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700000001

第1章

窃闻。三宝之宝理超系象之表。三乘之乘事涉名言之迹。原夫真际之理平等性空。赴机启权实之门。接凡施净秽之土。识其路者即语默一途。迷其趣者则理事天隔。故身子以高下之累则镜地而见丘陵。梵王以彼我俱亡则石田而观宝砾。是知净土之净志洁开极乐之门。秽刹之秽心尘起纯苦之域。良以物怀取舍。指悬鼓而可欣。人竞是非斥溷囊而可厌。故使励诚十念则高升日宫笃崇三行则迩登莲座。今言佛说阿弥陀经者。则越危城之要躅载苦海之慈船。语事目前论生界表。华手经曰。佛者名为觉。而诸众生长寝生死不能觉悟。唯佛能觉。既自觉已能复觉他。故名为佛。说者十住论云。开示解释义。阿弥陀者。此经下文自释。问何故名阿弥陀。答为含二义名阿弥陀。一无量光明故名阿弥陀。二无量寿命故名阿弥陀。经者法也常也。法即举直以措诸枉。绳墨以譬之。常即汲引而无竭。涌泉以况之。故言经也。佛地论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以佛圣教贯穿摄持所应说义故言经也。文之初略申七意。

第一叙佛身。第二叙其土。第三叙不退转。第四叙偏赞之心。第五叙体性。第六叙部类宗趣。第七判释文义。

第一言叙佛身者。问诸往生者见佛何身。答见二种身。若登地菩萨见佛受用身。若地前菩萨凡夫二乘见变化身。问依何得知。答摄论云。若离应身登地菩萨善根则不得成就。若离化身声闻缘觉及愿乐位中菩萨所有善根亦不成就。故往生者见二种身。问西方有二弥陀耶。答约报即一。若化即百亿弥陀。问彼报化两身为同处现生者皆见。为别处现诸往生者但见一佛耶。答同一三千界内各见不同。若登地菩萨即见他受用身亦见百亿化身。若地前人等但见一身。问若同处不异者。何故入大乘论云。诸佛色身于欲界成道。法性生身者住净居天。其处即异。菩萨生者应生净居。众生生者应生欲界。云何同处。答上下虽殊。同是一报所生之境。但上人生者正见受用土无处非净居。众生生者即见化土在阎浮提。故真谛云。诸菩萨于净土见佛。此约报土一向纯净说。波颇三藏云。应佛净土有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报佛净土唯大菩萨。如此经说彼佛有无量声闻弟子及大菩萨者。此约化说。问众生生彼亦知是下界否。及知是化身否。答下界知之。佛谓真佛。问彼佛有报化者。何故大乘同性经云如我今释迦牟尼佛及西方阿弥陀佛皆是报身耶。答此约本身说。谓极乐国土是一报佛所王之土。然百亿四天下中者即是化佛。释迦莲华藏世界中者即是报身。百亿阎浮中者即是化佛。问弥陀何不但现一实之身令圣凡同见。答由机福力不同故身现有其粗妙。问如彼观经云彼佛身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又鼓音经所说是刹利种者。此并是何身耶。答如彼观经者是报身。鼓音经者即是化身。问何以知之。答准净居天身身量皆大。如来报身皆在净居色究竟天实报净土故报身大也。若在阎浮提示有种姓父母生处及有得道菩提树。如无量寿经说。其树高四百万里。鼓音经说。其所住城纵广十千由旬。又观音授记经云。弥陀灭后观音补处。据上因缘此身即小。又去来生灭故知是化。问若是化者。众生生彼即见化佛之身。至得初地之时复见何身。答若登地已上即见报身。问登地见报身者。为灭前化相而见报身。为复不灭而见报身。答即于前所见身相上而见妙身。如人服药惺时即于针上见种种华草。如是地地见佛身相转转胜妙。唯佛与佛见常不异无增减相。

