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多元化战略指企业进入与现有市场(或业务)相关的新产品市场或者新业务活动,主要追求的是运营协同,在资源和行动上实现共享。
这一点可以用“范围经济”概念来理解,进入两个相关产品市场或者经营活动,要比只进入其中一个产品市场或经营活动更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公司通过范围经济来创造价值,主要通过两种基本经营性经济形式来实现,即在经营层面通过行为共享,在公司层面通过核心竞争力的传递,或者两种相关的行为同时进行。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生产经营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生产的成本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迪士尼公司的电影《狮子王》大获成功后,并没有停止开发《狮子王》的潜力,而是通过开发与《狮子王》相关的产品,在迪士尼的电影、主题公园、音乐和零售品部门之间实现活动共享,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获利丰厚。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业务范围没有明显产品相关性的产业。不相关多元化关注的是财务协同,也称为“财务经济”,指借助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投资,通过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成本节约。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实现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企业内部要有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将资本投入到更能带来效益的部门。当不相关多元化企业集团的子公司打败独立的竞争对手时,产生多元化溢价,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反之,则会出现多元化贬值。
一般情况下,由于实施单一业务战略,一旦主营业务赢利能力不好,公司业绩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不同业务单元所产生的收入可以抵减企业获利的不稳定性,使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所以实施多元化战略能够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可以增强市场力量,产生管理的协同、营销的协同、生产的协同和技术的协同,实现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多元化战略也会造成公司管理的冲突和资源的分散。
(2)公司的业务层战略
公司的业务层战略是指一系列相互协调的使命和行动,旨在为客户提供价值,关注如何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展开竞争。
企业在和竞争对手竞争的时候可以显示各种优势,但是一个企业拥有的最基本优势只有两个:差异化和低成本。据此,公司业务层的基本竞争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第一,成本领先战略,指通过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即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使企业的成本保持低于同行业水平。因为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也会随着企业累积产量增加而下降,所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可以达到成本领先的目标。
第二,差异化战略,指企业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以其与众不同取悦顾客,例如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人力差异化、形象差异化,等等。差异化战略的重点不是产品的成本,而是差异化是否能够取悦消费者,取得预期的高回报。
第三,集中战略,指通过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或者集中服务于某一局部市场,其重点在于特定或具体的细分市场上,通过集中在某一方面的特质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还有两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一种是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涉及企业外部的组织实体、行业市场或者业务流程,等等,包括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指企业通过整合其他企业、合并竞争企业,提高资源与能力的流动,减少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迅速发展。纵向一体化战略也称垂直一体化战略,企业通过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生产要素或下游产品深加工、销售领域扩张,实现纵向垂直的价值链条。
另一种是国际化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制定国际化的经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而展开积极的运作。通过实现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广泛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
3.企业增长型战略的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要实现利润增长,途径不外乎这样几个:创业发展、并购与合资。
(1)创业发展
创业发展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最常用的做法。目前声名显赫的大型企业最初都是从创业发展开始的。通过研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辟新市场,永远做市场的领跑者。
创建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其口号是创造科学奇迹,在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工业实验室,一再推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材料、新产品,比如快干型汽车喷漆Duco、尼龙、特富龙、丙烯酸类树脂聚酯薄膜、丙烯酸纤维、莱卡弹性纤维等新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美国宇航员穿的21层太空服中有20层是用的杜邦材料。强大的创新能力使杜邦公司成为享誉世界的工业巨擘。
在市场给一个新产业的出现提供了足够的条件时,创业发展是不二选择,因为这时几乎没有合适的可以并购的企业。
当然,内部创业面临着很高的失败风险,主要是因为开始创业的时候规模都比较小,不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新产品要实现商业化也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周期。历史上很多非常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都是在商业化这一步上倒下了,令人扼腕叹息。另外,企业追求快速有效的回报,一旦新创业部门的赢利达不到预期,就容易被割舍或荒废,这样半途而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要实现创业发展,一定要做好三个环节:
第一,研发环节。必须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要在基础性科学和技术研究上实现突破。只有注重技术和产品研发,才能永远引领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商业转换环节。实验室里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利润。搞科研和商业化有很大差别,科研可以不计较投入产出,不以赢利为指标,一旦要商业化,就必须考虑赢利,以赢利为指标来考量。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赢利模式,让合适的人推广新产品,将前功尽弃。
第三,要打通研产销环节。研发、生产和销售不是各管一段,各自为政,要想实现新产品的赢利,必须使研产销环节实现联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并购
