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7900000006

第6章 先秦与秦小品(5)

【译文】

燕昭王收复残破的燕国后即了王位,他放下架子拿出重金招徕贤能的人,打算报仇一雪国耻。因此,他前去拜见谋土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内乱的机会攻破了我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薄,没有能力报仇。但是,如能得到贤士相助共赴国难,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为国报仇,我该怎么做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和老师在一起,成就王业的人和朋友在一起,成就霸业的人和臣子在一起,亡国的君主和奴仆们在一起。若能顺从别人心愿好好侍奉他,拜人为师,虚心学习,那么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先快步而后休息,先下问而后沉默,那么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人家快跑你也跟着跑,那么和自己一样的人就来了。如果趴在几案上按着棍棒,侧目而视随手指挥,那么只有奴仆到你跟前来。如果凶狠狂暴拼命打人,跺着脚大声吆喝训斥,那么,只有罪犯才会到你跟前来。这就是古代奉行正道招徕贤士的方法。大王果真能广泛地选拔都城中的贤士,到他们门下拜访,天下的人听说大王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就必然都跑到燕国来了。”昭王说:“我将拜见谁就可以出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君主,有用千金求购千里马的,寻求了三年也没买得着。宫中有位清洁工人对君主说:‘请让我去找。’君主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买下了马骨,回来向君主汇报交差。君主大怒说:‘我所求购的是活马,怎么能够买匹死马并且用去五百黄金?’清洁工人回答说:‘死马尚且掏五百金买下来,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然认为君王能养好马,好马马上轨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有许多千里马送到了跟前。现在大王如果真想招徕贤土,可先从我郭隗开始,我郭隗尚且被尊重侍奉,何况比我贤能的人呢?日行万里的马也能招来,岂止是口行千里远的马呢?于是昭王给郭隗专门营造了住所拜他为师。消息传开后,乐毅从魏国去了燕国,邹衍从齐国去了燕国,剧辛从赵国去了燕国,贤能之士都争着往燕国跑。”

卫新妇三言

【说明】

干什么都得看对象,有针对性,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方转移。新妇三言并不错,然而,时间、地点、条件不对号,不免为人耻笑。文笔峭劲,如精金百炼。实写“交浅言深”四字,一经点染,便觉意味无穷。

【原文】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曰:“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至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译文】

卫国人迎娶新娘,新娘一上车就问:“骖马,这是谁家的马呀?”使车的人回答说:“这是借人家的马。”新娘对仆人说:“打两边的骖马,不要打中间的服马。”车子到了婆家门口,正扶她下车,她交代送女婆说:“把灶里的火弄灭,不然要着火的。”一进屋,她看见碓臼就说:“把它挪到窗户下边吧,别妨碍来往过人。”主人听罢嗤的笑了。这三句话,都是很正确的。但是,免不了被人嗤笑的原因,是说的不是时候呀。

渔父

【说明】

本文通过渔父和被放逐中的屈原的问答,写出了屈原的忠君爱国,宁肯保持自身的高洁葬鱼腹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德。渔父何许人也?我看并非追逐名利的世俗龌龊小人,《沧浪歌》唱出了他的身份。渔父说给屈原的话不是劝说,而是试探,当他了解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后,遂不复言,微微一笑,悠然鼓枻而去可证。渔父是一位飘然世外的隐者。李长吉说:“读此一过,居然觉山月窥人,江云罩笠。”王锡周说:“皓月当空,万籁俱寂,取此文朗吟三遍,令我飘然有遗世之想。”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致于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万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说:“我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之中,安能以浩浩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一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江湖地区游走,在水边边走边吟咏诗歌,抒发情怀,气色憔悴,面容干枯。一个打渔的老汉见了问他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被送到了这个地方?”屈原回答说:“当今的人都很混浊而我独独洁清,大家伙都沉醉昏迷而惟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了。”渔翁说:“常说聪明人不被一切事物所拘泥,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把水搅得更浑而掀动更大的波澜呢?大家都沉醉昏迷,您为什么不也随着吃点酒渣咂些酒味呢?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思想和超群的行为,而自己找着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过,刚刚洗过头的人戴帽子时必然弹弹灰尘,刚刚洗过澡的人穿衣时一定抖去脏物。我怎么能拿洁清的身体,去忍受脏物的玷污呢?我宁叮跳入湘水,葬身鱼腹之中,怎么能拿无尚的纯洁去蒙受世俗的污染呢?”渔翁微微一笑,摇动船桨离开了他。然后就唱道:“沧浪水哟清又清,可以洗我系帽子的缨;沧浪水哟浊又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唱罢就划船远去,不再跟他交谈。