第二次问净土有几种。答有四种。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三他受用土四变化土。问四土之中西方是何净土。答若法性土者即是无垢真如。自性清净第一义空。本来湛然不假修成。为一切法之所依止。无一佛出世间法不有。名性净土。凡圣同有。凡夫尚隐。诸佛明显。若自受用土从三大阿僧祇所修善根万行所感。其土净诸佛亦不可见但可得闻。唯佛自受用。佛地论云。此自受用土周遍法界。无处不有。不可说言离三界处。不可得言即三界处。若他受用土者佛地论云。诸佛为令地上菩萨受大法乐进修胜行。于后得智中以大悲故于大圆镜智相应净识之上。依诸菩萨业力如来与作增上缘。随其根宜现其净土。或胜或劣改转不定。地地优劣。如轮王所感。其土与众生同处。所见即异。若化土者佛地论云。随菩萨所宜。或在色界净居天上。或在西方等。处所不定。今取相而言。西方有二土。若登地菩萨各见他受用土。若地前生者便见化土。问云何知见化土。答若报净土诸佛平等无有优劣。若化土者随众生现而有差别故。华严经云。娑婆世界一劫当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彼国一劫当袈裟幢世界一日一夜。又首楞严经云。文殊未来于南方成佛名普现色身。其土胜阿弥陀国不可为喻。又观音授记经云。过去金光师子游戏佛土及观世音未来成佛佛土胜今阿弥陀佛土无量。又准大阿弥陀经等。其土既在欲界。上有六天复致优劣。故知是化。问众生生彼为生何土。答生化土。问若是化土。何故二乘女人不得生耶。答论据报土说。平等觉经云。众生生彼始得初果。乃至后得阿罗汉果作大菩萨。或生于彼始发菩提心。既有凡夫及初发心菩萨者即是化土。若言二乘亦不生彼。即谓一向是报净土者。彼观经中三辈九品云何得生。此经下文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何得不生也。又女人亦不得生者。此阿弥陀经等皆云。善女人闻说彼佛名执持不忘。必得往生。此云何通。又若彼土一向无女人故即谓是报土者。鼓音经云。彼佛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此岂无女人也。女人根缺不生者。由彼佛本愿愿生我国者皆作男子六根具足端严胜天故。清净觉经云。女人往生者则皆作男子。故言无女人及以根缺。非是此处女人此间根缺不得生彼。问若是化土。何故摄论称别时意。答论言别时意者有二意。一以彼土增上乐处非少福能生。二见众生多不修道空唯发愿。有斯二意故道别时。即是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得生是也。若六时念佛即三业无非。便是持于十善。或一日乃至七日由念佛故一念即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即有多行又复愿生行愿相资。问若是化土。何故大论云非三界摄。答彼言非三界摄者。非谓出过三界。但谓异三界故。故大论云。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无色界。无欲故非欲界。故言非三界摄。又佛地论云。此是佛出三界净识心所现。为化地前诸有情类令其欣乐修行彼因。令声闻等见。若谓非三界者即谓出过三界。与彼平等觉经相违。问若是化土。何故解深密经三地已上乃得生彼。答此约他受用土说。他受用有二。一为登地已上现者。令登地已上人受用。二为地前人现者。令愿乐已前人受用。即化净土。彼经据诸大菩萨生彼者约受用土说。非是西方一向是初地已上净土。由有凡夫二乘亦得生故有化土及受用土。问若是化土。众生生者初见何土后见何土。答初见化土后见受用土。问何处见此二土。答于一界中一相之土初见粗后见细。非灭前土而见后土。亦非异处见其二土。故佛地论云。释迦如来说佛地经时。地前大众见变化身居秽土说法。登地菩萨见受用身居佛净土说法。问若生彼见化佛又居净土。我此释迦亦是化身。其土何以不净。既自不同。明知彼净土是报土。此秽土是化土。答依大论引目连问经。释迦亦示目连己身净土。又佛说言。一切诸佛皆有净秽两土。如释迦牟尼有净秽二土。今十方诸佛阿弥陀佛亦尔。问诸佛既同有净秽二土。何故阿弥陀不见有秽。释迦牟尼佛不见有净。答由此众生有乐见净土者。但说净土之名。又由众生不苦则不求涅槃。所以释迦于众生恶业之上作增上缘示现秽土令众生厌。然非释迦亦处其秽。故涅槃经云。诸佛无有出于不净土者。为化众生示现净秽。故维摩经云。若诸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者佛即为现。问若彼土是化又居欲界者。亦应有须弥大海。答以佛本愿力故无诸山川江海四王忉利。以福力故依空即住。

