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普林斯顿的历史
在纽约和费城之间,有一座与众不同的乡村都市,名叫普林斯顿。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面积约7平方公里,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这里的景色十分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葱葱,清澈的河湖环绕着这座小城静静地流淌;小城约有人口3万,市民大多生活富裕,收入颇丰;这里交通便捷,距纽约和费城只需1小时车程,加之小城恬静、安详的生活,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成为美国上层人士最青睐的生活和居住地。
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就坐落在这座小城镇里。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的环境中,浸润着数百年历史风雨的普林斯顿大学被认为是全美最漂亮的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第4所较为古老的大学(第一为哈佛大学,第二为威廉玛丽学院,第三为耶鲁大学),是常春藤联盟的一员。18世纪初期,有人就想在北美殖民地中部一带建立一所学院。1746年,新泽西总督约翰·汉密尔批准了创建学院的授权。授权状明确规定,任何教派信徒的子弟在这所学院都有自由、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允许由于学生的宗教取向而将其拒之门外。1747年,“新泽西学院”成立,迪肯逊被推举为第一任校长。同年10月,迪肯逊校长不幸去世,亚伦·伯尔接任校长。迪肯逊在任11年,基本完成了学校的奠基工作。
1756年学校筹集资金,在普林斯顿镇上建成一座当时北美最大的石质建筑——拿骚楼,同时,伯尔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入学条件、学习课程和作息的规章制度。建校之初,新泽西学院就标榜对一切种族和宗教信仰一视同仁;公开宣布宗教情感不得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提倡学生成为学者和服务社会的人。这一传统在第6任校长约翰·威瑟斯庞的治理下得到了巩固和发扬。在威瑟斯庞的领导下,新泽西学院成为了全美的高等教育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1868年,苏格兰宗教学者和哲学家詹姆士·麦科什受邀担任校长。麦科什校长利用自己的声望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新建了一座体育馆、一座图书馆,并且继续大量地吸引出色的学者以加强教师队伍。期间,学校设立了哲学院、理学院和艺术学院,并开始举行入学笔试,将一所古典学院转变成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与哈佛大学不同的是,新泽西学院在转型中一直保持了英国古典大学的学院氛围,也就是由教授与学生亲密接触所营造的一种小环境氛围。
1896年,为了表示对学校所在地的尊敬,新泽西学院正式更名为普林斯顿大学。在建校150周年之际,学校确立了非官方校训——“为国家服务”。
1902年,伍德罗·威尔逊教授成为第13任校长,是普林斯顿大学第一位非神职人员的校长。威尔逊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了12年教授和8年校长,后来又担任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28任总统,并于191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威尔逊校长重视基础研究,非常看重独立研究和学术声誉,他的期望是将学校彻底地变成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20世纪初威尔逊任校长后,对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在教学质量和追求规模扩大之间,普林斯顿大学选择的是前者。正因为致力于学术上的卓越,普林斯顿大学得以在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顺利渡过危机。一战后,当美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上升时,普林斯顿大学也适当地放宽了入学要求,削减了部分过时的古典教育课程。不过,1922年学校董事会对本科在校生人数设置了2000人的上限,新生入学人数控制在大约600人左右,同时相应地采取了选择性录取政策,并首次招聘了一个全职负责招生的职员。这个政策不仅限制了招生规模,而且限制了新生来源,普林斯顿大学因此被称为“社会精英的国家俱乐部”。
普林斯顿大学还全面实行了男女同校,并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入校就读。1988年,哈罗德·夏皮罗回校担任校长。夏皮罗实施了一系列本科生教学改革举措,包括设立创新基金、建立普林斯顿访问学者制度、奖励教学卓越者、建立教学和学习中心、设立大学新生研讨会,以及向学生提供去国外留学的机会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2001年,雪莉·蒂尔曼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2009—2010学年度,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注册学生总数为7494人,其中,本科生为5044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2450名。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比例较小,所以,它能够将更多的资源用在本科生身上。
在普林斯顿大学267年的建校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对美国的社会文明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有20多位是这所学校的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1000多名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议员、众议员,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级官员。由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美国学者和政治家摇篮”的誉称。同时坚持传统的普林斯顿大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风,也让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1.2 普林斯顿的今天
普林斯顿小镇环境优美而安静,吴秀松先生在《一个中国人看世界》中这样描述:“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小湖成片,河流纵横,普大就隐藏在溪水和密林之中。与小城相比,大学大得惊人,仅一个等离子物理实验室(PPPL),其实验大厅约65万平方米,与人民大会堂不相上下。”
经过260多年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从一所宗教教育机构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直坚守小而精的办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它崇尚“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营造一种平静的环境,致力于质量而非数量上的追求。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大学综合排行榜中,普林斯顿大学一直稳定地保持在前三名。从2001年到2008年,连续8年力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而位居全美第一。
