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1700000007

第7章

吴起一上任就采取了一系列的赏罚措施。他让人在南门外设置了一根测量日影的标杆,然后在全城张贴告示:如果谁能将南门外的标杆拔掉,就让谁担任长大夫。百姓看到后,竟没有人相信,一天过去了也没有人去碰那根标杆。

最后,终于有人按耐不住地说:“我试一试,即使得不到奖励,也没有什么损失。”说罢,他前往南门拔掉了标杆,然后去拜见吴起。吴起亲自出面接见了他,并让他做了长大夫。

当时,秦国有个小亭子临近魏国,魏国边境上的百姓常常受到亭中秦军的骚扰,但是为了这么一个小亭,又不值得专门征兵。吴起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北门外放了一辆车,然后下令说:“有谁能将此车推到南门外者,赐之于良田房宅。”

百姓们都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车在那里放了好久也没人去推。后来终于有人将车推到了南门外,吴起果然赏给了他良田房宅。

接着,吴起又下令说:“明日攻打边境的那个小亭,谁先登上小亭,官至国大夫,并赏赐良田房宅。”

第二天,人们争相攻亭,顷刻间便把小亭占领了。

吴起十分重视赏罚,魏武侯曾经问吴起道:“严刑明罚,足以胜乎?”

吴起答道:“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所恃也。”

武侯又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吴起又答道:“对有功的人进行奖励,对无功的人进行激励,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

魏武侯按照吴起的办法奖励了有功之士,对作奸犯科者统统进行了惩罚。三年后,秦国入侵河西,魏军个个奋勇争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还有一次,吴起率军与秦交战,还未下达进攻的命令,一位勇士就冲入了秦军,斩获了对方首领。吴起虽爱惜此将,但为了严明军纪,忍痛把那位勇士斩了。全军上下纷纷劝诫说:“此勇士,不可斩。”

吴起说:“他虽然是英勇无敌之将,但不能听从军令,必须斩之。”

全军上下为之肃然。

其实,罚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将帅之所以严格赏罚,为的是加强对士卒的教化,使其能明白赏罚规章。

天子犯法,与民同罪。虽然这只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历史上很少被得以实施,但他树立了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商鞅决心变法从而惩罚太子之师的行为,就是这种理念的真实体现。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正式开始。当时,商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对故有的旧制度产生了冲击。为了提高秦军的战斗力,商鞅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建立了新的军功爵制度。

新法规定:凡事没有为国家建立军功的旧贵族,不能列入宗室贵族的属籍,不得继续享受贵族特权,不得无功受禄;还规定重赏有功的将士,军功大小,不再按出身,而是按照在战场上斩杀敌人的数量来评定,官爵也按军功大小授予。

商鞅根据“劳大者其禄厚,劳多者其爵尊”的原则,建立了一套新的军功爵制。军功爵位共有二十级,最低的一级为“公士”,最高一级为“彻侯”。根据爵位高低授予种种封建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衣服、车马等。

商鞅的改革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改革初始就遭到了很多方面的反对,但商鞅一心为改革,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与反对派进行了一场不懈地斗争。

当时的太子有两个老师,一个叫公子虔,一个叫公孙贾,这两个人都是贵族,商鞅的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不禁使两人对商鞅耿耿于怀。他们天天在太子面前说商鞅的坏话,诬陷说商鞅大权在握,正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太子相信了他们的话,感到自己国君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于是,在两个老师的怂恿下,太子在秦孝公面前狠狠地告了商鞅一状。秦孝公对商鞅很是信任,他对太子的这种攻击新法的行为很是恼怒,遂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交给商鞅依法处治。

商鞅为难的想到:太子犯法,按法律应当腰斩。可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上。哪里有臣下治皇上之罪的道理呢?可是,这次如果不处理,那么谁都会来攻击新法,非但朝廷的威信会一落千丈,新法也有夭折的危险。这是个树立威信的好机会,况且如果王子犯法不予追究的话,那还谈什么变法呢?

