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人们也总是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去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自身缺陷和遗憾。可当真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时,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要为此而烦恼忧愁,总是耿耿于怀,无法释怀。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片完美的树叶”这句话,其实我们人类也像树叶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
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无法正视这一点。面对自己的缺点时,他们内心总会觉得羞愧和自卑。害怕被人耻笑,抱怨上天的不公,总是想尽办法去遮掩和逃避,不能积极去面对。久而久之,那些缺点就成为一块无法愈合的伤疤,碰不得,去不掉。如果再总是揪着这块伤疤不放,一直纠缠于其中,一遍遍地咒天怨地,还会加重心灵的负担,使情绪更加糟糕,并极易把自身的优点忽略,形成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曾说:“完美主义者其实很脆弱,他们更应该学会适时偷偷懒。”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了保护自己,很多人严格律己,谨小慎微,不容许自己犯错,哪怕再小的错误。久而久之,变成了十足的完美主义者,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
琳达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大公司当经理助理。工作中,需要跟不同的部门打交道,用英语与外国客户沟通,还要安排好经理的行程……
琳达很珍惜这份工作,加班加点干活也毫无怨言。两个月后,琳达要去机场接一个美国客户,因为堵车误了点。事情顺利解决后,琳达始终觉得自己会因此被“炒”,郁郁寡欢,做事也心不在焉。
为此,经理给琳达讲了一个故事:法国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板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给众多应聘者抛出同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很少或几乎没有。最后,这个老板选择了一个勇于承认犯过很多错误的家伙,理由是“我需要人才,不是一个从没犯过错误的人”。
琳达听完后释然了,回头继续工作却发现,就在自己抑郁寡欢的这段时间里,她竟然又犯了不少的错,最后不得不加班加点纠正和弥补这些错误,耽误工作进程不说,搞得自己更加疲惫。
琳达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出现一些过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勇于面对它,而不是一味地担惊受怕。其实,不管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有了错误,才会改正,才能不断地成长和提升。我们常常说的“经验”,绝大多数都是在犯错后积累下来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说,美国的很多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小过错方面都相对宽容,甚至有一些大公司还提出明确的规定,管理人员若在几年内都没犯过错,将被解雇。当然,这里说的错,指的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过错,不会给公司造成大损失。如果是那种影响到自身、他人或者企业利益的错误,则必须让自己承担应负的责任了。
一个叫茜茜的女孩到公司两年多了,工作一直很努力。然而,工作一天天的重复,茜茜变得有些怠慢。给客户提交报价表时,经常出现一些小出入,经理指出时,茜茜会找各种借口加以反驳。
后来,公司业绩不佳需要裁员,茜茜不幸中招。一开始茜茜想不明白,怎么说自己在公司付出了两年多,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还比不过那些新员工。之后与旧同事叙旧,才知道因为报价表的问题,上司对她一直不满。“同样的错犯了那么多次,也难怪上司认定我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茜茜这样反思道。
这个案例说明: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必须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反复栽同一个跟头。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允许自己犯小错,但不能迁就自己一错再错。允许自己有无伤大雅之过,是内心坦然的一种表现;而不允许自己犯相同的错误,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如果我们能将二者巧妙结合,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将会越来越顺畅了。
★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还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既不放大缺点,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骄傲自负。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我们才不会因为偶尔的一次小错误而让自己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为一点小成就而让自己飘飘然。
★不对自己求全责备
是人就难免会犯错,所以我们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同时,我们也没必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否则,想让所有人都满意,而唯独自己不满意,对你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焦点效应”。这源自一个实验:实验者让参加此次试验的志愿者们穿上带有特殊符号的衣服,进入一个大大的教室,教室里有很多人。随后,实验者让志愿者预测会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衣服上的那些特殊符号。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猜测至少会有一半的人注意到。但是最后通过调查发现,注意到这些特殊符号的人只有20%而已。我们的那些小过错,又何尝不像这些符号呢?所以,既然无伤大雅,我们又何必总是揪着不放,让自己徒增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