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9000000007

第7章 主道

【原典】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①。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②,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④。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⑤;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⑥。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⑦。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⑧,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注释】

①者:通“诸”,之。②见:通“现”,下文“君见其所欲”“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与此同。③雕琢:此处指精心粉饰自己的言行。④表异:伪装。⑤素:本色,此处指实情。⑥漻:通“寥”,寥廓,高远。⑦竦:通“悚”,害怕,恐惧。⑧敕:勉励,鼓励。材:通“才”,才能。

【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判定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这个准则以明白事情成败的缘由。所以君主要以虚无安静的态度来应对万物,让事物以它反映的内容来确定名称,让事情以它自身的性质去形成。内心清虚的人,就可以知道事物的真实情况;行为清静的人就可以了解别人的行为是否正确。进言的人自会形成主张,君主不要事先规定言路;办事的人自会形成效果,君主不要事先规定他怎么做。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也就不用多事,而使事物呈现出各自的真相。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自己的欲望,如果君主显露出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粉饰自己的言行去迎合君主的欲望;君主不要显露出意图,如果君主显露自己的意图,臣下就会伪装自己来迎合君主的意图。所以说:君主不流露出自己的爱好,不显现出自己的厌恶,臣下就会表现出实情;君主不动用自己的心机,不动用自己的智慧,臣下就会自我完备。所以君主虽然有智慧也不思考具体事物,而是一切按法办事,使万物处在它们适当的位置上;君主虽然有才能而不表现在行为上,以便察看臣下依据的是什么;君主虽然有勇气而不表现在威怒上,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所以君主不使用自己的智慧却表现得非常明智,不使用自己的贤能却能够建功立业,不使用自己的勇力却可以变得十分强大。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作掌握了治国的原则。所以说:是多么的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君位上;是多么地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智的君主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智的君主治国的原则是,使有智慧的臣下竭尽全力地为国出谋划策,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让有才能的臣下勤奋地献出自己的才能,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治国获得成功而君主也就获得贤能的名声,治国有了过失那么大臣就会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比表现自己贤能反而可以成为臣下的老师,不使用自己的智慧的君主反而可以成为有智慧之臣下的主人。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是明智的君主治国的原则。

【原典】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①。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②,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③,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注释】

①疵:过失。②函掩:包含,涵盖。③刑:通”形行为的表现。

【译文】

做君主的原则在于不能让臣下看出自己的意向,这个原则的运用在于不能让臣下了解自己的想法;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了就好像没看见,听到了就好像没听到,知道了就好像不知道。君主知晓了臣下的主张之后,不要变更它,用验证的办法来考察他的言行是否一致。每个官职都只配置一个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严密地包藏起自己的行迹,隐藏自己的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君主排除自己的智慧,抛却自己的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是否与自己相同,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能谨慎地插好门栓,不牢固地守好门户,那么阴谋篡权的臣下就会如同老虎一般闯进来。不慎重处理政事,不掩盖隐藏自己的真情,贼子的企图就将产生。杀死自己的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的,所以称这样的臣子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的过失,所以称这样的臣子为贼子。君主应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主的意图决策显得广大无边,深不可测,对臣下的言行加以审核,要求达到完全一致,擅自胡作非为的要给予严惩,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的情况:臣下使君主的耳目闭塞是一种蒙蔽,臣下控制君主的财利是一种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是一种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一种蒙蔽,臣下得以扶植党羽是一种蒙蔽。臣下使君主的耳目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君主的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些方面本来是君主应当独自掌握的,不是臣下所能操纵的。

【原典】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①。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②,不约而善增③。言已应,则执其契④;事已增,则操其符⑤。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⑥,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堕其业⑦;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注释】

①退:此处指不露锋芒、不为人先之意。②善应:善于提出自己的主张。③善增:善于提高功效。④契:古代一种凭证。在竹简机或木片上刻字,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验证的时候将两半相合。⑤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用竹子、木头、铜或玉制成。中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验证的时候将两半相合。⑥暖:温润。⑦堕:通“惰”,懈怠。