最后,商鞅决定执行法令,但考虑到太子身为国君的继承人,毕竟事关重大,不能使其负法律责任。他下令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处以杖刑,公孙贾黥面,以示天下。后来,公子虔又一次犯法,商鞅毫不留情地割掉了他的鼻子,百姓为之大悦。

就这样,新法在秦国得到普遍推行,人人遵纪守法,甚至连妇女和孩子都在说商鞅的变法。

商鞅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一是因为他不畏困难、不怕权贵的精神,二就是因为他赏罚分明,广得人心。

一代名相诸葛亮是个很精通于赏罚之道的智者,他起用“败军之将”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派马谡统军北伐曹魏。在街亭一战中,马谡布兵失误,导致蜀军大败。马谡弃军而逃,而副将王平却镇定自若,率领余众在山下坚持奋战。魏将见主将马谡败逃,而副将却在山头擂鼓,怀疑有伏兵,不敢追击蜀军。王平率部队且战且退,最终安全地返回大营。

为整顿军纪,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并自贬三级以示惩戒,而对王平则大加奖赏,以表彰他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之功。这时有人不解的问诸葛亮说:“败军之将,有何战功可言?”

诸葛亮说:“败军之将,革职斩首,罪有应得,而王平身为败军之副将,战前力主良谋,后又面对危局,力避损失,化险为夷,全军而退,升赏亦当。”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诸葛亮决定从此重用王平,升他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王平感激诸葛亮知遇之恩,统领蜀军屡次北伐,调度有方,曾多次大败魏军,成为蜀汉的一位名将。

赏罚分明则上下臣服,上下臣服则天下安定,统治者惟有实行赏罚公正的奖惩制度,才能得到军队和百姓的拥护。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

权修第三

[原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以上摘自《管子》第一“权修第三”

[译文]

一年的计划,最好是养育五谷;十年的计划,最好是养育树木;终身的计划,最好是养育人才。一种一收为养育五谷,一种十收为养育树木,一种百收则为养育人才。我如果注重养育人才,那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办事有如神助,只有成就王业的人才懂得这个道理。

[实例应用与分析]

人才为本事半功倍

“《管子》第一”中的上文部分表述了管子对人才的重视,“一种一收为养育五谷,一种十收为养育树木,一种百收则为养育人才。我如果注重养育人才,那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说明了人才的重要和神奇。

“办事有如神助,只有成就王业的人才懂得这个道理”,则说明要想成就王业,就必须仰仗人才,有了人才办事才能收到神效。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人才为本事半功倍”。

管子说的对,“十年的计划,最好是养育树木;终身的计划,最好是养育人才。一种一收为养育五谷,一种十收为养育树木,一种百收则为养育人才”,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好的人才必是无法成事的,可以说,人才是成事的必要前提。

并且,如果以人才为本,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获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

善于发现人才者事业顺,善于使用人才者事业成。曾国藩的用人求才,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而他取得的成就则是对他如此苦心孤诣的最好回报。

曾国藩之求才,可谓什么手段都用,他或是结以交情,或是待之以诚,或是感动其心。他每到一处即广为问询,遍寻当地人才,他的幕僚中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

甚至在与捻军作战时,曾国藩还不忘招揽人才,他的“告示”中列有“询访英贤”一条,曰:“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

薛福成看到告示后,进入幕府,成为曾国藩进行洋务运动的得力助手。曾国藩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地询问其地是否有人才,一旦发现,他便会千方百计的将此人调到自己身边,他幕府中有许多人都是通过别人推荐而来的。

为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免因自己一时失言或处事不妥而失去人才,曾国藩力克用人唯亲之弊,同时他还自强自励、刻刻自省。

毛鸿宾当上湖南巡抚以后,曾向声望日著的曾国藩请教湘政。曾国藩在回信中把物色人才放在首位,他说:“湖南近年兵勇散布各省,颇有人才渊薮之称。方今四方多难,纲纪紊乱,将欲维持成法,似仍须引用正人,随事纳之准绳,庶不泥于例,而又不悖于理。湘中统将,多宜力于外省,本境反有乏才之叹。不特阁下用此为虑,鄙人亦增内顾之忧。兵可以磨炼而成,欲求将才之辈出,不能为未雨之绸缪。”

曾国藩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陶铸,是他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李鸿章就曾称赞他道:“持己之学,陶铸群伦。雍培浸灌,为国得人。知人之鉴,并世无伦。万众一心,贯虹食昂。终奠九士,踣此狂丑。”

人才就是财富,多么英明的帝王都不是完美的,他们都需要在贤才的辅佐下才能把国家治理的更好。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最终必会一事无成。

人才一直是历代帝王争相挖掘的财宝,国家有了人才,方可法纲完善、秩序井然,在他们的辅佐下,君主往往更容易推行一系列的仁政,国家也就容易走上大治。

唐太宗擅长用人,人人皆知,他广开才路、任用贤能,缔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在他手下,既有隋炀帝的旧臣,也有起义军的首领,甚至有先太子建成的谋臣,但只要是贤能,他都予以重用。

