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起句“缭绫绫绫何所似?”劈头发问,突如其来,让读者急切地等待回答、明了真相。回答是什么呢?首先答以“不似”:罗绡、纨绮(即精致的生丝绸织品,轻细有花纹的熟丝绸物)。然后答以“应似”。既然非一般丝织品所能比拟,因而使用了天然的景物相比:“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连用比喻,既自然天成,又新颖贴切。自然者,缭绫户地在吴赵,天台乃越地之名山;天成者,缭绫、瀑布都可以以尺来计算。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山上有瀑布悬,《太平寰宇记·天台县》:“瀑布山,亦天台之别岫也。西南瀑布悬流,千丈飞泻,远望如布。”缭绫产于此,天台山瀑布亦在此,用天台山的瀑布形容绫缭,何其自然天成!新颖则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则在于“四十五尺”写缭绫又写瀑布。以瀑布比丝绸,唐诗中并非仅有,徐凝写庐山瀑布“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与此异曲而同工。《周礼·考工记》云:“画缋(绘)之事,杂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故曰彩绘为“文章”。越地的名产比作越地的名山奇景:缭绫如同天台山高悬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既喻其形似,又状其色彩,银光灿灿、眩人眼目,并以“天台”与下文“越溪”前后呼应。一连串比喻使缭绫之美已经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了,诗人还未辍笔,继续描写缭绫之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那“铺白烟”般的底色,那“花簇雪”般的图纹,又两般比喻把缭绫的轻柔、明丽活脱脱托出,从质地、光感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异彩奇文”二句,写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缭绫所呈现出的不同“文”“章”,与“(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