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吊足了皇帝的胃口,武则天便从容地说道:“这三样东西,太普通不过了,就是铁鞭、铁锤和匕首。”
听了这话,李世民额头上有点冒黑线的感觉,但是还是有些好奇地问道:“这些玩意都不是驯马用的工具,你要这些干嘛呢?”
这个时候娇媚的武美眉也没注意皇帝的表情,依旧得意地笑说道:“这马太不听话了,脾气这么坏。咱们得用些有创意的手段,好好收拾收拾它才行。依我看,它要是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要是它还不服气,我再用铁锤打爆它的头;如果它还冥顽不灵,我直接就用匕首捅它两刀,看它还听不听话!”
虽然按照武则天后来回忆说,李世民狠狠地夸了她一顿,说她真了不起。但是试想一下当李世民听到一个娇弱的小姑娘用淡定的语气说出这番话的场景时,不免怀疑当时的场景应该是:李世民看着自己面前这个娇弱的小姑娘,心里是拔凉拔凉的,额头上的黑线难面又多了几道,但是看着这小美眉得意的表情,又不忍心打击,只得在尴尬了半天之后,木讷地说了句“你真牛”!
说完这句话之后,估计李世民再也没心情在马厩里呆了。想到自己心爱的宝马惨死在眼前这个小美女手上的情景,可能脊背是狠狠地发了几阵凉,然后带着一群人匆匆地就离开了。
这次事件以后,武则天既没有被封赏,也没有被晋级,依旧在才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只能说,这次事件是武则天企图获得提升的一次失败尝试。
无法超越的女人
按理说,这武则天有表姐们给她打下的良好基础,加上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姿容,在获得良好的开局的时候,接下来应该有更好的表现才是,但是不仅她自己失望了,连她的粉丝们也可能要很失望了,在武则天从十四岁到二十五岁,十一年的初次职业生涯中,她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始终在原地踏步走,跟她第二段职业生涯的表现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说实话,这事也不能怪武则天不努力。抛下狮子骢事件不说,武则天在提高自身素养方面也花了很大功夫。例如,武则天知道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丝,经常临摹王书圣的字体后,就花了很大功夫在这个上面,不仅将王门书法练得炉火纯青,还成了王氏书法研究的专家级人物和骨灰级粉丝,甚至还留下了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唐摹万岁通天帖》。
诸如此类的努力,武则天真的是做了不少,但是她仍然得不到李世民的宠爱,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李世民的粉丝认为,这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丈夫,对大老婆长孙皇后很专一。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这李世民就再没爱过其他的女人。
这李世民到底爱没爱过长孙皇后以外的人,除了他自己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至少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巢王妃还为他生了个儿子,而且他还动过立巢王妃为后的念头。
就算抛下这些不说,和武则天差不多同一时间入职的人中,就有一个人很得李世民的欢心。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女徐惠,这徐惠入宫的时间和武则天几乎是一样的,刚刚入宫的时候也是被封为才人,但是却一路晋升到九嫔之一的充容,太宗临死之前还嘱咐儿子要好好照顾她,特许她留在宫中。她死之后,李治又追赠她为贤妃,陪葬在李世民旁边。
由此可见,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武则天确实算不得受宠的一批,如果不是后来她突出的表现,可能在史书上她连姓氏都留不下来,只是后宫默默无闻的武才人而已。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武则天为什么不能赢得太宗的欢心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先来看一下,太宗皇帝喜欢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女人?
