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15400000014

第14章 苏堤究竟多少里漫

现在,集英殿上,人声鼎沸。关于苏轼的“乞开西湖”是否存在着欺君之罪,殿中的不少大臣都参战了,正唇枪舌剑的在交头接耳;正反双方是枪林弹雨,各显神通;新仇旧恨也借机抛砖了,一方是穷追猛打,一方是誓死捍卫。

御使中丞郑雍为人比较正直,现在听何正臣说了些实情,觉得,苏轼在杭州的疏浚西湖的前因后果,牛头不对马嘴,这不是典型的欺君大罪吗?所以就奏道:“……臣也以为,苏大人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一文,文过饰非,偷换概念,牵强附会,张冠李戴,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实是苏轼文库中的一大败笔,也是苏大人为官一任的败笔。试看,《乞开杭州西湖状》的文首,就点出了‘乞开’杭州西湖的目的,就是因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苏轼是,恐无眉,故乞开。而文中展开时,给出的五个‘乞开’的理由,看来言之谆谆,实质上,是在转移视线。因为,那五理由,充其量,是在力证眉将不存的危机,而不能证明这五理由构成了杭州与西湖的眉眼关系。如果不能率先证明杭州与西湖的眉眼关系,谁又有必要去承认西湖之不存即杭州之眉的不存?具体的,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五理由,‘放生’,‘六井’,‘凶岁’‘卒扰’‘远取’,作为论据,它们跟论点有一致性吗?它们有典型性吗?它们有新颖性吗?呵呵,至少,这里并不显见。卑职这里不来讨论苏大人的杭州工程的优劣是非,但仅就这《乞开杭州西湖状》之所言与苏大人之杭州之行的不统一,这苏大人的欺君之罪实在推卸不了了……”

现为尚书右丞的苏轼的兄弟苏辙急了,如果自己大哥的这个欺君之罪被坐实,不砍脑袋,也得去岭南。所以,赶忙出列辨护:“……臣以为,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家兄在疏浚西湖时,起意时,有五个理由,实施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湖中的淤泥,不上岸,在湖中就地消化,筑一长堤,便利了交通,方便了男女,增加了景观,平添了娥眉,有何不可?这里不存在欺君不欺君的问题,这里最多是因为工程繁忙而拖迟了汇报的问题。常言道,看人挑担不吃力,家兄在施工现场,看到民工清淤辛苦,遂生筑长堤之意,请难道家兄有了创意就不能用?非要……”

殿中侍御史杨畏接嘴:“……苏辙苏大人,请听仔细了,郑雍郑大人并没在批评苏轼苏大人建设的苏堤的优劣,也没否认苏轼苏大人在建设中有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权利。郑大人只是强调了苏轼大人为开西湖所言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与在开西湖时的所作所为不一致,没有一致性,也缺乏相关性。就此而言,你哥确有欺君嫌疑……”

一旁的苏轼有点胆战,觉得,自己,在项目争取中,确是花言巧语了,这《乞开杭州西湖状》一文,妙笔生花,堪能成为传世之作了。至于在疏浚的实施中,没有紧扣原定的主题,自以为自己是一方大佬,率意而为,任性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就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自由不羁,浪漫奔放,筑长堤,植桃李,围三潭,立石塔,怎样方便就怎样来,怎样顺眼就怎样办,确是游离了初衷。如此办事,四望大宋,比比皆是。但今天的气象似乎不对,似乎又要拿我杀鸡骇猴了,又有乌台诗案时的山雨了。唉,没办法,我还是先避重就轻,混蒙过关吧。别跟这些京中饿狼纠缠了,要是让他们缠住话题,无限上纲上线,那我至少得去岭南钓鱼了。所以,想想当年乌台诗案,掂掂今日西湖善后,看看对面流求人的牛脾气,我还是低调伏个小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吧:“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卑职知杭州,居心善良,欲为杭州作贡献,欲将西湖变西子,欲挽美目之美眉,欲救百姓之咸苦。故,撰文乞开西湖,意图造福一方。无奈卑职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技不如人,情有不堪,报有不速,下情上报时不及时,情况有变时没更正,竣工扫尾后没评估,项目终结前没宴请。如此,缺乏沟通,未加说明,没有理解,滋生误会,卑职责不可推也。现今,卑职聆听各位良言,如雷贯耳,如梦初醒,醍醐灌顶,幡然悔悟,雾中看花,方始开朗。卑职决意,回府立马修改《乞开杭州西湖状》,并将补书《开杭州西湖之现状》,以解众惑,以洗不当,以作自辩,以为善后,轼非欺君,轼太忙了,忙得连写报告的时间都挤不出了,想快点完工,结果,被误会欺君了,欲速则不达,下情没上达……”

