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启死后,李鸿章命令程的部将王永胜、刘士奇分别率领部队,与郭松林会合,从福山镇出发进攻沙山,接连作战都获得了胜利。到三河口时,斩首、俘虏了两万人。李鸿章便命令各支军队联合起来围攻常州。命令刘铭传进攻东北部,很快将其攻破;命令郭松林进攻陈桥渡大营,很快将其攻破;张树声、周盛波、郑国櫆等袭击河边的太平军营地二十多个,全都将其攻破。战败的太平军四处逃窜,想要进入常州城,却被常州的太平军守将陈坤书拒之门外,所以被清军杀死于城下的士兵不计其数。三月二十二日,李鸿章的军队进逼常州城,用大炮以及炸药轰炸城墙,城墙最终被炸开几十丈的口子,随后又挑选了几百人组成敢死队,架云梯登上城墙。陈坤书骁悍无比,勇猛善战,亲自率领精兵出城抵抗清军,修补城墙,清朝官兵因此死伤了几百人。李鸿章大怒,命令将士增加攻城的各种器具,筑起长围,连日猛烈进攻,两军的伤亡都很惨重。经过了十多天以后,李鸿章亲自督阵,刘铭传、郭松林、刘士奇、王永胜等人,身先士卒,奋勇作战,登上城墙,敌军才开始乱了阵脚。陈坤书仍然奋战不屈,与他的部将费天将共同率领身边的精锐部队,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巷战中,郭松林奋力活捉了陈坤书,费天将也被周盛波抓获,刘铭传便大声传令:“放下武器投降者,一律赦免其罪。”当场就有上万人放下武器并投降了清军。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官兵也阵亡了几千人。常州于是被清军成功收复,当时是四月六日。到这个时候,江苏军和金陵军(李鸿章军队和曾国藩军队)之间的联络就完全打通,江苏全省当中,除了南京城内,再也找不到一个太平军的踪影。自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春二月起,李鸿章率领八千人抵达上海,率领淮军、常胜军,转战江南各地,从松江开始,至嘉兴、常州为止,经过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到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夏四月,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平定苏南地区太平军的功绩。
[按语:李鸿章平定苏南地区太平军大业的完成,原因固然在于淮军将士的勇猛善战、坚忍不拔,而华尔、戈登对他的帮助也非常大,常胜军不仅仅只是打胜几次仗、攻下几座城池而已。当时李秀成智勇超群,且他的军中已经多使用西式枪炮,李鸿章手下的程学启、刘铭传、郭松林、“二周”(周盛波、周盛传)、“二张”(张树声、张树珊)、潘鼎新诸位将领,虽然也英勇善战,却不过是依仗着天生的勇气与谋略,而并不懂新式作战方法的作用。所以淮军在早期和太平军交手的时候,多次失败,吃尽苦头。李鸿章考虑到这一点以后,于是命令手下诸位将领向常胜军学习,利用了不少常胜军的武器装备。而左宗棠平定浙江的功劳,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法国军官托格比、吉格尔等人,大清朝的起死回生,应该说英国人和法国人有不小的功劳。这些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想法是希望能永远保证东亚的和平局势,将这里建设成为他们经商的乐园,却没有料到满清政府到了今天,仍然不能自觉,不思振作,将来恐怕难免会有一场Great revolution(大革命)在后。]
先前曾国荃的军队水陆相互配合,围攻南京已经有两年。到了甲子年(同治三年)正月,攻克了钟山的石头堡垒,太平军在失去了这个险要的据点之后,包围南京的部队终于得以会合在一起。太平军内外不通,向城内输送粮草的道路已经被封死,而城中的粮草已绝,洪秀全此时意识到事情无法挽回,大势已去,便于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自尽。洪秀全自尽后,诸位将领拥立他的儿子洪福继位。当时官兵并不知道这件事。朝廷多次下令,让李鸿章率领在江苏战场的胜利之师到南京,协助剿灭太平军。但曾国荃认为城中的太平军早已疲惫不堪,弹尽粮绝,马上就要被歼灭,因而耻于借助李鸿章的军队;而李鸿章同样也很知趣,不想去抢了曾国荃的功劳,于是自觉采取回避的态度,找借口说盛夏时节不适合使用火器,多次推辞,不肯进军。朝廷却不理解李鸿章的想法,再三催促他进军。曾国荃听闻后,愤慨不已,于是从五月十八日起,不分昼夜地指挥将士猛攻地保城(即龙膊子山北面的坚固堡垒,最险要的地方),很快攻了下来。并且半夜深挖地道,从五月三十日到六月十五日,成功地挖掘了十几个隧道,于是让城外的各个兵营严格戒备,各自整理装备,做好战斗准备,还重金悬赏,招募了敢死队的勇士,准备乘着城墙守备空虚的时候就猛冲进去。
