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8600000004

第4章 现场·视界(4)

东京的地铁只能用“有序”和“安静”来形容。早晨的东京,比北京多得多的人在换乘通道上彻底分成左右两边走来走去,只有脚步声。我最近一次是陪同一位中国官员访日,他看到这一场景吓了一跳,并发现通道上只有自己的声音。他说话声音特别大,与国内一样不顾周围大声说话,结果被警察注意到,人家真以为破坏秩序的“疯子来了”。

到了自动扶梯,左边是站着用,右边是走着用,乘客们很默契,没人违规。官员很不习惯,我站在左边,他为了与我聊天,自然站到了我右边,把路堵上了,后面的人就开始用眼神骂他一顿,绝不开口,是无形中的压力。

走到站台,车来了,乘车高峰时间,车厢里人特多,没有空间。即将上车的乘客们自然排成两队,靠近车门但还不下车的乘客先主动下车,让要下车的人释放出来,然后接着上车,最后新来的乘客们上车。没有造成任何矛盾和拥挤。官员唉声叹气:“简直是艺术表演啊……”

下午到了北京首都机场,先坐机场快线(25元,不便宜也不昂贵),到了三元桥站换乘10号线(北京地铁去哪里都2元,恐怕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我刚来北京的2003年是最低3元,从13号线换乘2号线就要5元,惊人的降价相当不符合北京高涨的物价标准,明显带有政府惠民政策的色彩),大概6点多,相当拥挤。

不像东京那样乘客们都很默契,北京乘客的素质和意识五花八门,没有一条明规则。要上车的人在车门的中间站着,阻挡着要下车的乘客,造成摩擦。原来靠近车门附近并不下车的乘客也不下来,坚决在那里忍着,结果里面要下车的人无法下来。该下车的人还没下车时,已经有大量新乘客上来了,造成至少几个人下车不成功。

听日本长辈说,20世纪60年代,东京和大阪的地铁也没有今天那么顺畅,经常发生摩擦。今天北京糟糕的地铁秩序也不要紧,要慢慢来。从地铁文化的过渡阶段看,指望乘客们像东京那样形成默契不切实际。所以,政府花了一笔钱派遣了大量的“指挥人员”。问题是,这帮“指挥人员”没起正面作用。明明是高峰时间,同事之间却一直聊天,认真一点的也被那些大喊着“他妈的”、“你别推我”的情绪化了的乘客卷进去。“指挥人员”不仅没化解矛盾,还参与吵架。

我建议,政府应该把素质高一点、有沟通和协调能力的人派到地铁里去。最好的选择是大学生,给他们在城市建设的现场实习的机会。当然要给他们工资,不过不用太高,对不懂社会规则的“90后”们来说也是锻炼人的绝佳机会。

地铁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成熟度和现代性。北京需要尽快迎来高水平的地铁文化。快速、大量建设好地铁线是硬件措施。但软件措施更重要,如何创造条件让那些趋于急躁和不安的乘客们之间形成默契:“先下车,后上车。”我想,北京市政府为改善软环境投入1个亿都不过分,可以降低大量的“行走成本”,也能降低居民在大城市过日子的压力。

晚上跟曾去过日本的新华社干部喝酒,我谈到上述亲历。他总结说:“我去日本后深有体会,礼让原来是把内耗降低到底的有效工具。”这位领导,把日本人的国民性看得相当透。我回应说:“您说得很有道理,对我们来说,礼让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利益问题。”

“的哥”的困境

2009年夏天的某一天,北京很炎热,我从东四环外的四惠东出发,去往与北四环交叉的望京地区。望京原来是韩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由于金融危机、韩币暴跌,据说一半以上的居民撤回祖国。

时间为下午3点半,4点的约会,感觉有些晚了。我在北京生活最害怕的是出行,因为无法估计何时能到目的地,北京早就变成了“堵城”。赶紧打出租车,害怕堵车,心里不踏实,告诉师傅具体的目的地。他说大概知道地理位置,但也没有那么确认,接着跟我说:“咱们共同探讨好吗?”

听到这句话,我高兴极了。我对北京司机的印象一向很不好。按我经验,说完目的地,许多司机动不动就问:“怎么走?听你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机明明知道怎么走,对交通信息和状况了解得也不可能比乘客少,还非得让乘客主动说出怎么走。双方都知道路上会堵车,相互抱怨,司机则不愿意负责任,别有用心,就把晚到的责任推卸给乘客,回头假装说:“不是您说这样走的吗?”

