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7100000001

第1章 记得那时年纪小(1)

生于1980年的孩子们

生于1980的一群孩子们,一直到如今,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语汇。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在今天,2005年,应该有25岁了。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书,按照7岁上小学,16岁读高中,19岁进大学的轨迹,现在应该是大学毕业第二年,正在为他们新的未来打拼。属于他们的那些语汇,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有一点点的怀旧,就像一场经典的老电影,里面有一些与青春、梦想相关的片段。

1992年,在很多城市里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义务教育,那一年这群12岁的孩子中的大部分经历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有的城市把小学五年改成了六年,有的城市则把初中三年改成了四年。那年我小学五年级,被老师告知我们的毕业考试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淘汰的味道,很开心。那年九月我进了一所重点中学,是很多人羡慕的好运气,从那天开始就知道我们的初中将有四年那么长。

那个时候几个小孩子不知道多出的这一年意味着什么,直到读了大学,到大四了,才羡慕起同寝室几个1981年出生的姑娘,总觉得人家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一点什么,总觉得人家即便是考研失败了总还有比我们多一年的青春去卷土重来。大学里的女生,在感叹青春宝贵的同时,开始诅咒多读的这一年。因为,生于1981的几个室友,清一色是享受了八年初级教育的。

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这班车,我们从此被所有人告诫:将来有一天,遍地都是大学生!不考大学是没有出路的!注意:这里用的是“遍地”这个词,感觉就像满山的油菜花那么壮观!所以,从升上初中的那天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全是扯淡!

高一的时候,我们这群人是最早接触由一个中学生写的《花季·雨季》这本书的。那一年,恰巧我们也16岁。那时候看那群深圳孩子快乐的青春,有初恋、有郊游、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懵懂的日记,很羡慕。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摞了厚厚书本的课桌上蛰伏,习惯了这样枯燥的日子。因为我们知道:高考实行标准分制度,满分900,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一门不好,足以与大学绝缘。

可是我们还是很喜欢传阅那本30万字装帧精美的小说。虽然后来又有了很多很好的校园文学作品,但是再没有哪一部像《花季·雨季》这样打动我们16岁的年华。直到今天,和很多1980年出生的孩子们说起在我们16岁那一年,也就是《花季·雨季》第一版发行的那一年的故事,很多都和刘夏、和王笑天们有关。那个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做着一个梦,梦见有一天我们也能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一本像《花季·雨季》一样有着漂亮封面翔实内容的书——而事实上书店里也确实有了很多这样的书——但是我们大多没有动笔,因为,那时候的感觉确实是太美好了呵,所以连自己都知道:从此,很难有一本书,真的打动我们,就像16岁那年的那本《花季·雨季》。

1999年我们高三,全国第一次大面积扩招开始。那一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扩招,好像上大学从此就是一件不费力气的事情。还有一些人,比如我们的老师,则告诉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蜗牛壳,好像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面前如果错过了就万劫不复一样!也是那一年,走进了大学的我们发现师兄师姐们看我们的眼光都怪怪的,他们说:我们系里从来没有一下子录取这么多人啊!他们的那声“啊”和他们的目光,让我们觉得他们就像一点点磨出的细粮,而我们就像将就着装袋的粗粮。

从那一年往后系里一年比一年招的学生多,从一开始全系的人在一间公共课小教室里开系会发展到了要到公共课大教室开会,又到了要去阶梯教室开会,最后干脆把四个年级分两批开会!可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恐慌还不止于此,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与越来越不够用的浴室、寝室、自习室、阅览室……学校不停地盖楼可是还是追不上学生膨胀的速度。

可是真正了解大扩招带给我们的痛楚还是在2003年的那个春天,当我们走在人才市场里,当我们发现大扩招带来的是更多人的走投无路与更多的失业,我们才知道了:“飘”,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那一年,这个作文题目使全国掀起一阵对高考作文大讨论的浪潮。

