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0200000003

第3章 战后政坛浮沉(2)

赫鲁晓夫连正眼也没有看一下贝利亚,就严肃地说:“好好听听吧,你马上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的!”然后,赫鲁晓夫就首先发言历数贝利亚的罪恶活动和阴谋企图。随后,布尔加宁和其他与会者也都一一发言痛斥贝利亚的倒行逆施,并且举出了诸多确凿的事实。

赫鲁晓夫事先安排让马林科夫总结并宣布对贝利亚的处置,但是事到临头,马林科夫吓得不知所措,导致会议长时间停顿,没有得出结果。这时,贝利亚悄悄将手伸向了放在面前的公文包,准备进行反抗。

赫鲁晓夫见势不妙,要求立即发言,根据事先商议的结果,建议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解除贝利亚的一切职务。而马林科夫则在惊恐中糊里糊涂地按下了秘密按钮,向隔壁房间发出了信号。

朱可夫一马当先,冲进会议室,制伏了贝利亚,并从他手中夺下一把手枪。

此时的马林科夫只能机械地对朱可夫说:“作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我要你们将贝利亚先送进监狱,以便调查对他进行的控诉。”

贝利亚及其同伙被逮捕后,被秘密关押在莫斯卡连科的司令部地堡中。半年后的12月24日,贝利亚及其同伙才被处以死刑。

在贝利亚事件中,朱可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此次事件后,他被提升为党中央委员会的正式委员,在军队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恢复。1955年2月,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的职务,担任了国防部长。

朱可夫始终坚持“单一首长制”的立场。他一直认为,部队的事务应该由军事首长来作决定,不能让政工干部来胡乱指挥。在贝利亚垮台之后,朱可夫更加强调了自己的这种立场。

1955年,朱可夫刚担任国防部长,就取消了连一级政治军官的职位,推行了基层军官的一长制。

为了极力强调维护军事首长的特权,朱可夫在1956年1月召开的莫斯科军区党的会议上,曾经这样说道:“在莫斯科军区,某些人企图在党的会议上对司令的日常活动加以指责。这种情况应该受到谴责,而且不允许再发生。我们的任务是加强指挥员的权力,而不是削弱指挥员的权力;是对那些严格要求部下的军官们给予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处处妨碍他们的活动。”

且不评说朱可夫极力推行单一首长制的最终目的如何,单一首长制毕竟削弱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否定了党的工作人员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当然会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也产生了不满。要知道,赫鲁晓夫的权威正是建立在党的各级权力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朱可夫这么做在客观上造成了与赫鲁晓夫对立的局面。

斯大林刚刚逝世,继承权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朱可夫又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赫鲁晓夫就对朱可夫极力忍让,等待着秋后算账的机会。为了麻痹朱可夫,赫鲁晓夫给予了他最大的尊敬和特殊的待遇,将他选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但是,一旦赫鲁晓夫羽翼丰满,朱可夫也就难逃政坛沉浮的命运了。

3.身陷政治旋涡

依照原定安排,正在国外顺利进行访问的朱可夫突然收到了赫鲁晓夫秘书的来电:“元帅,赫鲁晓夫同志想让您现在就结束访问,立即返回莫斯科,因为11月7日的国庆节快要到了,今年又是40周年大庆,需要举行盛大的军事检阅,有很多的事情急需您回来处理。”

赫鲁晓夫的理由很充分,朱可夫没有多想就答应立即返回莫斯科,却不料,前面等待他的是经过周密布局的陷阱。

赫鲁晓夫一边诱骗朱可夫提前结束访问返回,一边秘密召开了一次不寻常的会议,一次没有朱可夫参加却决定朱可夫命运的会议。

赫鲁晓夫显然很清楚朱可夫个人的力量和威望,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国防部长拉下马。然而,赫鲁晓夫不愧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惯于玩弄权术。他决定将朱可夫升为部长会议副主席这一有名无实的职位,用明升暗降的谋略剥夺朱可夫对军队的控制权。

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年半前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也作了秘密报告,不过揭露的是斯大林搞“肃反”运动造成的恶果,攻击的是斯大林的独裁与专断,为的是在极力贬低斯大林的同时,抬高自己的威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赫鲁晓夫甚至完全否认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所有功绩,将荣誉尽归那些作出贡献的将领。

赫鲁晓夫着重提到了朱可夫。他曾经拍着胸脯,十分虚伪而又令人肉麻地说:“我个人是一直都反对斯大林对朱可夫的谴责和贬谪的,而且我也一直将朱可夫当做我最忠实的朋友……”

