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15400000039

第39章 痒在某处怎么说

集英殿内,两女圣人,谈古论今,拿着欧阳修说的高司谏,在比照着苏东坡。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这个欧阳修会说啊,他在《与高司谏书》一文中,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他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欧阳修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

如今比照着看,这个苏轼啊,也有‘三疑’之嫌。从他开西湖的《乞状》看,从他在西湖疏浚工程中的所作所为看,他,难道不是‘文名不彰’吗?难道‘品节问题’没有吗?难道不是‘判断有误’吗?……”

向太后:“母后啊,欧阳修这个人真会说,在文中,他用对比叙事,戳其贼貌。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之心,不如说欧阳修在心底潜隐着‘猩猩相惜’之意。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更令人激愤不平。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欧文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长透辟的说理风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作者在文中活画出高司谏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当然,今天我俩面临的问题与欧阳修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欧阳修是愤于高司谏对范仲淹的不作为、胡作为和反作为。而我俩今天是愤于苏轼对西湖的不作为、胡作为和反作为。苏轼于西湖,你既然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你就好好地去‘开’呗,干吗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五六里长的苏堤说成是三十里,杭州没有灾荒却谎报灾情,西湖没那么多活计都要花那么多的钱粮……”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欧阳修一文,看似措词谦虚,但行文中,穷追猛打,毫不手软。他穷究其理,无可遁形。欧阳修绵长深厚的说理论证风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出奇崛笔力。他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具,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欧阳修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极尽论说家义理、考据风范,让对方无可遁形,真相毕露。

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文正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从语言风格上讲,欧阳修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他的喜怒爱憎情感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

欧阳修的范文,我俩要不要学习?不学,我俩就哑巴吃黄连了;学,我俩就自已打自已的耳光了。唉,难!这个大胡子,真是个大胡子!他打了个活套让我俩钻呐……”

向太后:“母后啊,我在说欧阳修,我在说高司谏,我其实是想说王木木,想说苏东坡。木木王爷毕竟出身木匠,他的文采不行啊,在这里,苏轼更恶于高司谏,而木木的文笔更弱于欧阳修,此消彼长,让苏轼的嘴脸还能在朝堂上混。但是,此风不可长矣,我情愿搞个纠风整风运动,我也不愿把自已给人阴着玩……”

高太皇太后:“哦,向丫头啊,我想起来了。那个欧阳修,庐陵(江西吉安)人。是文学家、史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就是因为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乾德县令。但后来,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又被贬滁州,又被贬扬州、颍州、开封府。后来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又出任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位,在颍州(安徽阜阳)去世,谥号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向太后:“母后好记性,说得不错,欧阳修此人,一生也多坎坷。嗯,不过,母后啊,我们还是别发散,虽然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一文对我们对现状的判断很有借鉴意义,不过,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继续来议议这个苏轼吧!母后啊,你说,苏轼这人到底是有才还是无才?或只是个庸才?欧阳修时贬时升,仁宗皇帝也是量才录用,我们对苏轼,也该量才录用,时贬时升,是吗?……”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这个苏轼啊,自孙儿煦儿登基,我们重用司马光等旧臣后,苏轼也从流放地回京城,一路飚升,这,都是我俩的主意。现在,出尔反尔,我俩又要贬他了,治他罪了,你不担心满朝文武背地里在笑话我俩?……”

向太后:“母后啊,常言说得好,要了面子,小心里子。对,我俩一直很心仪苏轼的诗词,欣赏他的文才,也让他作了高官。其实,我现在意识到,我俩的思维恐怕有些问题。是的,我俩重用苏轼,是爱才。其实,对任何人,我们都得量才录用,都该爱才。具体到苏轼,具体到他的才,我现在有点新的看法。我现在觉得,苏轼这个人,很复杂。他有才,但他也有点精神分裂,或说是双重人格,或说是有多张面孔,或说是术业有专攻。母后啊,说实在的,我是一直很敬佩苏轼的诗文的,他的诗词很美,有时仙仙的,写得如梦如幻。人说,中国有三大诗人,屈原,李白,苏轼。屈原的东西太古了,且不说他,而李白和苏轼的东西我都很喜欢,我也一直在拿苏轼去跟李白比,时日渐长,我觉得苏轼和李白,虽都是大诗人,但其实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尤其是在这次苏轼疏浚西湖事后。看看李白,他在政治生涯上,只是在其晚年(公元742年),因贞洁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当了皇帝的文学侍从,算是人生第一次做官了,但也只是名誉性质的虚职,并无职权,更无实管。后因不能适应官场环境,在京也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离京开始了云游四方的漫游生活。所以,我们看李白,他的一生好坏,应该看他的诗文。他是诗人,诗文好,就是李白好,无关于官场。

