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6600000006

第6章 男孩独立要趁早——父母学会放手,男孩才有出息(5)

正当孜明高兴之时,忽然迎面撞向一棵小树,他想要拐弯,可是又没学会,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幸好行驶速度很缓慢,聪明的孜明顺势把自行车一扔,自己跳下了车。尽管差点摔倒,但他却没有害怕,反而说:“刺激,再来一次!”

又练了一会儿,由于实在太热了,孜明只好上楼了。刚刚进门,就看到父母坐在客厅里,孜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时,爸爸笑着对他说:“怎么样,有两下子啊,没摔着吧?刚才我们瞧你的自行车特技表演,你差点把我们吓出病来。好了,快去洗澡吧!”

孜明听了爸爸的话,有些惊讶,说:“爸爸,你不怪我吗?”

“怪你?为什么要怪你?爸爸小时候也这样,别人越不想让我做的事情,我越想去做,还不喜欢被别人帮助。你现在就是小时候的我,如果我强迫你,不让你学自行车,恐怕你今天就会吃不香、睡不着吧。”爸爸笑着说。

正如孜明的爸爸说的那样,男孩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只要他们心中有了想法,就总想去实现。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家长不应该阻止。对此,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你的控制范围内,大胆地让男孩去尝试。

有个人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无意中看见朋友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进去。

于是,他便主动过去,想帮孩子一下,却被朋友阻止了。他很疑惑,朋友解释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

果然,那个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了。

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慢慢来,即使他做得很慢,或者要犯很多错误。假如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轻易地帮孩子解决问题,不但剥夺了孩子探索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

帮助孩子独立,不是嘴上的一句空话,而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实践才行。如果你想要孩子尽快独立,那就给他点时间,让他自己做。

有个男孩上四年级了。一次,老师给了他一个任务,出一份数学小报。回到家,他就找到了妈妈,说:“妈妈,老师布置了作业,我不会,怎么办?”

“什么作业你不会?”

“老师让我出一份数学小报。”

妈妈学过美术,听说出小报,便说:“这个容易,我帮你做。”

“太好了。”男孩开心地说。

妈妈让男孩坐在旁边,然后边做小报,边给孩子讲做小报的知识:报头要醒目,字和画的搭配要合理、美观,设计要新颖别致……

不一会儿,一张小报就做好了,效果非常好。

第二天,男孩放学回家,很开心,他告诉妈妈:“我的小报被当做示范贴到了展示栏上。”

妈妈听了没有太在意,只是跟孩子一起高兴。

可是,又有一次,老师又布置了同样的作业——出一份数学小报。这次,男孩又把白纸往妈妈面前一放:“妈妈,你再帮我办一张。”

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她看着孩子的眼睛,里面分明写满了依赖。她决定这次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

于是,她对孩子说:“上一次,妈妈给你讲的小报知识还记得吗?”

小男孩点了点头,说:“记得。”

“那就行了,自己去办吧!”

小男孩摇了摇头,央求道:“我不会做,你又不是不知道。妈妈你就帮帮我吧。”

妈妈坚决地说:“方法你都知道了,自己试试吧,没有谁是生来就会的。”

男孩没有办法,只好撅着嘴自己尝试。一段时间过后,草稿出来了,弄了好一阵子,他突然泄气地说:“都说了不会,你看,这样还怎么当示范?”

这时,妈妈看着他,严肃地说:“上次示范的是妈妈的作品,不是你的。老师让你办小报,不只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而是希望你能学会自己做。想展示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不断努力去做好。”

男孩听了,默然不语,然后继续做小报。妈妈看了看男孩的作品,对他说:“妈妈给你提提建议,你看,把报头装饰得醒目一点,字的大小再搭配一下,就很成功了。内容呢,可以写写你最近学习数学的收获等。”

听了妈妈的建议,男孩点点头。经过几次改动之后,男孩完成了真正属于他的第一份数学小报。虽然这份小报没有被展示,但妈妈还是特别表扬了他。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做。父母不能一直帮助孩子,那样他得不到锻炼,始终都不会有进展。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给孩子一个空间,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做、去学、去思考、去战胜自己。不要授孩子以“鱼”,而应该授之以“渔”。明智的家长不会只给孩子一日三餐,而是会传授给孩子独立的能力。