我还记得我旁边的男生后来说起他写的是要把冰心奶奶的大脑移植给他,要为所有小朋友写更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他的这个清纯的愿望有了良好的收成,那一年我知道他的语文成绩是813分。可是也是那一年,这个本来可以用太多题材去表达的自由主题,却让很多学生作文拿了零分。于是,我们是在那一年发现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无异于八股文的议论文埋没了多少灵动的属于青春的思维?!所以,尽管我们高中的时候还没有“新概念作文”那回事,可是因为赶上了一场这样的作文改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是有一点扬眉吐气的。因此,这个词,在以后被很多次被提起来时,都说是高考历史上的第一次,我们也就很高兴地说:是啊是啊,那是我们那年高考的题目啊!于是,这个词,也就从此令我们无法忘怀。

2003年1月18日,在全国各地的考研考场上,79.9万人的考生大军奋力拼杀。也是第一年,我们赶上了考研听力被计入总分。我们这群80年的孩子啊,总是如此毫无准备地赶上很多个第一。虽然在最后复习的半年里,我们每天听大量的英语磁带,做很多听力题目。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想到,真正到了考场上,题目居然那么难!

那天,在我左边的那个男生看看考题,又听了听语速极快的录音,深深地叹口气。然后,他低下头,半小时后交卷走出考场。那一刻,我们都兔死狐悲地看着他孤独的背影。可是我们没有勇气放弃,我们只是,很想哭、很想哭地继续做题,那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被愚弄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一年的考题居然可以比以前任何一年的考题都难!

我还记得,在考场上我手脚冰凉。那股冷气,还一路侵蚀到了我的心脏。我的信念,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坍塌了!我像很多人一样,只是硬撑着,坚持到了收卷的铃声响起。走出考场,在济南五中的门外,我看见有女孩子在号啕大哭。夕阳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张面无表情的脸。

第二天,我们的考场里已经出现了空座位。全部考完后我们才敢交流考试心得,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第一年计听力分数,怎么这么难?那个寒假,碰见很多考研的难兄难弟,都是怨声载道。也是之后的那个春天,当我得知自己进入复试的消息后,那样巨大的惊喜铺天盖地而来——只有这一年考过研的人才知道,我们,是怎样度过那若干个不眠之夜,又是怎样的,在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突然就让我们的梦想重见了天日!

这一年,大部分学校的公共课分数线都下调到了45分,这个成绩暗示着这一年考研分数的惨烈,却依然无法改变79.9万人中的很多人将要踏上求职或复读旅途的命运。

2003年5月,我们这群生于1980的孩子们又和全国人民一起遭遇了一个叫做SARS的名词。是因为这场灾难,我们比从前更热爱健康,更珍惜生命。

我们开始习惯愈加频繁地洗手、洗澡、开窗通风、体育锻炼,我们开始戴口罩、洒消毒液、晨检体温晚查宿,我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身为共产党员或者学生干部应该怎样脚踏实地、冲锋在前。还有,我们开始习惯再没有用人单位来招聘,自己也无法前往招聘单位应聘、实习的日子。首届大扩招所产生的二百余万大学毕业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面前,骤然成长。并且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知道了什么叫做祸不单行。

命运总是制造太多的巧合,然而欣慰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在经历了这么多个“第一”之后,如此坚强地,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一次次,奔波在自己选择的路上。

生于1980的孩子们呵,就这样带着这些聚会时候永远无法忘记的语汇,在理想沦陷了或者是希望的旗帜高张的时候,都忘不了擦拭一下记忆的旧胶片,轻轻拂去岁月的灰尘,让它们,就像一枚祖母绿那样闪光。真的宝石,是敢于正视岁月的沧桑、敢于直面曾经的坎坷的。所以,我将这些陈年的旧事,作为对逝去的青春的菲薄的献礼,敬献于少年时代的碑前。

我想,从此,生于1980的我们将更加奋然而前行!

1980的念想儿

1980的女孩子,我们诞生在八十年代开始的时候,被人从七十年代的末班车里挤出,从此,这一生,都要以八十年代自居。

当八零后的写手越来越烂漫张扬的时候,当舆论对八零一代的批判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要承担下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某些强加的标签,然后以虚弱的声音辩解:我们是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过渡的一代,在我们身上,没有八十年代最鲜明的个性特征,却握有七十年代的怀旧情结;没有七十年代最清晰的愤青语言,却相信八十年代最昂扬的个人奋斗;我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生的一代,也是最后经历过凭票供应生活的一代;我们是可以普遍享受高等教育的第一代,也是最先面临更多竞争与打击的一代……总之,我们这一代人,因为这样独特的地位与经历,而拥有了更加独特的特征与符号。

