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1700000003

第3章

桃花园内栽种着各类奇花异草,喂养了多种奇禽异兽,还建有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园内建一高台,分三层,上有一座楼宇,称凌霄楼。楼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华丽异常。晋灵公对此感到很满意,整天带着妃妾宫女在园中玩耍。

有一次,晋灵公招一群歌舞艺人到园内表演,吸引了很多人在园外观看。晋灵公与屠岸贾在凌霄楼内摆酒饮宴,观赏歌舞。

晋灵公心血来潮,想出一个取乐的主意:用弹弓射击园外围观的观众。屠岸贾立马拍手赞成,两人约定,击中眼睛者为胜,击不中者罚酒一杯,击中肩胯者免罚。两人便开始向人群发射弹丸,围观者纷纷躲闪,但因人数众多,难免有被击中者,叫苦声不绝于耳。

二人越玩越高兴,遂让左右会用弹弓的人都前来射击,一时间,弹丸如雨,群众纷纷中弹,哭声喊声响成一片,而楼上的人则高兴地哈哈大笑。从此,只要凌霄楼上有人,再也没人敢在下面行走了。

还有一次,晋灵公与屠岸贾一起饮酒,吩咐厨师做熊掌当下酒菜,晋灵公等不及,再三催促厨师上熊掌,厨师不得不将未熟的熊掌端了上来。晋灵公一吃,发现没熟,竟当即拿起铜锤猛击厨师的头部,厨师当场被打死,晋灵公又将其砍为数段,让人将其扔到野外去了。相国赵盾知道了这件事,指责晋灵公滥杀无辜,晋灵公遂对他怀恨在心,欲杀掉赵盾。

晋灵公的荒淫无度让赵盾的侄子无法忍受,他寻机刺杀了晋灵公,当时竟没有一个人出来救助,甚至全国上下为之欢庆,无人去责怪赵盾的侄子。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晋灵公为追求享乐竟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就是自作孽,他招致被杀的命运也属必然。他这个皇上做的太不实在,等他被杀的时候,没有人感到难过,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无独有偶,南北朝时的皇帝陈叔宝在荒淫方面比晋灵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结局也是如出一辙——自己葬送前途!

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叔宝,自幼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也不甚了解本国的实力及暗藏的危机。他终日和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从不考虑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一即位,便开始大兴土木,不惜劳民伤财。他曾下令建造了三座楼阁,每阁高达数十丈,均有数十间房屋,所有门栏、窗户等,都用沉香木制成,上雕金玉珠宝,外垂珠帘,内设高级床帐,微风吹来时,香味在数里之外都能闻到。他还吩咐属下在阁下建造假山水池,栽上各种奇花异草。他和宠妃们分居各阁,天天在里面寻欢作乐。朝中有事,他就与坐在他膝上的宠妃共同决断。

他对老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整日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这其中巨大的开支,只有向老百姓去要,他开始向军人与士人征收关市税,税率还非常高。如此一来,每年的收入超过常年的十倍,朝臣施文庆、沈客卿等人更是作威作福,甚至以剥削百姓为事。

后来,隋军南下,陈叔宝此时还心存侥幸,称“王气在此”。及至隋军兵临城下时,他“仍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最终,陈叔宝被隋军所俘。

“成由勤俭败由奢”,统驭万民的君王在治国上,不但不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反而以劳民伤财为能事,这便是为君不实,他对百姓不实在,百姓自然也就不会实心实意地拥护他,一个国家在这种君王的治理下走向灭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因此,做官为政就要讲究实实在在!

形势第二

[原文]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以上摘自《管子》“形势第二”

[译文]

君主不像君主的模样,臣子就不会像臣子的模样;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就不守规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不相融洽,政令就不会顺利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礼宾官就会不严肃;君主的举止不合乎礼仪,政令就难以贯彻。

既关怀臣民,又有威严,为君之道才算完备。君主不能使臣民安居乐业,臣民就不会为君主分忧。君主不能促使臣民们生长繁殖,臣民们则不会为君主牺牲性命。

君主应当给予臣民的没有给,臣民们就不会全心全意地去报答他。

[实例应用与分析]官者要讲究“为官之道”

“《管子》第一”中的上文部分表述了管子对“君子的模样”、“君主的衣冠”、“君主的举止”的分析和评判,同时又引用“父亲”与“统治者”来进一步说明,君主必须像君主的模样,官者必须像官者的样子,要想做好官、为好政,必须讲究“为官之道”。

