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一剂兴奋剂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分为两种:成功者和失败者。成功者总是受到媒体和众人的追捧,因为这个社会有太多渴望成功的人。已经成功的人作为先驱,他们的奋斗历程和经验,无疑会给那些对成功充满渴望和焦虑的人注入一剂强效兴奋剂。
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童年时,全家从苏格兰移民到了美国。初到美国时,他只是一个住在贫民窟的穷孩子。四十年后,卡耐基从最初的小童工变成了富可敌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暮年时,将自己的成功秘诀告诉了拿破仑·希尔,并建议希尔以研究成功奥秘作为终身的事业。
希尔得到启发,用一生的时间,研究那些全球瞩目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并把它们传授给各行各业那些愿意用自己的思想和有条理的计划取得成功的人。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启发了希尔,希尔的研究又激励了众多渴望成功者,因此他被奉为成功学的鼻祖。
希尔曾受聘为菲律宾人桂桑尔的政治顾问,将自己的成功心法传授给桂桑尔,使桂桑尔在24年后登上了总统宝座,成为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威尔逊总统用希尔的励志秘诀训练和鼓舞士兵,筹募军费。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绝望和恐惧笼罩着这个国家。1933年,罗斯福总统把拿破仑·希尔请进白宫,帮助他主持著名的“炉边谈话”节目,希望能够借此唤醒美国人民沉睡已久的信心与活力。拿破仑·希尔把他的思想、激情和声音注入到每一个美国人的心灵深处。他为罗斯福总统组建了那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智囊团,为希特勒发动的那场战争提前做好了物质、精神和智慧上的准备。拿破仑·希尔的贡献赢得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尊敬。
一个人的成功,会吸引他人的关注,引起他人的羡慕和模仿。拿破仑·希尔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才最终帮助别人取得成功,也为自己赢得了成功。
大到一场战争,小到一次测验,成功的激励作用都是巨大的。在战争中,一个经常受欺侮的国家,打了胜仗,必然会有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之感;一个打了胜仗的军队,士气必然高涨;一个在竞争中胜利的人,必然会信心十足,热情高涨;一个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自然会很兴奋……在“不是成功就是失败”的指引下,谁都不愿意做失败者。这种追求成功的热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团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让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一个团队充满活力。
国内教育培训业有两大著名的品牌,一个是新东方,另一个就是巨人。成立于1993年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终于在2006年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其创始人俞敏洪的身价一天之内达到18亿元人民币。新东方的成功,给国内的教育培训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巨人学校于是以新东方为榜样,力求做第二个新东方。
成功,让迷茫者、失去目标者,找到寄托,它像兴奋剂一样刺激渴望成功着不断追求。“兴奋剂”在战场上的使用,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军步兵的标配,就有一支吗啡。而实战也证明了,在关键时刻,一支吗啡往往能够让受伤的士兵咬紧牙关,坚持到援军到达或者击退敌人。但是,兴奋剂并不是决定胜败与否的关键,美军之所以能够在二战成为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决不是因为这一支小小的吗啡,而是因为一系列在世界领先的武器和灵活自由的战术。同样,对于渴望成功者来说,成功这支兴奋剂的作用只是暂时的、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成长。
【滴水藏海】
在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所占比例通常不会超过 1%,占社会 99%的大众都是不成功人士。所以即便你不成功,也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成功,但他们一样过得很好。
当成功成为一串数字
信息时代,数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们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数字是抽象的,图像、声音、文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表示;数字也是形象的,成功可以通过一连串数字来表示,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胡润百富榜都通过一系列数字描述着新旧富豪的成功。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很多时候,数字也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准。小王和小郭两人年龄一样,从同一个学校毕业,在相同的城市工作。小王在一家员工不超过一百人的民企工作,管理着四个下属,年薪十万;小郭在一家员工近两百人的合资企业工作,管理着十个下属,年薪五十万。于是小王觉得没有小郭成功,很沮丧,每次跟小郭一起吃饭、喝酒、聊天都觉得自己底气不足。他牺牲了节假日,加班加点,好不容易得到提升,所拥有的数字跟小郭差不多时,却发现小郭也得到了提升,数字又比他多一倍,小王再一次懊丧不已。
对于股民来说,数字的变化,代表着财富的升值或缩水,而他们的心情也随着那些数字的变化而上下起伏。李先生在股市行情大好的时候,投资了两千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资金翻了一番。周围的人羡慕不已,在表示祝贺的同时,又向他讨教投资秘诀,李先生侃侃而谈。然而,好景不长,正在专家和其他股民大喊着股市将要冲刺一万点的时候,行情开始大跌。李先生高位套牢,每天盯着大盘,计算着自己亏损了多少。当李先生的亏损超过大半时,他终于忍受不住,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
用数字来标志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然而,数字是没有极限的。当别人的数字超过了你的数字时,你将落于下风,你的成就变得不那么高,你的成功变得可以超越。于是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开始让你烦恼。如果你的信心要靠那一串串数字来支撑,那么自信将会很脆弱。
明明和鹏鹏是同学,也是邻居,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明明第一,鹏鹏第二。两个人的分数其实差得并不多,两分或者五分,但就是这一点差别,名次上就有了差别。于是鹏鹏觉得很有挫败感,每次都发奋努力想要超过明明,但每次都差一点。鹏鹏的妈妈告诉他第二名也很了不起,鹏鹏却不屑一顾地说:“第二名算什么?要做就做第一。”鹏鹏妈妈一边心疼儿子,一边又觉得儿子很有出息。然而始终拿不了第一的打击,让鹏鹏很沮丧,他的自信在一点点消失,最后他决定转学。父母觉得换个环境对他来说,也是好事,可能有助于他恢复信心,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他转到了另一所学校。然而,新的班级里竞争更加激烈,鹏鹏不但没有实现第一的愿望,连第二都保不住,他信心全无,整天萎靡不振。