我们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某些气质,在徘徊中寻找路径。我们这一代人,有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念想儿,固执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直到凝固成一桢桢泛黄的老照片,还带着某些余韵悠长的怀念。

既然是女孩子,所以我最初的念想儿总是和食物有关。我说过,我们经历过最后的物质贫瘠年代,那时候还没有“菜篮子工程”这样的举措,食物很单调,到了冬天几乎每家都要储存很多很多的大白菜和萝卜。我童年印象中十分清晰的一点就是那个年代里我爸每年冬天都要买好多大白菜,整整齐齐垛在挖好的地窖里,供整个冬天食用。所以我后来总是无法抗拒对任静和付笛声的喜欢,因为他们有首歌叫做《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那里面有个镜头大致是付笛声骑了三轮车载着个电视机,任静在后面很卖力地推。这个镜头总是让我想起我爸骑着三轮车,里面是一车的大白菜。那个时候,我家的饭桌上通常是炒白菜、腌白菜、白菜炖豆腐,炒萝卜丝、腌萝卜片、萝卜炖萝卜……可是,那样的时光,明净快乐。

那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喜欢在黄昏时候举着一块松软的馒头,抹上好多粘稠浓郁的麻汁酱,站在门口一边吃一边等自己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们的身边荡漾着不知是哪家在炸鱼或是炒菜的香气,裹在傍晚的风里,缠绵暧昧。我们边吃馒头边捉迷藏,直到天光一点点变暗,我们的馒头吃完了,手上沾满了黏糊糊的麻汁酱,像个脏兮兮的小老鼠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妈妈推着自行车由远及近的身影。我们几个小伙伴通常会打赌:我们在地上摆一颗小石块,看谁的爸爸妈妈先迈过那块石块。是这样幼稚无聊的游戏,却让我们乐此不疲——扑进爸爸妈妈怀抱的瞬间,黄昏可以变成黎明。

可是二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看现在的小女孩子,她们是那么的干净婉约,穿着昂贵的花裙子,价格是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心目中的天文数字。她们吃肯德基、麦当劳,在各种各样的玩具间钻来钻去。可是她们中的好多人,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她们再也不会咬着蘸满麻汁酱的馒头这般粗糙的食物站在家门口盼爸爸妈妈回家,再也不会因为爸爸妈妈兜里的一块橡皮糖而兴奋雀跃。

这是一个物质丰裕的年代,是因为丰裕,因为未曾尝试“缺少”,便没有了怦然的心动与激情的向往。这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是因为竞争,因为前途上需要一个精明、能干、多才多艺的女子,她们在父母监督下学钢琴、学舞蹈、学英语口语,她们有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所不具备的高起点,却再也没有了简单快乐的、像只小老鼠一样的童年。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零食在今天看来也是粗糙至极的,最让我们心旌荡漾的冷饮是那种两毛钱一瓶的橘子味汽水。瓶子质量不怎么过关,每次打开瓶盖的时候都会发现瓶口边缘有些破碎的痕迹。有阳光的时候会看到瓶子里面那些彩色小泡翻滚着升腾,很具有视觉上的诱惑力。我们还流行过一种叫做皮筋糖的食物,颜色通常很恶俗,多是鲜红、翠绿或者金黄,一分钱一根,细细长长的一条。最大的特点是黏糊,所以轻轻一扯就可以变得很长,比较粘牙,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说话总是很含糊。还有种食物叫蜂蜜糕,很脆、很甜,带点清香。据说制作过程不是很卫生,可是一角钱一块的金黄色美妙食物对我们那时候的小孩有着十分巨大的诱惑力。那时候我和我同桌,那个面容清秀的小男孩时常分吃同一块蜂蜜糕,在午后的某一节课间,我们时常在铺满阳光的走廊上小心地掰开那截甜蜜的金黄,放到嘴巴里的时候会有松软的幸福。那时候我们的眼睛和笑容都是那样明媚单纯,就像阳光一样干净透明。

