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读到二十二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点儿感觉了,对于我自己而言,非常显著的感觉在于两点:
其一、那种阴阳互错、发展变化、物极必反的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数千年以来,这一理念早就融入了所有人的血脉与神经细胞,只是当事人能否意识到罢了。
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念到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抛物线函数(y=ax+bx+c),其极大值只是一个点,一个有着非常清晰坐标系的一个顶点,其坐标的x值和y值分别是:(-b/2a,4ac-b/4a)。
基础数学理论已经证明了,其极大值是一个有着清晰坐标定位的点,而非一条线,更不是一个面。事实上,学习、工作、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服从抛物线定律……
其二、传统文化非常美,古典文字灿烂而芬芳。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正是这样的文字,这一组排比句不是老子讲的,而是老子在写作《道德经》时引用古人的成语,也就是说2700年之前,这些也还是古老的成语。因为太灿烂、因为太芬芳,因为灿烂芬芳地涵盖着道家哲学思想,所以老子直接就搬来引用了。
这也不是我推导的,而是老子在《道》二十二章中自己讲的。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人所讲的曲则全难道是虚言吗?)
下面我们跟随着《道》的二十二章,一切欣赏一下这些从石器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古老芬芳的唯美文字。
“曲则全,枉则直”(弯曲/委屈就可以保全;屈枉才可以伸直)
这一组古成语谈了两个现象曲和直。
按照老子在《道》中反复强调着的观点,因为有曲,才有直,因为有直才有曲。
按照老子《道》中的理念,曲,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柔弱之策,曲更是一种上善若水之道。
我想宇宙中有没有棱角分明的方形的星球,所有的星球应该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我们也都知道并认可,地球上没有笔直的河流,应该都是弯弯曲曲地避开了一些山脉,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各种曲线河流,但是最终都一路向东,奔向大海。
对于人类而言,曲则全几乎应该是一种天性。
中国人在谈到年龄的时候,总有两个概念:虚岁和实岁。其实虚岁的计算也是挺合理的,因为虚岁是从受精卵开始计算的,也就是生命开始孕育的时候开始计算;而实岁则是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
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十月怀胎出生为止,大约300天的生命周期里面,人类都是处于一个曲的状态的,曲于母亲的子宫里面,蜷曲着的。
把拳头完全地收缩回来,然后再伸出去,才能形成相对强大的打击力,这就是枉则直。
凡是千折百回、费尽周折、弯曲迂回绞尽一大帮子人的脑汁所办成的事情,一定都是大事。
凡是简简单单地、无需周折、直来直去就可以搞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着几乎成为了天下事情不成文的定律,关键问题只是在于我们的眼睛经常欺骗我们的脑子,我们常常只能看见他们在纳斯达敲了钟,我们经常只是看见他们在舞台上嘚瑟了几下,我们经常只是看见他们好像只是写了一本书而已……
因为太弯、因为太曲,所以一般都是讲不清楚的,再说了也都不愿意讲得太清楚,谁也没有义务去把自己剥个精光……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一组很容易理解,因为足够低洼,所以能积水成渊;因为能够经常革除弊端,所以才能容光焕发,获取新生;因为经常很少取,所以才能多得;因为得到太多,所以容易迷惑、容易形成困惑。
老子谈道论道那么久,费尽心思地搬出了2700年之前的古成语之后,笔锋一转,懒得继续论道,直接上了一道大菜,再一次给出了圣人行为准则。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行为准则之十:圣人会抱道行事,为天下人作出典范。他们常常不自见(xian),不自我炫耀,从不嘚瑟,然后默默地就像一颗夜明珠,引领着方向;他们从不自以为是,却能常常获得世人的赞誉;他们从不自我居功,不自我夸耀,但是却常常能成就一些利于天下苍生的功业;他们从不自吹自擂,但是那种圣人的口碑却往往可以天长地久。
他们从不与人相争,事实上天下又有谁能与他们相争呢!
《道》真的不是那种很古板的,一板一眼说教的文字,这不,老子在二十二章又留了一句俏皮话。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那些老话是不会说错的,更不是妄言,大家好自为之,好好学习,老老实实地照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