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信息:搜索引擎整理信息的过程称为“建立索引”。搜索引擎不仅要保存搜集起来的信息,还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排。这样,搜索引擎根本不用重新翻查它所有保存的信息而迅速找到所要的资料。想象一下,如果信息是不按任何规则地随意堆放在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那么它每次找资料都得把整个资料库完全翻查一遍,如此一来再快的计算机系统也没有用。
接受查询:用户向搜索引擎发出查询,搜索引擎接受查询并向用户返回资料。搜索引擎每时每刻都要接到来自大量用户的几乎是同时发出的查询,它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检查自己的索引,在极短时间内找到用户需要的资料,并返回给用户。目前,搜索引擎返回主要是以网页链接的形式提供的,这些通过这些链接,用户便能到达含有自己所需资料的网页。通常搜索引擎会在这些链接下提供一小段来自这些网页的摘要信息以帮助用户判断此网页是否含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经过一夜详谈,李彦宏和徐勇在未来的公司发展模式上已取得一致。
1999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李彦宏坐上了回国的班机。远方的祖国,是否真的如他所看到的那样充满机会?
从中关村开始
1999年的中关村绝对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圣地,甚至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热点。
这年4月,信息产业部依据1998年各企业销售总额实绩发布新一届电子百强名单,联想集团以176亿元的销售总额首次荣登榜首,长城、方正亦表现不俗,新入围的15家企业中,有6家是以生产计算机、通信设备为主业的企业。
7月,一只名为“中关村”的股票在深交所隆重上市,联想、方正、四通的注资,以及“中关村”这个金字招牌所提供的极大的想象空间,将股票的开盘价推到了37.58元。
8月,海淀区政府一纸公告,一场工程浩大的拆迁开始了,中关村沿街低矮而丑陋的小门面房在大型设备的轰鸣中迅速消失。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栋栋设计超前的现代化建筑。
此时,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技术创新与高科技发展的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记者胡泳在《三联生活周刊》里写“我们可以说,1999年是中关村‘元年’”。但是,中关村距硅谷却越来越远——10多年来,中关村与硅谷的距离不是在接近,而是在拉大。
1999年底,李彦宏、徐勇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了一家公司。
期间,李彦宏给公司取了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百度。取意来自“众里寻她千百度”这句宋词,简单又具有含蓄美,更重要的是这个词还有点搜索的意味。今天看来,百度这个名字好象就是为百度公司准备的。虽然发源于硅谷,但是,李彦宏知道,以做中文搜索引擎为己任的百度根还是在中国。
接着,李彦宏开始回美国找钱,本不爱开车的他整天开车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
在硅谷这个创业气氛特别浓厚的地方,从来就不缺少风险投资商,只要你有好的项目。百度的中国概念、搜索技术优势以及团队组合还是比较引人注意的,其中有三家VC表达了明确的投资意向,最终李彦宏、徐勇选择了Integrity Partners和Peninsula Capital(半岛基金)两家。其实,有的VC想单独投资,但李彦宏坚持两家一起投资。这种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利于创始人对公司的管控。这也是李彦宏在硅谷学习到的经验。但是,要想让这些经验丰富的投资商最终拿出真金白银,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尽管自己在搜索领域已经有了巨大成就,但不善张扬的李彦宏从没有给两个投资人强调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因此,尽管李彦宏的沉稳、冷静给了两个投资人非常好的印象,但他们还是对李彦宏有点不放心。
签约那天,一个投资方借故溜到房间外打电话问李彦宏在Infoseek公司的老板,“这个李彦宏·LI真的很厉害吗?”对方回答:“李彦宏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回到签约现场,原本100万美元的投资被追加到了120万美元,两个投资人各占50%。
此时,李彦宏可谓双喜临门——她的太太怀孕了。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李彦宏说。从北大到布法罗到华尔街到硅谷,机遇来临时,李彦宏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多年的积累给他现在创建百度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当然,投资方之所以看好刚刚创立的百度公司,或许与是因为受到一家美国同行业公司的启发。