尽管后来我长大后偶尔也会买到蜂蜜糕这种食物,可是奇怪的是我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般甜蜜的滋味。我想,那时候的甜蜜是因为简单的分享:我们知道,许多快乐,因为与人分享,便可以变成快乐的平方。就好像那时候的娱乐方式绝对不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就可以玩的电脑游戏、QQ聊天,那时候最奢侈的休闲活动是看电视,准确的说是整个院子里的孩子都去有电视的小朋友家看电视。那时候我3岁,家里有一台“日立”牌14寸彩色电视,是我们那个家属院里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每到晚上,我都要给大家搬小板凳,分水果,我们曾经一起看动画片、新闻联播,在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排球的时候和大人们一起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欢呼。

那时候的家属院,是难以忘怀的温馨与热闹。“远亲不如近邻”,就是每到傍晚大人们坐在院子里扇蒲扇、拉家常,而我们蹲在地上玩泥巴。除夕的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会一起在院子里放鞭炮,12点的时候抢着给长辈们拜年领红包。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转遍整个院子给所有邻居拜年,喜欢我们的爷爷奶奶们会把我们高高抱起,然后塞一大把各种颜色的糖果。运气好的话,还会有几颗酒心巧克力。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真诚是种何其寻常的品德。可是今天,当我们终于长大,我们吃着比利时的巧克力,从外形到味道都灿烂曼妙;我们一个人做陶艺,虽也是玩泥巴却清净又小资;我们独自在家看高清电视,视觉效果逼真震撼;我们发手机短信,用一条条重复了千万次的祝福语代替童年时代雀跃着敲门后说出的那句“爷爷奶奶过年好”……

我们早就从家属院里搬出,我们在高尚住宅区里看碧海蓝天、绿树红花,我们拥有最高雅的生活却独独没有了邻里的亲近。就好像家属院是个多么普通的概念一样,今天的“单身公寓”,不过是个寻常的区域、简单的符号。那么多的单身男女,或孤独或自由,带着对于“单身”的不同理解走来走去,穿高档的衣裳,穿名贵的鞋子,看上去光鲜诱人,可是内心里是否充盈、温暖?办公室里的一个个格子间,看上去是团队精神的彼此依靠,却用若有若无的屏障阻隔彼此。为了前途、为了薪水、为了好的未来,我们彼此提防,小心翼翼。我们三思而后行,相信言多必有失。我们谨慎行事,却仍避免不了种种伤害。

这让我想起一种叫做樱桃的水果:在室温条件下,它们只能被摊开来平放保存。如果放在装樱桃的小盒子里,相互之间紧密挤压,不消两三天就会烂掉。就好像今天,当我们置身于社会汹涌的旋涡里,我们眼睁睁看着那么多人如同那些哀怨的樱桃一样——彼此倾轧,然后齐齐腐烂。就这样,当我们无法抗拒地长大,我们学会了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标杆度量自身。不是我们不善良,也不是我们不再乖,只是我们需要在一个越来越强调物质追求、竞争需要的年代里努力生存。而那些与人分享电视、水果、蜂蜜糕、皮筋糖的年代,渐渐从我们的世界里淡出,直到定格成胶片上的一个瞬间。

以横向的方式比较,我们与我们同代的80女子相比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可是以纵向的方式比较,我们与我们自己相比,又何尝不是变化巨大?所以,总是忍不住要怀念那个好像水晶一样的年代,阳光下清澈如水,翻检时反射出七色光辉。那个年代里的简单、快乐与真纯是现代人的追求与梦想,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代表着某些滑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而我们的幸运,就在于那些久远年代里,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那是我们的珍藏,是一些属于1980的,永恒的念想儿。

如果我有一间房

“如果我有一间房……”,这是每个在劣质大学宿舍住到第六年的女生都会有的愿望。

目前,我们的劣质宿舍里住了三个人,猪头、周坏坏、于阿虎,猪头是我。我的绰号叫“猪头”,是因为我的一句名言。我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不让我吃饭的,而另一种是不让我睡觉的。”说完这句话后我就在其他两个人翻天覆地的笑声中拥有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新绰号。不过,住过大学宿舍的人都知道,学生宿舍是培养阶级感情的天堂,也是磨炼个人意志的地狱。