而苏轼,其一生。自嘉祐六年(1061年)其出道,应中制科考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守孝三年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任湖州知州;同年获罪被贬黄州(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1085年,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至此,我虽然不知道接下来苏轼会升会降会怎么样,但,想起来,大小他总是一个官。所以,儿媳认为,李苏相比,李白是诗人,苏轼是‘官’人。所以,看李白的好坏,是看他的诗文,而看苏轼的好坏,该看他的官品。苏轼此人,其一生在为官、求官、做官,所以,苏轼的主流是官人,而非诗人。看苏轼的一生,各种头衔,相当繁复,但去除了不能代表他的意愿的副职和虚职外,至今,他也就是任了湖州知州、杭州知州两个实职。而苏轼在这两州当老大时,从官品上看,他是很不合格的。

苏轼在湖州知州任内,到任之时,恰逢湖州久旱不雨,后来又久雨不晴。这湖州,乃水乡。南郊碧浪湖,莲田芙蕖,苏轼是累次泛舟,游赏不厌:‘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可就是对水利不放心上:‘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意思是宁愿闲坐着看河水向东流淌,也不愿开工水利工程。

苏轼不愿从事水利,因为那是劳力伤财的事,他走捷径了,听了佛印神棍的话,对于湖州的先旱后涝,他两度率领僚属、百姓,到弁山脚下的黄龙洞祀求黄龙显灵。这种官,不相信领导,不相信群众,也违背了儒家不信鬼神的原则,不肯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而是烧香拜佛,寄托虚妄……”

高太皇太后:“慢!向丫头,既然如此,从你说的苏轼在湖州对水利消极怠工的样子,那么苏轼为什么到了杭州要《乞开杭州西湖状》了呐?……”

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正说得起劲时,一个太监,心急慌忙地奔跳进了集英殿,报道:“报圣人太皇太后,报圣人皇太后,大事不好!木木王爷一行散会后回蜀国公主府时,途中遭伏击,好像损失惨重,现木木王爷生死不明……”

高太皇太后:“哎呦!这是谁干的!?”

太监:“在伏击现场,进攻者,有辽人,有夏人,有宋人……”

高太皇太后:“快!去传我的懿旨!传皇城司的环卫大将军高公纪、传禁卫军的上护大将军高公绘,着此两人速速带兵三千,平定事息,缉拿凶手,保护木木,维持秩序……”

太监:“回太皇太后,两位将军都不在皇宫里。”

高太皇太后:“那他们去了哪里了?……”

太监:“回太皇太后,两位将军都已在现场……”

高太皇太后:“呵呵,我家的两兄弟手脚好快啊!都已经到了现场了?小奴才,你说仔细些,伏击是什么时候的事?两位将军又是去了多久了?”

太监:“回太皇太后,伏击始于酉时,就是木木王爷他们说的17﹕10那个时间。而两位将军在16﹕30就已到了现场……”

高太皇太后:“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家两兄弟将军能未卜先知?能料敌于先?……”

向太后:“臭奴才!别结巴!究竟是怎么回事?说!说说清楚!”

太监:“回太皇太后,回皇太后,皇城司的人说,从现场看,两位将军与木木王爷是伏击战的对立的双方……”

向太后“呼”的一下站了起来,一脚把那太监踹了个元宝翻身。她还看了看高太皇太后铁青的脸,就训斥起太监来了:“你胡说什么呐!两位高将军怎么可能与木木王爷刀兵相见?!”

向太后一面训,一面还朝这太监不断的眨眼睛,意思是说,你傻啊!你不知道两位将军是太太后的弟弟啊!就是事实如此,你不能不说得这么具体吗?你不能不提这两位高将军吗?

跪着的太监擞擞发抖,可嘴巴没停,结结巴巴地还在说:“回太皇太后!回皇太后!小的不敢胡说!小的还不敢不说!因为,据皇城司的人说,两位高将军,一位已经被木木王爷的手下活捉了,还有一位,不知所踪……”

高滔滔一听,马上就头一晕、眼一黑,估计是血压升高,因为手也冰冷了。高滔滔她自已家的事自已知。自已的两兄弟,很不省心,痒啊,仗着自已的地位,没少做过欺压百姓、弱肉强食的事。问题是,百姓可以欺压,弱肉可以强食,而王木木既不是百姓,也不是弱肉。唉!两个文盲,这下你们可闯大祸了,你们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蚤子多了可以痒不过来,但是,潜规则懂不懂?关键地段,敏感部位,蚤子是不能乱钻的,就是不拍死你,也能夹死你,唉!你俩胡来,我该怎么办?高家该怎么办?皇家又该怎么办?

