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代表人物:塞德尔兹)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因为每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可能,孩子的天赋就像阿里巴巴的宝藏,需要我们打开那扇紧闭的门,把天赋释放出来,孩子将来的区别就在这里。
——心理学家、哈佛教授威廉·詹姆斯
【精彩导读】
塞德尔兹小传
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1900~?),他的父亲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曾师从于美国心理学教育之父詹姆斯博士。
小塞德尔兹1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开始学生理学,不久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6岁那年进小学,上午9点还是一年级,母亲中午去接他时,已被编入三年级,当年小学毕业;7岁想上中学,因年龄太小学校不接收;8岁上中学,没多久,学校就同意他不再上数学课,并让他协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不久,他退学了。
很多人专门从各地赶来考他。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感到头疼的难题来考他,没想到他很快答了出来。这一年,他才9岁。
在随后的两年里,他还是在家自学。11岁时,他考进了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就能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他12岁时,却擅长连不少学者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他精通古希腊文,在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作品时,就像其他孩子读《鲁滨孙漂流记》那样轻松自如。他还精通语言学和神学,同时还熟读了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书籍,并熟悉美国的政治和宪法。15岁时,塞德尔兹从哈佛大学毕业,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人物故事】
自由成长的天才
小塞德尔兹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的学习,如果他不想学习,他父亲塞德尔兹绝不强求。事实是,每学一样知识,小塞德尔兹总会觉得快乐,并主动要求学更多的知识。
塞德尔兹不但不把儿子关在房间中,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这样说,小塞德尔兹的教育始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
他的教育是建立在轻松、自由、愉快的基础上的。他很注意保护孩子自由的个性,从身心两方面都尽量避免让他受到束缚和压抑;他认为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超出了视觉,所以非常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并且借助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赛德尔兹经常为儿子度身定制游戏和玩具,内容涉及绘画、音乐、造型、语言、表演、智力、体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游戏和玩具中藏着一些知识的玄机,等着淘气的小猫自己发现古怪后,塞德尔兹博士再因势利导讲授知识。
赛德尔兹任由儿子拆弄家里的钟表仪器,悉心解答小赛德尔兹貌似不合规矩的“荒唐”问题。第一次荡秋千时,小塞德尔兹非常害怕。“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时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这样的,”塞德尔兹鼓励小塞德尔兹说,“我第一次上千秋的踏板上时比你还要害怕,站在那里根本不敢晃动。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荡得很高很高。”
最终,小塞德尔兹克服了心中的恐惧。
赛德尔兹用秋千的例子形象地说明,当孩子第一次做某事感到恐惧的时候,鼓励会让他勇往直前,而打击或嘲笑孩子的恐惧,只会使一颗带毒的楔子钉进心灵,即使拔出来也留有伤痕。
【哈佛观点】
给他一个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真实是重要的,梦想也是重要的。梦想对于孩子是一个解放,会使孩子从现实的束缚走进自由的世界。泯灭孩子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实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孩子的健康成长受到抑制。
像植物生长一样,孩子也需要精神上的各种养料。自由便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养料。而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某些天真的想像感到忧虑,常常善意地控制孩子的一些本能需要,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
罗素说:“如果孩提时代的想像力通过适合各年龄的刺激保持得很活跃,那么当他以适合成人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则以后的想像力会更为活跃。”
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傅高义小时候就很喜欢做手工制作,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制作各种小玩意。
每次,当傅高义做完小玩意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总是不耐烦地对他说:“别整天做一些无聊的事,好好学习吧!”
有一次,父母带着小高义到舅舅家去做客,妈妈发现客厅里挂着几件很别致的小玩意儿,就问小高义的舅舅:“这么别致的装饰品在哪里买的?”
小高义的舅舅却说:“这是小高义的表哥杰克做的。”杰克也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高义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能做这样的玩意儿,你相信吗?”
妈妈想起小高义平时做的一些小玩意儿都被自己扔到了储藏室,不禁有些惭愧。
回家后,小高义精心做了几个小玩意儿,妈妈果然没有再把它们扔掉,而是挂到了墙壁上,从此,小高义的小创作越来越多了。
童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而孩子创造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根据调查显示,处于宽松自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限制自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这是因为,在专制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没有自由的发言权,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缺乏创造力。
只有在拥有自由阳光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人格才会受到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才会是平等的、民主的。有什么事情,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商量,共同想办法。如果孩子的意见比较中肯,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从孩子的建议,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轻松互动】
1通过阅读傅高义的故事,对你教育孩子有什么样的启发?
2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你是否能够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3你认为是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好;还是较为严格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好?
【亲子共品】
哈尔滨市女孩辛蕴甜因为14岁就考上了大学而远近闻名。不过,她一天学也没有上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类型的补习班,理科由妈妈教,文科由爸爸教,却轻松考出了560分的成绩。
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她是自由和快乐的。辛蕴甜每天睡到自然醒,一般都是上午学主科,下午按照兴趣来学。晚上看一些科教片、历史片等,平时父母还教她溜冰、游泳、跳舞。大院里的孩子都愿意来找她玩,因为他们知道,辛蕴甜总是随叫随到,她的父母也从来不阻拦。她父亲表示,“虽然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是我从自己教育孩子中悟出一个道理: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份苦差事。不要强制孩子做这做那,而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哈佛观点】
松开翅膀,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和想像
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探索外面陌生世界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如果成人用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这种探索陌生世界的翅膀就会被逐渐禁锢。
在一次庆祝六一的联欢会上,主持人说:“请家长们向后退几步,给孩子们留出一片自由的空间,看看我们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表现得怎么样。”家长们试探着退后了一步、两步、三步,便哄笑着不肯再退。而且不一会儿,就又紧紧围住了孩子们,并不时大声提醒队伍中的孩子注意这个、小心那个……站立的大人们形成了一堵人墙,遮得孩子们密不透风。
现在的孩子,承载着太多的爱,这种爱有时候在孩子四周形成厚厚的屏障,阻碍了孩子的自由活动。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都为孩子费尽了心血,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将来能成才立业,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但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社会立足?是父母亲怀里抱大的孩子吗?是生活在父母羽翼下毫无主见、毫无个性的孩子吗?不是。每个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做起来却往往因为爱心太切、期望太高而把孩子“箍”得太紧。他们无法对孩子放手,不敢松开孩子的“翅膀”,哪怕是几步之遥。为什么在生活环境、教育条件越来越好时,我们的孩子反而自主能力越来越差了呢?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在爱孩子的同时,曾经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样回答的。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所有的鸟都可以清楚地听到。”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