【译文】

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君主不亲自操持事务而知道臣下事情办得笨拙还是巧妙,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是得福还是得祸。因此,君主虽然不说话,而臣下就能很好地谋事;君主虽然不做规定,而臣下就能用很好的技能来增加做事的功效。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应当拿出符来检查;臣下增加了做事的功效,君主就应当拿出契来兑现。符、契对合验证的结果,就是赏罚产生的根据。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然后依照他们的职事来责求他们的成绩。成绩与职事相吻合,职事与主张相吻合,就给予奖赏;成绩与职事不相吻合,职事与主张不相吻合,就予以惩罚。明智君主统治的原则,要求臣下不可以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而做不到。因此明智的君主行赏,就如同及时雨一样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就如同雷霆一样威严,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因此明智的君主不会随便去赏赐,也绝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业;惩罚赦免了,奸臣就容易干坏事。所以,如果确实有功劳,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如果确实有过错,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君主对疏远卑鄙的人也一定给予奖赏,对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予以惩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同类推荐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热门推荐
  • 月落笙起

    月落笙起

    三千年前天界联人共封魔界,联盟气数将尽两位神使只得化自己魂魄为晶石沉溺通魔桥阻断魔界通向人界的结界。三千年后,断云山的施工晶石被专家意外打破,神将驻留的肉身感应到,遂唤来破龙族人去找来天巫转世共同应对。晶石内的魂力将被日月稀释殆尽,魔界将直通人间,天下必将打乱。神使重生不知道能否挽救危在旦夕的人间。
  • 末世之丧尸女帝

    末世之丧尸女帝

    突如其来的末世,街道横行的丧尸,随时会背叛自己的亲人、爱人一座黑红的软榻上,慵懒的半躺着一个身穿火红的长衣、三千白丝、妖艳的红瞳的女人。让人甘愿沉沦的瞳孔注视着底下“人”“我、便是这里的、王”
  •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本书分为三篇16章。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经典理论著作的主要内容;中篇和下篇分别系统论述了不孕不育的中医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其中的方药大多是作者30余年从事不孕不育临床工作与研究的经验总结,立方遣药平允而无偏颇,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进展部分介绍了国内许多著名中医学家治疗不孕不育的宝贵经验。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部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专业科研人员和不孕不育的患者阅读参考。
  •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描写了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内容包括:红宇;法国中尉女人;飘;孔雀东南飞;张铁匠的罗曼史;三笑姻缘;风筝奇缘;秋雪湖之恋;爱的荒漠;月亮女神的爱;八月照相馆;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人鬼情未了等。
  • 墨道独尊

    墨道独尊

    圣元大陆,文墨两家割据,万年纷争不断。万年前,墨家始祖墨翟,以一己之力,力压文家,苍天之下,墨世无双。万年后,墨翟之名逐渐被人忘记,文家崛起,墨家式微,风雨飘摇。在这墨世渐衰,文家当道之时,一名少年,从界外归来,誓要让墨世重现!他名……墨翟!
  • 传说之至尊五神

    传说之至尊五神

    简介:远古有一神,三祖,104位至尊,八大外至尊,共同守护神界,数十万纪元过去,主宰们已经离开,但在离开前留下五个孩子,他们拥有着天地至尊的称号他们就是……无上龙帝!龙晨,至高剑帝!剑玄,破天刀帝!刀翼,天启战神!战雷,神之太子!神破空看他们如何守护众生。……PS:不一样的小说,全新的体系,没有废物,只有最强,拯救天地浩劫,这就是至尊五神
  • 被男神圈养的日子

    被男神圈养的日子

    生or死?地缚灵的日子孤单而寂寞,一个突如其来的男子打破了这一切。他冷漠而强大,沉默且寡言……直到——叶晚婉发现他的另一面。这就是一个小孤魂被包养的甜蜜故事?!
  • 长安书事

    长安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风云行天下

    风云行天下

    两个出身武术世家的正直帅气的年轻人,父亲遭人暗算被杀。林风,一个年轻,英俊而又武功高强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好兄弟,陈虎无奈走上逃亡复仇路两人误入煤矿,却意外得到贵人相助,继承矿长石强的矿产。林风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兄弟的帮助成立了风云集团。林风深得女孩的喜爱,在林姝、易晓倩、李菲儿三个美女的爱恋中,林风的风云集团广纳人才,成立的风云集团。风云集团受到了大财团的挤压和迫害,风云集团在林风等几个年轻人的带领下铲除了恶势力,征服了国内市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林风查出了杀父仇人竟然是……深爱着林风的三位绝色天香的美人,感人肺腑,让人羡慕的爱情究竟如何?当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灾难,风云却世界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