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南北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努尔哈赤在南方治国强兵,布占泰在北方壮大实力。朝鲜王国边防体察使韩孝纯描述当时的情形:老酋(指努尔哈赤)崛强,忽酋(指布占泰)继起,而两者都知道治兵自强。
眼见努尔哈赤短短数年收服多个部落,大有吞并东海各部之势,布占泰心急如焚,立马进军,掠取诸部。布占泰力量不足,每次出兵必请兵叶赫、蒙古各部,因此,攻势迅猛,如龙卷洗劫。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布占泰的兵锋几乎染指了女真各部,并且水、陆并进,人、畜、谷物尽掠。
布占泰在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早已引起努尔哈赤的不安与关注。凡是布占泰的动静,不论大小,悉数侦察,并且及时向明廷边官打小报告。一来可以取得明廷的信赖,二来为自己的行动清扫障碍,寻找借口。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东海瓦尔喀部来到建州,向努尔哈赤表示:部落遥远,不得已归附乌拉,但不堪重负,请求派兵接取家眷,归附建州。
努尔哈赤欣然同意。同年三月,派弟弟舒尔哈齐、大儿子褚英、次子代赞与大臣费英东、扈尔汉等率军三千前去迎接。从这支队伍的阵势,不难看出努尔哈赤对这次行动的重视,对其后果也是考虑周到的。
因瓦尔喀部靠近朝鲜,所以努尔哈赤在派出一支队伍后,另寄出一封书信给朝鲜王国边官,说明意图,另外归还了部分被掠来的朝鲜人口。这一行动,进一步为建州进兵扫除了障碍,使朝鲜边防军保持中立。
舒尔哈齐等收取五百户居民后,令两大臣费英东、扈尔汉率兵三百,护送先行。当护送队伍走到图们江右岸乌碣岩时,突然遭遇万余名乌拉兵的阻截,处境十分危急。
两大臣立刻采取紧急措施,一面急令五百户结阵于乌碣岩之巅,以一百兵守卫。另以二百兵与乌拉兵对峙。同时,快马加鞭求助于后继队伍。
乌拉兵前来挑战,建州大将杨古利率众奋勇迎击,阵斩乌拉七人,乌拉兵被迫后退。两军各自隔江扎营。傍晚,舒尔哈齐等后继队伍赶到。
第二天上午,乌拉与建州两军接战。战不几合,代善生擒乌拉大将父子,将其斩于马下。而后又斩次将两名。乌拉众兵见主将失利,纷纷溃散,建州兵勇猛追击,交战激烈,自午时战至日暮,乌拉兵死伤达三千人。建州获马五千匹,兵甲三千副。这就是乌碣岩大战。
乌碣岩大战使乌拉与建州两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建州的变化,战争中努尔哈赤的军队既消灭了乌拉的有生力量,又收编东海女真兵多达五六千,实力进一步增强。
大败之后的布占泰有意投靠努尔哈赤,但是叶赫部又抛出了橄榄枝,这次的橄榄枝还是东哥妹妹。布占泰也无法抵挡东哥的诱惑,断绝了与努尔哈赤的联系,并逐渐疏远了建州三女,还常以骲箭击射努尔哈赤的女儿,以此羞辱她们。
终于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努尔哈赤统率三万大兵向乌拉进发。布占泰闭城不应战,几次以突袭的方式骚扰建州兵卒,使其疲惫不堪。
努尔哈赤下令攻占乌拉大城周围的各个小城,纵火焚毁沿河六城的房屋、谷物。
布占泰没有办法,只得遣使求和,接连派出三次使者,努尔哈赤均不予理睬。布占泰只得亲自求见,请求退兵。努尔哈赤身披明甲,骑跨白马,走出军营,步入乌拉河,站立河中,水至马腹,厉声斥责。布占泰唯唯叩首,悉心尊听。最后努尔哈赤提出退兵的条件:将乌拉部众大臣和布占泰的儿子送来建州作为人质。
几天之后,他留下千余士兵驻扎乌拉,其余全部撤回。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乌拉布占泰不仅没送人质到建州,反而准备将子女和十七大臣的儿子送往叶赫,并聘娶叶赫老女,囚禁建州三女。努尔哈赤大怒,亲自统率大军再征乌拉。
布占泰统兵三万,出城迎战。初战时,两军弓箭手对射,枪林箭雨,杀气凌云。而后努尔哈赤挥刀拍马冲入敌阵,众将士亦紧随冲杀。大军如潮水般涌向乌拉军阵,乌拉兵一时之间阵脚大乱,兵溃如山倒,纷纷弃甲奔逃。
建州大将安费扬古竖起云梯,率先登城。努尔哈赤从容入城,坐西门城楼上观战。旷野之上,布占泰全军崩溃,只率百名亲兵,勉强脱身。行至城下,见建州大旗高悬于城楼之上,他大惊失色,催马欲逃,却又被代善的兵卒团团围住。
布占泰兵少势单,无心恋战,杀出重围,夺路而逃,去往叶赫。