一代名相魏征在李世民继位之前,就曾是太子建成的谋臣。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时,魏征深感他是建成的威胁,曾多次劝建成废除秦王,并亲自参与了杀害李世民的密谋。后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杀死了李建成,夺取了皇位。很多人认为此时魏征必死无疑,而李世民却看重魏征的卓识与才能,不但未加害于他,反而封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提为他宰相。

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外戚掌权历来是让皇上顾虑的,所以皇后和无忌都要求避嫌,再三请求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衔。但李世民不允许,他坚持任命无忌为宰相,并对他说:“长孙无忌文武兼备,我选拔的是人才,不是妻舅。”

无忌深受感动,他勤勤恳恳扶持李世民,政绩卓著,堪称一代贤相。

唐太宗以人才为本、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人才得到挖掘和使用。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唐朝能够在他的统治下走向振兴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历史上许多君王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为了得到人才,他们宁愿放下架子,不惜用厚礼去相邀名士,甚至亲自登门相请。国家有如此求贤若渴的君王,何谈不能兴盛呢!

商是夏王朝的一个属国,夏王桀荒淫无道,大失民心,而商王成汤广施仁义、礼贤下士,他听说伊尹是个贤能之士,就派人带着厚礼前去相请。伊尹每日躬耕劳作、潜心读书,对做官之事毫无兴趣,他婉言谢绝道:“我只是一个农夫,自耕自食,不懂国家大事,请大王另谋良臣吧。”

成汤对此并不灰心,他又派使者带更多的礼物前去相请。伊尹这次感到有些惶恐,但仍然推托道:“我只是一个庄稼汉,没有一点功劳,怎么能无故收受商王的礼物呢?”

成汤碰了两次壁,仍旧不灰心,他坚信只要有诚意,就一定能打动伊尹。于是,他带着更珍贵的礼品亲自去请伊尹。

伊尹早就听说成汤宽厚仁爱,礼贤下士,现在看到他屈尊前来,不禁深受感动,他决定助成汤一臂之力。

成汤任命伊尹为相,伊尹帮成汤发展农业,屯集粮草,铸造兵器,加紧操练兵马。

公元前711年,成汤联合各诸侯,兴师讨伐夏王桀。夏王桀被俘,夏朝随之灭亡。各路诸侯推举成汤为天子,建立了商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了得到心仪的人才,就该放下帝王的架子,用诚心去感动对方,只有这样,那些贤才智士才会真心地前来归附,这往往是成就大业的前提条件。

人才是君王的左膀右臂,没有人才,一个国家就谈不上繁荣昌盛。为了获取人才,历史上有些君主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由于他们的诚意,各种人才都愿意为他们效力,商王武丁就是位爱才敬才之人。

继伊尹之后,商朝又出现了一位贤相,这就是傅说。而他的伯乐就是商王武丁。

商王武丁继位后三年不理朝政,他将国家大事委任给手下的大臣处理,而他则趁机观察国内的局势,并四处寻访贤士。他发现奴隶傅说颇有才能,想任他为相,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但是傅说出身卑微,启用他必会招来非议,于是,武丁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天晚上,武丁入睡后,突然大笑不止,手下人以为他在梦中笑醒,连忙向他道贺。武丁微笑着说:“商朝振兴有望了!刚才我梦见先王商汤给我推荐了一个大贤人,名叫傅说,你们赶紧去把他给我找出来。”

同类推荐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作风高于一切

    作风高于一切

    本书从作风的重要性、作风的培养、组织的作风建设等多方面对“作风”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一本值得机关和企业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好教材。
  •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本书从网络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权力进行考量,以领导行为的六要素为主线,探索在这个以服务与引导为特征的新时代,领导者如何系统整合浩如烟海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智慧,才能启发思路、创造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热门推荐
  •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强娶豪夺,总裁你够了

