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郑国的开国之主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姜氏为夫人,生下现任郑国国君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郑庄公之母生他时难产,所以给他取名“寤生”,并因此而讨厌他。
姜氏喜欢比寤生小三岁的共叔段,曾多次向郑武公要求废除寤生的太子身份,另立段为太子。郑武公没答应。
郑庄公继位后,姜氏要求他把制地(今河南省莱阳县东北,又名虎牢关)封给共叔段。郑庄公说:“制邑的地形十分险恶,虢叔就死在那里。要封其他什么地方,都按您的吩咐办。”于是姜氏请封京城(今河南省莱阳县东南),让共叔段住在那儿,人们都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郑国重臣祭仲对郑庄公说:“城市的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啊!先王定下的制度规定:大的城市,城墙不得超过首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垣规模已经突破限制,违背了先王的制度,您将会因此遭受祸害的!”郑庄公说:“这全是母后的要求,我也没法逃避祸害。”祭仲反驳他:“姜氏的要求无休无止,何时能得到满足?您应该及早采取措施,别让这种倾向滋长蔓延,一经蔓延就很难抑制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的那位受宠的兄弟?”
对此,庄公没有马上处理的意思,而是说:“行为总是违背法度的人,必然遭致自己栽跟头的结局,您就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下令将郑国的西部和北部边区都划归自己统属之下。郑国重臣公子吕质问郑庄公:“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政治中心?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件事呵?如果要让位给太叔,卑职这就自请去做他的下级。如果没有这个打算,那就请您立刻除掉他,不要让人民产生其他的想法。”
此时郑庄公仍未处理,还是说:“没这个必要,他会自取祸害。”
太叔进而把受庄公与自己共同统辖的地区划入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势力范围直至廪延。
公子吕急切地敦促郑庄公道:“应该采取行动了!地盘扩大,他必将得到更多的人拥护。”
郑庄公对此不以为然,他说:“缺乏正义,就不能团结人,地盘再扩大也会瓦解。”
太叔修整完城墙工事,重新打造好武器装备,编练成战车部队,决定向首都发起袭击,并约姜氏作内应,届时将城门打开。
到了公元前722年,郑庄公探明他们发难的确切日期后,说:“可以采取行动了!”他命令公子吕统率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城。京城人民都反对太叔段,太叔段被迫逃往鄢地;郑庄公又亲率军队追击到鄢地。接着太叔带着残部逃入过去的封地共城,可是共城区区一个小城根本无法抵挡两路大军的夹击,看看无望,太叔拔剑自刎了。
在这里,郑庄公处理太叔谍反的时机就是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时机。
第四节处理问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处理问题,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稳健的气质,宽广的胸怀,然后才可以高屋建瓴,洞幽烛微,拨开重重迷雾。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端正、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的心境就会由情绪影响而波动,对出现的问题凭情绪化做判断,最后做的一定是有悖事实的处理决定。
一、冷静的心态
处理问题,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即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发生何种问题,都能稳住情绪,不急不躁;不失理智,盲动蛮干,贸然行事。所谓“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培养一个冷静的心态,就要做到制怒、怒怨、制急、制狂,有这样两个故事很能说明一个人具备冷静心态在处理问题上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成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努力,高超的技术能力,独到的洞察力等等,都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但是,中和的心理诉求更是相当重要的,中和才能使人不骄不躁,不温不火,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中和的心态是一种充满韧性的心态,富有弹性,可以承受生活中意外的压力,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冯梦龙的《智囊》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长州有位尤翁开了一家当铺。大年三十有人前来滋事。伙计对尤翁说:“这个人把衣服当了钱,回头又空手来取衣服,还要骂人,有这种道理吗?”那个人看掌柜出来,非但没有住嘴,又转而对尤翁进行谩骂,言语极其卑鄙下流。尤翁听着那个人的谩骂,脸不变色,情不激怒。他微笑着对那个人说:“我明白你的意思,都想过年,这是小事一桩,何必生气呢?”于是吩咐伙计拿出那个人典当的衣服,找出几件来。尤翁指着棉衣说:“这是给你御寒的”,又指着一件长袍说:“这件衣服留给你拜年时穿,其他几件衣服不急着用,可以先留在这里。”那人拿了几件衣服,一声不吭地走了。当天夜里,那个人死在另外一家当铺里,他的亲属与那家人家打了好几年的官司,那家当铺几乎是倾家荡产。
原来这个人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家富裕,可以敲诈,可是面对尤翁的平和应酬,他的那种小人的心态感到了巨大震颤,他已经不好意思于这样的宽恕了,就换了另一家。另一家掌柜没有控制住自己,动手打了他。尤翁这种平和的心态战胜了恶意之徒,使他避免了一场意外灾祸。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中和的心境,由此培养自制型性格,为成功奠定基础。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小说《镀金时代》里揭露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小说引起了轰动,在答记者问时,马克·吐温说道:“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此话一出,各报转载,全国哗然。外国报刊也刊登了这则消息。
美国国会议员暴怒起来,群起围攻马克·吐温。他们认为这是人身攻击,坚决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否则将采用法律手段以中伤罪起诉。
