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4100000004

第4章 唐诗篇(3)

第三四句写丹橘“经冬犹绿”之因。先用一反问句提出:“岂伊地气暖”,难道是那里(江南)的“地气暖”,它独得地利之便吗?推开一笔,再进行收束,以肯定语气回答:不!而是丹橘“自有岁寒心”,是它具有耐寒的本性。诗人赞美丹橘耐寒之节操,是颇含深意的。

第五六句写丹橘之遭遇。像这样经严寒而仍绿,所结果实只求奉献于人的丹橘,理应荐之于嘉宾的。可是为重山深水重重阻隔,为之奈何!这里,“嘉宾”暗指玄宗皇帝;“阻重深”暗指围绕玄宗皇帝之奸人。丹橘之寒不变节、只知奉献的高贵品质是诗人的自喻。诗意是说:像我这种一心为国之人,却被奸人重重阻挡,不能为世所用。这两句既写出了丹橘之遭遇,也表达了诗人之感慨!

第七八句写诗人对丹橘命运的思考。丹橘为何有此遭遇呢?诗人答道:“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命运的好坏是因遭遇的不同而不同,如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不可捉摸,不可探究。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答案,情感很复杂。既有无可奈何的自责,又有不甘沉默之情,难言之隐,深沉委婉。

最后两句,笔势陡转,以“徒言”二字批评那些不识丹橘美德之人。不要随便说只有种植桃树、李树好,可以“夏得其阴,秋得其实”,而忙于栽培,“此木岂无阴”?难道丹橘就不能遮荫,毫无用处吗?结合前面写丹橘“经冬犹绿林”的美阴,“可以荐嘉客”的佳实,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里,诗人以反诘句再次肯定了丹橘的坚贞美节,同时表达了自己被奸人陷害、弃才不用的愤慨!

全诗以丹橘起兴,语言平淡而浑成,结以反诘句掀起波澜,诗意起伏跌宕,使人在温雅淳厚之中沉思不已。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中赞其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就是说他的诗意象丰饶,富有想象空间;其语言清新简练,颇具韵味。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不堪盈手[3]赠,还寝梦佳期。[4]

【注释】

[1]情人: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既指“怀远”之友人或恋人,也包括“怀远”的诗人。竞夕:整夜,通宵。

[2]灭烛:熄灭烛光。梁简文帝《夜夜曲》:“愁人夜独长,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3]盈手:满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4]佳期:美好之日,指相见的日子。

【鉴赏】

这是一首思念远方亲朋好友的诗,借景抒情之诗。起句“海上生明月”,点出“景”,自然稳贴,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这与稍早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涯共此时”,点出相隔两地之友,同时相思之时。

三四句写两地的“情人”彼此之“怨”与“思”。“情人怨遥夜”,“怨”长夜漫漫,彼此不能相见。“竞夕起相思”,竞夕,通宵达旦,生起相思之“情”。

五六句写诗人徘徊月下的相思之状。“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烛光太明了吗?于是诗人“灭烛”,但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怜,爱惜;光满,满月之光。“披衣觉露滋”,诗人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姣好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诗人仍伫留月下,“望月”思人。所以,“露滋”二字不仅照应了“竞夕”二字,同时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遥思之情。七八两句写期梦以自慰,收束相思之情。“不堪盈手赠”,不堪,不能之意,意谓在这相思不眠之夜,用什么相赠友人呢?我只有满手的月光,虽然月光饱含相思之意,但又不能送与。这该怎么办呢?也许睡梦之中还能与你有相聚之期呢!诗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相思。全诗脱口而出,平易自然。由第一句的“月”到第三句的“望”,第四句的“怀”,再到五、六两句的“望月”,直到最后七、八两句的“怀远”,层层递进,秩序井然,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蕴悠悠。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省新绛),早年曾作冀州衡水县主簿,因遭人诬陷而去官,漫游山水十五年,足迹遍布黄河南北。晚年担任文安县尉。性格豪放,喜击剑悲歌。其诗意境壮阔,热情奔放,音乐性强,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轰动一时。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歌从军,吟出塞”,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诗作大多失传,仅存六首,均为名篇,都被《全唐诗》录存。

登鹳雀楼[1]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常有鹳雀栖息楼上,故名。楼三层,为当时游览胜地,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2]尽:完,落下。[3]千里目:指眺望极远的地方。

【鉴赏】

此诗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诗,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之情,还寓含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视野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河水向远方延伸。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第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地向上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地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寓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此诗连接很自然。前两句纳上下、远近、东西之景,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深远。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议论渲染了气势,作了铺垫;后两句即景生意,将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比天空、大海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在叹赏、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基础之上,更激发出一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出塞[1]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

【注释】

[1]诗题一作《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2]远上:远远直上。孤城:指凉州城,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仞:八尺。[3]羌笛:我国西北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春风:比喻朝廷的关心。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是当时凉州最西境。

【鉴赏】

此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

第一二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眺望,它却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逶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近景:征戍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的功用。

第三四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的实物、文字与离别便有了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仇别恨。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用词十分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自慰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戍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见戍边将士的伟大情怀。