让男孩成为他自己

许多父母一方面责备孩子做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什么事都要父母操心;一方面又要求孩子“听话”。这是自相矛盾的,就好像指望笼中之鸟飞上蓝天一样。所以,父母不能认为孩子顺从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因为男孩应该成为他自己。

下面是鲁思·奴妮维拉·斯坦能的名言:

孩子们并不属于我们……

他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小小的陌生人,

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他们的责任,

但我们并不拥有他们。

我们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当你读完这段话之后,有什么感觉呢?也许你会有一些失落,想着孩子离开自己,想着自己的辛苦付出,但如果你想要孩子有好的未来,你就必须明白,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对待孩子,别以个人的意志去要求他,孩子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他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如果你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加在他的身上,不仅会让他失去独立的意识,甚至还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

有个叫齐齐的小男孩,父母望子成龙,在他两岁时,父母就教他背诵唐诗宋词,4岁时请老师教钢琴。父母嫌幼儿园的教育太简单、太慢,所以干脆不送他去幼儿园,而是把他关在家里自己教。当齐齐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又迫不及待地请老师教英语、补数学、教作文。每到周末,父母还要带他去少年宫上艺术班,所有空余时间,父母都逼着齐齐在家练琴练画,只要一听不到琴声,他们就怒气冲冲地指责他,甚至把他绑在钢琴椅子上让他弹。有好几次,齐齐都流泪了,父母对他说:“你小不懂事,你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爸爸妈妈不会害你的,你就听我们的话吧,我们不都是为了你将来生活得更好吗?”

终于有一天,齐齐趁着父母不在家,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张小纸条:“爸爸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钢琴、画画,也不喜欢学习。老师同学都说我怪,你们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

齐齐的父母悲痛欲绝,然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齐齐选择了这样做。

齐齐的父母错就错在把孩子当成客体,甚至无视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管孩子是否高兴,能否承担得了,结果使齐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终酿成了悲剧。

很多家长以为,小孩子懂什么,还是应该听大人的,因为大人毕竟比孩子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可是作为父母应该明白一点,你所决定的事要由孩子去实现,你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往往既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意识。

忽视孩子个性的硬性强求与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是相互矛盾的,不仅会掩盖孩子的真正才能,还会压抑他们自我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埋下隐患。

李荣是父母的骄傲,从小学到中学,门门成绩都是优秀,而且在作文、英语、奥数、演讲等各种比赛中都取得过名次。母亲一提到儿子就乐得合不上嘴,李荣高考成绩很好,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当大家都向李荣的母亲请教教子经验时,她说:“家长要有威信,说话孩子才听;只有让孩子听话,孩子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很多父母听了都大赞高明。

然而,在李荣上大学的第一年,他的母亲接到了学校老师的电话,说:“李荣的成绩很差,有五科不及格,如果补考不过的话,就要退学。”

这个消息好似晴天霹雳,让李荣的母亲惊住了。这时,儿子的信也寄来了,信中写道:“我最近觉得自己开始长大了,我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妈妈立刻买了车票,赶到儿子的学校。她到教学楼挨门寻找,一直没看见儿子的踪影。她给儿子打手机,质问儿子去哪儿了。

“我在图书馆。”听到母亲来了,电话里的声音没有任何激动、喜悦的感觉。

当母亲跑到图书馆时,看到儿子正与一个女生有说有笑。她气坏了,一把将李荣拉出了图书馆,边走边说:“我们应该好好谈谈,你的成绩为什么下降这么多,你能说说理由吗?”

李荣沉默了半天,妈妈又说:“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你完全有能力把大学的课程学好,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我可以学好,但我不想学,我要退学,上大学没意思,专业也没意思,这不是我想要的。”李荣很平静地说道。

母亲呆住了:“你怎么能这样呢!有多少人羡慕你,你还不知道珍惜。你退学,退学之后做什么?你这样做,想没想过我怎么办,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就是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安排的,从小到大,我都是为了你的面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切都是你强加给我的,上大学、选专业,没有一点我自己的想法。我想读文科,你说理科好,我想去北方的大学,你说这个大学的牌子更硬。你从来没有问我想要干什么,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你总说我,小孩子懂什么,我不懂,那你来帮我上大学啊!”

