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可能成为你的全世界
走在秋季里,天空蓄满一钵灰蓝色。
此刻,沁人心脾的温暖在日益寒冷的气候衬托下才显山露水。
忽然一片落叶飘下,遮了眼帘。阿意淡淡地开口,跟我讲起她三年前在街头落魄的故事。
彼时的阿意在一家上市公司里工作,是部门经理的候选人。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一切,实际上牺牲了她工作以外的人生。
世间诸事,总难都如人意。最后的最后,阿意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失去了爱情,又因失恋后情绪低落导致工作失误,最终失去了升职机会。
于是,阿意想躲开咄咄逼人的世界。她选择了回到故里,记忆中的家乡。
下了车,阿意认真打量着这个在回忆里质朴的世界。原来这里也变了,平地盖起了大楼,田间小路成了双车大道,古味丢失了,只剩下现代气息。
阿意的眼泪终于掉下了。记不得那天大雨中是谁遮着自己、送自己回宾馆,阿意醒来的时候得了重感冒,脑袋却清醒了: 两年前外婆就已去世,那片在记忆里灿烂的牵牛花早已谢了。
第二天,阿意毫无目的地踱至一户人家门前。眼前房子的砖块裂了很多,门外的围墙稀稀疏疏的,特别是大门,给人残垣断壁的感觉。
可是,屋内传来阵阵笑声,那种快乐是山间清泉缓缓扫除心里尘埃。
快乐就在追忆往昔的时候被找寻到了,阿意嘴角轻扬。
阿意隐约明白了那种快乐的名字,其实就叫做自己的世界自己做主。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自我存在的过程。
说到这儿,阿意对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说:“从小学开始,我为了获得父母的称赞,就选择永远保持班里‘第一名’这个头衔,白天黑夜与课本为伴。而越长大才越发现,这个世上永远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存在。”
我接口道:“似乎每个要强上进的小孩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我们只能安慰自己,有些人不是人,是神!”
阿意哈哈大笑,说:“我要是早能想通该多好啊!那段时间就不会过得那么累了。我那时总是努力抓住自己身边的一切,努力让自己在所有的小团体中都做到最好,让遇见我的每个人都只看见我的好。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当一切不尽如人意时,我应该怎么去面对。以前看到报纸杂志上那些分手后的恋人在绝望中自杀谢幕世界,只留下遗言一句: 全世界坍塌了,我活不下去了。我总是免不了无奈地摇头点评: 这些人太傻了。可是后来轮到自己失恋,就突然理解了那些人的想法。”
是啊,两个人相爱的时候曾经想过的天长地久,在分手的时候全然变成了另一种风景。空气中写满辜负的时候,心镂空了,千疮百孔如火山石。
那些酸楚都是火山喷发时的壮烈,厮杀了无数欢乐的时光,全世界都天翻地覆了。
一个人吃饭走路,到处走走停停,灵魂都飞到半空,什么也不知道了。可是,浑浑噩噩的日子也在某一天清醒后结束。
阿意说,曾经以为自己的全世界被毁灭了,可是却突然顿悟,一切都还在继续。
阿意这才恍惚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痛苦是如此,欢愉也是如此。
越长大,越容易把自己的心丢了。一开始沿着的路,越走越远,丢了方向,茫然走着,走错了方向也不自知,就顾着蹲在地上嚎啕,以为被世界辜负。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如此。
人总是容易分不清生活历程中所做出的那些抉择是跟从自己的内心,还是为了自己认为的世界中心。
扪心自问,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灵魂生活的工程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却沦为了工程的搭建工人,需要付出汗水和鲜血,需要凝听太多的规划和建议。而自己也不明白,之后这座大楼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连将来会从这座楼里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都不知情。
这是存在的意义吗?