此前的1998年9月7日,一家不起眼的搜索公司正式成立了,此后,这家公司横扫英文搜索市场,成为成长最快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就是Google。
第一笔融资之所以如此容易,除了Google的示范效应外,还有别的原因。第一,美国的投资者知道,在互联网早期,搜索引擎是非常有用的,每一个用户都需要使用搜索引擎。第二,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在中国。第三,投资人知道,Infoseek的搜索引擎是李彦宏做的,李彦宏在Infoseek还有很多期权,但他为了创业,主动放弃了那些期权。这让投资者认为,李彦宏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与Google将重心放到以英语搜索为主的美国不同,晚一年成立的百度则将业务重心放到了中国。这个避实就虚的策略为百度日后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对于比自己晚一年创立的百度,Google的创始人也许从没有过多关注——在硅谷,类似的公司每天都在创立,又有很多公司每天都在消亡。但是,就是这样一家毫不起眼的公司,却在若干年后成为了Google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让Google在中文搜索领域威风扫地。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怀抱风险投资商要求在半年内花光的120万美金,李彦宏并没有被中关村里一片繁荣的景象所迷惑。
国内互联网行业虚浮的心态让李彦宏感觉到一丝隐约的危机——许多刚创业的公司动不动就在国贸、嘉里中心等豪华写字楼租用大面积的办公场所。在美国,他见过太多因为烧钱过度,以致资金断流而倒闭的公司。
对于120万美圆风投资金的使用,李彦宏显得小心谨慎,他做了一年的预算。事实证明,正是这种保守稳健的作风使得百度能在接踵而至的互联网寒冬中安然生存下来,直至第二笔风险投资的到来。
创业“七剑客”
当时,李彦宏在公司的选址上考察了几个地方,海龙、太平洋、北大资源宾馆,最后,他把办公室定在了海淀区颐和园路1号北大资源宾馆。这里闹中取静,四周高校林立,人才储备丰富,对于李彦宏这种技术创业的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再者,作为从北大走出去的人,李彦宏多少还是有点北大情结的,这里距离北大最近,或许李彦宏此时就考虑到了百度日后要吸纳一批北大的实习生。公司的筹建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回国的第二天,李彦宏就开始为公司搭建技术研发团队。第一个目标是刘建国。
刘建国曾主持由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资助的多个研究项目,在国内IT业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最为成功且为人所知的是组织开发了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天网。在加入百度之前,刘建国是纯粹的学院派,1988年,刘建国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毕业,同年进入北大计算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1998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
李彦宏与刘建国结缘是在1998年夏天。当时,李彦宏打算在清华大学搞一个有关搜索引擎的讲座,从技术上来说,天网是国内搜索做得最好的,作为天网主要开发者的刘建国很自然地成为了李彦宏的邀请对象。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刘建国并没有参加那次讲座。虽然没有机会见面,但是李彦宏心里已经记下了这个人。
1999年底,在回国创业之前,李彦宏想起了刘建国这个名字。于是,他按照当时天网上留的E-mail地址给刘建国发了封邮件,里面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和对中文搜索引擎方面的一些看法,并邀请刘建国与他一起来做这个项目。很快,刘建国便发来了回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彦宏和刘建国探讨了许多关于搜索方面的话题,对技术的见解、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看法,以及对未来搜索引擎的重要性等方面两人可谓志同道合。
此时,刘建国被提拔为副教授才几个月。当时,北大对教授、副教授进行分级,教授分为一二三级,副教授是四五六级,刘建国当时是第四级,是北大此时级别最高的副教授。显然,此时,北大对刘建国还是很器重的,包括系党委书记在内的北大老同事都不愿意让刘建国走。