对于国会议员的群起围攻,马克·吐温经过冷静思考后,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致联邦议员的“道歉启事”:“日前鄙人在酒会答记者问时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恰当,而且不符合事实。故特此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这一段“道歉启事”登出之后,轩然大波突然风平浪静。
不难看出,前一句话说“有些是”,因其未指出谁是,故议员人人自危。后来改为“有些不是”,议员们自然都认为自己不是,再去纠缠,不是自找屎盆扣吗?只有在冷静的心态下思考问题和对待问题,才能想出绝妙的措辞。
二、平和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的。越是这种,越需要平和的情绪,做到泰然处之,才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只有心绪平和,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做出相应稳妥的决策来,使问题得以妥善处理。
有一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想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去工作,于是在网上查询有关的单位,最后他选定了十个在他认为是较理想的外贸公司,准备去应聘。应聘之前,他精心准备了一份用英文写的个人简历,分寄到这十家公司,他就在家里等消息。一个月过去了,他寄出的材料沓无音信,他于是上网又查了一下通讯地址,并无差错。当他决定要登门去他认为是十家公司中最好的一家去应聘时,恰巧这家公司的回函到了,他拆开函件一看,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回执,上面写到:“目前我公司还无招聘计划,即使有你也无机会。原因是,你英文水平太差,连根本的断句能力都不具备,岂能胜任复杂的工作,请打消这一念头吧。不要给我们添乱。”这个年轻人不看则罢,看完回执函,不禁怒发冲冠,他心里说,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全班同学中最好的,在学校举办的竞赛中获过奖,你们不录用我也就算了,何必出口伤人。于是,他准备回信反击,可当他思考用何种方式反击的,他的心突然冷静了下来,他在想,实践和理论不一样,公司和学校不一样,自己是不是太自负了,难道自己的英文真讲的完美无缺吗?想到这,他改变了想法,将反击信改成了感谢信,向公司表达了渴望和感谢批评的意愿。接下来的几天,他开始检查和反省自己的能力,也就在这时,他又收到了该公司发来的信函,可这次信里装的却不是贬毁词而是聘用书。原来,上次的函件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设计的对招聘人员的心理测试,这个年轻人良好的心态得到了认可,使他幸运地进入了无数人想进却未进去的大门。
三、稳重的气质
处理问题,不论是置身事外还是置身事中,不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属,都应该不卑不亢,保持一种成熟的态度和稳重的气质。
当然,这种稳重的气质,不是傲慢,不是目无尊长,更不是目无法纪。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是一种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旺盛斗志、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一种既不怕担责任,又不推卸责任,既不奴颜卑膝,也不盛气凌人的品质。
深圳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善于同外商斗智周旋。一次,袁庚出访某国,与某财团谈判,要在蛇口工业区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对方恃其技术设备先进,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陷入僵局。
一天,这个财团所在的市商会邀请袁庚发表演讲,袁庚欣然前往。他在发表演讲时,若有所指地说: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权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
袁庚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也促使这一财团在以后的谈判中,愿意降低专利费与我方携手合作,双方由此达成了近亿美元的合作项目。
袁庚的演讲,是在对方恃其技术设备先进向我方漫天要价的情况下发表的。演讲态度不卑不亢,演讲词有理有据。面对恃其技术先进而盛气凌人的对手,表现出了轩昂稳健的气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宽广的胸怀
处理问题,必须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勇于揽过,宽容过错,重在未来,这样才能把问题处理得更好。
日本的明历年间,江户发生一场大火,连续烧了数天,把幕府首都几乎烧成一片灰烬,市民受到非常惨重的损失。当大火不断蔓延,火势无法控制时,有些官员拚命地设法抢救,而有些人则慌张得手足失措。等到火势扑灭之后,检讨功过,一些朝中大臣纷纷主张,要惩罚那些束手无策的庸官,认为他们应该为火灾的损失负起责任。
当时,幕府总管科保正之说:“这场火灾,是德川执政七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灾祸。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一定要严惩罪有应得的失职官员。但过去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像这种灾祸的防范责任应由谁来承担,也没有教导大家处置的方法,因此难免有些官员会手忙脚乱的。所以我认为与其要严惩那些官员,不如根据这次惨痛的教训,订定火灾处理的规章,明确划分职责,教导市民严加防范,使以后不再发生这种意外,如此才更有意义。”
由于科保正之的开明作风,使得处罚失职官员的议案不了了之,同时,政府一面展开重建工作,一面也扩大教育百姓,防止火灾再次发生重演,劫后的愁云惨雾,也因此一扫而空了。
我们知道,人类都有一种通病,喜欢在事情失败之后,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假借国际局势、社会环境、商业不景气、运气不佳等种种托辞,来替自己找借口。像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因为如果发生问题,往往是自己控制不当所造成的。所以当我们决定要推动某项业务时,除了事前详细规划,并严谨慎重地去执行外,一旦面临问题时,也必须要挺身而出,以扭转局势,如此才不至因为彼此的推托,而使事态严重发展。
科保正之曾经说:“居领导地位的人,一旦措施失败就应负起完全的责任,尽管是部属的失误,也要检讨是不是自己交代不清,或是监督不力?绝不可认为错误是别人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责任。”
以江户大火的事件来看,科保正之认为,在责备部属的错误之前,领导者应首先考虑到是否因自己没有远见,而忽视了规定处理的方针,或教育百姓进行防范。所以火灾的发生,领导者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不能不先检讨自己,就随便惩罚部属。
应该说,幕府总管科保正之就是一个具备了宽广胸怀的人,因此,经他处理的事,一定是令人钦佩的,也更易令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