这一战,建州斩杀乌拉兵一万,缴获盔甲七千副,乌拉至此灭亡。
哈达、辉发、乌拉先后被努尔哈赤消灭,历史上留下的唯一关联就只有东哥这个美女,可惜古代没有摄影技术,也没有写实风格的画像,我们终究不知道这个东哥究竟美丽到何种程度。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所谓的美人计,终究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被消灭的部落为失败寻找借口,只好拿一个少女作为挡箭牌。把历史的发展归因于一个女人身上,是躲避责任的表现。
这正是:二桃杀三士,一女夷三族。
叶赫:一个像样的对手
在相继消灭了哈达、辉发、乌拉等不可或缺的配角之后,女真舞台上真正的两大主角的对手戏即将上演——建州与叶赫,终于到了撕去笑脸面具的时候了,多年以来的幽愤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口。
古勒山战败后,叶赫卜寨的弟弟那林孛罗曾向努尔哈赤索要哥哥卜寨的尸体,努尔哈赤把尸体劈成了两半,把一半送回了叶赫,那林孛罗既悲痛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体内三种强烈的情感互相冲撞,以致暴病身亡。哥弟俩的两个儿子布扬古、金台什继任了首领之位。叶赫、建州自此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叶赫一方面与建州交好,一方面干着破坏盟约的勾当。建州大将穆哈连远征科尔沁,带着战利品返回,途径叶赫时被截留。叶赫将穆哈连交给了蒙古。同时,金台什又将原本许配给代善的女儿转嫁给蒙古贝勒,建州与叶赫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的侧妃、叶赫仰加奴幼女、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孟古病危,十分思念生母。努尔哈赤派人前往叶赫,请金台什送孟古母亲来建州见一面,金台什坚决不同意,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前来探望。努尔哈赤大为不满,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吞并哈达后,努尔哈赤的领土已经与叶赫直接相接,出于对叶赫的痛恨,努尔哈赤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正月,出兵侵袭了叶赫,连拔二城七寨,掠夺人口两千。双方矛盾渐趋白热化。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清除辉发后的两年,努尔哈赤兵势强盛,想要一举扫平叶赫,便再一次发起了袭击。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努尔哈赤高估了建州的步兵,低估了叶赫的精锐骑兵。
旷野之上,建州步兵完全抵挡不住叶赫骑兵的攻击,兵将死伤过半,武器盔甲几乎全部损失,舒尔哈齐亦中箭负伤。
出师未捷,努尔哈赤大为恼怒,命令工匠日夜打造兵器,下令征调五部士兵,以备十月再战。
叶赫知道努尔哈赤不会善罢甘休,就求助于明廷。辽东官兵联合蒙古各部进行干涉,努尔哈赤不敢公然与明廷作对,又怕对方突袭,不得不转攻为守。僵持期间,建州内部又查出一个暗通叶赫与明廷的内鬼。在这样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放弃征战,命令士兵各归田里。
建州与叶赫的军事冲突刚刚平息,叶赫布扬古就悔婚,将妹妹东哥先后改许乌拉布占泰和蒙古蟒古儿大。努尔哈赤再一次怀恨在心。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清除乌拉后,以叶赫悔婚、窝藏为借口,斡旋无果,趁布占泰投奔叶赫之机,于同年九月,统率四万大军突袭叶赫部。
叶赫毫无防备,先后使十九城陷落。建州兵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这次战争,努尔哈赤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大部落先行蚕食,后行吞并,吸取了上次旷野败于叶赫骑兵的教训。
损失惨重的叶赫再次向明廷打小报告,说努尔哈赤有割据东北的企图。明政府见势,就派出使臣警告努尔哈赤不要轻举妄动。