朱可夫毕竟是位军人,哪里熟悉政治家的权术,因而相信了赫鲁晓夫的话。1957年4月,朱可夫全力协助赫鲁晓夫消灭马林科夫集团,使赫鲁晓夫的元首位置更加稳固。

朱可夫本来就有点居功自傲,毕竟真正有才能的人大都会有点个性,看到赫鲁晓夫这么抬高自己,也就不免飘飘然起来,时不时地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表述自己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屡次解救危难。

无论自己多么重要,都要从别人的口中说出,若由自己的口中说出,总难免会有点变味。这也就难怪赫鲁晓夫会逐渐对朱可夫产生猜忌。毕竟朱可夫的威望太高了,足以令赫鲁晓夫时常产生朱可夫可能会代替自己位置的恐惧想法。

“朱可夫他到底想做什么?”赫鲁晓夫常常会思考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是清除朱可夫的时候了,不能再这样任由朱可夫下去了,否则我的威望如何树立!”赫鲁晓夫下定了决心。

于是,这便有了朱可夫正风光地在国外访问时被赫鲁晓夫召回的那一幕。

刚下飞机,朱可夫就被直接带往主席团会议室。来到会议室后,朱可夫立刻就明白了赫鲁晓夫的阴谋。朱可夫当时就气得脸色发青,怒视着赫鲁晓夫,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可夫怎么也没想到赫鲁晓夫会如此对待自己。几个月前,如果没有自己的保护和支持,赫鲁晓夫能否保住性命还是个问题,更别提位居权力的顶峰了。可是,这才过了几天,赫鲁晓夫就翻脸不认人,开始向自己开刀了。“赫鲁晓夫终究还是一个政客……”朱可夫后悔当初为帮助赫鲁晓夫而作出的举动。

在双方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彼此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朱可夫当然不同意赫鲁晓夫对自己“提拔”的安排,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朱可夫所做的只能是发一下个人的牢骚,却不可能改变赫鲁晓夫的安排。

在朱可夫刚刚返回莫斯科六小时后,塔斯社就发表了一项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公报,上面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任命苏联元帅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为苏联国防部长,同时免去苏联元帅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国防部长的职务。一小时后,莫斯科电台的晚间新闻节目广播了这一消息。次日清晨,《真理报》也刊登了这一消息。这些都是赫鲁晓夫刻意安排好的。

在媒体及时有效的宣传下,朱可夫被罢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东西方。人们对朱可夫的意外罢免感到非常吃惊,纷纷议论。

为了化解人们的疑虑,平息人们的议论,赫鲁晓夫在一周后的一次外交场合向记者透露说:“朱可夫元帅现在很好,身体很健康。我来此之前还看到过他。对于他的工作安排,我们会考虑到他的经验和资历,以确定合适的工作。”

其实,在苏联公布朱可夫被免职这则消息后的一周内,朱可夫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与赫鲁晓夫展开了一场权力之争。然而,朱可夫毕竟只是一名职业军人,当然无法在政治舞台上与作为政客的赫鲁晓夫一较高下。

与此同时,围绕着朱可夫的流言飞语,最初只是悄悄地流传,后来开始逐渐大张旗鼓地散播。这些谣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诽谤。当初,在卫国战争中,朱可夫赢得了千百万跟随他或者与他并肩作战的士兵和军官的爱戴和拥护;如今,在长久的和平年代里,朱可夫竟成了策划某种阴谋诡计的人。

根据朱可夫本人的分析,他之所以被罢免,是因为:首先,完全虚构的诽谤,比如诬陷他秘密组织特务破坏队;其次,他的敌人别有用心地说他不仅贪权,而且是个危险的人物;再次,赫鲁晓夫歪曲了他的某些话语,在同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反党集团斗争时期,他曾说过“如果你们继续反对党的路线,我将被迫诉诸军队和人民”的话,这在赫鲁晓夫看来就是典型的“波拿巴主义”。所谓波拿巴主义,就是依靠军阀的国家政权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敌对阶级之间进行政权斡旋。

为了使加在朱可夫头顶上的“波拿巴主义”帽子更加令人信服,在批判朱可夫的会场上,挂起了一幅画,上面画的是朱可夫骑着一匹白马。

这幅画画的是朱可夫在胜利后检阅部队时的场景。在朱可夫当国防部长的时候,有人曾好心地报告朱可夫:他检阅时骑的白马已经超过服役年限,将面临被屠宰的命运。当时,朱可夫指示将这匹白马送到自己的故乡斯特列尔科夫卡村里去,让它在那里安度晚年。却不料,这也成了批判朱可夫的一条罪状。