    误会一场,情深。他和她之间再也没有过往,意外一场,不过是因为,我一直都爱你。“我的女人,怎么可以芳心倾许其他男人?”
  • 煞莲魔尊

    煞莲魔尊

    上世死后,她魂归阴曹地府……想方逃过孟婆汤一劫,重生来世报仇雪恨!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碰上地府大乱,被趁机逃出的一朵莲花意外附身……跳下轮回之涯,投胎转世却是身在异世……天生印记红莲,外带煞气外泄,再加上自己体内还藏着个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霸气魔尊,凤兮狂觉得自己简直倒霉到家了-----重生异世,双亲失踪,外带魔气,体内还藏着个来路不明的男人……说好的报仇雪恨呢!异世重生是什么鬼!还有那个男人跟我半毛钱关系!某魔尊(挑眉):哼!你胆大了,是吧?某女(一本正经):偷窥狂魔请走开!
  • 我们都爱当初的自己

    我们都爱当初的自己

    是啊,我们都回不去了。不会再有以后了,未来了。少年,愿你安好明媚不忧伤。时光不如初,我们不如初。
  • 裂天武圣

    裂天武圣

    十万年前,魔族之神为祸圣灵大陆,就在圣灵大陆面临毁灭之际,十一位灵神挺身而出,与魔族之神对抗。十一位灵神以重伤的代价,封印了魔族之神。战后,烈焰灵神,漩啸灵神,壁岩灵神,飓风灵神,绿蟒灵神,寒冰灵神,毒蜂灵神,圣光灵神,飞翼灵神,斗战灵神成功进入神界,而雷霆灵神却下落不明,有的人说是陨落了,有的人说是直接进入神界。十万年后,魔族之神再次重现,这次,大陆还会化险为夷吗?
  • 菩萨受斋经

    菩萨受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宠妻上瘾:首席老公太腹黑

    宠妻上瘾:首席老公太腹黑

    三年前,茶晓晓莫名其妙怀上孩子,生下儿子后却突然被抱走。三年后,他用防弹车载她回府,原因只是不想让孩子没有母亲。他是一国首相权力滔天,掌控一切,却在第一次与她相处就犯了难。元穆擎皱眉,瞥向钻进他被子里的女人:“你干什么?”茶晓晓一脸呆萌,不明所以:“我干什么,我什么也没干啊!”元穆擎黑了脸:“你怎么在这里?”茶晓晓嘿嘿几声笑,“那个,我冷。”“家里有暖气。”“可我还是觉得冷。”茶晓晓说着话,身子往他那边挤了挤,小手儿探索着要去抱他取暖,结果被他反扣住,“你要知道,惹上我的代价!”茶晓晓预感不妙,想要脱身时,身体却被他禁锢住,身上“嘶啦”一凉……
  • 风之笑

    风之笑

    风之笑,天苍苍.........正道是天,魔道是邪,正是邪,邪是正!执念一生只为等你!今世让我再战巅峰!
  • tfboys的王俊凯之我爱你

    tfboys的王俊凯之我爱你

    十年前的他们一起玩耍,却因为种种原因分开;十年后他们相遇了。。。。。。。。。。。。。。。
  • 一亿情:老公,勿靠近!

    一亿情:老公,勿靠近!

    一次宴会上,沦落为他的契约情人……一张支票扔到她面前,男人的脸写着三分厌恶,七分鄙视。耻辱,羞愧,很想将支票撕掉。可是不能,父亲还等着她的钱去救他。一亿,买下她青春正茂的五年,也买断了她所有的尊严。他是三大财阀之首龙氏继承人,叱咤商界的天之骄子,万分尊贵,无比高贵。他是万千宠爱的帝国总裁,不费吹灰之力就蛊惑一片极品美女的九少。他是操控她的邪魅修罗。“后悔了吗?”他捏紧她的下巴,细碎的吻落在她脸上。“眼前的一切皆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何来不满,何来不甘。”无尽的纠缠,痛不欲生的情妇之名,挣脱不开的囚笼与屈辱。他和她,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情感。契约结束后,她毫无留恋的逃开了那个噩梦,逃离了那个恶魔。多年后重逢,他狂怒质问她孩子身世。她仓乱逃离,大喊着……我不认识你!“既然如此,那就一直纠缠吧,直到我‘忘记你’为止。”薄唇勾起诡异的笑弧,这一次,他岂能让她再次逃脱……
  • 贡品皇后VS邪魅暴君:独宠俏后

    贡品皇后VS邪魅暴君:独宠俏后

    穿越就穿吧,居然做了战败国的贡品公主,眼前这个把她从水里捞出来的冷魅男人,似含了冰一般对她说,他留着她有用,不许她死!究竟有什么阴谋在等着她?且看古灵精怪的她怎么咸鱼翻身,玩转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