母亲愣住了。李荣把头转向一边,继续说:“现在我长大了,我要选择我自己喜欢的路走。”

这一次,母亲没有再说话。她当天就回去了,后来,她决定让李荣休学一年,给他时间自己去决定。

同类推荐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本书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得出结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有:教孩子学会文明礼仪,重视品德修养,提高智商,成就“优等生”,塑造健康心理,朋友孩子的独立人格,挫折教育,促进孩子进步等。
  •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一个浓缩的家庭教育智慧读本,一本马上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对策。优化你的教育方法=优化孩子的人生,重塑你的教育理念=重塑孩子的未来。本书提炼整理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效的十大教育法。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许多家长头脑中客观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建议,寻求解决之道。
  •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本书经提炼浓缩成英雄母亲盼女成凤的至情至爱和英才培育的超凡智慧,以及两个女儿富有实效的精妙学习方法和高考实战技巧,展示了现代青少年的情感、心理、习惯、志趣、潜能等成功素质的培育进程。
  • 怀孕知识大百科

    怀孕知识大百科

    本书中既有孕期生活指导、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孕期胎教等内容,还有关于孕前优孕以及产后分娩的一些知识。并将传统坐月子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更新。
  • 超级宝宝训练课

    超级宝宝训练课

    本书以宝宝0~7岁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针对宝宝在每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征、生理发展特征、动作或活动发展特征等方面作了介绍,并且根据宝宝身心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身心测评与健康指导方案。超级宝宝训练课
热门推荐
  • 高冷boos,等你来爱

    高冷boos,等你来爱

    她是他的一世牵绊,只需一眼,便已万年。他是她的一时兴起,只需一夜,便难逃魔爪。“……”还能不能愉快的做朋友了楚相思:“小叔,求放过”景琛:“不放”楚相思:“我们绝交”景琛:“好,都听你的”………………新坑求跳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 猎上极品女忍者

    猎上极品女忍者

    这是关于一个华夏古武高手与N个身手不凡美艳绝伦的日本极品女忍者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人妻、御姐、纯娘、冷妹、萝莉一个不少。精彩不容错过,同志们,让我们和主角一起拿出拳头和智慧,打倒日本男人,征服日本美女,为国争光!
  • 升云路

    升云路

    我想问:长生有何用?永夜枯寂一盏灯!我想问:无敌有何用?生灭尽出万事休!我,周步云,所为修行,不求问道升云,不求无敌寰宇,不求长生不灭;惟愿得见一山一水,一花一叶,一朝一夕,尽皆真实不虚,惟愿所行,酣畅淋漓。是非皆在千秋后,亘古无须我留名!
  • 恶魔般的米尔沃顿(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恶魔般的米尔沃顿(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苍离之灵

    苍离之灵

    神秘苍灵碎片现世,三界之外魑族来袭,东蓬仙岛一夜倾灭。青鸟、白衣男子相救,离族唯一幸存的少女,奔走阙山求救。守护在身边的男子,为何会拼命相救,他们为何会认识结界守护,从未踏出岛的少女。这到底是惊天阴谋,还是前世的姻缘。一场预谋即将展开,未谙世事的少女该如何守护苍灵,又如何识破阴谋,即将为您展开……
  •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本书汇集了三位世界级智者葛拉西安、拉罗什福科、托尔斯泰对世人生活、处世、修炼、友爱及成功的谆谆忠告。他们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加上其惊人的才华,使其能洞见人民间生存法则的精髓。他们的著作在发表后虽历经磨难,却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财富,并世代传承,被誉为处世的圣经。
  • 警宜源回

    警宜源回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有舍就有得,平凡的人要过不平凡的人生就必须能放弃常人不可割舍的事,物,以及所有。
  • 天启凡尘

    天启凡尘

    天灾纪元,各族战火不断,生灵涂炭,伏尸千里。仇视、嫉恨、爱慕、留恋、恐惧、思念,无数情绪颜色交织在浮世绘。且看龙血少年如何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热血书写人生。
  • 再见梦之谷

    再见梦之谷

    读这套书,可以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阅读。哦,“开心学校”真开心!仔细阅读这套幽默校园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跟着作家李志伟娓娓动人的叙述,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各种故事场景,这种故事场景及场景里的人物,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因此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