全世界是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看到、听到、闻到、摸到和想到等的总和,它们才是判断生活质量的标准。
走的每一步路,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旅途中的一抹风景。
无从选择,于是安然接受。
那样,全世界就变得长远和辽阔。
放下了执著的世界中心,无路可走的时候哀愁就不会泛滥,不久便会有柳暗花明的安好。
就这样,阿意不再对那个失败耿耿于怀,结束了自己人生失败的结论。选择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自己内心所求,既有了价值感也有了快乐。
忽然某一天收到了公司总部发来的升职信。
有时,别急着跟世界宣战,且停下来看看是不是牵错人,走错路,看错景,会错意。
当然,更别给自己的全世界下定义。在自己的人生中,谁都不会永远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而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谁的眼光都不是衡量生活的尺寸、人生参考的标准。
自己的存在要慢慢确定,慢慢来。在大千世界里一枚小小生物的存在,在自己小世界里踏实的爱的存在,才是生活的最终意义。
全世界原来谁也不是,只是每一段路上的风景。
痛快地背井离乡
前一刻,杜晓还窝在床上翻看微博空间里朋友们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照片,即使是图片下面简单的文字备注,也让人觉得羡慕至极。
那是多么不一样的人生,闪闪发光,让杜晓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片阴霾,乌云密布,而别人那里明亮耀眼,晴空万里。
明显的失重感,让她一瞬间不知所措,恍恍惚惚地只能翻箱倒柜地打开自己的小金库。
于是,安心接受了自己要不了这样潇洒生活的答案。
下一刻,杜晓的男友突然发来一条短信说:“杜晓,我们分手吧,我要去伦敦了。”
交往了7年,他就这样干脆利落地以一条13个字、16个字符的短信结束了。
杜晓蹲坐在床上,感觉一切都是梦。
别人的天涯流浪,男友的放手洒脱,自己的原地停步,这一切根本不是她想要的。
在床头,她张贴着一个大大的笑脸,上面写着——26岁后,我要远走天涯。
杜晓去过很多城市,三五天或者七天半个月,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窝,继续生活。
大学毕业那年,她想去西部支教,家人反对,男友抗议,她作罢了。
开始选择工作,原本想选择喜欢的室内设计,家人很快拿来了银行工作的申请表,于是她埋头填写,顺利通过面试,就这样成了一个拥有稳定工作的白领。
家里为她在工作的银行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上下班方便,她还有自己的车子,周末回家方便。
她明白自己不快乐,可是这样的不快乐是不是矫情了?
她不需要在西部忍受高原气候,忍受贫穷与饥饿,不用面临一些未知的困苦生活。
她不需要在拥挤的人才市场里经过重重人海,将自己的简历递给招聘企业。
她不需要在每个月房租压力下生活,不需要在公车里被汗水和拥挤打败整洁干净的妆容。
是的,这些她都不需要。
可是,从没有人问起她到底需要什么,包括她自己。
按部就班,看上去井井有条的生活,杜晓厌倦了,却不知道要不要破蛹而出,因为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是一只蝴蝶还是飞蛾。
还有7天,杜晓26岁生日。
命运数字是7。
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好几次后,杜晓坐了起来,打开网站,只花了7分钟,就定好了去他乡的机票。
快速关机,心跳怦怦,她怕下一刻自己又被怯弱打败。
黑暗中,摸索到手机,打开那一条让她难堪非常的短信,快速回复:“好。”只花了7秒钟。
这样干净利索的速度,仿佛在玩水果忍者游戏,每一刀都要在点上,快准狠,才能赢得胜利。
第二天清晨,打响了家里的电话,带着起床后的鼻音,她小声地告诉妈妈:“我被抛弃了,他说他去伦敦,不要我了。”
继而是很长的沉默,电话那头,妈妈气急败坏地叫喊,她已然听不见了。
别问了。别说了。别怪了。这些词在她脑里呼啸而过,最后化成了一个简单的自我催眠——别听了。
愕然发现,在生活中,她用了太多的“别”字,虽然和“不要”是相近意思,但多了一层客气请求。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却变成了局外人,只有微小请求:别人别再进军她的城池了。
“妈,不要说了,我不想听了。”
其实她没有那么难过,只是有点舍不得。
家人的愤怒和同情就像是准备好的戏码,要拉她进入悲伤的受害人角色,她必须入戏,才能满足观众。
但不爱本身就是最大的陷阱。为什么不趁早结束,还要拉扯到溺亡呢?