这时,御史中丞赵君锡,这个曾经称贤苏轼的人,后又与贾易同劾苏轼诗的人,曾言“轼负恩怀逆,无礼先帝,愿亟正其罪。”后,高太皇太后护轼,弹劾无果,不了了之,今见苏轼西湖疏浚事,尽是违法乱纪事,就欺君一罪,现已昭然。但是,苏轼善辩,现见苏轼将言行不一的欺君大罪转化成工作疏漏、程序不全之过,觉得那些弹劾者真无用,干吗在苏轼的文本上较真言行的不一,干吗不直击要害,干吗不去直面那个新建苏堤的长度,干吗不去衡量那个疏浚工程量的尺度,干吗不去追究那个欺君造假的大糊涂,干吗不痛批那个苏轼胆大包天的狂徒!所以,赵君锡出列,朗朗奏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眼下朝堂,就西湖疏浚事,有说苏大人是欺君罔上,罪不可赦;有说苏大人是无意之失,功大于过。两说的分歧,分歧在对苏大人的《乞开杭州西湖状》的理解,分歧在对苏大人在杭州所作所为的理解,向左向右,一个出入,就或成左派,或成右派了。其实,对于苏大人是否欺君,卑职有一简捷的判别之法。即,卑职读过靖海王王木木王爷弹劾苏轼的文章,文中说及,苏轼称,其在杭州建筑的苏堤长三十里,而卑职咨询过曾在苏堤上步行过的何正臣大人,何大人言。苏堤不过五六里,就是你弯着绕着量,也顶多算七里,哪来的三十里?所以,卑职建议,请苏轼苏大人就此作个说明。苏堤究竟长几里?如果,苏堤果如所言长三十里,那么,木木王爷的这一条指控就无效,并可追究诬告之罪;如果,苏堤真是不到十里长,上报却是三十里,那么,卑职要请教苏大人,如果这都不能算是欺君之罪,那么,这世界上还有欺君之罪吗?……”

苏轼的脸色转白了,他知道,关于西湖疏浚,别的指斥都可以用瞎掰胡扯来捣浆糊,自己也有信心东拉西扯一番都会被我云里雾里。就是这一条,苏堤长三十里,早已上报,下宣,横传,已在宣传口径上众所周知了。这一说,已无法更改。但苏堤这一不动产,静静地躺在西湖中,它有多长,用尺量,数脚步,点树距,远处估摸,随您怎样,都误不成三十里,它只有五六里。这,怎么办?自己也已为此花费了不少孝敬,但有些事,暗地里,糊里涂里,明知故犯,只要到位,受惠者都能睁一眼闭一眼;但一旦摊上桌面,一旦掩藏不了了,一旦大势已去了,先前那些左中右派,都会随波逐流、激流勇进的,打落水狗谁不会啊,墙倒众人推,怎么办?如何狡辩这将五六里扩大到三十里,先前自己在小团体里也曾群策群力过,虽然强词夺理的也有数说,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说辞,现在这个致命伤又来了,咋办?苏轼现在很烦心!

一旁的完颜焘萍又在跟王木木咬耳朵了:“老爸,这苏轼有点傻,什么牛皮不能吹,为什么要把只有五六里长的苏堤谎说成三十里?随您什么人到现场一溜达,牛皮不就要被戳穿?”

王木木叹了口气,说:“丫头,苏轼不傻;相反,他极聪明,他摸清了这个年代的公文的流传范围。他也明白这个年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慢,百姓的识字率又低。在公文层面的说辞,往往百姓一无所知。百姓的见闻,来自说书人,来自口口相传的流言飞语。你想,靖康耻时,宋钦宗为朝上文官集团绑架,只能按着蔡京之流的意思屈膝去议和,实是去求降。宋钦宗也知道自己去时容易回时难,去金营,凶多吉少。他在轿辇中探出头来,大叫:‘百姓救我’!可京城中的居民、商客、官兵,无人为动,置若罔闻。为啥?因为这些人都搞不明白状况,皇帝在紧张什么,皇帝身边有文武百官,有近卫亲兵,干吗不叫领官饷的,叫我们百姓干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年代,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官和民,这两阶级,壁垒分明,彷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就说这苏堤三十里吧,现在杭州府、两浙路的公文都上报确认了是三十里,而那条苏轼主持的苏堤明明白白地躺在西湖中,只有五六里。如此,这公文,进档案,传后世,成文章,论政绩,苏轼的苏堤一定是长三十里,不信,可查历史档案,白纸黑字,证据确凿;至于杭州西湖中那条躺着的只有五六里长的苏堤,骚类,你别在我跟前说,我也没听说过,你不懂得人云亦云,我可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有写进史书的三十里长的苏堤,有现实客观的五六里长的苏堤,只此一家的苏堤,它以两种形态,一女两嫁,一仆两主,官称三十里,实仅五六里,它以这两种形态在两个世界以两种身长存在着,像置于平行空间般似的。这浮夸之风,这课本与现实脱节的笑话,这经典史书说瞎话的荒唐,就这样,至少要流传九百年,说不定还要穿越一千年……”