蒙古见叶赫内外交困,也想分一杯羮,便趁火打劫。搞得叶赫过冬都成了问题,部众饥寒交迫,纷纷逃往建州,连金台什的从兄也投奔努尔哈赤去了。眼看叶赫就要瓦解了,明政府赶忙拿出了大量的粮食、衣被、铁器借给叶赫,还加派火枪兵千人驻守东西二城,这样总算让叶赫挺过了寒冬。
努尔哈赤见明军驻守叶赫,形势不利,便放弃了攻取叶赫的计划,写了封信到明边塞官员那里,解释一番自己之前出兵叶赫名正言顺的理由,好让边官宽心。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叶赫布扬古不听明廷劝告执意把妹妹东哥许婚给蒙古蟒古儿大,并抓了建州六个百姓。
这个时候的东哥已经年过三十,是名副其实的叶赫老女了。
东哥原本是许配给努尔哈赤的,不管是不是真心,至少也有过天长地久的承诺,听到东哥出嫁的消息,努尔哈赤很气愤,乘婚宴之际,发兵三千,驻守城外,摆出一副厮杀的架势。明廷见势危急,便进行多方调解。努尔哈赤迫于形势,只得作罢。
撤军之前,努尔哈赤发出了这样的诅咒:“此女生而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
努尔哈赤毕竟是天之骄子,发出的诅咒果然灵验。出嫁一年后,东哥便病死他乡。
而东哥的死并没有带走战争的阴云,建州与叶赫的战争一直持续着。但努尔哈赤对叶赫的每次进攻,均遭到明廷的强力干涉。这时,统一战争的关键已经不是简单的征讨叶赫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应对明廷。
努尔哈赤虽然紧紧盯着北关叶赫,想把它一口吞下,却又担心明军干涉。可是如果长驱直入明境,专心对付明朝,又担心叶赫从背后袭击,抄其后路。
所以,努尔哈赤不得不放弃短期内灭掉叶赫的计划,专心经营自己的地盘,尽力与明廷周旋……
挽歌: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为什么要把叶赫的结局单独拿出来作为一节呢?因为叶赫这个故事的过程和结果之间隔了太多的事,几乎都不能把它们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面对眼前的这个宿怨积深的仇敌,努尔哈赤本可以上去狠狠地把他干倒,无奈身旁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那么多只手纠缠着——明廷死死地盯住自己,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
打不得叶赫,那就整家门。在这段时间,努尔哈赤改革内政,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
不过努尔哈赤的精力向来是旺盛的,只做一件事远远是摆脱不了无聊的。忙着建国的当儿,努尔哈赤依旧不知疲倦地征战着。叶赫不能打,那就打东海。
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征战东海部的安褚拉库路和内河路开始,努尔哈赤有规律地隔段时间就出兵一次东海,打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占领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及附近岛屿,终于完全征服了东海。
放眼整个女真,就只剩下叶赫一根大刺了。而这根大刺却是被明廷镀了金的铁刺。不会枯死,又生不了锈,还拔不得。除非把它外面的那层镀金给剥了。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随即颁布“七大恨”,昭告天下,对明宣战。
明廷立即应战,拨军前往。
第二年,两军展开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叶赫刚准备参战,结果明军大败,叶赫慌忙撤退。
萨尔浒之战后,明廷暂时没有能力攻打后金。于是努尔哈赤调转军队,集中力量进攻叶赫。
起初叶赫积极迎战,西城布扬古统兵出城,与八旗对阵。战不多时,便退守城池,不敢再战。
明廷见叶赫孤立,立马派军队救援。努尔哈赤在沿途关口严密部署精兵,明军损失惨重,怯战不前。
八旗冒矢攻城,东城金台什拒不投降,以卵击石,最终溃败,金台什纵火自焚。西城布扬古弃城投降,但仍被杀。
这个坚持和努尔哈赤斗争到底的部落最终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