什么才是为官之道呢——“既关怀臣民,又有威严,为君之道才算完备”,反之,“君主应当给予臣民的没有给,臣民们就不会全心全意去报答他”。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官者要讲究‘为官之道’”。

管子说的对,官者要讲究“为官之道”,官者不同于广大民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不小,他们的做事方式必须本着“官者”的本分,时时刻刻恪守职则,做每一件事情都该尽心尽力,既为民做主,又能遇事灵活应变。

曾国藩很受后人的推崇,他做事讲究顺其自然,对官位不贪不恋,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也不感兴趣。他对自己还要求甚严,并立志为民做事。他后来能位极人臣、受到尊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国藩把官位看的很轻,他称“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一旦下野,也仍然是普通一员”。他为官期间,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认为自己从民间来,还归民间去,民间才是官员的根本。

曾国藩关心民众,奖励生产,治家之道讲究“耕读”二字,治世之道讲究“教养”二字。曾国藩认为,理想而又称职的为官者应具备以下品格:

一是责任。无论为人君,为督抚,为州县之官,均负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培养人才之责任。

二是道德。欲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必当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三是才具。即抱淑世之心,当有用世之具。

四是态度。曾国藩主张“广收,慎用,勤教,严绳”,还自作三字箴: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新,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对于这些品格,曾国藩认为皆因勤敬而得。

后人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曾国藩的为臣之道即是以勤为先、以民为本。这种质朴的思想贯彻在他为官的整个过程中,也是后人之所以尊崇他的原因之一。

为官之道很深邃,为君之道更是博大精深,能真正把这门学问做好的皇帝还真不多。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贤主之一,他一生建树颇多、功业辉煌,他的为君之道就很受后人推崇。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史称唐太宗。他一登基就开始“偃武修文”,并以大治天下为施政方针,把行政的重点转移到医治战争创伤的文治方面来。

为了提倡文治,唐太宗亲身示范,他白天处理朝政,晚上挑灯夜读,常常连饭都来不及吃完就迫不及待地伏案苦读。他还经常在听证的间隙将学士们请到殿内讨论学术、切磋政事,有时竟至半夜方散。

通过读史,唐太宗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前代亡国之君都是因为操行不端、聚敛不止而招致亡国大祸。因此,他更加严于律己、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一点都不敢马虎。

唐太宗还总结出“民为邦本”的思想,他认识到一个王朝的兴衰,归根结底在于人心的向背,他认为君民的关系应该是“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他把舟比做君主,将水比做百姓,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还经常教育王子和百官“凡事皆须务本”。

唐太宗不仅认识到君主要以民为本须先正自身,而先正自身必先“节欲”。他说:“贪欲盛则花费广,花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必丧”。唐太宗经常对别人感叹:“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唐太宗身患“气疾”,住的宫殿又很潮湿,容易旧病复发。但他每每想到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教训,就不肯让人建造新的宫殿。他一再对手下说:“过去汉文帝想在骊山建一座饮宴游玩用的露台,找来工匠合计了一下,因要花费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钱财而作罢了。我如今功德不如文帝,而花费却要超过他,这就不是为民之道了。”

公元637年秋天,大雨连绵,洛水暴涨,淹了洛阳宫,又毁坏了不少房屋,有六千余人在雨中丧生。唐太宗对洛阳宫稍加修缮后,将就着住下,然后下令把全部材料都分给城中房屋毁坏的居民,并把一时无家可归的灾民安顿在明德宫和飞山宫中,这在封建历史上实属罕见之举,由此可见唐太宗的“仁”是果真把百姓放在心上的。

唐太宗除爱惜民力、民财、不忘于民休戚与共外,还大力推崇重农务本、轻徭薄赋的政策。他积极推行均田制,曾将所查出的被侵吞的土地分给贫民,又下令将一些必征不可的徭役尽量安排在农闲的时候。公元629年,山东各州县发生严重灾荒,唐太宗下令免除灾区当年的租赋,还派使者赈济了万户灾民。

唐太宗的这些努力,使国力迅速恢复,出现了被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的盛世。

唐太宗统治下的唐王朝之所以能走上大治,主要是因为其遵循“为君之道”的缘故,他明白做皇上的应该为百姓做什么,而自己又需警惕些什么,像他这样明智的君主,历史上并不多见。

为君之道首先要黑白分明,身为万人之尊的皇帝,如果连是非对错都分辨不出,还怎么谈得上治理国家呢?