首先,任何一间学生宿舍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这不仅是因为四处晾晒的各色内衣花枝招展出一片曼妙风情,也是因为每到夜半时分磨牙的、打鼾的、吧叽嘴的、梦游的都有可能环绕在你四周。而设若你像我一样有着轻度神经衰弱的话,你会在每个深夜,在被邻床声震寰宇的呼噜声吵醒后都有用枕头捂死对方的冲动。所以,我想有间房,我只是想在通往女子监狱的道路上拯救自己!其次,自己的房里可以有一张柔软、宽敞的床。这个念头每到晚上,到我躺在属于自己的那片2×1.2=2.4平方米的领土上时都会变得无比清晰。尤其是当你住的不是有书桌有书架的标准公寓的时候,你就必须用你床内侧20公分左右的宽度摆放一个多层置物架放你形形色色的化妆品,再在其旁边放上几摞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砸死人的大部头,然后还要放点随身听、CD一类鸡零狗碎的东西。伴随空间逼仄而出现的是学校发的被褥过不了多久内部就会凝结出坚硬的块状物体,所以学生宿舍里永远出现不了豌豆公主。

当然,有了自己的房你还可以有一间任你挥洒豪情的厨房。这年头大学里防火意识都超强,学生宿舍里甭说炒菜,连用“热得快”都是做梦!在现阶段我们宿舍的三个人充分发挥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用暖瓶打来热水“闷”粥、煮鸡肉丸、煮青菜、冲蛋花汤……用领袖的理论说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我们三个人每到写论文至深夜需要泡方便面吃的时候,都会咬牙切齿地说:等将来有一天,咱有了自己的厨房,咱就天天都用锅煮方便面!咱还要放上黄瓜片、肉丝,打上一个鸡蛋,咱每次煮两包,吃一包,倒一包!

与此同时,有自己的房还可以天天躺自家浴缸里洗泡泡浴。大学的公共浴室永远只能洗淋浴,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最最可怕的是:在我们学校,女生一三五洗澡,男生二四六洗澡,分开洗的原因是——男女共用一间浴室!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没错,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那么一天,我有自己的房子了,我天天都洗澡!我站着洗、我坐着洗、我躺着洗、我蹲着洗!我洗泡泡浴,我买薰衣草的浴盐,我用玫瑰芳香的精油,我洗完澡就钻到被窝里舒舒服服地躺着看电视!

还有,等咱有了自己的房,咱就想写论文的时候写论文,想放DVD的时候放DVD,想听音乐的时候就开着音箱听音乐,想熬通宵的时候就彻夜不关灯,想煲电话粥的时候也不必捂在被子里……想咋地就咋地!而且,最关键的是,有了自己的房你可以在面对爱情时底气十足地挑三拣四:现时代的独立女性,靠自己的薪水养自己的房,那是受伤害时的避风港,是孤独时烤火充饥的地方。是因为这一亩三分地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可以在这个现实的年代里,那么理直气壮地对眼前这个自己不再爱或不再爱自己的男人下逐客令——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的房!

于是,怀着这样的梦想,我在挣钱、攒钱、求房的路上奔波得不亦乐乎。现在,我是我们班著名的欧也妮·葛朗陈,还是著名的房产报告员。我不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给杂志写文章、给出版社写书、给本科生做辅导员、给专科生讲古代文学……我还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能免则免了。现在同学们中间流行着我的新名言:啊?这个小东西这么贵?有没有替代品啊?省个三五元就是卫生间里的一块地板砖啊……

然后,情不自禁地,我开始关注各类房产广告,对框架结构、复式结构、错层、承重墙等概念了如指掌,对开元山庄、阳光100、SOHO数码港等楼盘实地勘探,我以饱满的热情描绘着我有房的幸福生活!虽然知道仅仅是“想”,可是,想想碍着谁啦?我的脑子我做主!我现在一闭上眼就是满天的房契在飞!我们是80的女孩子,是因为刚刚大学毕业积蓄不多而只能梦想的年纪,可是也是尚未被现实的残酷打垮而依然有期待有冲劲的年纪。所以,一起来设想一下吧:当我们捏着那么一只小小的钥匙,以貌似不经意,实际却骄傲自豪的姿态打开一扇防盗门,小小的空间里盛满了我们私密的愿望。这里没有任何你不欢迎的眼神的关注,只要关上门,你甚至可以不穿衣服走来走去!没有干扰,自由是种愉快的情绪。