这真是:惊闻将军被活捉,痒在某处怎么说,将军身沾西湖水,全为钱财心不足。

同类推荐
  • 何以秦梦自思量

    何以秦梦自思量

    寒烟笼残月,灰鸦挂疏桐。谁闻幽船岸边来?斑驳水中影。孤守庄园景,梦醒却泪流。待到明年红枫落,零落步履声。
  • 明末锦绣

    明末锦绣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一个明末宗室的奋斗历程!这本书算是一本小清新的穿越文吧!如果杀人放火、夺人妻女也算小清新的话!!
  • 蜀汉脊梁

    蜀汉脊梁

    诸葛均一梦醒来,竟回到了风起云涌的汉末。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成为了诸葛亮的同胞兄弟……江山美人,竞待折腰!文韬武略,卧龙凤雏,那堪寂寥?问鼎天下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荣辱兴亡,皆一肩挑,深谋远虑都为今朝,恐托付不效……
  •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伪满洲国辽南地区的故事,一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逐渐觉醒,起来与日本鬼子,汉奸,恶霸作斗争。决心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光复后,又经历了民主联军解放时期;国民党占领时期,直到全国解放。在与敌人顽强斗争中,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的一大批真正的中国人,成为建设新国家的栋梁之才。故事凄婉,悲情,残酷,跌宕起伏……又具有人情味。文中主人公张明元同志,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的全过程。最终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他在文中以第一人称名义出现,使读者读起来有亲切感。
  • 帝临天朝之开国大清

    帝临天朝之开国大清

    辽阔无垠的林海雪原间,一股势力正悄然壮大。内外交困的飘摇帝国中,得以盗中原阔土的政权到底如何孕育。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亡也。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拯救三界的安危。却不是为了见证你的暴力掠夺!在你动手之时,即是毁灭之日。(莫要因书名而想当然,本书脑洞略大,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领略这乱世)
热门推荐
  • 与吸血鬼的非日常

    与吸血鬼的非日常

    一如既往的日常,循环不断的日子一旦被打破了,人会怎么样呢?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少年与一个吸血鬼一同发生的非日常日子。(轻小说,文风倾向于动漫同人,新人还请多多关注~☆)
  • 折纸成鸢

    折纸成鸢

    不世出的预言魔女遇见——身份诡异的天才导师。“小鬼,我看你像张白纸似的。”她受人算计,能力被封,他一人封锁对家,篡改律令,还她公正。他身陷囹圄,性命垂危,她极尽所能,只求换他一命。他被降级成为学生,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一步一步登顶巅峰。折纸成鸢,鸢飞戾天。学院背后的手再次伸出,谁才是那个深入暗流的人?“导师,再见啦。”她叫陆煜欢。鱼跌于渊。“叫我,扑克小姐。”
  • 嗜血狂猎

    嗜血狂猎

    满载的火车穿过幽深的隧道,却出现在一片神秘的平原之上。诡异而嗜血的恶魔逐一而出,充满血腥的猎杀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活下来的方法,唯有将猎物与猎人的身份转换,抛弃一切的善良,遵循弱肉强食的无上法则,以无休止的杀戮踏入那扇进化的大门。
  • 蒹葭倚玉树

    蒹葭倚玉树

    卫君琪空活十八个春秋没谈过一个女朋友,一场车祸却意外让她穿越成绥国女王的王妃,直接闪婚。本来她并不喜欢霸道总裁款的女王燕韶心,只是以为一日夫妻百日恩,就尽心尽力地讨“夫君”的欢心。只可惜燕韶心对同性半点好感也没有,连恋爱也没谈过的卫君琪感受到婚姻破裂的前奏,走投无路无可奈何之时只能转身投奔“娘家”勍国。一到家见到国王才知道,自己的亲哥卫君遥也穿越了过来,不仅要如坐针毡地处理国事,还要焦头烂额地应对情感危机。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 陈爷说科学

    陈爷说科学

    科学的世界充满了神奇,许多人对周围的现象感到十分的好奇与疑惑。让陈爷谈论谈论周围的简单现象,引发出诸多神奇的科学道理。我会尽量通过简单现象来理论,即便无科学基础也可以看得懂!
  • 网络战士之玄冥塔

    网络战士之玄冥塔

    主人公张天宇一日在网吧稀里糊涂的被赐予神秘的力量,一开始以为是在做梦,但是当游戏中的怪物在现实世界中出现后才发现之前发生的都是真实的,就这样主人公和伙伴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奋力与大反派“玄冥”对抗从失败到胜利的一段艰难历程,敬请大家关注。
  • 万古牧神

    万古牧神

    那一年,诸天神魔陨落,万界崩灭,血染苍穹!那一年,一代牧神脚踏神魔尸骸,背负苍生转世而来……
  • 数道先师

    数道先师

    农民工子弟学校代课老师重生在蛮荒古代。兴建学府,培养志同道合的人才,带领他们一起探索这波澜壮阔的世界。用现代哲学思想武装大脑,用科学方法揭示世界的真实。
  •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VS甜心

    恶魔VS甜心

    一个既霸道又腹黑的恶魔、一个冷酷无情的,却只对她温柔的美男、一个柔情似水的的俊男。他们要钱有钱,要身份有身份,要美貌有美貌,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这一生会爱上一个身为普普通通的单亲家庭的她,爱的还无法自拔!那么她会选择哪个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