人问

【说明】

规矩都是上边制定的,规矩也是从上边破坏的,没有上边的支持,一个平民百姓对维护规矩又能如何呢?於陵子仲对齐楚重丘之役的态度,在当时也只能如此而已。

【原文】

齐楚有重丘之役,人问于於陵子。曰:“齐,子产也;楚,子居也。得失子俱焉。今二国构兵,子将奚直?”於陵子曰:“古者,公侯擅诛伐,天子得按其罪而轻重之。然殷汤歼葛,桀未放也;西伯戡黎,纣未亡也。彼所谓圣人者,且首干而靡悔焉,矧蔑天子未有如今者乎?昔者,泰山与江汉争王两京不下。”泰山矢曰:“弗让,吾飘尘以实彼沟浍,且不为齐主。”江汉亦矢曰:“弗汜,吾余沥以荡彼培”,且不为楚雄。“于是有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干余岁。因自量其齿,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也。今天子且拱手不能按其轻重,而一匹之夫,非有万乘之号,诛赏之权,辄欲起而议之,则何以异于中州之蜗为蝼蚁所笑也?”

【译文】

齐国和楚国正在重丘交战,有人对於陵子进行采访。问:“齐国,是先生的出生地;楚国,是先生的侨居地。这场战争,不管谁胜谁败都和先生有关系,如今两国交兵,您将认为谁是正义的呢?”於陵子回答说:“在古代,诸侯要是擅自发动战争,天子可以根据其罪行轻重而加以惩处。然而,商汤王灭掉葛国时,夏桀王还未被放逐;西伯征服黎国时,殷纣王也井未灭亡,而他们都未受到惩处。那些号称圣人的人,尚且带头干犯天子而不后悔,何况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蔑视天子呢?从前,泰山神和江汉神争做天下之主,各自为大,相争不下。”泰山神发誓说:“你要不退让,我飘起几粒尘土就把你这小水沟填平,否则,我就不是齐地的主宰者。”江汉神也发誓说:“不用发大水,我剩余的几滴水就把你这小小土丘荡平了,否则,我就不是楚地的英雄。”在这时候,有只中州蜗牛要出来诘问他们的是非。它想东到泰山,合算了一下路程得走三千多年;它又想南到江汉,合算了一下,也得走三干多年。于是自己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年齿,只不过一天的时间。这时他悲愤到了极点,最后枯死在蓬蒿棵子上,结果被蝼蛄蚂蚁们所耻笑。齐楚重丘交战,当今的周天子尚且缩起手来,不能根据他们的罪行治他们的罪,而我一个平民百姓,既没有天子的尊号,又没有诛杀赏罚的大权,就想出来议论他们谁正义谁不正义,那么这和中州的蜗牛被蝼蚁们耻笑又有什么不同呢?

九石弓

【说明】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雍塞》。它是说齐宣王爱听奉承话,结果视听雍塞,实际上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结果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是九石弓。人若不自知,往往都和齐宣王一样。不过,出不能排除自己用的是九石弓,而终身误以为是三石的情况。要想不误,还是要虚心地、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好话、歹话都要听。

【原文】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他能使用硬弓。他曾用过的弓没有超过三石拉力的,他把弓拿给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人都试着开弓,但拉到一半就停下来,都说:“这弓拉力不下九石,要不是大王还有谁能拉得开呢?”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过的弓,从没有超过三石的,可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是九石弓,这难道不可笑可悲吗?

