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的人几乎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惑:我怎样才能更快地脱颖而出?更好地得到大家的认可?实际上,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用创新思想去寻找办法,主动帮单位解决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最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
将创新思想融入工作中,随时随地开动脑筋,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是每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期待,同时也应成为每一名员工对自己的要求。
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2000年伊始,互联网浪潮汹涌,吸引了无数的卓有建树的海归们。谭智也融入其中,离开微软,受IDG的邀请加盟8848电子商务网站。
而8848之行,成为谭智职业生涯中一次挥之不去的“麦城”。“浮躁!”谭智说,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就像现在的A股市场一样浮躁,大家都认为能圈到钱就能挣到钱,能挣到钱就要圈更多的钱。当时,8848已融资6000多万美元,积极策划海外上市。但海外上市材料递上去后,被一拖再拖。直到2001年底,互联网泡沫已然破灭,批文才下来。海外上市已不可能,人心涣散,谭智也成为著名的“互联网出局人”之一。
回顾在8848的两年,谭智对《中国投资》说:“我经常告诉自己,我没做错事,我尽了所有的努力,这件事找不到哪一条是我的原因,不是决策问题,所以我感到可惜而不是后悔。”
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施展才华和加薪晋职的机会,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工作,在工作中是否做到了最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通用电气前总裁韦尔奇也说:“要去摘星星,而不是沉迷于‘令人厌烦的’小数点。”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凑凑合合地把活干完,让别人在背后指责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成功,抱怨你的工作或薪水并不能使你成功,务必把焦点放在尽可能做出最好成绩的努力上。要成功,要做出骄人的成绩,要成就事业、创造财富,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这个“人”就是那些能够真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在古老的青藏高原上,流传着一个关于藏獒金豹的英勇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寒冷的夜晚,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沉入了夜幕的寂静中。周围的一切都“睡”了,但栖居在这里的一只名叫金豹的藏獒一直在睁着眼,帐篷外的异响引起了它的警惕和不安,它必须出去看看。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寒冷夜晚的寂静中往往隐藏着危险,正在产羔的羊群时刻都会受到饥寒难忍的狼群的威胁。金豹想到这里,就毫不犹豫地向黑暗中走去。当它走到山崖下的羊圈时,立即咆哮起来。5只凶猛的野狼正肆无忌惮地撕咬着毫无抵抗力的羊群。金豹愤怒了,它猛地向一只正咬紧羊颈大啖羊血的公狼扑去,以其强劲有力的脖颈将公狼凌空甩出,狠狠地摔在巨石上,公狼当即毙命。金豹的愤怒立即召来了群狼的反击,其余4只狼一齐扑向它。金豹背靠一块岩石,看准每只进攻的狼的颈部,张开巨口,狠狠地咬了下去……金豹和狼群的厮打声惊醒了沉睡的主人。当主人匆忙赶到羊圈时,金豹已遍体鳞伤,四周是五具狼尸。此时的金豹正在舔吮清理着流血的伤口。
藏獒金豹只身战五狼的传奇故事从此传遍了青藏高原。朴实憨厚的藏族牧民每每谈起,仿佛自己就是金豹的主人。
拥有藏獒那种力求尽善尽美、做就做到极致的工作态度的人是可怕的。不管你是否在外企获得过CEO的头衔,只要你热爱你的工作、享受工作的过程,对你而言,最终的结果都只是“副产品”。别问你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只问你是否将工作做到了极致。
附录:闯荡外企的最后冲刺——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面试是求职应聘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关键的环节犯错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保证自己不在这个环节犯错误。如果我们知道面试中常见的错误是什么,知道如何避免犯错误,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1.迟到、失约
迟到、失约是500强企业面试中的大忌,这不但会表现出求职者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更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份工作没有热情,从而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去面试时最好提前10~15分钟或准时到达。如因有要事迟到或缺席,一定要尽早打电话通知该公司,并预约另一个面试时间。
2.弄虚作假
由于500强的工作环境、薪水待遇等相对较好,求职的人自然不少,很多人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伪造自己的职业经历。
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任何雇主都不会聘用没有诚信、爱撒谎的人。即使在面试现场能蒙混过关,但谎言一旦被揭穿,你的结局也不妙。因此,面试时要实话实说,不能无中生有。
3.目标模糊
500强企业非常看重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如果你的求职目标太多,这个岗位不适合就希望到那个岗位工作的话,这会给面试官留下没有明确事业目标的印象。
只有目标,没有思路也不行。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你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以及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订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4.不善“破冰”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即打破沉默),被动地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还是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给面试官留下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5.喋喋不休
求职者都会想方设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但你在推销自己时切忌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否则,面试官会觉得你不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总结归纳的能力太差。但也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求职者由于担心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回答问题时只有一两句,甚至只回答“是”、“否”,这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尽量做到谈吐自如。
6.自信不足
最明显的就是求职者问“你们要几个”,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或独一无二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的求职者通常缺乏自信。面对已露怯意的人,用人单位刚好“顺水推舟”,予以回绝。
7.自报关系
面试中急于套近乎,不顾场合地说“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你说的那个人是他的顶头上司,主考官会觉得你在以势压人;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太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样说无异于撞到枪口上。
8.沟通能力差
介绍自己时结结巴巴,回答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声音低得像蚊子叫,这样的人沟通能力实在欠佳,就算知识再扎实,用人单位也不会要。
9.过分“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做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列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你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10.只会空谈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11.消极躲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回答、正面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您为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但自己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12.缺乏专业素质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在所在的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13.不善于提问
对于求职者来说,向面试官提问本来就是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一个好的提问,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可是有些应试者缺少发问的技巧,要么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愚蠢问题,要么在不该提问时突然打断面试官的话发问,要么面试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张口结舌提不出问题。也有一些人不分场合,不看时机,提出一些对方忌讳或不好回答的问题。如有求职者问面试官:“听说贵公司经济效益下降,具体原因是什么?”这显然不合时宜。还有一些人,在对方尚未明确表示是否录用时,便提出薪酬问题,甚至锱铢必较。
14.眼高手低
一些大学生,特别是一些来自重点大学或名牌高校的大学生,端着一副“天之骄子”的架子,却眼高手低。他们有时连面试官都不放在眼里,说话的口气大得能撑破天。这样的人只会让面试官讨厌。
15.开口就问工资福利
那种一开口就问“工资报酬多少,福利待遇如何”的求职者最令面试官反感。一位500强HR说:“求职者关心收入和待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八字未见一撇,一开口就讨价还价,是不成熟的表现。求职毕竟不是谈生意做买卖,‘金钱第一’怎么说也容易让人产生反感。”
16.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你性格上有什么弱点?你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谁都有弱点,谁都遇到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所遇到的挫折,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熟起来。
17.贬低他人
这是所有错误中最难以让人原谅的错误。通过攻击别人来抬高自己总不那么光明磊落,也不那么令人信服。即使别人有把柄抓在你手里,你的做法也不会为面试官称道。
18.反问失礼
例如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应聘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好像是在谈判,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和敌视。
19.缺少诚意
有的人一边表达进入公司的渴望,一边暗示自己在等考研结果,或说要看另一家公司是否录用。在面试官看来既然你给自己留了这么多后路,应该不会在乎被招聘企业拒绝。
20.超出范围
例如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求职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这位求职者欠了欠身子问道:“请问你们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中外方的比例各是多少?请问你们董事会成员里中外方各有几位?你们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如何?”这是求职者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求职者应当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厌烦情绪。主考官甚至会想:哪儿有这么多的问题?你是来求职,还是来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