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诗人写这首诗,完全是针对刘叟而作,且以诗示之。以燕喻人,寓意深刻。然而,就是作为一首咏鸟诗来看,不仅描摹极为细腻传神,而且生动感人。特别是“嘴爪虽欲弊”以下八句,情深、意切,句佳、辞柔,写雄雌双燕对雏燕的父母之爱,感人肺腑,引人垂泣!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诗人丁忧居渭村期间作。
“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具有滋补功效。曝干则色黑,即药中之生地,蒸熟者则曰熟地。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诗通过对比,借采地黄者之口,写出了采地黄者与朱门白面郎贫富悬殊、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状况。前两句句式很特殊,可以说倒装句式。“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实际上是“不雨春麦死,早霜秋禾损”。如是句式,倒置了因果关系,突出了因春天不雨和秋天早霜所造成的恶果——“麦死”、“禾损”。春麦死、秋禾损,一年到头,夏秋无收,才造成“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明知而故意设问,具有加重语气作用,拿上这些地黄去换粮食。“糇”(hóu),本指干粮,诗中泛指粮食。“凌晨荷插去”二句写采地黄,凌晨扛上插(同“锸”,刺土工具)去,直到天将黑也采不满一筐子。“薄暮”,近晚。《诗·周南·卷耳》有“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句。怎样用地黄换糇粮呢?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写采地黄者将采“不盈筐”的地黄拿到红漆大门富家子弟那里去卖。“白面郎”,即富家子弟。最后四句是卖地黄者所说,意思是:给你喂你的肥马,可以使它浑身的皮毛更加润泽照亮地面。我愿意用地黄换你家马吃剩的饲料,救救我们饿得漉漉直响的肚肠。“(dàn)”,同啖、食。“照地光”,犹言马毛润泽,照地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