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成了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人,我把这种居下和守柔发挥到了几乎无我的地步,全班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同学都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会耐心地倾听每个人的谈话,会贴心地帮助每一个人出主意。当然,这都是他们找上我的时候,我绝不会主动去招惹任何人,却成了人人喜欢的对象。到了年底,班级评救助对象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推举了我,推选学生会干部时,又悉数投了我的票。
下周末,学院要召开年终祭祀暨总结表彰大会了。我们几个学生会干部便被杨戬带领着下山,到都市去购买一些喜庆用品。没有批准,任何人是不能私自下山的,好些人听到我们要下山的消息,便要求我顺便为他们捎买一些时尚的东西回来。
市面上真是车水马龙,无限繁华。看到满街道的人都穿戴着宽袍长袖、高帽厚靴,见面时彼此唯唯诺诺、礼让鞠躬,听着他们相互美言答谢、歌咏颂赋的声音不绝于耳。除了本地人,还不时有一些不同长相、不同穿着的外族人,也学着中原人叽里呱达地穿梭其间,感到好玩极了。街上很少见到单独行动的老弱病残,一旦发现有人艰难地走在路上,就马上有人义务地去帮助他们,为他们领路、负重、让行。有人在公开场合行为或言语不当,也马上有人提出批评,当事者也会马上变得神情庄重地去接受和改正,否则就会遭到周围众人的指责。在路边的僻静处,我们发现一个人站在一个一米见方的圆圈里,周围来往的人们指指点点地评论着什么,也不断有人上前与他相互鞠躬向他请教着什么。我感到很好奇,几个人便上前去,向旁边维持秩序的一个差人打探究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画地为牢。圈中被拘的人是附近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在为一个中风老人用针灸治疗时,在百会穴上行针太重,导致病人承受不住而死亡,便被官府判了一个公开囚禁之罪。面对自己的过失,他哭得如丧考妣,倾其家产厚葬老人,包赔了对方的损失之后来接受刑罚,同时也开始对周围的病人进行义诊。但有许多被他医好的患者还是执意留下钱财答谢,他就把这些钱财收入放进身边一个捐赠箱中,等他刑满后捐给专门收养鳏寡孤独的福利院。却不知用这些钱财去行贿官府来减短自己的刑期,官员也不会因受贿而对他特殊照顾,只会根据民意来决定他的刑期到什么时候为止。一切对对错错的发生和改变都是这样的真实温暖而丝毫不做作,到处呈现出一幅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杨戬告诉我,经历了一场战乱之后,天下人都十分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安定。上至冢宰周公勤奋辅政,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虚心接纳着各方面的投诉、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之下各级官员勤勉政事,自励自纠,见贤思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各诸侯纷纷仿效,推行礼法,通过上下内外的齐心努力,才有了如今两代的成康盛世。人不犯法,刑措六十年不用,监舍内虚无一人,竟荒芜成了草地。“难道半个多世纪,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吗?”我疑惑地问道。
天下之大,怎会没有几起恶性事件?但犯人归案后,从地方到诸侯,各级官员都会深刻地从自身总结过失和滋生出罪犯的原因而不是从罪犯身上找原因,并做出防微杜渐、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这样层层上传,直接解送到京都。之后,天子会亲自召问,甚至面对罪犯痛哭不已,深自责怨政治不力导致良民因怨懑变成罪人,并及时查纠补过,使犯人由心有不甘变成甘愿伏法。之后再问犯人是愿意自行了断,还是愿意重新做人?成王说过:“杀一个人,手起刀落很容易,但人命关天,救一个人,渡一颗心使之向善,并由近及远,使民无积怨,才是政治的根本。”天子尚能如此,犯人便都能够深自悔悟,浪子回头,大都愿意到疆场上去效命,来报答天子的知遇之恩和洗刷自己的罪过。
听到这里,我暗自感叹周朝道德礼法并行制度的完善,若不是人心先失去了这些修身治国的根本,怎么会有之后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的出现?但这种由他们的先王确立的立国之本的丧失,不也正是从后代天子们放纵自己的欲望开始,渐渐地腐蚀到全天下的吗?昭王好游、穆王好马、直至厉王弭谤,爱物已是德衰,更甚者幽王迷恋女色,宠信小人。耽物丧志,人祸更深,一幕烽火戏诸侯,失却了天下心!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2章劝诫道:喜欢太繁杂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听太多的声音会使人听觉减退失去敏感,太浓厚的味道令人舌头发麻失去味觉,喜欢纵马奔驰、放纵意志会丧失理智、一发难以收拾,一味追求那些罕见难得的东西会使人行为失常。只有重视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对表面繁华的追求,才能不迷失方向,知道在纷扰中如何取舍本末。人要想干成一件事,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非得耐住寂寞,拥有一个宁静专注的心态不可。因此,圣人们才注重根本的巩固和发展而不去迷恋于表象的繁华。周,兴于兹也败于兹,怪不得之后的儒家孔子,一生辗转要恢复周制、克己复礼,但世易时移,已是战乱衅开,人心只思以谋略自固和兼并,兵智纵横之说盛行,岂是一心向善守仁的开国之初?无本而立末,只留下几部经典方论流传于世,落得一个圣人之名却穷困终老、未能在当时一展抱负于天下,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