谏始皇书

【说明】

本文节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编者加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只说“扶苏谏曰”。是书谏还是疏谏、口谏并不明确。作为太子的扶苏,能认识到始皇迫害读书人会使天下不安,实在是难能可贵,即使让汉朝的萧何、曹参,唐朝的房玄龄、魏征,为始皇计谋,也不过如此。

【原文】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译文】

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百姓尚未安抚、读书人都诵读儒家的著作向孔子学习,现在皇上都判以重罪予以严惩,我恐怕天下又要动荡不安。请皇上仔细研究考虑这一问题。

同类推荐
  •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100个首宋词》荟萃了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它们或文雅、或悲壮、或哀怨、或柔媚、或深沉……
  •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卷一“小说卷”精选马竹中短篇小说25篇,如《红尘三米》《芦苇花》《荷花赋》《竹枝词》《父亲不哭》等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芳草》等刊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小说精粹》《传奇文学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并先后荣获多个文学大奖,社会影响广泛;卷二“散文卷”精选马竹散文随笔作品56篇,大多可谓美文,被较多读者形容为“下了猛药”的言情文字;卷三“诗歌卷”精选马竹诗歌作品30首,是从马竹开始文字生涯以来数百首诗篇中遴选而出;卷四“文论卷”包含思想随笔、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共22篇,对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历史的光点

    历史的光点

    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关部门收藏,或被有关纪念馆收藏,或在有关报纸、刊物、专辑中刊登发表过。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记述了重要历史过程、事件和人物 。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有一则短信段子曰,人生都是直播而没有彩排。华伟的“记者生涯”直播了,回首堪笑慰;“商海生涯”正在直播,相信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穿越疾风剑豪

    英雄联盟之穿越疾风剑豪

    高中生李明钻石段位,但在他和同学上分的一次却变成了疾风剑豪亚索??
  • 来自蔷薇的伪天使

    来自蔷薇的伪天使

    绯色的蝴蝶在飞舞,是否能舞过沧海?血色的蔷薇在开放,是否能美丽妖娆?那美丽的彼岸,已摧残了却。那绯色的蝴蝶,已消失殆尽……静静眺望,看到的是一片绯色的蔷薇……蔷薇中隐隐有着一个人影……啊,那是折翼的伪天使……谁?会是最终的赢家?
  • 化天斩仙

    化天斩仙

    主角本是地球人,穿越异界遇故乡人。传授逆天功法,天才尽出的世界,看凌钺如何壮大炎黄魂!谁敢阻其证道脚步,必化天斩仙!
  •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如何做好事、做好人,以及如何处理好做事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获得成功人生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做人是做事的根本,做好了人,做事才不误入歧途,才能为做事赢得良好的人际支持。做事是我们立身成人的必要技能,不做事,做人就没有内涵,我们生活资料的获得、能力与价值的体现等都要通过做事来实现。本书详尽阐述了关于做事与做人的重要规则,帮助读者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把“能做事”与“会做人”有机统一起来,凭借人格魅力为事业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 也许我有点任性

    也许我有点任性

    我从来没有瞧得起过世界所以世界也从来没有瞧得起过我
  • 秋天秋星星辰

    秋天秋星星辰

    本书是作者亲身体验,并记录下的真实情感,这是一本微小说
  • 绝对王宠:渣女复仇之路

    绝对王宠:渣女复仇之路

    她本是大齐的天之骄女,却遇渣男表错情,被人利用殊不知。从众星捧月的侯门嫡女,成为人人诛之奸臣之女,她死于非命,被仇人弃尸荒野。幸得贵人相助,借尸还魂,魂归邻国,成了国公府受尽欺辱的四小姐。这一世,她决定自己做自己的靠山!报仇雪恨,庇护至亲,遇神挡神,遇佛斗佛,一路‘渣’到底。路遇渣男,可她不知他守了她两世,若已相思,岂能假手,若有来世,定然执手,不负相思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轩邪

    轩邪

    级别设定——天地九关。第一关,破妄;第二关,炼虚;第三关,化实;第四关,婆娑;第五关,造化;第六关,诤命;第七关,涅槃;第八关,轮回;第九关,乾坤。种种神奇的天赋,种种凌厉的极武,爱情,友情,忠诚,背叛,汇聚于苍穹大陆,交织成一副荡气回肠的乐章。善与恶,好与坏,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界限,因为人都是拥有两面性的。且看一名将这点展现到极致的少年,如何在这片以天赋决定命运的大地上,搅动风云。
  • 符门

    符门

    蒙昧时代,人类灵智未开,与野兽为邻,虫蚁为伴,天怜之,故降符门于世,教化世人。门宽九百九十九丈,高九千九百九十九丈,无尽符文显化于门上,人类以此为基,创造文字,改善生活,乃至踏上符道之路。无数年后,当一位凡尘少年无意成为仙门弟子,用随身携带的符石来到这座门前之时,故事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