事实上,从1995年开始,刘建国就一直从事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不断推进,他也看到搜索引擎的巨大潜力。北大,虽然他也领导着一个开发团队,然而,他认为工业界可以给自己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已经晋升为了北大最高级别的副教授,过几年肯定是教授了,位子、房子都有了,社会地位也挺高,刘建国的小日子过得相当舒服。因此,当刘建国找到系主任提交辞职信后,很多同事都很震惊。刘建国的父母也非常不理解,北大不是一个谁想去就去的地方,别人一个劲儿地都往里挤,自己的儿子却往外跑,父母说刘建国铁放着端着好好的金饭碗不要,35岁了却辞了公职,到一个前途未卜、刚刚创建的小公司里冒风险。
但刘建国经过慎重考虑决心已下。
此外,所谓识英雄重英雄,刘建国对李彦宏个人也是十分欣赏的,觉得他是值得信赖,真正是想做一番事业,有长远目光的一个人。正是这些念头让刘建国一口答应李彦宏的邀请,加盟百度,成为百度在国内招聘的第一位员工。将军,军师都有了,下一步是招兵买马。李彦宏和刘建国都是做技术出身的人,心思比较简单,因此希望招一些纯粹的技术人才来做搜索引擎。他们把目光放到了附近的高校。
当时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大家没费什么劲便找了一群学生过来面试,没几天,整个公司的团队就组建起来。来自北京大学的崔珊珊是百度招聘的第一个实习生。
崔姗姗刚去的时候,百度只在北大资源宾馆租用了1414和1417两间套房做为办公室,办公室过年后才装修好,味道特别大。1417是李彦宏和徐勇两位创始人的办公室,里面还隔了一个小会议室。1414则是工程师们工作的地方,打了十个座位,都是两个人一组的卡座,位置比较宽敞。墙边还放了一个小休息桌,桌上堆满了食物,这或许就是百度免费早餐的起源。此外,办公室面还有一块小小白板,发布一些重要信息。正是这两间房子,见证了百度未来两年内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
2000年1月3日,在北大资源宾馆李彦宏租住的房间里,百度历史上的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召开了,公司的名称是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此时的百度,加上李彦宏、徐勇,5个技术人员在内,一共有7个人。与会的这7人在以后的岁月被人们称之为“百度七剑客”。因为房子太小,大家只能盘着腿坐在床上开会。会上没有高谈阔论,这帮做学问、搞技术的人也不来这一套,简单介绍完组员及分工之后,话题便转到了关于搜索引擎的研发上来。会议结束的时侯,大家对未来的工作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
这天,天阴阴的,有点冷。当大家从北大资源宾馆那个小房间走出来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百度的创建者们已经不经意地走入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章节。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他们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压力和风险,同时也收获了那么多的成功、愉悦和激动。8年后的今天,百度员工超过5000人,平均年龄30岁。百度这个名字成为了中国民族品牌的象征,百度也成为了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当初的创业者谁也没有想到,只是短短的几年时间,百度就到达了这么高的位置,缔造了一个神话。
回望历史,百度神话的诞生诚然与李彦宏、徐勇这些创始人密不可分,但是,如果离开1990年代末互联网那种热潮汹涌的历史背景,或许百度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时势造英雄是个永恒不变的概念,乱世中如此,现代商业世界亦如斯。
小试牛刀
创业初期,百度的公司结构十分简单,只设了一个研发部,由刘建国领导,李彦宏和徐勇更多负责管理运营及销售事务。这种单一的公司结构对当时初生的百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使得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去进行搜索引擎的研发,短时期内就把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给投资者树立很好的信心。
老实说,进入搜索领域,百度晚了一步。
2000年,国内比较着名的搜索引擎已经有了不少家,比如天网、悠游、OpenFind等。他们都是基于机器人搜索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信息量较少的时侯,这类搜索引擎还是比较实用的,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它的缺点逐渐体现出来,返回无用信息太多,用户要花费精力重新筛选。这些在追求技术完美的李彦宏看来都不是最好的。这正是李彦宏创建百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