晋文公就是位明辨是非的皇帝,尽管他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用了些“诈术”,但他事后及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还是为君有道,而且这“道”来的很灵活。

晋文公在城濮大战前曾召集群臣共商良策。晋文公先问咎犯说:“楚军兵多将广,而我军势弱,如何才能做到以弱胜强呢?”

咎犯回答道:“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来就不会感到满足,而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来就不会感到满足。您只要对楚国实行诈术,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晋文公又问雍季同样的问题,雍季说:“把池塘里的水放干了来捕鱼,怎么会抓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肯定就没有鱼了。把山林烧光了来打猎,怎能打不到猎物呢?可是第二年就不会再有野兽了。使用欺诈的方法,虽然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但以后就无法再得利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啊,大王还是慎重而行吧!”

晋文公考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咎犯的主张,从而在城濮大战中取得了大胜。

晋文公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把雍季排在了首位。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理解。晋文公笑着对他们解释道:“咎犯的话是顾及一时,而雍季的话,却能对百世有利,哪里有把顾及一时的放在对百世有利的之前的道理呢?”

孔子对这件事评论道:“遇到危难而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为官者当以“道”为重,有“道”是做人之本,有“道”也是受人尊敬的原因。

而身为皇帝的晋文公看中的也正是雍季的“道”。为臣者有“道”,可博得皇上信赖、官位常保;为君者有“道”,可深受百姓爱戴,江山永固。可见这为官之道是既简单又奥妙。

有时,皇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做出一些姿态。这种通过小事来传达意图的方法非常有效,也是皇帝笼络人心所常用的手段。这也是“道”,属于“智道”和“仁道”的范畴。

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当时,贤人段干木居住在魏国,魏文侯对他仰慕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谋面。

有一天,魏文侯从段干木的门前经过,他双手扶在车前的横木上以表示对段干木的敬意。魏文侯的手下对他的这一举动颇为不解,有人便问道:“国君您为何要扶轼致敬呢?”

魏文侯说:“我在向段干木致敬啊。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即使拿我的君位与他的品德做交换,他也绝不会同意。对于这样的贤士,我又怎敢对他傲慢无礼呢?我只是在地位上显赫,而他是在德行上显赫;我只是在生活上富有,他却是在道义上富有啊!”

手下又问:“段干木既然如此高尚,大王为何不请他出来做相国呢?”

魏文侯觉得很对,于是亲自去请段干木出来做相国,但段干木婉言谢绝了。文侯没有勉强,而是赐给他丰厚的俸禄,还经常去他家探望。

魏国的百姓听说魏文侯礼遇段干木,都非常高兴,有人写诗赞颂道:“我们的国君喜欢廉政,把段干木来敬重;我们的国君喜欢忠诚,把段干木来推崇。”

不久后,秦国想出兵伐魏,司马唐劝谏道:“段干木是有名的大贤,而现在魏文侯礼待他,天下无人不晓,现在对魏国出兵恐怕会遭到百姓的反抗啊!”

同类推荐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热门推荐
  • 死后不重生之小鬼难缠

    死后不重生之小鬼难缠

    混沌初开,生命之始…神之巅,生命之源,双生精石寂灭、源启,双生精石守护、神侍,因一封情书引发的一场争斗,守护用自己万年的生命之力换神女源启十世轮回,承受虐恋情深的惩罚!一怒之下,源启自封神源之精于生命之源内,并发誓不得生命之源召唤,永生不再踏入神之巅!从此,轮回之旅开始了,可真会如此吗?历经九世轮回的某神女…哦不,现在是某女鬼表示,啊…!其实做个鬼挺好的!没事儿打打劫!没事儿吓吓鬼!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噻!“咔哧…嗯嗯…打劫来的水果就是比自己买的好吃”某女鬼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吃着打劫来的苹果,扬长而去,留下如狂风过境般的作案现场!……
  • 先生身高一米八

    先生身高一米八

    人家都说,男女朋友之间最萌身高差是十三厘米,可她叶添和先生之间差的比二十三厘米都多啊!天啦噜接吻的话踮起脚都够不到啊好不好?!怪我太天真。【不定期更新……应该不会有人想打我吧→_→】
  • 势坤