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屡试不爽的方法,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进入新的领域或缺乏竞争力的领域。
AMD公司看到了显卡和处理器配合的重要性,收购了显卡芯片的制造巨头ATI,令英特尔公司措手不及。微软看到了在线业务的巨大前景,于是要斥资收购雅虎。创业发展是企业增长的稳妥方法,但是过程比较长,一个新的商机出现了,需要迅速把握机会,有时晚一步就会步步晚。在这种情况下,并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壁垒很高而且稳定的行业,并购可以绕过行业壁垒,快速进入行业。当然,并购不当不但不会实现预期目的,反而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损害企业的利益。
(3)合资
合资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一种方法。企业看到处于萌芽中或者成长中的新产业,但一时又拿不出足够的资本,或者即使有足够的资本,也不愿意单独承担风险,这时,就可以选择合资的方式,与另一家企业组成合资公司,用合资公司作为进入新业务的工具,提高兴办新企业的成功率及进军新领域的速度,同时分散投资风险。
合资的局限在于,风险被分担的同时,利润也要被分成,因为投资的风险和回报一般都是对等的。此外,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必须同合伙人共同分享。因此,企业选择合资时,需要设计严密的合资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
首先系统研究合资伙伴的合作能力,明确合资双方的责任,确保合资项目对合资双方的价值;然后制定详细的合资计划,明确合资目标,建立合资项目的执行机构及合资双方流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合资相关事项的处理制度;最后认真执行双方的合资契约。
三、企业并购的动因
为什么要并购?并购理论中有一个“5W2H”模型,其中第二个W就是Why,在并购之前,企业管理者要反复自问:我为什么要并购?不并购不可以吗?难道因为“他们”并购了,我也要并购吗?
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就要追求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使自己变得强大。一个小企业靠什么与对手分庭抗礼呢?靠的是自身的发展和适时的、恰当的并购。
能够并购别人,证明你有实力;别人愿意并购你,证明你有价值。总之,在一个市场化充分的行业或者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和并购毫无关系。
客观上,企业并购的成熟时机是该企业陷入了通过自身积累自然增长的瓶颈;主观上,企业自身又有了并购整合的实力,而且目标企业已经明朗,这时并购就开始了。
1.号外,他们牵手了!
2010年3月底,全世界主流财经媒体的眼睛都盯在了一桩交易上,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一时间,“吉利”、“沃尔沃”、“李书福”等词条的搜索量飞速上涨,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各大门户网站、财经网站纷纷开辟专题,全程报道这桩交易,盛况空前。
从目前形势看,吉利并购沃尔沃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的正确决策,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欧美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欧美汽车工业更迎来了寒冬,市场下滑迫使世界汽车巨头或破产保护,或变卖资产套现,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并购机会。通过海外并购,中国汽车企业一下子推开了本土化生产的很多阻力,成功解决了汽车出口的技术标准、环保法规等问题。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能够获得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政府之所以支持这项并购,主要是因为该并购案符合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吉利与沃尔沃如同蛇与象。更重要的是,从技术、管理到企业文化,从品牌整合、工会组织到生产技术,中国本土企业兼并海外优秀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此次并购,吉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福特卸下了一个背了近十年的包袱,沃尔沃保住了品牌。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沃尔沃的老板是谁,人们都会记得这是来自北欧瑞典的品牌,这是品牌的力量。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雷(Alan Mulaly)对该项并购的评价是:“本协议为沃尔沃轿车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打造出沃尔沃这样驰名的自主品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吉利并购沃尔沃让这条路显得宽阔了。吉利通过并购,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先后把英国锰铜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和沃尔沃汽车拉到了自己旗下,快速走上国际化之路。
2010年8月创下了全球并购交易额的单月新高,达到2850亿美元,其中引人瞩目的交易包括“香港超人”李嘉诚以700亿港币收购英国电网,英特尔公司以77亿美元收购杀毒软件企业McAfee,新西兰Rank Group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包装公司PTV,这些巨型的并购交易都证明了并购的强劲生命力。那么,他们为什么“牵手”?
2.他们为什么会并购?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并购的目的:
(1)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通过对目标企业实施并购,企业可以迅速实现其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并购后,企业的数量减少,竞争对手减少,并购企业的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也扩大。如果一个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当少,而单一企业的市场份额又足够大时,该企业就有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获得垄断利润,这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
(2)追求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现有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工不同使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需要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对方的产品。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的资源配置将许多市场交易变成企业内部的交易,从而避免了市场交易,回避了市场价格,节约了成本。
这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家会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市场交易,增加企业内部交易,于是并购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企业规模过大时,不一定都能实现规模经济。
(3)追求并购后的溢价
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会导致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不能正确反映出来,企业的价值被市场低估,这样的企业很容易成为并购的目标企业。通过并购这样的企业,并购者可以获得溢价。
企业价值为什么会被低估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发挥出其潜能;市场对目标企业的评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全面,并购企业获得了关于目标企业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在通胀情况下,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之间存在差异,使得企业价值在会计报表上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