这位司机的态度明显不同,主张:“我是专门干这行的,但您说的地点确实不太清楚,到时候请您指路,对不起,我也尽力。”开始聊天,我就向司机咨询最近的开车情况。

总结起来就是,“两高一低”——份儿钱高、油价高、收入低。司机说:“每个出租公司都不一样,我份儿钱一天140元,还得交油费,一天的纯收入大概就是100元吧。”他认为,此收入太低,每顿要吃一碗面条6元,还抽烟,一天自己最起码也得消费20元,一个月就600元,月薪是3000元,占五分之一,全年无休,1天得开16个小时。还要交房租,女儿上大学,一个月给600元。“这3000元是干净的,用我的血汗赚的,不像公司的领导那样贪污弄来的。”

他还搞不懂政府的补贴300元是个怎么回事——先让他付差不多300元的类似申请费,然后公司用别的渠道给300元,说是政府补贴。资金流动显得很复杂、不透明。他说,目前的出租车公司有两个问题:一是体制;二是苛刻。

“我们的工作都是老板说了算,很独裁,压制我们不让发表任何作为职工的意见。对开车的要求也太苛刻,一年不能犯一次错误,不说闯红灯,连停车错位也不行,否则被罚款。我去年一共被罚了3000元。这样怎么生活啊。”

脖子痛,腰痛,血压高……公司领导对司机陷入的恶劣情况是毫不关心。但令人感到温馨的是,这位司机在这么苛刻的状态下,还能对我那么礼貌,还鼓励我好好学习。“要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我是抱着集体荣誉感开车的。可是,的哥也有的哥的困境……”

为何在地铁里接电话?

我在北京生活,感到最难受的时刻,就是中国公民在地铁里接电话的瞬间。每一次都想在其他乘客面前对其进行教育,但不敢。我在这里只不过是一名老外,属于弱势群体。而且,中国人在心理上对日本人有抵触感,何况被“日本鬼子”教育。

去过日本的中国朋友知道,绝大多数日本人(我也不排除例外,因为,不管是正面现象还是负面现象,任何国家社会里都存在例外)在地铁里是不接电话的,这是个“潜规则”。一旦不顾周围接电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人排斥,从此,你就变为不合格的公民。日本人一般不敢冒这个风险。

日本人在地铁里不接电话,是因为,日本的国民素质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听长辈说,日本在举办东京奥运会的20世纪60年代,许多市民在地铁里是不排队的。日本也走过了成长与挫折的过程,刚开始就做好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日本人能做到呢?

首先,日本人的性格普遍相对收敛、内向,大家不希望被其他人听到电话的内容,感到不好意思;其次,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从众心态和集团意识,一旦发现周围人不接,自然而然认为自己也不该这么做,害怕被“沉默大多数”排斥;再次,日本地铁的信号一般很差,物质上束缚人们接电话;最后,日本人把在公共场合尊重秩序当作天经地义,地铁的安静是自然状态。

我们再看看中国人为什么在地铁里接电话,据我观察,是因为:

第一,公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地铁或公交车等公共交通里不接电话符合现代化社会的运转过程。这是世界共通的思想。

第二,中国人的个性充满实用和功利主义,但同时也表现出深一层的集团意识、一种从众意识,草根、精英都是如此。一个人发现大家都在地铁里接电话,就都意识到:“我怎么不可以?”

第三,今天尤其像北京这样政治中心的公民,正过着忙碌、浮躁、迷茫的生活,大家都渴望自己比他者占优势,做得更好。薪水、职位、形象等各方面都是盲目中的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许多人不能接受错过一次机会,任何信息,任何渠道,都要抓住。地铁、会议室、寝室,接电话的姿态都是一样的。

第四,有些人为何以那么开心的表情大声接电话,这是地铁里啊,你不觉得不好意思被周围乘客听到说话的内容吗?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那些人对自己很不自信,甚至很自卑,所以只能以那样的方式张扬自己,安慰自己。对自己和他人说:“我在这里!”

