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危机干预常识
第一、二讲我们介绍了居丧干预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具体的居丧危机干预案例来展示危机干预的一般步骤。也即危机干预的“六步法”法则。当然,在案例讲解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些危机干预方面的知识。
危机
(一)危机的概念和类别
(1)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2)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
(3)危机是一种解体和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它指的是个人因这种破坏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
(4)危机的发展有4个不同的时期:①出现了一个关键的境遇,并分析一个人的正常应付机制是否能够满足这一境遇的需要;②随着紧张和混乱程度的增加,逐渐超越了个人的应付能力;③需要解决问题的额外资源(如咨询);④可能需要转诊才能解决主要的人格解体问题。
(5)危机的类别: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①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②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③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二)危机的特征和反应
(1)危机的特征:①危险与机遇并存;②复杂的症状;③成长的机缘;④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⑤选择的必要性;⑥普遍性与特殊性。
(2)危机的反应:危机反应,简而言之可分为认知、躯体、情感、行为表现和人际关系等五方面。危机通常给人带来焦虑、震惊、沮丧、担忧,有些会有悲伤、哀痛等反应。
(3)时间限制: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无数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需要6~8周时间。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以协助来访者渡过难关。
(三)危机的评估
危机是包罗万象的、连续的和动态进行的,通过对求助者的应付能力、所遭受的个人威胁以及是否失去能动性的评估,能了解其过去和现在的危机状况,判断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要采取的行动类型。
(1)评估的重要性: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确定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求助者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确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付机制、支持系统或对求助者而言切实可行的其他资源;确定求助者致死的水平(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危险性)。
(2)评估的主要方面:①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工作人员的客观判断);②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危机的持续时间和目前求助者的情绪承受程度或应付能力);③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求助者现在采取何种行动或选择能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求助者真正可采纳的行动是什么?有哪些机构、社会团体、职业或个人能给予其支持?谁愿意关心和帮助求助者?在求助者康复过程中有哪些经济、社交、职业和个人方面的障碍或问题?)
危机干预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那些有自杀念头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条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世界上最早的自杀求助热线是1960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现的生命热线。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电话对那些打算自杀的人在临死前进行情绪疏导,挽救生命。发达国家目前都设有“危机干预网络”,由危机干预热线和警方、消防队、急救中心、精神病院、社区组织等组成。一旦遇到自杀事件,这些人将采取统一的行动,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拟定,自2003年3月1日起,开通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的24小时“800”免费热线电话服务,且在网上进行有关自杀问题的义务咨询。
(二)危机干预的内容
危机干预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1)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
(2)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
(三)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
(2)恢复功能和平衡。
(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引导危机面临者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
(2)帮助危机面临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
(3)向危机面临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4)不要责备他人,以防止危机面临者责备他人,不去承担责任,而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
危机干预“六步法”
危机干预“六步法”即为: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制订计划、获得承诺。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倾听,以共情、真诚、尊重、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作出反应,包括: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
(一)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了解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是可靠的。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别化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第二阶段是行动,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以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包括: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制订计划、获得承诺。
(四)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其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者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以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五)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作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六)获得承诺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以上介绍了危机及危机干预的方方面面,相信读者对危机干预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理解,下一讲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来讲解危机干预的一般操作步骤。
第四讲居丧危机干预案例演示
上一讲大篇幅介绍了危机及危机干预方面的知识,相信读者通过阅读,对危机干预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解析危机干预的一般操作步骤。先介绍一下案例背景:
2008年5月24日,时隔“5·12地震”12天,设立在灾区的心理援助站走进了一位中年妇女,她看起来正经历着巨大的痛苦,头发凌乱,双面红肿,目光呆滞,脸颊还带着泪痕,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显得特别无助。心理援助站的同志接待了这位妇女。她叫秀芳(化名),女,40岁,红白镇村民,丈夫在外打工,现已回家,足下有一双儿女,都在上小学。地震发生时,儿女在学校,都不幸遇难。秀芳是地震的幸存者,面对震后的一片废墟和儿女双亡的惨剧,她崩溃了,极度否认儿女遇难的事实,又自责没能救出儿女,昏厥过好几次,几度想自杀,后被介绍到援助站接受心理援助。
干预过程
(一)定义问题
通过和秀芳的初步接触和向她周围人的了解,我们了解到她正处于严重的居丧反应期,想极力否认儿女双亡的事实并又深深自责没能救出儿女。属于居丧反应中休克期和埋怨期的典型反应。援助站决定派一位年纪跟秀芳差不多的女性来进行危机干预。援助者决定以居丧危机来进行干预,下面是对话的一个片段:
援助者:秀芳,你叫秀芳对吗?
秀芳:(点点头)是的。
援助者:来,到我身边坐下,我十分想帮助你,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秀芳:(坐下,眼里充满泪水)我……我……我,老天啊,你怎么这么狠心?(哭)
援助者:(握着秀芳的手,同时把纸巾递给她,等待)秀芳,想哭就哭吧。
秀芳:(哭了一会儿,然后停止了哭泣,望着援助者)
援助者:好的,秀芳,你非常勇敢,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秀芳:……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危机干预的第二步就是要确保求助者的安全,要仔细询问求助者有没有自杀自伤的倾向,或是伤害他人的倾向。
援助者:秀芳,你说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女,你很悲伤,同时很自责,还有过自杀的想法。刚才我们也讨论了你的儿女是死于地震,这并不是你的过错,你也知道,这次地震死了很多人,这并不是我们任何人的过错。你能告诉我,你现在是怎么想的,还想自杀吗?
秀芳:我……我还是很自责,不过我会为了已经失去的儿女好好活下去,他们肯定不希望我去自杀的。
援助者:你能这样想很好,你能给我保证吗?就作为我们之间的约定。
秀芳:好的,我保证不自杀,这是我们的约定。
……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者是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别化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援助者:秀芳,我十分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和我分享了你的感受。
秀芳:我不知道我还能跟谁说,大家都忙着,可我真的再也受不了了。
援助者:我很高兴你能走进援助站的大门,同时,也想要你知道,我们也十分想帮助你(同时专注地看着秀芳),你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吗?
秀芳:我愿意。
援助者:我想告诉你,任何时候你觉得有需要,都可以来找我们。希望你能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好吗?
秀芳:谢谢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