第三次问彼是不退转地。众生生者皆不退转。云何但以念佛发愿而不断惑即得往生。答彼言不退者。但以彼地胜缘强时长无间遂得不退。非亦生即是不退。言地胜者。众生有宜安乐适悦即能发心。即有比丘愿得七宝房舍卧具者是也。彼土既无三恶道。又无贫穷生老病死。国土清净百宝庄严胜第六天。故是地胜。言缘强者。彼无五退具。如婆沙说。一无长病。二无远行。三无常诵习。四无常营事。五无恒乖诤。此五因缘令心劳倦故多生退心。又无女人无淫欲无迷爱。于六尘境虽见闻触心全不染。又无恶友常与诸菩萨每至平旦历供诸佛。水流风树皆演法音。以是缘强故令不作恶业更退三途。言时长者。娑婆一劫当彼一日一夜。又彼众生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经尔许时修行。何为不至不退转位。言无间者。胜人胜法无间资持受最后身。斯何可退。又不退转者有其三处。一若依璎珞本业经。地前第七住名不退转住。若修行者进退多在第六住末。若至第七住毕竟不退。是人入种性菩萨数。二者依弥勒问论及智度论云。菩萨若未至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修习善根。而未能得不退转。若至初地。以见道力离身见等诸烦恼。故断发菩提心相违退因故更不退。三者依资粮论云。若菩萨得无生忍时即住不动地。必当作佛更不退转。此即当于八地。以无生忍在七地故得无生忍已至八地中更不退转。今准观经。众生生彼得不退转者。但谓初地得生法二忍更不退转。非取七地。究竟而论亦得成佛。何但七八地也。若言念佛非断惑者。此非解烦恼性故不能断。然能伏惑令其不起。且如人一心念佛。意地更不起贪嗔嫉妒邪见也。由念佛故转无始恶业生无量功德。遮无量恶业止无量三不善根。又纵不断烦恼。但生到彼地方断烦恼。然后渐渐乃得不退。于理何过。

第四叙偏赞之心。次问十方更无净土。何以独赞西方。答非为更无佛土。恐众生境繁心乱。故随愿往生经云。此处众生信向者少习邪者多。心意无定故令众生专心有在。故偏赞也。又若言十方皆有净土。众生之心则便慢缓。若唯一处心即殷重。问弥勒下生此土亦净。复是同界。佛劝生彼何胜此间。答此虽言净由劣四天。当知西方胜过自在。又复此界有三恶道女色淫欲便利之秽。何得同彼。地既非胜终还退转。所以赞彼。

第五叙体性。次问净土以何为体。答摄论云。唯识智为体。谓佛及菩萨唯识智为体。即金刚般若论云。智习唯识通。如是取净土。若佛地论。以佛自在无漏心为体。非离佛净心外别有宝等净色也。又释者。是彼佛大慈悲愿力无分别后得智为体。

六次问此经部类多少宗趣所明。答穷括部类。有其四本。通明净土即以净土为宗。一观经二无量寿经三小阿弥陀四鼓音经。又如晋时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又有大阿弥陀经两卷成。即与宋元嘉年中所译无量寿经及前清净觉经而同本异译。准此观经亦宋元嘉年中求那跋摩译与彼全别。今寻捡四经。部部之内虽则俱明净土。然旨趣不同。如此观经教修净土之业。即以定散二善为宗。如无量寿等三经。如来观众生净土机熟宜闻说时至。故释迦颜色胜常。阿难因起发问。世尊颜色欢悦者。应念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胜妙事也。佛赞阿难善哉能问。因为广说西方净土之事。即以净土为宗。如此小阿弥陀经又问何故名极乐。极乐之事未知虚实。如来因为释得极乐之名。及引六方诸佛证成非妄。此经即以断疑证实为宗。如鼓音经人疑彼佛为天为人是何趣类。又彼净土增上报处。众生多有业障。或恶魔留难。云何得生。如来为辩弥陀是刹利之种。又教忏悔诵咒令转业除魔。彼经即以转业护难为宗。上来即辩四经宗趣及部类多少。然四经前后者准其道理。先为说令知。次教修净业。次断疑证实。后护难不生。即无量寿经初。观经第二。小阿弥陀第三。鼓音经第四。然以事推验。即观经为初。无量寿为二。何以知之。准说观经时阇王犹为太子。创夺父位。母时见害因请净土。如来为现西方教修定散二善。若至说无量寿经时。阇王已登位。太子作储君。故大弥陀经等云。如来说西方事时。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持盖献佛。闻说弥陀二十四愿。其太子发愿愿如彼尊。佛记却后皆得如弥陀佛。以此知居第二也。人云。阿阇世王太子者阇王身是。尔时由未篡位故为太子来至佛所。今释不然。若尔应除王字但言阿阇世太子。既标王及太子。明知即父子名殊。是故无量寿经当第二说。而观经自为夫人侍女。无量寿经自为人天大众说也。问若观经是初为夫人说者。何故下经佛还灵山令阿难重演而众无所请。明知大众已曾闻故。由已闻故更欲令闻修生彼业。所以如来敕令重演定散二善。何得即以观经为初。答如来意令大众知定散二善三世诸佛为净土因故令重说。又冀此经永传末代。后若结集知阿难所传不虚。所以令说。非为已闻后不请而说。即当第二。其余二经如前所释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橙子没有风