虽然是梦想,可是有梦想才有动力,有实践才有可能!我的梦想就是有间房,我的理想是在下一年的这个时候,攒够一间稍远路段单身公寓的首期款。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嫁人了,这间房我可以卖、可以租、可以闲着当别墅;如果我一直嫁不出去,那么,至少还有那么一个地方,温暖我夏雷冬雪里,寂寥的那颗心。

读书的惯性,生活的摩擦力

读书是种惯性,有点像一辆刹车失灵的车,在2004年的冬天一路拽着我飞奔。

昨天傍晚我和一位师弟在学校第一餐厅吃饭,他一边大口嚼那种用酱油炒出来的黑乎乎的芹菜,一边很随意地问:师姐,你读了多少年书了?一瞬间,我有点迷糊:是啊?我读了多少年书了?

或许是因为我的数学一向不好,再或许是因为真的年代久远,总之,我是在昨天晚上找了一支笔和一张纸,同时辅以掰手指头和脚指头的方式才终于搞清楚了:义务教育是9年,高中3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它们的总和是19年!令我庆幸的是,我发现我的手指头和脚指头居然恰好够用!于是我很开心地边计算边咧着嘴巴笑,然后我快速跑到电话旁边给师弟拨打了内线电话,用十分忧伤的语气告诉他:亲爱的师弟,如果我读博了,再有人问起我读了几年书,我的手指头和脚指头怕是就不够用了……师弟爆笑。

于是,也是那个晚上,我盯着我手中的那张纸,一路以回顾的形式浏览过去的19年,我发现出生在1980这一年的孩子原来真的很幸运:我们1987年上小学,92年将要毕业的时候赶上义务教育首班车,于是每个人都升入初中;99年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恰逢中国首次高校大扩招,于是很多人得以升入大学;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是2003年,又恰好是中国大学由综合型向研究型过渡,于是研究生入学人数实现了第一次膨胀……

可是,幸运是幸运,幸运和幸福是两码事。因为,马克思爷爷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以看问题要客观。客观的结果就是,我们那么悲哀地发现,作为改革开放红旗下幸运的一代,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赛场:我们一路走来,接受了高等教育,很多人甚至成为祖辈中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可是我们始终在努力地竞争——我们和同学争一个继续读书的机会、和自己争一个颠覆生物钟的夜晚、和老师争一个悬而未决的课题……我们争了19年,从走进校门的那天起,我们从来未曾放弃过这样的竞争。

我们很累,很辛苦,可是我们从来都当这是天经地义,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因为老师对我们说“将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你们不读大学,凭什么和别人竞争”,说的是要我们争一份金光闪闪的文凭;家长对我们说“社会是个竞技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的是要我们争一个立足的空间;就连白居易那样的老人家都要来添乱,他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说的是要我们争一个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能耐……

每年寒暑假回母校看老师,总会看见一届又一届高三的学生满怀憧憬地来打听大学里好玩的新鲜事,那是十八九岁简单真挚的梦想,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怕跌碎的水晶愿望,是在老师的叮嘱父母的唠叨里渐渐刻骨铭心的选择——因为成为惯性,所以压根不觉得不公平。正相反,因为更加相信竞争的美好前景,便每天都以竞争的方式想要给自己一点生活的资本。就这样,读书成为了我们彻底的生命组成,一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过了英语四级过六级,考上了研究生考博士,好不容易可以工作了,还要继续学职称英语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什么心理咨询师、注册会计师、职业速录师,以及医师资格证、司法考试证、微软认证……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那么幸运地搭上了一次又一次扩招的列车,却正是因此发现自己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优势。一茬又一茬壮大的大学生队伍啊,开运动会时看看操场上黑压压的脑袋是那么壮观!于是,我们只能再次奋起前行,带着某种含糊的梦想,带着更多读书的惯性,走在去学校或是各种社会教育辅导班的路上。