数字的对比,会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甲乙两人处于同一职位,待遇、薪水、级别等外在条件都差不多,但是乙比甲小四岁,那么甲一定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自己在与乙相同的年龄时,并没有取得乙的成就。其实,每个人的努力和所抓住的机遇不同,所取得的成就自然不同。对比,只会增添自己的烦恼。
数字是虚拟的,抓不住的,它只代表一时的成就,而在你拥有这个数字之前,你的努力、经历、感悟、修养和其他一切,都是你值得骄傲和珍惜的资本。
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成功,并不长久,当初拥有最大数值者,总有一天会被拥有更大数值者所代替。到时候,它会让你不安、惶恐,增加你的烦恼。与其被数字的对比所累,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理会它的上下跳动。
【滴水藏海】
“2008胡润IT富豪榜”发布后,网易CEO丁磊以98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三,名列百度李彦宏和腾讯马化腾之后。相比2007年,丁磊的个人财富又增加了近20亿元。
丁磊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钱超过一定数字以后,就剩下愁了。在中国可能一两千万元就可以活得很潇洒,1000万买房子,300万买三辆车,天天轮着开,剩下三百万元吃喝消费。”在丁磊看来,个人财富过了一个限度,那些钱就不是你的了,最好的方式是回报社会。他确实这样做了,在2005年印尼海啸后捐了120万美元;2006年给浙江大学一次性捐款1000万美元;同年,向斯坦福大学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捐款100万美元;汶川地震时,网易公司累计捐款1200万元。
当财富成为一串数字,便已经远远超过个人所需,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是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花不完的钱和没花完的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为很多人所认可。2009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说:“这辈子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可钱没花了。”赵本山马上反驳:“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可钱没了!”这段对话带有戏谑的味道,但细细想来,确实有道理。
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也要穿衣、吃饭、住房,这些没有一样能够离开钱。没有钱,不光生存难以维继,连尊严都将无法维护。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很多,比如爱情、亲情、友情。但是在一期电视节目中,一位嘉宾却用金钱来拷问了人性的弱点。
这位嘉宾很有钱,主持人毫不客气地问他为什么如此喜欢追逐金钱。嘉宾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台下的观众立刻反驳:“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买不到爱情。”
嘉宾说:“那是因为金钱不够。”观众一片哗然。
嘉宾成竹在胸地说:“做个实验怎么样?如果你有一个女朋友,你很爱她,但是有一个人让你放弃她,这个人是你最恨的人。作为补偿,他承诺给你一笔钱,你会答应他吗?别忙着说不会,我还没有出价。”
他说出了第一个价格——五万。
“为了区区五万,放弃自己的爱人,简直痴人说梦。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开玩笑。”所有观众都对此嗤之以鼻。
嘉宾接着开出了第二个价格——五十万。
这时候,一部分观众认为为了能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晚年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可以放弃爱情。而绝大部分观众还是选择了捍卫爱情。
嘉宾接着开出了第三个价格——五百万。
观众没有第一次那么异口同声地反对,开始变得犹豫。五百万不是小数目,有了它,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可以买房买车,让全家过上好日子,一半的观众选择为了金钱放弃爱情。另一半观众虽然选择了爱情,却底气不足。
嘉宾接着开出了第四个价格——五千万。
现场观众惊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男人觉得如果放弃爱情,女友跟着那个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自己有了这笔钱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选择放弃爱情。女人则认为那个人肯为自己一掷五千万,可以算得上是有钱又专一的理想人选,所以也欣然选择放弃现在的男友。现场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观众都选择了放弃爱情。这个宁要爱情不要金钱的人,反而被人认为是另类,连他女友都觉得他不可思议。她说:“我虽然感动,但我更感动的是为了我付出自己五千万的人,而不是放弃别人的五千万,他的观点很可敬,但不现实。”
嘉宾得意地说:“你们所有的人都选择了金钱。付钱的人还是以前那个你最恨的人,他的为人和评价只是因为钱的变化而完全改变了;爱情是无价的,也只是面对钱多钱少的时候。”
嘉宾最后说了一句:“我相信爱情,相信所有的人性,所以我努力的挣钱、爱钱。我只是不希望我的爱情和人性受到别人的金钱的考验罢了。”
足够的金钱可以避免人性弱点的暴露,维护人格的尊严。在一定程度上金钱也是一个人能力、价值的体现,某个人比其他人更能赚取或者积累大量金钱,说明他能力很强。比如我们常常说某位富翁身价千万、身价上亿,说明他赚钱的能力比很多人要强。
所以,爱钱和赚钱都没有过错。但是,一个很成功却一毛不拔,竭尽所能地占有财富的人,是自私而不负责任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有钱人如果到死还是很富有,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个人的财富来源于社会,当你取得了成功时,就应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安德鲁·卡内基这些世界著名的富豪都热衷于慈善事业,将自己大部分甚至全部财产捐献出来,回报社会。
一个人,积累了一生都花不完的钱,说明他在事业或者财富上是成功的,但是他不能用来自于社会的财富服务于社会,临死还有没花完的钱,那么在道德上他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尽可能地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滴水藏海】
33岁时,安德鲁·卡内基已经年收入已经达到5万美元,他在日记里写道:“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
安德鲁·卡内基的后半生,确实是在回馈社会。截止1911年,他捐赠了全部财产的90%,直到1919年他去世时,总计捐款3.5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被捐赠到卡内基有限公司继续延续他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