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认为,关键在于改变风俗。他说:“朝廷对于天下,就像筑墙时使用的模板。”(夫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朝廷中出现恶言相向,下面就会产生争斗现象;上面有专横跋扈之士,下面就会有不谦让的人;上面有争强好胜之徒,下面就会产生伤害之心;上面有追求利益之臣,下面就会有盗窃之民;这是因为墙体是按照模板的样子造出来的。治理天下的诀窍,不过在于理顺这层关系罢了。教化的实施,用不着挨家拜访,也用不着见人就去劝说,只要贤良的人在位,能干的人尽职,朝廷尊崇礼制,文武百官互敬互让,大家共同推动道德发展,由内心到行动,从最近的人开始,使民众知道效法什么,善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日益增进。《诗经》说:‘商朝都邑很壮美,诸侯以它为楷模。’而今我朝都城长安,天子亲自推行圣王的教化,然而风俗却跟远方没有多少差别,各郡和各封国的人来到长安,都不知道效仿什么,最后却学会了骄奢淫逸。这说明,上面是推行教化的根本,是改变风俗的枢机,恰恰是应该最先端正的。”(《资治通鉴》卷28)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南北朝时,北魏高阳王拓跋雍受命前往相州任刺史。行前魏孝文帝告诫他说:“作好一州之长,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就是孔子说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走上正途’,所以说容易;还是孔子说的:‘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令强迫,别人也不会听从’,所以说难。”(《资治通鉴》卷140)
不孝子是怎样变成大孝子的
南北朝北魏孝明帝时,房景伯担任东清河郡太守。房景伯的母亲崔氏,通晓经学,明白事理。贝丘有一个妇人诉说自己儿子不孝,房景伯告诉了母亲。母亲道:“我听说闻名不如见面,山民不懂得礼义,哪里值得深加责难呢!”于是找来这个妇人,同她对坐进食,命这个妇人的儿子侍立堂下,让他观看房景伯如何侍奉母亲吃饭。不到十天,这个儿子知错了,请求回去。崔氏说:“他虽然在面子上觉得惭愧,但心里未必如此,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吧。”又过了二十多天,这个儿子叩头要求回去,头都磕破了,他母亲也流着泪水乞求回家,这才放他们离去。后来这个儿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资治通鉴》卷151)
辛公义以身作则
隋文帝时,辛公义被任命为岷州刺史。岷州地区风俗不好,人们特别害怕疫病,一人患病,全家都躲得远远的,病人大多死亡。
辛公义下令将病人都抬到自己衙署的大堂内,当时正值夏日炎炎,送来的病人有好几百号,厅堂里和走廊上都躺满了。辛公义就在厅堂内铺设床榻,昼夜守候在病人中间,用自己的俸禄请医买药,亲自查问抚慰。每当有病人痊愈,就叫来他的家人亲戚,教育他们说:“生死有命,哪里能互相传染!要是真的会传染,我早就死了。”病人亲属很是惭愧,拜谢而去。打这以后,凡是有人患病,都争着来到辛公义身边,他们的亲属也都要留下来看护他们,于是人们的关系开始变得和睦慈爱起来,一时风俗大变。
辛公义后来调任并州刺史。他到任刚一下车,便到监狱中坐在院子里,亲自一个个地审核询问囚犯。用了十多天,对犯人全部作出判决,遣送完毕后才回到衙署受理新案件。辛公义审案遵循当天判决的原则,如果没有处理完,而当事人必须暂时拘禁的,他就留宿厅堂,办不完事绝不回家。
有人劝道:“处理公事都有一定程序,使君您何必如此劳苦自己!”辛公义说:“作为刺史,我没有德行,不能使民众和睦相处而没有诉讼,又怎能把人关进大牢而自己在家睡大觉!”犯罪的人听到辛公义的话,无不深受感动,痛快地认罪。后来再有要打官司的人,乡里的父老便赶紧劝解道:“这等小事,怎么能忍心再去烦劳使君呢!”于是人们大多以和解收场。(《资治通鉴》卷177)
官员的样板
隋文帝时,雍州新丰县令房恭懿的政绩在三辅地区是最好的,文帝赏赐给他米和帛。每逢雍州官员前来朝拜,文帝见到房恭懿,一定把他叫到坐榻前,咨询治理民众的方略。文帝还对各州官员们说:“房恭懿心系国家,爱护养育黎民百姓,这实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朝。如果我无动于衷,没有表示,那么上天和祖先必定责备我。你们大家都应该以他为榜样。”于是提升房恭懿为海州刺史。