“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口号,也是一个我坚信可以实现的目标——不是吗?我们这么多从小就知道要竞争的孩子,这么多以读书为惯性的孩子,我们把自己的各种毕业证书拿出来摆满一张桌子,单从纸张和封面装帧的变化都可以看出改革开放25年来科学技术和制造水平的进步!所以,比比那些因为没有享受9年制义务教育而可以少读一年小学或初中的哥哥姐姐,比比那些因为没有赶上大扩招而就业环境相对宽松的前辈同仁,我们1980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我们这群80年出生的孩子们啊,我们如此幸运地获得一次又一次貌似光鲜的机会,似乎那扇通往金光大道的门越来越宽,可是门那边通往幸福的红地毯却也越铺越长。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就这样,对我们来说,1999年考大学是天经地义,因为考了大学就可以有好的职业;2003年考研是大势所趋,因为本科生在很多领域压根没有竞争机会;到了2006年,我看看身边那群读研的朋友,居然考博成了人心所向!因为我们哭笑不得地发现:假如说某些工作机会在2003年还肯向研究生开放,那么到了2006年我们毕业的时候,就只肯向博士开放了!

于是,决定考博的那天,我坐在学校操场的看台上一边发呆,一边看大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上体育课。内心里的滋味千奇百怪:曾经我希望做一名大学讲台上的专业课教师,于是我努力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并为此放弃了本科毕业留校做政治辅导员的机会。可是到我终于要读完我的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高校同时宣布“招聘专业课教师,要求有博士学位”?!我绝望极了。是在这个时候,一所大学的负责人为了表示对部分“才华横溢”青年的“赏识”,热情地向我建议说:“你来我们学校做政治辅导员吧,以后读了博士,可以再转做专业课教师嘛……”

敢情折腾了三年,熬皱了自己的细皮嫩肉、熬出了一对黑眼圈、熬得连男朋友都找不到了,我转了一圈,还是回到本科毕业那年的起点,要做政治辅导员?!哈!哈!哈!我在心底大笑三声,然后忍住自己想要继续笑下去的冲动,直到憋出内伤。

这个,就叫做生活的摩擦力——惯性再大,可是总是有突然的变化产生,使劲地把我们的脚向后拖。比如,因为读书的惯性,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离社会总还有那样现实的距离——每到我想要亲近社会的时候却总是发现自己获得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于是继续象牙塔里安闲淡然只是饭菜劣质床板过硬的生活。所以我很内疚的发现自己的文字越来越单调,缺乏生活的阅历与社会的锤炼,缺乏深远广阔的气度与更加鲜明的人物,缺乏引人入胜的内容与婉转复杂的情节……

从学术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小人物,而且还是小人物中的无名氏——有名有姓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那些模糊的共性与浅显的个性才是我们抓得到的安慰。所以,我们手中牢牢把握一些大众文化中快餐一样的“文字”,那只是因为我们力气不够,我们抓不到沉重若斯且有千钧责任的“文学”。这个,也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摩擦力。可是,即便如此,因为了这般竞争的需要、读书的惯性,我们中越来越多的人衷心拥护并坚决贯彻晚婚晚育政策,甚至奉行“丁克”家庭模式。

我们即使诅咒竞争的残酷,可在跌倒了、摔伤了的时候一边破口大骂一边还要拍拍灰尘快赶路。我们一次次幻想又一次次幻灭,却仍然没有放弃做梦的权利与乐趣。我们环顾四周,总是带点期待的心态寻找那些切实可见的论据:知识经济时代脑体倒挂的终结、大城市里白领职员的优渥、大学校园一亩三分地里的闲适可爱……

我们这样的孩子有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因为竞争的大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外在的推力,所以我们的惯性,总是比摩擦力大那么一点点。这样的推力,不仅源自竞争,也因为我们“现实”。我们不一定要考博,不一定要一条路走到黑,我们还可以去事业机关、企业单位,甚至自主创业做老板或者干脆做自由职业者。不过,读书已经成为这一辈子的使命,是读了19年,还要继续往下读。

就好像,假如有一天我读博了,我会继续写我那些像鸡毛一样飞的凌乱文字,继续读我第20个年头的书。而假如我踏上社会开始工作,我同样一天也避不开继续读书的命运——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即使我不在若干年后选择考博,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做各种各样的功课,想要增加各种各样的技能,打开各种各样的视野。

嘿嘿,说到这里我真是开心。因为突然发现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轨迹,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轨迹。因为惯性的原因我这辆刹车坏了的车开始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了,然而我四下里看看,突然发现还有那么多辆车都刹车失灵在狂奔。我们这些蹩脚司机互相咧了嘴巴笑着打招呼,偶尔戏谑几句对方的破车门还有撞歪了的保险杠。这是个有趣的年纪,我为我们所有属于1980的有趣的青春树碑立传。

