好吗?她,很感谢他,谢谢他一直以来陪着他。。
  • 第十九个平凡的年轮

    第十九个平凡的年轮

    生命不息,时间不止,年轮还要画下去。青春的我们有着天真的梦想,傻傻的坚持,执着的去错,不顾一切的去爱,青春如同魔力的地带,身在其中会感到迷茫,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当你走过青春,回眸青春,回忆青春,再见到关于青春的一切,都止不住的悲伤。
  • 独钟的情缘

    独钟的情缘

    男主角帅气、多金、专一,他出现在梦里,也出现在现实中。女主角美丽、善良、独立,她拥有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也拥有重现过去的超能力。如果曾经有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突然不见了,为了早日找到那份爱,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答案吗?如果用5亿元换50年的寿命,你愿意吗?
  • 醉离殇第一部

    醉离殇第一部

    倾情于江湖,何若相忘于江湖,世界最悲哀的事是什么?赋予对方无限的相信,却到头来只是游戏一场。起点和终点却是相同的,便像一个圆,一个无法走出的圆,徒留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她到头来不过是替身而已,又有谁真的在乎她呢?一生悲哀,一世倾情,不过是离殇而已。始终不过尔尔,曾经的梦想不过奢望……倾情天涯,或相忘于江湖,终抵不过离殇一曲。茫茫人海中,我却独看见你的容颜,你嫣然一笑,穿越了时空的距离,穿过了无极深渊跨越了天涯海角,跨越了天地桎梏从碧落,至黄泉…..从九天,至地狱!从万年前的时光里.来到了我的身边,成了这世间最美好的风景.不畏离殇,不惧流年.若真的可以….我愿对你说…..但愿执手,不求离殇…..
  • 弄月吟风

    弄月吟风

    她,复仇的牺牲品,只因爱错。也许这一生再也不会学习爱人。他,冷情的代言人,只因恨错。也许这一生再也不会放开心怀。就这样,两个伤痕累累的心,紧紧的碰撞。看弄月吟风,好一处风景。
  • 天煞妖星

    天煞妖星

    云雾峰头测天机,九幽谷底覆乾坤。风云聚散无常定,神州天地烽烟起。善恶都源修道真,无辜受累使天老。天降妖星不可挡,孤克六亲死爹娘。正邪佛魔莫能助,修身自救是良方。一个普通少年却背就了神秘的传说,正道之人欲除之,邪道之人欲控之。且看他怎么在这夹缝中不断杀戮成长...本故事纯属扯淡,如有雷同更是扯淡,本书解释权全归作者瞅自己任何集体或个人不得曲解书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