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他是在朝廷上诙谐劝谏武帝的大臣。其作品以辞赋体著称。《答客难》开了《昭明文选》设问赋的先河。
客难东方朔曰[1]: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2],而都卿相之位[3],泽及后世[4]。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5],慕圣人之义[6],讽诵《诗》《书》百家之言[7],不可胜数,著于竹帛[8],唇腐齿落[9],服膺而不释[10],好学乐道之效[11],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内无双[12],则可谓博闻辩智矣[13]。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14],旷日持久[15],官不过侍郎[16],位不过执戟[17],意者尚有遗行邪[18]?同胞之徒无所容居[19],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20],仰而应之曰[21]:是固非子之所能备也[2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23],岂可同哉[24]?夫苏秦、张仪之时[25],周室大坏[26],诸侯不朝[27],力政争权[28],相禽以兵[29],并为十二国[30],未有雌雄[31],得士者强[32],失士者亡[33],故谈说行焉[34]。身处尊位[35],珍宝充内[36],外有廪仓[37],泽及后世,子孙长享[38]。今则不然。圣帝流德[39],天下震慑[40],诸侯宾服[41],连四海之外以为带[42],安于覆盂[43],动犹运之掌[44],贤不肖何以异哉[45]?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46];故绥之则安[47],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48],卑之则为虏[49];抗之则在青云之上[50],抑之则在深泉之下[51];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52],安知前后[53]?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谈说[54],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55],悉力慕之[56],困于衣食,或失门户[57]。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58],曾不得掌故[59],安敢望常侍郎乎[60]!故曰时异事异[61]。
虽然[62],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63]!《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64]。’‘鹤鸣于九皋[65],声闻于天[66]。’苟能修身[67],何患不荣[68]!太公体行仁义[69],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70],得信厥说[71],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72]。此士所以日夜孳孳[73],敏行而不敢怠也[74]。辟若[75],飞且鸣矣。传曰[76]:‘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77],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78],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79]。’‘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80]。’《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81]?’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82]。’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83],赦小过[84],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85]。枉而直之[86],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87];揆而度之,使自索之[88]。盖圣人教化如此[89],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90]。
今世之处士[91],魁然无徒[92],廓然独居[93],上观许由[94],下察接舆[95],计同范蠡[96],忠合子胥[97],天下和平,与义相扶[98],寡耦少徒[99],固其宜也[100],子何疑于我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101],说行如流[102],曲从如环[103],所欲必得[104],功若丘山[105],海内定[106],国家安,是遇其时也[107],子又何怪之邪[108]!语曰[109],‘以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110]’,岂能通其条贯[111],考其文理[112],发其音声哉[113]!繇是观之[114],譬犹之袭狗[115],孤豚之咋虎[116],至则靡耳[117],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118],虽欲勿困[119],固不得已[120],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或于大道也[121]。
[1]客:作者假托的人物。汉赋常以主客问答的方式结构文章,且常常是抑客申主。难:责难,问难。