完颜焘萍:“老爸,这苏轼,我还是觉得有点傻。老爸,你是火眼金睛,揭发了他虚报工程量,把五六里的苏堤谎说成是三十里。铁证如山,不容置喙,那他还顶什么牛?知趣点,赶紧的说一声,笔误,这五六里最多错那七八里,哪能错成三十里,所以,说是笔误,别人也最多说他一声做事粗糙,工作不认真,是不能扯上什么欺君罔上的。唉,他,或许是太自信了,或许是太贪心了,利令智昏,说的大概就是他现在这种状态,为工程量,为土方款,吹牛都不打草稿了……”

王木木:“丫头,苏轼他也难啊,他,也算是个士大夫,话一说出,可不能随您改口。何况,这苏堤三十里,早在他的表功奏章中定型了,朝廷和工部、户部等都有白纸黑字的奏报,他要改口也难啊。即使是若干年后,苏轼死了,苏辙给他写墓志铭,也说苏堤是三十里:‘……湖南北三十里……为长堤以通南北……’;在苏轼自己写的《苏轼治西湖》和《宋史-苏轼列传》中也都这样写着:‘……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杭人名为苏公堤……’。事至今日,对于苏轼,苏堤只能是三十里了,他改不了口了……”

现在苏轼门下的秦观,已元佑三年(1088年)被召到京师,从校书郎补秘阁校理,与苏轼和苏门中人交往甚密。现见苏轼脸色苍白,冷汗直挂,想想,大哥有事,小弟自当担之,关于这三十里,我来给予合理化。略一沉思,站立起身,一个圈揖,说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想苏轼苏大人,既为龙图阁大学士,岂能将‘五六里’与‘三十里’混淆?卑职以为,这苏大人的‘三十里’,非指苏堤本身长度,实指苏堤的南北两端,若无苏堤,则要绕行‘三十’里……”

王木木摇了摇头,心中叹道,秦观,你堕落了。

御史贾易出列奏道:“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苏轼在其上报的文赎中,一直称‘南北径三十里’,这个‘径’,当作‘径直’解,即:‘直接’之意。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言‘肃径迎之’,便是此意。另,在工部、匠作间,‘径’是指圆形或扁圆中的一点到另一点的直线线段。看苏轼的用字,是称其‘南北径三十里’,即从南面的一点到北面的一点的直线长‘三十里’,其意简明,人皆知之,联系上下文,其意更是明确,就是说这苏堤是长三十里。秦校理说这‘三十里’是南北间绕行之数,此言差矣。若称南北间的绕行数,该言‘南北弧三十里’或‘南北绕行三十里’,绝不能用‘径’字!何况,就是有了苏堤傻乎乎的不走苏堤,坚持绕行。那么,绕了半个西湖,也十五里不到,要绕三十里,要从赶点到终点,还要过头再折返。呵呵,如苏堤的建成,是要百姓如此对待,那苏堤就不是苏堤了,而是鬼堤了……”

秦观的同事,同为秘书省校书郎的晁补之朝秦观瞪了一眼,意思是不会帮忙乱出什么头,现在倒好,又被人嘲笑了一把,打虎亲兄弟,咱俩是苏门四君子,我来帮你解窘吧:“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各位大人,刚才秦校理之说是秦校理自己一时的猜度,非苏轼大人的意思,也非秦校理本人的定论,这只是他个人在思索这问题的一上假设,他心直口快,一没风度,就脱口而出了。卑职以为,这苏堤,是五六里,说是三十里,是有原因的,是合乎国情的……”

