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2012年或者此前,企业向我咨询要不要上“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我的回答是:不要上。上没有意义,它所谓的“定向增资”功能,通过引进私募股权投资也可以达到,且市盈率倍数也不一定低;尽管上去后方便了老股东的股权转让,但现在卖股票太便宜了,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上去之后,一旦今后启动上市工作,反而增加了律师工作的麻烦,律师需要追踪历次股权转让的历史,或者被证监会要求所有股东都签署承诺书锁定三年,而有的股权购买者出国了,有的联系不上了,即使联系上他们也未必愿意签署承诺书;上去之后,也没有转板的“绿色通道”,今后上市还得重新提交IPO申请等待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和没有上是一样的……
但如今不同了。如果有人再问我要不要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我的回答是:如果今后有上市的打算,且暂时不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就抓住机会赶紧上!
为什么时隔一年,我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因为现在情况真的大不相同了: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与中国证监会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的股东;中国证监会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办公地点设立了行政许可受理窗口,申请人可以通过受理窗口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核准材料,一旦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可以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可使股东累计超过200人。
正如中国证监会姚刚副主席所说:“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小范围、区域性试点开始渐次走向面向全国的正式运行;市场运作平台将由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挂牌公司的准入和持续监管将纳入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范围。”
抢滩资本5——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转板指引前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且股东累计超过200人,这是将来转板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基础。而将来我国的绿色转板机制一旦建立,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就可以直接申请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
目前,尽管绿色转板通道还未开通,但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以及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开通绿色通道是迟早的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已经通过证监会核准成为公众公司,这些公司只要不IPO,就可以直接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不再需要证监会的审核,这是成熟市场的“介绍上市”模式。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转板到沪深交易所“没有法律障碍”。不管这种直接转板模式叫不叫“介绍上市”,但经过本人考证:那些已经经过了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挂牌公司,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直接转板到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真的是没有法律障碍的!对于这一点,我将在本书中作详细论证。
现在已经有人觉醒了,但大部分人还没有觉醒,还没有认识到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尽管绿色转板机制还未开通,但正是因为它没有开通,中小企业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才比较容易,而一旦开通,再去挂牌就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了。
开通绿色转板机制是必须的!否则,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和以前的“新三板”差别就不会很大——尽管股东可以突破200人也算是一个显著差别。不开通绿色转板机制,就违背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要义,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像以前中关村试点时代那样交投清淡,甚至有的公司全年无成交!
开通绿色转板机制,是我的一个预言,也是很多专家学者的呼吁。在开通之前,读者可能不信它会开通。这让我联想起了当年创业板的开通。2009年3月中旬,在凯悦网组织的一次“企业路演”的会议上,大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的中国资本市场灰心丧气,找不到PE退出的渠道。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我们曾在此前刚刚开过一次研讨会,我呼吁“要敢于在金融危机中推出创业板”,这个发言登载在2009年3月10日《法制日报》第3版。又见搜狐网http://stock.sohu.com/20090310/n262707550.shtml;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stock/zqyw/20090310/432453.shtml;腾讯网http://finance.qq.com/a/20090311/003614.htm。发言的时候,我扫视了一下在场的100多名听众,从他们的表情上不难发现,一向“务实”的大部分投资公司的代表对我这个“务虚”的发言不感兴趣,他们希望听到的是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PE退出如何操作,而不是去展望或者呼吁。他们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也不是决策者,对他们讲“呼吁”没有用。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呼吁见报三个星期之后,即2009年3月31日,中国创业板开通的新闻真的传来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再过了七个月,中国创业板第一批28家公司就敲锣打鼓挂牌上市了!听过我那次发言的两家投资公司的代表事后找到我谈合作,他们问我,您怎么预测得那么准?
专家预言成真的,我们听过很多。我听过或从书中看到过很多人曾准确预测了某次经济或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有时候我也分不清预言与呼吁,很多预言同时就是呼吁,很多呼吁同时就是预言。我不是算命先生,我算不准创业板开通的时间,也算不准多层次资本市场绿色转板机制开通的时间。但我可以研究,可以发表文章或者言论进行呼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影响管理层和决策者,“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一旦走上资本运作之路,是有必要做些研究,做些预测,做些计划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市场,不做预测,不提前做计划,永远在后面亦步亦趋,不为天下先,就想搭乘别人的便车,别人趟出一条路后你再走,虽然“稳妥”,但难免刻舟求剑,邯郸学步,不得要领,也一定会失去很多机会的。话说回来,即使“别人趟出一条路后你再走”,你也需要看看别人趟出一条路了没有,你还得研究,还得跟踪,还得时刻学习,提前做准备。
2010年我给众多的投行辅导保荐代表人考试时,很多人问我,您既然对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资格考试研究得如此透彻,为什么不去投行,考个保荐代表人资格?那时是保荐代表人“不干活年薪四百万,干活年薪七百万”的时代。我不去投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认为保荐代表人的“金饭碗”不具有可持续性,等我考了保荐代表人资格成为“准保代”,当上了“项目协办人”,正式注册为保荐代表人,没准收入就没有这么高了。高中时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本就告诉我们:不要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的预言,如今保荐代表人已经远不如以前收入高了。
当2010年我在国家会计学院给常州财政系统讲授证券交易相关知识时,学员们给我的要求是,告诉大家怎么样能将1块钱变成2块钱。我的回答是,我不能告诉大家怎样将1块钱变成2块钱,但我能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避免将1块钱变成5毛钱。然后,我剖析了股市的供需原理,讲了“一百头羚羊养活一头狮子一年”的“草原定理”。我告诉大家,股市就是一个水池子,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取决于往水池子里注的水多,还是从水池子里抽的水多。现在从股市中抽水的有:发行人(募集资金就是在抽水)、PE投资者(要套现退出)、上市公司的高管(以前是年薪几十万,现在成了千万富翁,要将纸上富贵变成真金白银)、中介机构(承销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均最终来源于募集资金)、国家税收(尤其是印花税,那时每年财政征收的印花税是600亿到1000亿)、证券交易手续费(交易所和证监会收取)、罚款和罚金(上缴了国库),还有一些内幕交易者、“抢帽子”的人等等。而往股市中注水的人,除了汇金公司还有谁呢?国企央企?社保基金?QFII?还是老百姓?2007年的牛市是因为老百姓“存款大搬家”,大家都期望“牛市”,那请先告诉我“牛市”的钱从哪里来呢?如果说中国股市不缺钱只缺信心,那信心来自哪里呢?
信心来自于改革,来自于真正的变革,来自于包括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内的体制性变革,来自于中国证监会权威的增强和公信力的提升……
我坚信绿色转板机制肯定会开通。此外,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还可以利用其“小额快速定向融资”功能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只要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态势良好。因此,我写作了此书。我认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大有可为的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未来中国金融创新之所在。本书除了阐释法条之外,还前瞻性地介绍了介绍上市、转板机制等国外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以期为监管部门所借鉴,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
绿色转板机制肯定会开通!如果企业家们认可这一点,就请尽快抓住这一机遇,早日抢占资本先机,为企业发展插上资本之翼,将企业资产通过“证券化”盘活起来,让“僵化的资本”流动起来,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