都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在成功人士李世民的身后自然也有这么一个人,她就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祖先是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励的女儿。这样的出身与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世民可谓是门当户对。从长孙氏13岁嫁给李世民开始,到36岁去世,她一直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女人。
女人最厉害的武器不是美貌,而是智慧和德行,这一点在长孙氏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李世民不是个情圣,也不是个多么专一的人,在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女人,不管是作为太原留守李渊的儿子,还是作为皇帝李世民,他的生命里有无数的莺莺燕燕来来往往,但是长孙氏却始终能够站在他身边最显赫的位子,屹立不倒。从她嫁给李世民开始,她一共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婚后她为李世民生了长子李承乾,到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还为他生了李治和新城公主。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长孙氏就是李世民身边的常青树。
关于长孙皇后容貌的记载不多,但是大抵上算得上是个美女,不过比起李世民后宫不停充塞进来的一批批花花朵朵,她既算不得年轻又算不得绝色,但是在她身上有李世民最为欣赏的一个特质就是知性。
长孙皇后不仅具备中国传统女性身上那些仁孝俭素品质,如相夫教子,孝敬长辈,友爱同辈,慈爱晚辈等美德,更有着一般女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从她13岁成为李家二媳妇的那天起,不管是公公李渊还是叔伯李建成以及各个妯娌,甚至是自己丈夫的小老婆,都没有一个不夸她做事得体有礼的。宣武门政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身首异处,李渊退位。退位之后的李渊,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经常是避而不见,对于这个儿媳妇却是称赞不绝。
在李世民打江山的时候,她陪着他四处征战;当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手足相残的时候,她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坚定地站在他身边,陪他走到权力的顶端;在李世民走上帝位之后,她又尽心尽力帮他打理好庞大的后宫,使他能够免除后方干扰,专心政务。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仅做到了自己的本分,还忍常人之不能忍,摒弃每个女人都会有的嫉妒心。不仅不打压其他妃嫔,反而让李世民平等地对待身边的女人,甚至主动为他寻访才貌兼备的女子。
她经常深入基层,对一些地位较低下的妃嫔、宫人嘘寒问暖。如果有哪位后妃或者宫人惹怒了李世民,她会当着面站在李世民这边斥责犯错之人,平息李世民的怒气。等李世民气消之后,又寻找机会为犯错之人求情和开脱。她没有像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那样,用铁腕管理后宫,反而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维持后宫的安定和团结。
正所谓上善若水,长孙皇后不论是在管理后宫上,还是在朝廷大事上对于李世民的帮助都是润物细无声类型的。
她没有武则天那样强烈的权力欲望,当李世民在国家大事上询问她的意见,她却以女子不问政来拒绝。只有当李世民十分诚恳地征求她的意见时候,她才会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当上皇后之后不仅没有像很多女子那样迫不及待地提升娘家势力。相反,她十分反对外戚干政,本来她哥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团队的骨干成员,即使不靠裙带关系,也应该占据高位。但是长孙皇后为了避免外戚干政,让李世民不要重用他。李世民不听,她就主动去找哥哥,让他自己主动辞职。
武则天发达了之后,对于当初对自己母亲凉薄的兄长进行了总清算,将武元庆和武元爽兄弟给杀掉了。甚至当年和自己父亲有过节的杨素,也成了她清算的对象,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让杨素和他兄弟的后代子孙都不能留在长安城,不仅做不了京官,甚至连侍卫也当不成。就这样在京城官当得好好地的杨氏子孙,如杨元禧、杨元亨、杨元帏等全部被贬出京城,发配到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当小官去了。
在这方面,长孙皇后和武则天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长孙皇后让自己功劳很高的嫡亲兄长长孙无忌自动辞职,却百般维护当初虐待过自己,甚至把自己赶出家门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表现了十分的宽容和维护。
当年长孙安业不知死活地跟着李孝常和刘德裕等人发动叛乱,试图借助禁军之力推翻刚刚坐上帝位的李世民。不管在哪个时代,反政府都是可致死的大罪,在那个时候自然不能例外。李孝常等人都被处死,对于欺负过自己老婆的长孙安业,李世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这一次自然是更不愿放过。