同类推荐
  • 右府元佑传

    右府元佑传

    东汉末三百年左右,中原大地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大夏,结束了三百年被外族蹂躏的苦难,这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开启了对辰韩、扶余、鲜卑、室韦主动攻伐的新时代。他本是大夏官宦子弟,名叫吉良庸,虽有起起伏伏仍拥有富贵荣华,然而却被诬陷走私与通敌,被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了活命,只能携带家人逃亡。直到贵人相助,他才东山再起,之后两度易姓改名,脱胎换骨成吉川元佑,最终更是逆袭为扶余国正二品右大臣,世人尊称为“右府”。一路走来,他褪去了纯与真,杂合了诡与阳,甚至学会了与仇敌妥协勾结,直到最终为爱妻长女报仇雪恨。可惜不忘初心,便会愧对眼前,想谁都不负,却辜负了全部,权倾了天下,却永远找不回那份宁静与眷恋。
  • 刘永福抗法抗日传奇:黑旗将军

    刘永福抗法抗日传奇:黑旗将军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衰弱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战争几乎以屡战屡败为结果,只有两人是例外。这两人都是钦州人,一个是刘永福,另一个是冯子材。百年的抵抗史,刘冯都是不能抹去的。本书说的就是黑旗将军刘永福越南抗法、台湾抗日、晚年抗清的故事。
  • 周天争霸之群英召唤

    周天争霸之群英召唤

    小职员接到老总电话,升职为经理,惊喜若狂之下滚下楼梯摔死,再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了皇朝九皇子,正当他以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之时,却发现,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居然是被自己的太子大哥毒杀的……
  • 蜀相

    蜀相

    承载着诸葛亮光复汉室失败的无助、无奈,两千多年后一位诸葛的粉丝回到三国,助蜀汉力挽狂澜,定南中、出祁山,克定中原,蜀汉的大时代就此一幕幕展开。
  • 用兵运筹帷幄

    用兵运筹帷幄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未雨先雪

    网游之未雨先雪

    一款网游,将几个孤单的灵魂联系在一起,彼此温暖,互不辜负。你们说,我是你们的太阳,你们,又何尝不是我的太阳呢?——叶芊芊遇见你们是我此生之荣幸。——萧婉雪割草的花期很短,但我相信,我不会是雪割草。——顾里我的一世英名啊,就被这款游戏、被你们这些没良心的朋友给毁了!——林以萧……角色不止四个,不逐个描写《未雨先雪》只是一款游戏,不存在算计;女主男主命运均未定,路途未卜;作者文笔渣,欢迎提意见
  • 死灵的余温

    死灵的余温

    死亡造就了一段“传奇”,一个躯体,两个灵魂,为了名誉踏上救赎之路却在现实中粉碎,唯独复仇之火才能照亮前路,微笑只为你,嗜血不违心……
  • 被放逐的玩偶

    被放逐的玩偶

    我们是被放逐的天使,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羽翼,看不见光明,孤单,侮辱的圆舞曲!互相理解的心相互靠近,述说着不堪的过去第一次的笑容为你,算不上朋友的羁绊,你的过去我来背负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坚守——被放逐的玩偶
  • 黑帮小姐撞上冷酷校草

    黑帮小姐撞上冷酷校草

    一个隐瞒自己是黑帮小姐的女生,不小心撞上了新转学来的校草,他们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花瓣上的姻缘:花飞满天

    花瓣上的姻缘:花飞满天

    一世,花飞满天,你笑着摊开手掌,花瓣上写着我们三世的姻缘,可是它终随着风,吹落,消失于天涯。二世轮回,爱情如履薄冰,每个人都是WANG川江上那抹寂寞的灵魂,等待爱的重生。当你冷漠地将剑交到我的手里,我眼里含着泪,心里滴着血,因为你陌生到让我模糊了他的影子。三世轮回, 彼岸,繁华三千,此岸,眼波流转。
  • 流光坠

    流光坠

    他们是学校名副其实的‘佼佼者’,高三升学时意外被‘淘汰’出局。陌生的班级里,他们是否能够迅速融入这个圈子?花季青春,情窦初开的他们,将有着怎样的变化?‘情’字当前,又将有着怎样的变数?
  • 云海大陆不灭战神

    云海大陆不灭战神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身怀废物炼体的阳问尘,肩负重担,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梦想踏上武道。寻武道,名动天下,带领着家族,自创宗派,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神剑圣域

    神剑圣域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拥有魔法,有着各种职业。但舞动着自己的剑是最高的荣耀,他们被称为剑师。为求自保,你只能战斗...
  • 堂吉诃德(下)

    堂吉诃德(下)

    《唐·吉诃德》(中文读音: táng jí hē dé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 不敢潇洒

    不敢潇洒

    该小说集主要写中年人情感问题,透过情感方面的问题,揭示了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的根深蒂固,给人一种无限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