那一刻,内心突然划过一丝惬意,那是孩子手里一直飞不起来的风筝,忽而一阵大风来,风筝飞起来了,高高地,远远地,自由自在。
坐上飞机那一刻,她给家人发了一条短信:“原谅我的任性,我想要一个人静静,一定保证自己安全安好。”
2小时50分钟,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他乡了。
这一次,没有熟悉的人事物,只有一切未知。
原本窒息的心,却突然可以自由呼吸了。
在出租车上,因为方言的问题,她和司机鸡同鸭讲了很久,最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最终还是到了她所说的地方。
住了一晚的宾馆,第二天,她便开始找寻工作,在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相关岗位,不停地投递简历。
这样做的直接麻烦是,接到好多个电话,都无法想起是哪家公司。但那又怎么样,可以上网查找,只要心甘情愿,一切都变得很简单。
经过一个星期的坎坷面试,她总算拿到了一个室内设计师助理的职位,工资2000块。
工作有着落后,她开始张罗着租房子。喜欢的太贵,租得起的看不上,无奈下,咬牙选择了一所每月租金1000块的房子。
入住当晚,她仔细做了一笔账,规划了以后的生活。
在这样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她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她需要试着学习当地的方言和习俗,好让自己不被城市排挤。
她需要对自己上心,每天的消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能挥霍无度。
她需要将自己的小窝装点成她曾经最想要的天堂。
她需要盘算着怎么样工作和学习,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她需要……
每天就在这样的“需要”中度过,原以为这是一段极为尴尬的逃避,在熟人看来就是因为爱情受伤而逃离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被取而代之。
可是,认真过下来,好像过得也不赖。
虽然曾穿着高跟鞋因为赶不上公交而大声哭泣,曾加班到深夜因为肚子极饿而呜咽,曾因为房间里出现大批蟑螂而鸡飞狗跳,也曾因为计划书没通过而被大声咆哮……
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种的因,而结的果。
多了一股心安理得。
一年后,背井离乡的她重返故乡,那里亲切而陌生。终于有勇气回来看看这座思念很久的城市的人,沿途的风景好像尘封的岁月流转,多的是感慨,而非抱怨。
耳边放着应景的歌——
苍山洱海旁你在我身边
这次的夏天和从前不太一样
单车在经过田野你轻轻唱
睁开了双眼只剩下相片
牵手走过的街道就在眼前
经过的路人和我们那时一样
真的永远无法和你在一起
但我会微笑着想起远方的你
一年的时间,她眼角眉梢生出了坚毅和果敢。
微笑坦然,并没有过多的无奈生活要投诉,也没有那么多不甘不舍要发泄。
这段光阴让她明白: 不管选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努力让它变成想要的样子就好了,不要着急否定自己的一切,要不,这个肯定将遥遥无期。
冷不丁,在转角遇见她的前男友,只有轻轻一句“好久不见”。
离乡背井,离开那些早需要被淘汰的温柔乡,背离那些早已干枯的无底井。一刀两断后,人生才能够重新翻篇,书写下一段故事,铭记更多的美好。
是啊,何必和往事痛苦不分离,陌生的孤独的旅程都是成长需要途经的风景,别扯着回忆枯死青春。
因为如果那样,后来的墓志铭上只会轻描淡写: 不值得。
不要渴望别人给你力量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每次品读舒婷的这首《致橡树》,紫伊的内心都会多出一份坚持和自立的警醒。这样的爱怎么能让人不歆羡,这样的人怎么能叫人不深爱呢?
任何一份爱都是需要从心底自发生成,唯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而爱自己的前提是不蔓不枝地自我豢养,不依附任何一个人。
所以,紫伊一直独善其身,仿佛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无需旁人的扶持,总能肆意地绿出自己的姿态。
大学期间,紫伊是许多男生追捧的“沈佳怡”,天天都有特殊待遇上门。
她不孤傲,很亲民,但在男生眼中,永远不明白她这座城池何时才能被攻陷下来,只是知道有机会。
四年时间,紫伊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单身,点到为止地与男生交谈,并不复杂地暧昧,就像朋友一般。
突然,紫伊有了一个男友,一名不见经传的房地产销售人员。朋友都纳闷,为什么是他。
不久,答案便浮出水面。
比起男朋友的角色,这名男生可以称为“哥爸妻夫”,一人分饰很多角色,紫伊因而也可以在萝莉、公主和女王之间轮换角色。
最主要的是,这个男生是紫伊的高中同学,为了她选择到学校附近的房地产公司工作,一做就是四年。这样的诚心诚意着实打动了紫伊。
毕业后,紫伊本想着男友可以和自己回家乡发展,但公司在他交上辞职信的第二天把他升职为经理了,出于现实,男友留下来了。
两个人分居两地。
紫伊体贴男友的辛苦忙碌,常常利用空闲周末时间,搭乘18个小时的火车去远方看男友。为了省钱,她只买硬座,到站的时候,腿都是肿的。
最初,男友总在月台上等待着她。
“我工作太累了,以后你可以自己下了火车后打车过来吗?”冷不丁地,某天晚饭的时候,男友小心翼翼地询问。
紫伊愣了一下,压下心里的不舒服,微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