当大家都以为长孙安业必死的时候,长孙皇后却跑来给他求情。她泪眼婆娑地跪在李世民的面前说:“世民,我知道你想为我出头,可是现在你是皇帝了,要注意影响。虽然按照道理来说,安业是谋反,罪可致死。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安业以前欺负过我,把我赶出家门的事。现在你杀掉他,本来是依法行事,但是人民群众却不这么认为。会认为是我公报私仇,这对你的影响很不好啊!现在政府刚刚建立起来,还不稳定,如果这个时候因为我的事让你声誉受到影响的话就不好了。所以我请求你,看在我的份上,饶他一命,免得因为他一个人而影响政府形象。”
就这样本该定死罪的长孙安业,因为长孙皇后的求情而得以幸免,只是被流放到巂(xī)州,这件事情也让李世民和他的政府形象在民众中大大提升。
按理说皇后那就是全国权力最高,最富有的女人,生活应该是奢华无比的,但是长孙氏却以国家初定,国库还很空虚,人民还很贫困为缘由,从自己做起,拒绝奢侈浪费,崇尚节俭。
为了减少宫中用度,她以身作则,穿衣服不讲求华美,而是洗了又洗、穿了又穿,甚至打上补丁。除此之外,她还躬亲示范,带领手下的妃嫔宫女们,养蚕缫丝、纺线织布,自食其力。
当她看到前朝留下的庞大宫女队伍时,便建议李世民将那些年老的宫女放出宫门,自由婚嫁。一方面减少宫中用度,一方面免除她们终身禁锢之苦,还能为增加国家人口和劳动力做贡献。
虽然她不主动,甚至说回避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去,但是当李世民作出错误决定的时候,她却能够及时劝阻。
谏官魏征是个直脾气,因为职责所在经常顶撞李世民,气得李世民屡次骂他乡巴佬,甚至在气头上想把他杀掉。但是长孙皇后知晓他是个忠臣,每每对其多加维护,平息皇帝的怒气,剖析魏征的赤胆忠心。
为了安抚魏征,长孙皇后还背着李世民对魏征进行赏赐和慰问,鼓励他继续保持直言上谏的作风,为国家尽职尽责。像这样在皇帝和政府核心领导人之间斡旋,从而使群臣保持良好关系的事迹,在长孙皇后那里可谓数不胜数。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长孙皇后还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叮嘱皇帝一定要把房玄龄给请回来,在自己死后也不要搞铺张浪费。对于太子承乾要给自己祈福的事情也是严厉地加以拒绝。
在长孙皇后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的美德,不仅贤良淑德,才貌双全,还虚心向上,博览群书,身上闪耀着知性的魅力。
对于长孙皇后的大部分建议,李世民都能够从善如流,但是她遗言中要简易安葬的要求,李世民却没有答应,而是大兴土木,为她修建了豪华的陵寝,还在安葬她的元宫外面修建了房舍,让宫人住在里面,像侍奉活人一样侍奉故去的长孙皇后。
除此之外,他还让人在宫里修建层观,这样他每天工作之余,就可以到层观上面去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寝,寄托哀思。有一次,他又到层观上面去缅怀爱妻,还带上了魏征。李世民望着昭陵的方向对魏征说:“魏爱卿,你看到了吗?”
魏征假装不知说道:“陛下啊!我眼睛不太好,看不到啊!”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就索性用手指给他看。
魏征还在那装蒜说道:“那个不是昭陵吗?”
李世民觉得这老头终于看到了,说道:“是啊!我让你看的就是昭陵!”
魏征又开始了说道:“哦!陛下说的是昭陵啊,那个我早就看到了。只不过我刚才以为陛下让我看的是献陵呢!”
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再迟钝也知道魏征话里有话。这昭陵是长孙皇后的陵寝,而献陵则是李渊的陵寝。在古代孝道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李世民不去缅怀父亲,却缅怀妻子,不仅有失孝道,还有失皇帝仪度。
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对于她留下来的儿子,李世民也是格外疼爱。尤其是李治和晋阳公主,李世民没有按照惯例把他们交给其他妃嫔抚养,而是留在自己宫里亲自抚养,由皇帝亲自抚养子女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晋阳公主因为和长孙皇后最像,而成为李世民最疼爱的孩子,虽然工作繁忙,但是还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小女儿。更多时候,则是把她抱在膝上批奏公文。当晋阳公主去世之后,他悲痛异常,常常在工作的时候就忍不住悲伤地掉下眼泪,以至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无法正常上朝处理政务。
虽然李世民算不得是个专情的人,在他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女人,但是长孙皇后依旧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尽管他后来宠爱巢王妃或者江南才女徐惠,这些都是和他寄托在长孙皇后身上的感情是不能比拟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那些女人的受宠,或多或少是由于她们身上有长孙皇后的影子。
不是李世民喜欢的类型
如果说长孙皇后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太过完美,注定成为武则天注定无法超越的高山的话,那么同辈中人徐惠的受宠,则表明武则天确实不是唐太宗喜欢的类型。
徐惠不论在出生年龄上还是进宫时间上都和武则天相仿。她们的起点也都是才人,但是一个在才人的位子上默默无为,另一个却日渐高升,成为仅次于妃的九嫔之一。
按理说武则天比较有优势,她进宫的时候,不仅有那些表亲给她铺好路了,而且她自己也天生丽质。她入宫的时候已经十四岁了,是当时黄金的结婚年龄,身体各方面都发育的相对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