    橙子没有风

    当我升到一班的时候,我从没想过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一模过后,我开始了惶恐,于是,我开始以日记的形式纾解压力。
  • 帝血燃魂

    帝血燃魂

    帝血逆天,命途多舛,求仙问道,在杀戮中盛放,于死亡中重生……
  • 初中为谁而疯狂

    初中为谁而疯狂

    她情场高手他们一个个备胎直到遇见了他才知道占有欲是多么可怕爱是随着内心去寻找,而不是一次次从别人身上取得的一时快感
  • 西游之雷霆大圣

    西游之雷霆大圣

    九星连珠,日月颠倒。睁开眼,看着那一个个貌美如花的女妖,雷泽张开双臂,大吼道:“我要修仙!”PS:感激各位支持我的帅哥美女。
  • 谁是船长

    谁是船长

    扬帆远航的战舰承载着诸多未知的因素,面对更为宽广的世界多少是命运的安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霸道豪门:女人,别来无恙!

    霸道豪门:女人,别来无恙!

    “顾苏苏,你完了!”怀孕两个月,男友和闺蜜背叛将她逼上绝路。再醒来,她成了顶着无上光环的首席特工,身负重任混迹娱乐圈,却不想……“顾苏苏,你是我的女人!”某夜,男人强取豪夺之后,霸道地宣告着她的所有权,顾苏苏冷哼,“沈少,就你这连膜都破不了的长度?”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当她任务失败的时候,这男人却搂着她的肩膀,语气暧昧,“她从此以后,你的任务就是伺候我!”
  • 涅磐重生之毒后

    涅磐重生之毒后

    她爱他,他恨她;她为了他,背弃了家族,助他登上皇位;他登基第一天,白家满门抄斩,却唯独留下了她;德妃欺她,将铁钉钉入她的膝盖骨,挖去她的双眼,她等着他来救....最后只等来了妖孽必死一道圣旨....上天对她不薄,她重生归来,他的冷,他的恨,他的无情,他的一旨圣意!若他要她死,她便要他万劫不复!
  • 人族召唤

    人族召唤

    卡兰多,众神庇佑之地,辽阔的大陆上分布着众多的智慧种族,万物竞发,百族共存,勃勃生机的背后是数不尽的鲜血尸骨。位面的壁障被神秘的原因强化,暂时阻隔了与其他位面的联系,深渊的通道被彻底阻断,众神的声音也无法传达到位面之内。一个名叫卫风的青年开始了他的异界之旅。本书不单纯是升级文,准确的说是是异界+经营+系统+升级,经营势力、争霸诸位面是主线,主角的实力提升是副线。龙族萝莉、人族少女、精灵公主、天鹅御姐、狐族熟女、魅魔女王……将一一登场。求一下推荐和收藏!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谢谢……
  • 诡异江湖

    诡异江湖

    江湖风烟四起,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谁能知道下一刻谁会出现在拐角处,谁又能知道,那曾经的红颜一笑却冷不防给自己一刀。千算万算,终究失算,试问,是否“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切的一切是上苍的眷恋还是自己的执迷不悟,太多的惆怅终归尘土,诡异的江湖,谁人笑着走完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