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暂时拿不定主意、找不到最优解的问题,可以先将其搁下,让其处于“待定”阶段,待头脑轻松、清醒时再由一些主客观因素引发出创新性的念头。这类引发因素很多,随时间、空间、地点的不同而异,也因人而异。总结起来,诸如自我发问、误会、恼怒、刷牙、梦幻、洗澡、旅游、散步、钓鱼、卧病在床、失眠、打鞋油等都可能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触发因素,调动潜意识的作用,诱发直觉和想像。
为了调动潜意识的作用,有经验的成功人士大都主张在遇到难题不解时,暂时把工作停下来,让头脑获得休息,再用触发因素,从而把创造性火花点燃,也就是激发潜意识,获得启示。
走自己的路,选择一种全新的方式,才能将问题解决得几近完美,实现对原有模式和条件的超越。
思考是变通的源头
一个人如果想在某领域获得成果,除努力工作外,还必须勤于思考,必须在百忙中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所谓天才,就是平常人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某一特殊的方向,日积月累地苦苦探索追求。当然,这里的常人必须是那些全身心追求自己目标的人。一个人只要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目标,他总会找到属于他成功的“偶然性”或机遇,而“偶然性”和机遇也只会光顾这样的人。
悬索大桥的发明者开普顿·布朗先生之所以能发明悬索桥,就得益于他勤于思考。他当时受托设计一座大桥,为了设计一座造价低廉而又新颖的大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潜心研究桥梁的结构问题,并画出很多效果图来反复比较,认真思考,但却迟迟没有满意的方案。为此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宁。在初夏的一个早上,晨露未干,为设计问题所困扰而无睡意的他便起床在自家的花园里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当他无意间看到一张蜘蛛网横在路上时,他突然灵感大发,一个美好的方案涌上心头:钢索和钢绳不正可以像蜘蛛网一样连成一座大桥吗。结果举世闻名的悬索大桥就此问世了。
没有普顿·布朗的积极思考,或许就没有了如今举世闻名的悬索东大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差不多的。聪明的人常常只是在工作中采取了正确策略的人——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仔细琢磨之后,才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一个所完成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功,都是正确思考的产物。学会正确地思考即一个人在生活与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正确的思考方法从理论上讲有两种:
其一是过程归纳法:
即把整个事情的过程按顺序排列,明确从开始到终结都需要哪些过程,哪些事情是必须去做的,哪些问题是容易发生的,哪些环节是必须严格注意的,尤其要考虑到计划外容易发生的事情。
其二是逻辑演绎法:
即按事情的发展规律去设定目标,按照这个规律去一件一件地处理事情,直到取得结果。 这两种思考方式在应用时虽然不同,但二者常常不容易截然分开,很多时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学会正确地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思考
积极思考是一种智慧力量,如果一件事不经过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鲁莽的,除非你特别地幸运。但幸运并不是时时光顾的,所以,最保险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但“思”也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思考也有它的特点和方法。成大事者都有自己良好的思考方法。
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你一定要从心底里坚信,你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能够帮助你实现自己决心要做的任何事情,就是这种满怀信心的期待能使你集中全部的精神力量去努力成就事业。换句话说,你所有的精神力量会与你的期待保持高度一致。
(二)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一般分为以下4个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是整个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要知道,在你提出问题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你要寻找的是什么解决方法,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2.分析情况。
一旦你找出这个问题后,你就要从所处环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线索。在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你寻找的是具体的信息资料,你不要被一开始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答案所诱惑,而漏掉了别的办法。你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有关的信息资料,直到你觉得自己已仔细并准确地分析了这种情况之后,再做出判断。
3.寻找可行解决方法。
在这一步骤中是很需要创造性的。除那些一眼就看出似乎有道理的解决办法之外,你还要寻找其他的办法,尤其在采纳现成的方案时要特别留心。如果别人也探讨过同样的问题,而且其解决办法听起来也适合于你的情况时,就要仔细判断一下那种情况与你的情况究竟相同在何处。注意,不要采用那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4.科学验证。很多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一旦解决办法找到了,你就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办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检验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办法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寻找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解释,你要回答诸如“为什么”、“什么”、“怎么会”这类的问题。
(三)走出思维误区
人的思维能力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这种思维能力也就会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常常是不加认真思考地按惯性行事,思维能力反而容易被一些无形的东西所拘束,在思考过程中也就容易走进误区,形成一些错误的结论。
做个带着思考工作与生活的人,你就能慢慢靠近幸福,走向成功。
想人之未想,见人之难见,为人之不能为
“永远不可能靠着盲目而成为世界第一名,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名就得要立异、要创新。”BMW汽车公司总裁曾如此说。确实如此,盲从他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我们在招人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都是A,我们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中有很多A,但中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里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那么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机敏。遇到问题,他们往往能够主动思考,找办法去解决它,这样的员工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善于思考,据不盲从,就需要有“换地方打井”的理念。这个理念是由著名思维学家、有“创新思维之父”之称的德·波诺提出来的,他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
在一个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来,以纵向思维法思考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于是加大力度,不停地继续打下去,一定要打出水来。而按平面思维法思考的人,则会考虑自己选的地方可能不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或者要挖很深很深才可以挖到水。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往死里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纵向思维法总是不停地在一个思维模式中僵持下去,而平面思维法则不断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所以容易找到另一个出口。面临问题,需要运用平面思维法解决问题,如果你不能积极思考,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样,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更是企业的不幸。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要想让自己赢得老板的器重,就应当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将工伤口问题妥善解决。在规则之下,人们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打破常规思维,看到事物的关键之处,认清控制整个事件的核心处,然后对其发动全面而迅捷的攻击,便能令其整体迅速折服。
因循守旧,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只会使你陷入思想的沼泽地。但只有挣脱思维模式的桎梏,才能欣赏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思维革命,让你每一个细胞都跃跃欲试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陷入思维的枷锁中,就像一条小鱼,在一条小池塘生活久了,视线变得狭窄而短小,纵使广阔的海洋就在隔壁,也看不到那片碧蓝。这时,我们需要打开思维的枷锁,就像小鱼要突破池塘的界限,游向海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的“革命”经历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原一平先生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
“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起初,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等着任人宰割,很不舒服,然而,让他兴奋的是,大家诚恳的批评使原一平的毛病一一暴露: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因为‘轻诺者必寡信’。”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事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维持长久。”
……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随时反省自己。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原一平批评会按月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条蝉正在“蜕变”。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随着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他逐渐进步、成长。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直线上升。
原一平用他的行动表达了“革自己的命”的决心,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的推销之神,也正是因为他敢于革自己的命,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给自己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换脑”。
生活中,思维的框架让人容易产生怯懦的心理,终究没有勇气去尝试而流于平庸。创新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都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它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境况,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每一个人都不想落入被淘汰的境地,每一个企业都不想被市场大潮吞没,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换自己的头脑,持续地进行创新。然而,一个人能否真正“换脑”,让自己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关键是看有没有自己革自己命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勇于革自己的命,敢于给自己换脑,才能成长,不断强大,这与生物界龙虾与寄居蟹的情况有点相似。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给自己来一场思维革命吧。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