平乡县令刘旷坚持教化,以义理开导打官司的人,启发他们的羞耻心。监狱中因为没有犯人而长满了荒草,厅堂中因为没有人打官司而可以张网捕雀。尚书左仆射高熲荐举刘旷,说他的清名善政无人能比。文帝召见刘旷,给予慰问和鼓励,对侍臣说:“如果不特别奖赏,拿什么劝勉广大官吏呢!”随即下诏提升刘旷为莒州刺史。
相州刺史樊叔略,因为政绩特别突出,文帝颁布玺书通告全国予以表彰,并召他入朝拜授司农卿。汴州刺史令狐熙政绩天下第一,文帝赐给他绢帛三百匹,将他的事迹布告天下。由于清官能吏的示范作用,当时的州县官员大多称职,百姓生活富庶。
即便对敌朝优秀官员,隋文帝也予以尊敬和重用。文帝攻灭南陈,陈国旧臣许善心伏在殿下哭泣,悲痛得不能起身。文帝看着左右的大臣们说:“此人不忘故主,便是我的忠臣。”任命许善心以散骑常侍的官衔署理门下省。得到任用的还有陈朝原尚书令江总、尚书仆射袁宪、骠骑将军萧摩诃、领军将军任忠、吏部尚书姚察等。文帝称赞袁宪具有高尚正直的品德操行,在诏书中说他是江南士大夫的表率,任命他为昌州刺史。(《资治通鉴》卷175~178)
榜样的力量
唐代宗任命太常卿杨绾为中书侍郎(宰相)。杨绾生性清廉简朴,任命颁布之日,朝野相互庆贺。
总领天下兵马的重臣郭子仪正在宴请宾客,听说此事,当即将在座助兴的乐队减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干喜欢排场,出行时前呼后拥,当日便动手裁撤,只留下侍从十骑。
中承崔宽的宅第宏伟奢侈,也赶紧拆除。(《资治通鉴》卷225)
小结
民本要由人来体现,民生要由人来实施,教化要由人来推行,榜样要由人来演示,这一切最后都要落实在治政者身上,所以人是为政的关键。在这里,君主也要修德,走德政道路,否则就是无道昏君,人民有权推翻他、抛弃他,就像古书上津津乐道的“汤武革命”一样——商汤王取代夏桀,周武王取代商纣,从而恢复德政。不仅德政的关键在于人,其他为政方式也是这样。理由很简单,制度、政令、法规是由人制定的,由人来执行,也由人来改变,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不过硬,再好的制度也要打折扣。
由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古人强调用人,注重把好选人关,突出德行的优先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今天,干部仍然是为政的关键,思想上去了,作风上去了,能力上去了,就会造就清正廉洁高效的政治局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为此必须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通俗地称之为“打铁还须自身硬”。
打铁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宏伟形象。老子曾用鼓动熔炉的风箱比喻天地万物创造的原动力,庄子干脆把造物主看成是一位捶打万物的铁匠。打铁具有造作的意味,用在政治上,就是打造中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
“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硬”最重要的是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脱离人民另搞一套,甚至贪污腐败,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举不起锤子打不动铁,作风决定着打铁的力量。没有打铁的力量,还当什么铁匠?所以“硬”看起来是个能力问题,其实是个身份问题、资格问题。群众就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看来,那些搞腐败、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漠视人民疾苦的人,根本不配掌握公权。这些人当然不代表主流,但影响面极大,冲击着人们对党的执政地位的信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人怀疑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因为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来自老百姓,就是人民中的一员,身份很硬。由此可以说,人民性是资格认证的根本标准,放在这里,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价值观,提高爱民意识,增强对群众的感情,树立以人为本的为政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