    势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堕本来是一个性子平淡的人,然而他的师父不止一次说过他命中不缺刀光剑影,出世以后必然无法安定。因此时常告诫他以后若是牵扯进势力之间的纷争能留一线就切勿取人性命,以防此一生都在打杀中度过,无法回头。然而树欲静风不止,只想平静生活的他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卷入江湖的恩怨之中。
  • 聊生卿简半世清浅

    聊生卿简半世清浅

    卿本佳人,江南诗会崭露头角,是为他。简世偏安,家世突变身涉九幽,是为她。莫要消了红尘,与君长诀。安之,换取一句,一生知己,永不相负。清浅之于长安,清而长之,浅而安之,笑生百媚,求一双人。愿这,乱世,长安。有你…共我。
  • 回首,君还在

    回首,君还在

    暖心制作,实际出发。从主角瞿琳17岁的爱恋开始,她自认独自默默爱恋,其实不然。他也在等待,等待她的回首与接受。他是谁?人眼中的霸道总裁,喜怒无常?不不,他是我的邻家哥哥而已。
  • 三兽图腾

    三兽图腾

    逍遥自在的公子哥,或许可以幸福平淡地度过一生,纵然自己资质拖了家族后腿,但心态乐观是最好的应对方式;然而一场大火,让这个少年再也不敢去回想过去。只有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复仇这条道路。然而这条路越走越远,因为有比仇恨更让人放不下的东西。
  • 缘分缠我上身

    缘分缠我上身

    本书女主角是一名花一般年纪的美少女。男主角是一名可能过正宗美男子。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一路跌跌撞撞的发生了很多事,有搞笑、有浪漫、也有悲痛。但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局又会怎样呢?那就请大家去书中一探究竟咯!【作者乃学生族,本书也是作者在一边写一边上传,很不容易。有时会少更些,也请大家多多谅解关照】
  • 当爱已桑田沧海

    当爱已桑田沧海

    六年,不长不短,青春年少所有最美好的时光,微凉都给了陆凯,爱,真诚,幸福,温暖,依赖,信任,陪伴,执着,还有命运。16岁的微凉遇上了陆凯,让他走进自己的生命,她为他做了所有她能做的,不曾做的。17岁叛逆任性的微凉,离开了纯真的校园,跟随陆凯去了陌生的城市生活,他是她的亲人,她的依靠。那年微凉18岁,陆凯远离故乡,去了遥远的北方参军,微凉的心也随他去了,从此700多个日日夜夜的牵挂。那年微凉19岁初褪青涩,年少的心经不起风经不起浪,她和他身边都有了别人,谁还是谁心里那根最脆弱的神经。那年微凉20岁渐知冷暖,那些生命中的过客来了又走,她挚爱的归人终于回来,谁的两年,沧海桑田。那年微凉21岁命运多舛,她的猝疯打碎了她和陆凯之间的一切可能,陆凯选择了销声匿迹,五年的深爱竟换不来一朝一夕的同甘共苦。这年微凉22岁历经风雨,最爱的陆凯和别人订婚了,最亲的外公突然离世,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 深海夜未眠

    深海夜未眠

    女生都有公主梦,有的女生真的是公主,可有的女孩只有普通…我们很多人早早的就开始谈恋爱,在并不知道爱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厌倦,然后做着公主梦,看遍了各种言情小说,幻想着自己就是那女主人公,可是一到了现实生活中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度过了叛逆期,青春期,自己把自己糟蹋的一塌糊涂的时后才彻底醒悟。可之后呢?之后的生活会比之前好吗?“苏薇,我喜欢你,跟我在一起吧!”他把苏薇堵在了校门口,可苏薇并不喜欢他,但却还是答应了他,“嗯?好啊!”……“苏薇,你变了!”“人哪有不变的?”其实我想说你也变了,可是我又不想说,好纠结!“你变得冷血了!”是吗?一个普通女孩写的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故事……
  • 大汉医妃

    大汉医妃

    婼涵,一个21世纪的女孩,由于意外灵魂穿越来到西汉,尴尬无奈的身份,残酷噬血的沙场,争奇斗狠的后宫,日复一日,是否要磨灭曾经的自由和尊严?刘彻、卫青、霍去病、东方朔、张骞、赵信......历史中的人物与现实到底有多大的差距?明明熟知的历史为何还要波澜频起?明明是彼此心中唯一的爱人,相见何如不见时?风雨过后,自由的天空下是否还留有曾经的诺言?再次的蓦然回首,还能否看到内心深处企盼的那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