作为全美国第四个最古老的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在学术和资源方面都名列前茅,它拥有著名的教授学者,数额巨大的校友捐赠,世界领先的核能实验室,以及450万册藏书,在普林斯顿很难找到哪个系不好,它的数学、哲学和物理系尤其有名。
普林斯顿创校初期的宗旨——给予青年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同时对他们进行文科和理科的教育。以后学科逐渐扩充,开设了工程和应用科学、建筑学与城市设计、公共与国际事务、地区研究和艺术等院系。
美国教育委员会最近评审了普林斯顿大学的26个系,其中12个系被列入全美最佳的头3名,16个系被列入头5名,20个系被列入头10名。该大学不仅是从事高深的科学研究的学府,而且是培养政治领导人材的地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美国独立以后的200年中,该校毕业生中就有1000人先后担任了美国总统、众议员、州长、大使,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高级官员。
自建校至今,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坚持以“学术”为生命,以“质量”为根本。这使得普林斯顿大学一直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并拥有全美最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在这样的使命引导下,普林斯顿大学以其严谨的治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始终占据学术前沿地位,并培育了多个领域的精英,对美国社会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美国数以千计的大学里面,就学生数目来看,普林斯顿大学可以说是一所“袖珍型”的大学。但是在国际学界,普林斯顿却具有崇高的地位,富家子弟固然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为荣,家境困难的学生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人们也都会刮目相看。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学院这两所大学,都是学科门类并不齐全,迄今学生人口只有几千人的“袖珍学校”,却像一颗颗宝石,闪耀出璀璨的光芒,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普林斯顿像是一个不求大、不求多元化,专注于把自己做强的公司。与此相反,相当一部分中国大学盲目追求多元化、规模经济,而没有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普林斯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多元化”的举措,但是她却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规模,并同时保证了多个系的教学、学术水平名列世界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林斯顿既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个学科或领域的“一枝独秀”,也不是放弃专长,纯粹鼓励“百花齐放”,而是在成功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扩大教育科研范围,从而形成“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欣欣向荣局面。
1.3 威尔逊改革
1856年12月28日,伍德罗·威尔逊生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约瑟夫·拉格斯·威尔逊,母亲杰希·珍妮特·伍德罗。威尔逊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三。威尔逊祖籍系苏格兰威尔士人。其祖父一家于1807年自北爱尔兰移民美国。母亲则生于英格兰卡莱尔的一苏格兰裔家庭。今天他祖父所曾居住的白漆房已成为北爱尔兰当地的一旅游景点。威尔逊家族的后代至今仍居住在附近。
威尔逊于1873年在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上了一年学。之后作为新生转到普林斯顿就读,成为Phi Kappa Psi兄弟会的成员,并于1879年毕业。自第二年起,他开始博览政治哲学和历史书籍。威尔逊称他进入政界的灵感来自英国议会速报记者Henry Lucy。他在美国辉格—克里欧辩论会(一本科生学社社团)中表现活跃,并另行组织了一个自由辩论协会。
毕业后,他先后到弗吉尼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890年,威尔逊实现了回母校任教的心愿。每年他都被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威望极高的威尔逊教授于1902年出任普大第13任校长,并连任两届。后来他入主白宫,是迄今为止唯一赢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美国总统。这位“学者总统”是可以与林肯比肩的巨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普大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他任校长期间,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开设荣誉课程、实行导师制。当时,普大不仅落后于哈佛和耶鲁,甚至排在哥伦比亚、霍普金斯和芝加哥大学之后。为了提高学校竞争力,他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找到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个性突出的年轻学者去做学生的导师。
威尔逊倡导的“领读者”从根源上契合了牛津大学的导师制(tutorial)。在英文中,preceptor有“导师、教师、校长”等意思。董事会接受了威尔逊的建议,用它来称呼领读者,是为了和“tutor”相区别,后者在美语中指“非正式的私人教师”。在普大,导修课也有了一个专门名称——precept。
在威尔逊看来,导修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员、“哲学家”以及朋友。他们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也不进行考试,其使命就是使专业学习变得更具乐趣,以及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习惯。作为一种新方式,导修制旨在让学生摆脱传统的灌输方式,能像规模较小的学校本科生一样,与老师有亲密的接触和交流。
为了推行导修制,首先必须解决“由谁来担任导修师”这一问题。教师出身的威尔逊看重候选人的魅力和教学经验,希望他们是善于交往、富有影响力的绅士。在遴选过程中,他给每个系主任一定名额,让他们提供候选者名单。候选者不仅要参加系里和学校组织的面试,还要和面试官共同进餐,接受对其个性和人品的考察,最后由董事会审议并任命。
导修师为普大注入了清新空气。他们既有学问,又擅长沟通。每周,他们都在办公室或自家书房组织学生展开研讨,气氛宽松而激烈。作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和教师个别辅导的有效方法,导修制被接受并逐渐推广开来。
在导修课上,老师会跟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这些材料由授课教师与导修师精心选择,促进学生对有价值的话题进行研究。学生要选择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加工,然后做出口头或书面报告。
在倡导研究和学术训练的环境中,招募绅士的做法很快得到改进。校方发现,学术成就不等于教学加上服务;导修师科研创新方面的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与能力至关重要。于是学校提高了对导修师科研创新的要求,如果一位老师在专业领域缺乏研究和创新精神,不仅会失去导修师资格,甚至会失去校方的信任。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提高了学术兴奋度,加速了“学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