当时李秀成在南京城里。洪秀全死了以后,太平军发布的所有号令都出自他的手中。李秀成知人善任,恩威并重,大家都真心敬重他,就像儿子对父亲一样。五月十五日,李秀成亲自率领数百名敢死队成员,从太平门的缺口突围而出,又另派敢死队员几百人,穿上官兵的军服,从朝阳门突围而出,冲进曾国荃的军营,放火并大声叫喊。这时的官兵由于多日疲惫,战斗力已经消失殆尽,猛然间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差点土崩瓦解、作鸟兽散,幸亏彭毓橘等将领率领的新兵火速赶来支援,才解除了危机。
六月十六日正午时分,地道里面装的火药发生了爆炸,一时间万雷鸣响,天地为之所动,南京城的城墙也被崩坏了二十多丈,趁此机会,曾国荃的军队呼喊着奋力登城。太平军拼死抵抗,弹丸如雨,外围的太平军当场就有四百多人战死。而官兵也愈加奋勇作战,于是很快便攻入南京城。李秀成到了此时早已下定决心以死明志,于是将自己所爱的骏马赠送给了太平天国的幼主洪福,让他出城逃跑,而李秀成亲自率军展开巷战,与官兵连续战了三天三夜,直至拼尽全力后被活捉。太平军大小将士,战死、烧死了三千多人。城内的宫室燃起了大火,连续烧了三天都没有熄灭。城中长期以来跟随洪秀全的士兵和百姓,有男女老少十多万人,没有一个人投降。从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占领南京开始,到这时已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太平天国。
[按语:李秀成是真正的豪杰。在太平天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满城上下,危在旦夕之时,他还能够指挥成百上千的精兵,进行突围和展开决战,并几次歼灭清朝官兵。五月十五日那一天的战役,曾国荃的军队没有灭亡,完全是天意。等到南京城已经被攻破以后,又能够用自己的爱马来救幼主的性命,自己却慷慨赴死,有和国家同生死、共存亡之志。就算是历史上的那些名臣和儒将,也不过如此。项羽的乌骓马到了最后也跑不起来,文天祥虽忧国忧民却也无力回天,这些豪杰之士的败落,是天意?还是人为?我听说李秀成在离开苏州的时候,苏州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痛哭流涕的。而他礼葬战死的浙江巡抚王有龄,优待投降的士兵,俨然有文明国家在战争当中遵循公法之意。南京城中有十万多人,没有一个人投降,就像齐国的田横门下的五百宾客一样,他们志向相同,事业一致。而魄力之大,则李秀成超过前人百倍,这是有史以来的战争结局中所没有过的。假如让李秀成处于洪秀全的位置上,那么今天的中国,还不知道是谁家的天下呢!李秀成被捕之后,从六月十七日到六月十九日的三天时间里,他在站笼中壮怀激烈地写下了供状,洋洋洒洒几万字。虽然经过官兵的删节,没有能够全部流传下来,但今天读起来仍然很容易感觉到他所具有的凛然气概。唉!刘邦夺得天下以后,人们就诋毁项羽,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评论人,今天还有谁肯为李秀成的功业说句公道话呢?不过百年之后,自有定论,后世良史的记载者,怎么会怀着私心对他存有不公允的评论呢。虽然如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同样是人中豪杰。]
南京收复以后,朝廷便开始论功行赏。两江总督曾国藩被加授太子太保衔,封世袭一等侯。浙江巡抚曾国荃、江苏巡抚李鸿章,都被封为世袭一等伯。其余的将帅则都得到了不同的恩赏。曾国荃打下了南京,各派系的将领都对他立下的功劳非常嫉妒,于是诽谤和诋毁的言语一时纷纷杂杂,到处都是,即使是左宗棠这样的贤人也不能免,只有李鸿章没有说过一丝是非的话,而且还竭力参与调和,为曾国荃作辩护。
[按语:这也是李鸿章之所以得到“文忠”这个谥号的原因。朝廷曾不断下诏令他迅速会同曾国荃剿灭太平军,他却不愿分别人就快要到手的功劳;而等到事成以后,也不对推荐曾国荃的人心怀嫉妒,他的品德和胸怀方面存在过人之处。的确名不虚传,不是随便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