对手的攻击再怎么猛烈也是可以忍受的,最可怕的是朋友的黑手。这最容易击垮一个人,哪怕是最坚强的人。在批判朱可夫的时候,赫鲁晓夫让与朱可夫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异口同声地声讨朱可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是朱可夫亲自提携的战友和部下,如索科洛夫斯基、扎哈罗夫和罗科索夫斯基。

在这种大范围、有组织的批判下,朱可夫元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他已经心如死灰。在有关朱可夫问题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朱可夫竟然投赞成票将自己从主席团中清除出去,结果大会一致表决通过了取消他的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资格的决议。

1958年3月,苏联当局宣布朱可夫退休。退休后的朱可夫,如大多数步入晚年的人那样,开始了回顾自己一生过往岁月的旅程。

同类推荐
  •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专宠契约:我的魔尊总裁

    专宠契约:我的魔尊总裁

    她本是富家千金,却因为小保姆的疏忽而走丢。被一位老奶奶收养,之后进入一个并不欢迎她的人家,处处受虐。在一次豪门PT上,她不小心得罪了他,当场被他调戏,被他嘲讽,愚弄。他在商业界被称作魔尊,她却是酒店里的服务员,身份地位,明显的差距较大。生活的波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于身世之谜,关于魔尊的纠缠,弱弱的她该去如何应战,属于她的幸福何时才会真正的到来?
  • 穿越之拐个男神生猴子

    穿越之拐个男神生猴子

    一个现代大龄剩女,一个古代单身王爷。一场穿越,王爷来到现代当男神。看林小冉怎么把王爷男神拉回家生猴子......(?ˊ??ˋ?)
  • 为你彼岸花开

    为你彼岸花开

    []每一篇,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记录了不一样的爱情故事。由于作者是学生党,本书可能断更,但不会弃书
  • 末世之剑圣系统

    末世之剑圣系统

    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剑一出鞘,谁与争锋!
  • 昆仑界

    昆仑界

    2050年,天地规则崩塌,妖魔鬼怪重现人间,科技文明被摧毁,华夏昆仑界,因有上古奇阵庇护,成为人类最后一处蜗居之地。千年后,一位叫张角的年轻电工,因意外被电死,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脑海里出现一部《太平经》,手里握着一截权杖......
  • 君要她:本王的唯一毒妃

    君要她:本王的唯一毒妃

    有木有这么巧,她二十世纪的顶级杀手,就这么穿了?我擦,真赶上流行了——————穿就穿了吧,尼玛还嫁人了。嫁人就算了,起码夫君挺帅。但帅有啥用,不受宠一样丑!新婚第一天就把她贬为弃妃,“丢”到小破房还不管不顾,重病连看都不看一眼?好,很好!我唯一一定让你尝尝对后悔药的逆天渴望!!某王殷勤道:”小一一你饿了吗?……小一一你要不要我陪你去逛街?…………“某妃‘小一一":”…………“
  • 献祭序列

    献祭序列

    奇遇与怪诞所交织的游戏,在生与死之间寻求万物最初的法则。当凝视深渊之时,深渊也必将给予回眸。欢迎进入无限游戏,这里是懦夫们的地狱,冒险家以及疯子们的天堂!伴随莫比乌斯环缓缓的旋转,一个个故事即将开始……(ps:一个中二病晚期的网瘾少年无限作死的故事)
  • 仙路无尽

    仙路无尽

    灭世之劫,万法崩塌,仙人陨落。一万年后,当新的修真文明重塑之时,神秘的帝墓寒潭中,跌落凡尘的上古帝者萧寒因意外觉醒于冰封之中。修为尽废?那又如何!一万年前,大能道友们遗留的洞府宝地,现在唯有本尊一人知晓位置;一万年前,本尊收养的那窝小狐狸们,现在建立了一个个妖之王国,争着让本尊去称帝,一万年前,那座每日一尿的无名山丘早已化为不灭圣灵,死活要报本尊当年对其的点化之恩。诸多神助,再踏仙路,本尊必要逆了这操蛋宿命,破了这狗屁天道......不过,咳,眼下该怎么躲开这四个开灵境小辈的追捕?本尊现在还是凡人啊!
  • 溺爱成婚:娇妻太撩人

    溺爱成婚:娇妻太撩人

    "凌一念被劈腿了,劈了也就劈了,对方还是个中年大妈!打击气愤之下,跑去“相亲”了,结果一不小心把人家的“相亲”搅黄了。开溜之际被人一把拎住:“赶跑了我的女朋友,你是不是该赔我一个?”凌一念就这么把自己搭进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