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肉不如分地
晋文公问大夫咎犯怎样为政,咎犯说:“分熟肉不如分生肉,分生肉不如分土地。割出君主的土地分给民众,提高他们的地位和收益,那么,君主的疆界扩大从而国土增加了,民众就知道自己的收益要增长了;君主的疆界缩小从而国土减少,民众就知道自己的收益要降低了。古时候说的驾驶一辆战车单独冲入敌阵,车上的武士生死与共,互相策应各司其职,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说苑·卷七·政理》)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晋文公前往大夫咎季家,望见他家的宗庙靠着西边的院墙而建,便问:“你家西面的宅子住的是何人?”
咎季答:“是晋国的一位老臣。”
文公吩咐道:“往西面扩建你家的房子。”
咎季说:“我做事已经很尽力了,但比不上那位老臣的功劳,可是他家的院墙坍毁了却没有再建。”
文公问什么原因。咎季答:“一天不耕种,一百天都没得吃。”
文公出来把这句话说给他的车夫听。车夫叩头祝贺道:“《吕刑》上说:‘君主一人有喜庆,亿万民众齐沾光。’国君的英明是臣民的福分。”
于是文公下达命令,发布全国,说:“不准大造楼台馆所,以防侵扰民宅;进行土木工程要选择合适时间,以防侵害农时。”(《说苑·卷三·建本》)
关注弱势群体
齐景公出游,看见年纪大的人身背柴火面带饥色,心中不忍,长叹一声说:“安排官吏负责供养他们。”
晏子道:“我听说,尊敬贤人同时怜悯弱势的人,是国家得以保存的根本;如今国君您能够体恤老人并且恩泽四方,可以说抓住治国的根本了。”
景公很高兴,面现喜色。
晏子接着说:“圣明的君王见到贤人便喜欢他们,见到弱势的人便同情他们。现在我请求对于那些老弱而没有人供养的人,对于那些失去妻子的鳏夫、失去丈夫的寡妇,分出不同档次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景公同意晏子的建议。于是老弱病残者由国家负责供养,鳏夫寡妇由国家进行安置。(《说苑·卷五·贵德》)
驾车高手
颜无父的儿子叫颜沦,颜沦的儿子叫颜夷,祖孙三代都是驾车高手。
对于颜无父,孔子赞叹道:“颜无父的驾车技艺简直太高超了!在他的策动下,马匹知道身后拖着车子,跑起来虽然很快,但步履轻松,因为车上载着它敬爱的人。马匹不仅亲近自己的主人,而且还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它能够说话,一定会说:‘今天高兴吗?驾车的人。’”
对于颜沦,孔子的评价就差一些了。他这样说:“在他的策动下,马匹知道身后拖着车子,跑起来虽然很快,但步履平稳,因为车上载着它敬畏的人。马匹接近自己的主人,也敬重自己的工作。如果它能够说话,一定会说:‘驾车的人来了,他就知道使唤我!’”
对于颜夷,孔子的评价更差。他说:“在他的策动下,马匹知道身后拖着车子,跑起来步履沉重,因为车上载着它害怕的人。虽然马匹依赖自己的主人,但是厌恶自己的工作。如果它能够说话,一定会说:‘驾车的人来了!驾车的人来了!你要是不买力气,他会打死你!’”
由此孔子总结道:“正如驾驭马匹有一定的方法,治理民众也有一定的规则。驾驭马匹的方法对路,马匹就会快乐地配合;治理民众的规则对头,民众就会自觉地集合在统治者周围。”(《孔子集语·卷十·论政》)
哪个是急务
赵简子在自己的封国邯郸建造一座台。时值春天,雨下个不停。赵简子对左右说:“应该督促农人播种了吧?”