第五,中国地铁的信号不错,这是大家接电话的“硬原因”,否则大家想接也接不到。

第六,中国人根本不把在地铁里接电话当回事,无所谓,即没有意识去尊重公共空间,也不具备培育公民社会的土壤。大家都不问“为什么”,对此不作出任何价值判断,就是什么都不想,视为天经地义。

我的立场是,正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中国人最好逐步走向“不在地铁里接电话”。从上述六个原因,探索解决的蓝图。改变“五”是最快捷的解决方式,但它是自上而下的暴力对策,显得够呛,不符合民主的规则;改变“一、三”需要时间和过程,但未来有可能逐步得到改善;“二”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恐怕不易现实。而倘若大家接电话的根本理由是“六”,恐怕就没戏了。

“80后”就该“蜗牛”

2010年3月6日,我应腾讯网邀请参加了由曹景行先生主持的《两会三人行》节目,另外一个嘉宾是汽车之家的CEO,“80后”创业人李想。这是第一次跟他见面,聊天。我们谈“‘80后’看两会”。

李想的同事大部分都属于“80后”,最关心的是房价、物价涨幅等与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话题。他本人则关心与广电总局有关的信息,这与他经营网站有关。我评价说:“这些都是进步现象。如果社会所有人都关心政治很可怕。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话题,去消化,这叫现代化。”

曹老师问我们俩:“你们觉得‘80后’的发展前景如何?‘80后’当政治领导人之后,社会变成什么样子?”李想回答:“‘80后’的选择权始终被老师,尤其家长剥夺来着,‘80后’是遭受压力最大的一代。大学毕业,工作若干年之后,他们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立。”

中国“80后”可以被总结为“承受祖国转型和多种文化冲击的转折一代”。“80后”身上负面的性格也好,作风也罢,其责任都应该归结于家长,就是家长不成熟,舍不得放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责怪“80后”是错误的。

中国“80后”就像“蜗牛”,一步步往上爬,大器晚成。那么,他们未来走进政坛后社会变得如何?坦率说,这在三年前难以想象,因为在我眼里,大多数“80后”缺乏独立思考和生存能力,也不知道团队精神和和谐社会的价值。这两年却逐渐发现他们内在的力量,只是还要折腾一段时间,其未来的价值观将是混合中国和西方的产物,即“中体西用”。

李想提到“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我想也是。包括我在内的日本“80后”出生后,有了一点点思考的头脑就遭遇泡沫经济的崩溃,从来没有听说过祖国的好消息和正面新闻,接触到的都是来自大人传来的黑暗、糟糕的消息。从来没有感到“给力”的日本年轻人始终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

与此相比,中国“80后”是在祖国变革、崛起的环境中成长的,令人羡慕。不过,有趣的是,两国“80后”所面临的困境似乎很相同,主要还是就业问题,工资如何,前途如何。他们都很浮躁而迷茫。我相信,如果日本当局举行“两会”,并得到广泛的传播,日本年轻人的关注方式与话题也跟中国网民差不多。

有一点差别在于日本“80后”不急着要房子,因为,在我们那里,“有房有车”跟结婚没有关系。孩子过了18岁,家长也放了他们,不干涉,不给压力。中国“80后”面对找对象或结婚,似乎必然牵涉到“有房有车”,否则没面子?没面子的究竟是谁?找房子,找对象,找工作——“三找”早就变成了中国“80后”最忙碌的那个奋斗对象。

我至今仍然无法了解到中国“80后”真正的恋爱观或婚姻观,或许根本不存在什么观念,他们自身也根本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只是马马虎虎应付家长的压力而已。我想,或许,围堵日本“80后”的大环境稍微成熟一些。

“90后”的意识形态

2009年3月的某一天,我在人大附中上课。话题涉及2009年初期中国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参与讨论的都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就是所谓的“90后”。毕竟是接受精英教育的高才生,也受着“白领”或“高官”父母的影响,听得不少,看得不少,想得不少,也有思想。这是我高中时期无法比拟的,很让我感到欣慰。

我知道,大人主导的社会对“90后”有些看法与意见,就像对“80后”那样。我本人对那些“评论”毫无兴趣,也不知道大家到底是怎么说的,那些总是令人觉得“以点概面”抑或“以面概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90后”,就会很难受。但我对自己学生负责是应该的,若发现什么不健康的想法或观念,作为活得比他们稍微久一些的长者,给点建议比较好。