同类推荐
  • 英雄出世

    英雄出世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书中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 妖惑③:邪龙君

    妖惑③:邪龙君

    这女人不但要替他医治眼睛,还主动要求成为他的美娇娘?!天底下哪有这款便宜的事!不过呢,她闻起来很香、摸起来感觉也不错,他其实也挺乐意答应她的说……一桩突发的血案刺激他恢复了视力,也恢复了记忆,可是他却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再也不是原来的温柔相公……
  • 匹克威克外传(下)

    匹克威克外传(下)

    “英国最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之作!这部有着鲜明流浪汉小说风格的作品,通过漫游记事,生动地讲述了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姓氏命名的俱乐部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游历英国各地的所见所闻和种种奇遇。本书反映了英国19世纪的社会现状,传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其中不少极富幽默感的描写让人啧啧称赞。
  • 山民

    山民

    《山民》叙述了武陵山区黄荆村林业改革中,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山民荆疏远承包8000亩荒坡后,荆、冉、黄家族因利益驱动,冉、黄两家与他产生了种种矛盾,迫其不得不挖掘天麻、卖掉家具和妻子银饰筹资,甚至独自进深山老林采种,终于在县乡帮助和干涉下,与其他山民公证了承包合同,迈出了林业改革的步。
  • 绿玉皇冠案

    绿玉皇冠案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绿玉皇冠案》《斑点带子案》《五个橘核》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心理分析,给读者呈现一个冷静、智慧与勇气并存的神探福尔摩斯。
热门推荐
  • 修罗之血

    修罗之血

    我是修罗王与被抓来的人类女子生下的半血修罗,我拥有修炼千年便可击杀修罗王的超强天赋。当我拿起修罗族的底蕴,当我修罗之血沸腾而化作魔神征战位面战场时!谁能知道我的心中只渴望着能拥有平淡的生活……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一生缘尽,来生再续

    一生缘尽,来生再续

    偶是一个13岁的妞,酷爱写作,各位盆友们,写得不好,请各位见谅哈!!谢谢大家来看我这个小菜鸟写的文!!!!!!再一次谢谢大家!!!!!
  •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阴阳传人

    阴阳传人

    我叫陈烁,我是一个阴阳家。驱鬼画符,卜卦方术,阴阳家的神秘无处不在。走湘西,闯阴市,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阴阳冢,我走过了很多地方。活死人,绿毛僵,俏狐妖,怜女鬼,千奇百怪也见了不少。阴阳开,万鬼诛,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无限漫步

    无限漫步

    无限的轮回,漫步着寻找终点......世界流程:真三国无双→仙剑3前传→仙4→最终幻想7圣子降临........后续待定,随时更新
  • 世乱君临

    世乱君临

    封阑国的九殿下封钧,在五国十城联谊会上拔得头筹,大放光彩,却没料到一场阴谋掀起腥风血雨,因此国破家亡,修为尽失。落魄的他在三魂之一子邪的帮助下再度崛起,踏上征途,他将如何手刃仇敌?修炼路上,一个一个的迷随之揭开,原来十年前…………我意凌霄,定镇八方!
  • 未来:重新爱上我一次

    未来:重新爱上我一次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让你抹去不开心的事,那么你会怎么做?我的选择是追逐时光的过去……
  • 高调抢婚:总裁,轻点爱

    高调抢婚:总裁,轻点爱

    “骆总,对于被抢婚这件事你怎么看?”“……”如果不是我愿意你能抢的过来么?“骆沐晨同志!请认真回答问题!”“……好”“对于新娘顾倾曼小姐你满意吗?”“我愿意将就……”“骆!沐!晨!”“好了老婆别闹了。”一把搂过近在咫尺的腰肢……
  • 神庠

    神庠

    神仙学校下凡招生,有“心”眼的孩子将被选到“聚精汇神”庠(简称“神庠”)接受魔法训练!黑包公担任教导主任,嫦娥JJ竟然是班主任?!神仙荟萃,鬼马精灵。二郎神的儿子,阎王爷的公子,梦之神的千金……还有一个来自麻瓜世界的淘气小孩儿陈小琥,离奇的故事,逗乐的阵容,全新改写哈里波特式魔法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