此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意丰。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一生除了四十多岁时曾往洛阳、长安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曾与众名士联诗出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满座惊叹,皆为之搁笔。(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招致幕府,后又归隐故乡,不久便病故。其友王维画像于郢州刺史亭,世称“浩然亭”,后改为“孟亭”。

孟浩然一生沦落,却是初盛唐过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指出“到孟浩然手里,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字两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李白《赠孟浩然》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其六)。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六十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运用格律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孟浩然逝世后,好友王士源出版《孟浩然集》三卷,后《全唐诗》辑录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较多反映山水隐逸生活,恬淡孤清,形成和谐优美的意境,独具风格,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没有涉及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秋登兰山寄张五[1]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2]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4]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6]

【注释】

[1]兰山:在襄阳西北。篇名一作《秋登万山奇张五》。张五:名子容,唐先天二年进士,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为孟浩然的同乡至交。这首诗写登高思友之情。[2]“北山”二句:化用陶弘景《应诏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写张五隐居在北山。北山:北面的山。隐者:当指张五。

[3]始:作“试”。[4]兴:兴致。[5]荠:一种野菜。

[6]何当:何时当能。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月、日都是九,故称重阳节,以为宜于长寿,所以有登高、赏菊、亲友聚饮等风习。

此诗是思念友人之作,写登高思友之情。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相扣,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第一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诗句中脱化而来。

第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从容逸然的样子,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进一步显示友情的真挚。

此诗创造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特别是前四句既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没有着力描写景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写来,平淡而自然,展示了农村的静谧和自然界的优美。这充分体现了“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语)的孟诗特征。

同类推荐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

    本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二编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三编世界诗学的发展;第四编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共计十三章全方位阐释了古今中外诗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热门推荐
  • 俞敏洪的坎

    俞敏洪的坎

    本书不是告诉读者俞洪敏有多成功,而是聚集他在成长和创业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坎坷,剖析他这只“土鳖”如何带着一群“海龟”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
  • 爹地大人:妈咪又不听话了

    爹地大人:妈咪又不听话了

    你荣,我便陪你在最高峰看尽世间繁华;你累,我便贡献我的肩膀为你遮风避雨。“宸浩,今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你”“紫楠,今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望世,而是把小小的你养成了老婆。”你的笑容就是我的宽慰,愿用一切,换你一笑倾城。“麻麻,粑粑,你们好肉麻,在小朋友面前这个样子真的好吗?”某萌宝叹气"没救了“
  • 星心彼岸

    星心彼岸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杀手难惹:纨绔三小姐

    杀手难惹:纨绔三小姐

    她,21世纪的国家御用杀手,穿越成异世界的谢家混混三小姐,从此:拜师修炼,崛起谢家,炼魂根,斗帝王,战泯界,集四大上古神物。开启霸气侧漏之路!
  • 最强魔幻大师

    最强魔幻大师

    苏木的双手仿佛蕴含无穷魔力,能够穿越时空取尽一切。然而这双手却过于白净,世人无畏。当兄弟朋友倒在他身前时,这双手沾染了鲜血,他沉寂了,像是命运地哀叹。尘土掩不住锋芒,寒锋总会出鞘。苏木隐姓埋名,穿梭于花丛间,保护着他曾经追悔的失去过的女人,金钱,地位,感情。他终将王者归来,登上最强的王座。
  • 史上最强细胞

    史上最强细胞

    没错,我是一颗向往无垠星辰大海的——单细胞。进化吧!迈出星球,向无穷无尽的星辰大海发起勇敢进击。进化吧!我将收集这个宇宙所有最优异的基因,来完美我的身躯。直到我的脚步踏满所有星球!没有人能阻挡我,因为我进化出了史上最强的战斗种族!只要战斗,就好了。ps:本书绝非严谨的科学文,吐槽你就输了
  • 武极藏仙

    武极藏仙

    远古大圣门只见的博弈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好似注定好的一切到底是谁在背后操控
  • 重生极品千金

    重生极品千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天使校花vs恶魔校草

    天使校花vs恶魔校草

    第一次见面,她用男子名义与他吵架,当身份暴露“你是女的?”他发现他已经喜欢上了她,他用真心去追她“爱爵迹依雪你是不是喜欢他?”可她不理不睬“我喜欢谁跟你有关系吗?”当他决定要放弃的时候,她爱上了他“北冥景浩,你......还喜欢我吗?”
  • 谢谢你路过我的青春

    谢谢你路过我的青春

    《谢谢你路过我的青春》是一本写给理想主义者的书。不同于其他年青作者的青春题材作品,虽然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都有各自相爱的恋人,故事展开的地点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校园,但是,“言情”并不是小说的初衷,爱情只是其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这里没有爱马仕、LV,没有旋转餐厅、海天盛筵,没有“宝马香车丽人来”,没有郭四娘,更没有《小时代》。这里有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小青年,有他们的爱与恨,泪与笑,追寻与逃避,脉脉含情与歇斯底里,以及除此之外的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