[2]苏秦、张仪:皆战国时人物,纵横家,苏秦主张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张仪主张六国分别与秦国交好。当万乘(shènɡ)之主:遇上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君。
[3]都:居。
[4]泽:恩惠。
[5]子大夫:指东方朔,时为太中大夫。先王之术: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法术。
[6]慕:向往。
[7]讽诵:熟读。
[8]著于竹帛:写在竹简和绢帛之上。
[9]唇腐齿落:嘴唇腐烂,牙齿掉落,极言诵读之辛苦。
[10]服膺:记在心中。释:放开,放下。
[11]效:效验。
[12]智能:智慧、才能。
[13]博闻辩智:见识广博,有口才有智能。
[14]事圣帝:为汉武帝效劳。
[15]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
[16]侍郎:西汉时皇帝的侍从之官。
[17]执戟:执戟的侍卫。戟,一种兵器。
[18]意者:主观推测。遗行:不检点的行为。
[19]容居:容身,安身之所。
[20]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长息:长出一口气。
[21]仰而应:抬起头答应。
[22]是固:这本来。能备:能尽知。
[23]时:时势。
[24]同:同样对待,看承。
[25]夫:发语词,无实义。
[26]周室:周王室,东周朝廷。
[27]不朝:不来朝拜。
[28]力政:以武力相征伐。政,通征。争权:争夺权利。
[29]相禽:互相擒拿、吞并。禽通擒。
[30]十二国: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鲁、郑。
[31]雌雄:喻指强弱、高下。
[32]士:有治国才略的士子。
[33]亡:灭亡。
[34]谈说(shuì)行:游说能以通行。
[35]尊位:高位。
[36]充内:充满内室。
[37]廪仓:粮食和财物的仓库。
[38]长享:长久享用。
[39]流德:布德。
[40]震慑:震动、恐惧。
[41]宾服:归顺。
[42]连四海句:四海连在一起,如同衣带拴牢。
[43]覆盂:倒扣的饭盂,十分安稳。
[44]动:举动,行动。犹运之掌:好比在掌中一样转动轻易。
[45]贤不肖:贤良和不良。
[46]物:指人和事物。
[47]绥之:安抚它。
[48]尊之:尊敬它,抬举它。
[49]卑之:贬低它。
[50]抗:高举。
[51]抑:压抑。
[52]尽节效情:尽臣子之节,尽效忠诚。
[53]安知前后:怎么知道是向前还是向后。
[54]竭精谈说:竭尽精力游说。
[55]并进辐凑:像车辐集中于车一样共进。
[56]悉力慕之:竭尽全力追求利禄。慕,追求。
[57]失门户:《文选》注曰:上书忤旨,或被诛戮。
[58]使:假如。仆:我。
[59]曾:简直。掌故:掌管资料的小官。
[60]安敢望:怎敢期望。
[61]异:不同。
[62]虽然:即使如此。
[63]务:致力于。修身:修养自身。
[64]鼓钟:敲钟,打钟。宫:室内。
[65]皋:沼泽。
[66]声闻:声音可以上达。
[67]苟能:只要能够。
[68]患:担心。
[69]太公:姜尚,吕望。
[70]设用:重用。文武:周文王与周武王。
[71]信:同伸,施展。
[72]七百岁:自姜尚封齐至田和代齐,约七百年,故云。
[73]孳孳:勤勉的样子。
[74]敏:勉力。怠:懈怠。
[75]:即,小鸟。
[76]传曰:先代典籍上说。
[77]恶寒:厌恶寒冷。辍:停止。
[78]恶险:害怕险阻。
[79]匈匈:大声喧哗。易其行:改变品行。
[80]道其常:行其一贯的操行。计其功:计较其功劳。
[81]不愆:无差错。恤:忧虑。此为逸诗。
[82]至:最,极。察:明察。冕:帝王之冠。旒(liú):冕前垂挂的玉串。蔽明:遮挡视线。纩(tǒukuànɡ):黄色丝棉。充耳:塞耳朵眼。塞聪:堵塞听力。
[83]举:用。大德:主要德行。
[84]赦小过:宽宥些小的过失。
[85]无求备:不求全责备。
[86]枉:曲。
[87]优:宽和。柔:柔和。句谓用人当宽大柔和,使其求上进。
[88]揆:揣度。索:求也。句谓待人应揣情度理而引导之,使之求索成长。语出《大戴礼·子张问入官》。
[89]圣人:指孔子。
[90]敏且广:勤敏而学问广博。
[91]处士:隐居者。
[92]魁然:同块然,孤独貌。
[93]廓然:空寂的样子。
[94]许由:尧帝时高士。传尧帝欲让位于他,不受而逃。
[95]接舆:春秋时隐士,传曾嘲讽孔子热衷功名。
[96]范蠡:越王勾践的谋士,灭吴后即隐居江湖。
[97]子胥:伍子胥,即伍员,吴王夫差的大臣,以忠直见杀。
[98]相扶:相守。
[99]耦:成对,成双。徒:徒弟。
[100]宜:适当,合适。
[101]乐毅:燕昭王之大臣,曾为燕王破齐七十馀城。李斯:秦之丞相,助秦王灭六国而统一天下。郦食其(yìjī):汉高祖的谋臣,说齐王田广归汉。
[102]说行如流:主张通行如同流水般顺畅迅速。
[103]曲从如环:帝王顺从其主张,如环之曲回。
[104]所欲必得: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得到。
[105]功若丘山:功劳如同高丘大山般堆累。
[106]海内:天下。
[107]遇其时:得到机遇。
[108]怪:奇怪。
[109]语:谚语。
[110]:同管。蠡:用瓠做的瓢。莛:小树枝。
[111]通条贯:符合条理、脉络。
[112]文理:纹理。
[113]发其音声:敲响钟,使之发声。
[114]繇:由。
[115](jīnɡqú):一种小鼠。
[116]孤豚:孤单的小猪。咋:咬。
[117]靡:倒伏,披靡。
[118]下愚:下劣愚蠢。
[119]勿困:不受困窘。
[120]固不得已:本不可能。
[121]权变:变通。或:通惑,不明白。
汉代文人对于仕进出处有相当多的牢骚,东方朔《答客难》之后,扬雄有《解嘲》,班固有《答宾戏》。到了东汉,崔作《答旨》,蔡邕作《释诲》,都程度不同地讲了自己关于出处的政治见解。所以说东方朔的《答客难》,具有某种开创的意义。
本赋从战国时代的张仪、苏秦说起,比较了战国纵横家的得势与汉代文人的落拓,说明和平环境下士子无所施其技的客观形势,从而说明了“时移事异”的道理,应该说“时移事易”是一篇的主旨。但文章接着又说了即使在当时形势下,士子仍应该修身。并说“苟能修身,何患不荣?”文末又回到“今世处士”之上,从另一个角度(知不知权变)讲了“时移事异”的道理。并使“客”哑口无言,实现了汉赋的抑客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