同类推荐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热门推荐
  • 攻城只为得一人

    攻城只为得一人

    一次简单的任务,却遭莫名的追杀……疾驰在百慕大山区,却坠崖意外来到个陌生的世界……原始的居民,落后的生产力……不知不觉成为一帮土匪的头头,却也招惹了其他古老的王国……一场攻城略地就此开始,孰胜孰负,拭目以待……
  • 凡尘往年

    凡尘往年

    如同贫瘠大地上草根一样的人很多,认识黎萧之前,蓝烟以为自己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倔强顽强的那一株草,生命的乐章里她不是最强有力的那个音符,却一定是最柔韧的。认识黎萧之后蓝烟长时间以为他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知道中不中用,但也先入为主认为他必然是银样镴枪头。了解他之后,蓝烟觉得自己就是一棵妄图与大树媲美的小草,看得见自己在初春末秋时候挣命,看不见大树在疾风酷雨中求生。
  • 末世星火

    末世星火

    星力,末世,一切之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是幸运?还是阴谋?
  • 天赐武侠系统

    天赐武侠系统

    洛历年间,镇国大派【血衣门】之主“血衣皇”“天罗王”携外域势力大举入侵洛国,欲统一洛国武林势力。蜀山剑派,药皇谷,金鹰堡,洛皇都,丐帮,等镇国大派纷纷拼命阻挡。华山!华山派光明顶!身为掌门的韩无风眼中饱含自信!浑身剑意冲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君作为一个七年老书虫,书荒了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见谅~还有就是此作品已经A签,按大纲发展应该在三百万字左右完结,不会太监,请大家放心观看!
  • 腹黑男神酷酷哒:呆萌甜妻骗回家

    腹黑男神酷酷哒:呆萌甜妻骗回家

    作为刚刚大学毕业就职的菜鸟韩晴晴,一路是坎坷艰辛啊。刚找到工作,因为得罪了大BOSS,一路欺压不说,突然间送出的惊喜该如何承接?而大BOSS表示,这个呆萌呆萌的小东西骗走了他的心,是该“惩罚惩罚”她滴。从此,韩晴晴过上了既甜蜜又心酸的水火日子。
  • 幽默是一种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本书以幽默为切入点,本书为你准备的50个培养幽默感的好方法则。是让你可以用最快速度成为幽默高手的“随身指南”,它将指导你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去挖掘可以成为幽默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提炼成便于记忆的习惯准则,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启动你的幽默细胞,让它们随时舞动。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每天学习一个幽默的好方法,50天之后,你将会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培养出自己的幽默感,让你的人生充满快乐!
  • 末世之男神偏偏靠厨艺

    末世之男神偏偏靠厨艺

    高玉伦是业大公认的校草又高又帅性情温和富有爱心奈何19岁了还没有半个女朋友原因都出在他做得一手美(hei)味(an)料理料理一出,方圆百里再无音迹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美食家’末世来了也能够在美食家的大腿下继续自己的料理之旅此生无憾卿本佳人,明明能靠脸,偏偏靠厨艺CP:霸气侧漏女吃货X奇葩男神厨师
  • 宠妃本色:王爷我们走着瞧

    宠妃本色:王爷我们走着瞧

    一朝惨死,穿越到一个没钱没势的相府小姐身上。那个男人那么好看,卖了吧!“王爷,伦家卖身不卖艺,哦不,是卖艺不卖身。”丫鬟说王爷去了青楼!好多人都看见了,看来姐不亲自出马是治不了他这骚病l一行人火急火燎来到青楼,某女优雅的找个地方坐下翘起一条小腿,“老鸨,跟本姑娘来十个帅气的汉子!没有胸毛的那种。”
  • 师傅请来一场师生恋吧

    师傅请来一场师生恋吧

    现代的失足掉楼,让苏洛重生到了异世大陆。本以为能逍遥自在一生,却不想背负身世之谜。一切的一切,在遇到那个男人之后,就已经注定……“师傅,洛儿要吃糖葫芦……”“师傅,洛儿要去人间玩……”“师傅,洛儿要一辈子跟着你……”“师傅……”
  • 地狱信条

    地狱信条

    黑暗即为内心,黑暗无需光明,黑暗会给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