家臣尹铎说:“公事多,又都是急事,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想要督促播种,心里又牵挂着筑台,所以还来不及安排农事。”
赵简子猛地醒悟过来,下令停止筑台,遣散劳役,说:“我以筑台为急务,民众以播种为急务,我停下自己的急务而依从民众的急务,民众会因此体会到我的仁爱。”(《说苑卷五·贵德》)
民以食为天
楚汉相争,汉处于劣势。汉王刘邦想放弃成皋以东地区,将兵力集中到巩县、洛阳一带,抵挡楚军西进。
郦食其劝道:“我听说,‘懂得天上之天道理的人,帝王的事业可以成功。’”
“天上之天”?听得让人费劲儿。
“成就王业的人把民众当做天,而民众则把粮食当做天”。(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郦食其解释道,然后接着说:“敖仓是天下粮食集散地,那里储存的粮食非常多。楚军攻下荥阳,竟然不坚守敖仓,掉头东去,只派些罪卒守成皋,这真是上天对我们的帮助啊。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大王您却退出,我敢说这是一个大错误!楚汉两雄相持的局面不可能长久继续下去,它造成海内动荡,农夫不耕作,织女不织布,民心惶惶不知所归。所以我希望您立即进兵,收复荥阳,占领敖仓,扼制成皋的险要,阻断太行的通道,设防蜚狐隘口,坚守白马津,向四方诸侯显示我汉军已经抢占有利地势,从而造成夺取天下的大势。由此一来,天下人便知道自己应该归向何处了。”
刘邦接受了郦食其的建议,夺取了敖仓。(《资治通鉴》卷10)
三国时,魏明帝伐蜀,诸葛亮出兵拒敌。双方对峙,正逢阴雨绵绵,接连下了三十多天,将士苦不堪言。魏国太尉华歆主张退兵,上书魏明帝说:“陛下坚持为政以德,如今国家正处在成康之治那样的盛世,希望您把精力集中在国内治理上,把征伐之事放在后面。执掌国家政权的人以民众为基础,而民众则以衣食为根本。(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如果我们魏国能够消除饥饿寒冷,百姓对上边就不会离心离德,对外我们又采取观望态度,吴国与蜀国之间一定会发生争斗,那时我们就可以坐收渔利。”
魏明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下诏回军。(《资治通鉴》卷71)
十六国时,前燕王慕容皝把牛借给贫民,让他们在苑园中佃耕,收取赋税达到十分之八。
记室参军封裕上书规谏说:“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收税的古制,是天下最公正的税法。如今天下动荡,汉族和夷族的民众不远万里投奔燕国,如同幼儿归附父母,以致户口增长十倍,无地者达到十分之三四。一人不耕作,就会有人挨饿,何况游民已有数万之众呢。殿下您应该将苑园分给无地农户,由官府赐给耕牛,少收一些税,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真心拥戴。届时大王战旗所到之处,谁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呢?天下又有谁能与大王争锋呢?”
慕容皝接受了劝谏,下令:“听了封裕的话,我实在恐惧。国家以民众为根本,民众以粮食为命根。(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现在全部废除苑园,分给没有田地的人耕种。实在贫穷的,官府借给耕牛;财力有余又想得到官府耕牛的,依照魏、晋旧法收税。”(《资治通鉴》卷97)
天下最大的根本
西汉时,贾谊针对国家和个人储粮不足的问题,建议汉文帝强化农业生产。汉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依靠(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然而却有百姓离弃农耕这一本业,去从事工商这些末业,以致造成了生业的困顿。朕对此深为忧虑,因此现在亲自率领群臣进行农耕,以劝导人们重视农业;同时减免天下百姓的税收,今年只征收田租的一半。”(《资治通鉴》卷13)
土崩和瓦解
西汉时,徐乐上书汉武帝,说自己曾经听说,天下最大祸害,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什么叫“土崩”?徐乐以前朝为例,说秦朝末年的天下局面就是土崩。那时陈胜举起长戟,袒露出一条臂膀大呼,天下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徐乐总结道:“是因为民众困苦而君王却不加体恤,臣民怨恨而君主却毫不知情,社会风俗败坏而国家却不进行整治。这三条,构成了陈胜起事的资本。”这种局面就像房屋的地基崩裂,墙倒屋塌,结果秦朝政权崩溃了,根本无法挽救。
什么叫“瓦解”?徐乐以本朝为例,说文帝时吴、楚、齐、赵各诸侯国举兵叛乱所造成的局面就是瓦解。这些诸侯王号称拥有万辆战车,他们率领数十万军队,其威力足以控制封地全境,其财力足以奖励所属的官吏和百姓,但他们却始终无法夺取国家一尺一寸的土地,反而成了朝廷的俘虏。为什么会这样呢?徐乐总结道:“是因为先帝的德政影响还没有衰减,百姓安居乐业,诸侯得不到民众的响应。”他们对朝廷的分离不过像是屋顶上的瓦片掉下来,造不成墙倒屋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