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纵观沈南鹏的职业生涯,在他的关系圈里很难找到能够引领他走向某种成功的人,反倒是他经常会不自主地成为别人的“黄金人脉”,把别人引领向成功成了沈南鹏投资的一种新境界。
文凭的有效期只有三个月——充电要时刻进行
被人称作投资家的沈南鹏拥有多重身份,他的头衔包括如家酒店连锁联合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及董事、分众传媒董事。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在2006 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们对当时的年度经济人物沈南鹏做了如此的描述:“他能够点石成金,3年间,他的‘魔法石’两度让传统的大众服务业公司颠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
2006年的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王小丫向沈南鹏称赞如家有多么好:干净整洁,还有免费的新书阅读,又没有骚扰电话。而事实上,这时的沈南鹏已经从如家隐退,不再参与日常管理,他的身份已经转变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负责人,每天的工作是寻找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回顾过往,沈南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1999年,沈南鹏作为最大股东参与创建了携程网;2003年,作为携程的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带领携程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2002年,在携程发展之余,沈南鹏又参与创建了如家;2006年,在携程上市3年后,沈南鹏作为如家的联席董事长,再度叩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是什么让他如此成功和优秀?《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报道为我们揭开了谜底。2008年7月《环球企业家》曾这样报道过沈南鹏:
正如东方风行这一项目所展现的,沈南鹏超乎寻常的投资嗅觉背后,是他依靠清晰的知识结构获得控制力的能力,而这是基于他超强的学习能力。
和沈南鹏沟通,你会不自觉地进入一个巨大的信息旋涡:他语速极快,仿佛不愿浪费任何人的时间,不间断地推出太多的见解和判断,也有巨大的背景信息做支撑。但与通常“从A到B”式的推理不同,沈似乎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从A到Z”的推演。同时,他拥有的一种罕见品质——在吸取信息时他能够尽可能摒弃先入之见:对一个项目的好坏,或估值是否昂贵,当他听到另一种判断,无论这和他自己的见解有多大偏差,他很少急于说服对方,而是像在自己的信息库中打下一个记号般说:“OK,你是这么想的。”
这让学习数学多年的他仿佛一台不停完善方程式的机器:他会不停地丰富数据,然后阶段性地增减、调整一些变量,让决策尽可能精密可靠。
超强的学习力让沈南鹏不断充实着他的知识结构,储备与工作相关的很多信息,保证了他做出决策的正确性。他的这种学习能力和意识是每一个职场中人必备的。
推销大师托尼·高登也说,现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凭有效期仅为3个月,步入职场后,就要不断地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时时为自己充电,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原一平就是一个保持充电习惯的人。
原一平有一段时间,一到星期六下午,就会自动失踪。
他去了哪里呢?
原一平的太太久惠平时对原一平的行踪一清二楚,但连续几个星期六下午原一平的去向她却丝毫不知。为此,久惠很好奇地问原一平:“星期六下午你到底去了哪里?”
原一平故意逗久惠说:“去找小老婆啊!”
过了一段时间,久惠发现原一平的知识长进了不少,与她谈话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了。
久惠说:“你最近的学问长进不少。”
“真的吗?”
“真的啊!从前我跟你谈问题,你常因不懂而躲避,如今你反而理解得比我还深入,真奇怪。”
“这有什么奇怪呢?”
“你是否有什么事瞒着我呢?”
“没有啊。”
“还说没有,我猜想一定跟星期六下午的小老婆有关。”
原一平觉得事情已到这地步,只好和盘托出。
原来,久惠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日本妇女,而原一平因书读得太少,经常听不懂久惠话中的意思。另外,随着业务扩大,原一平认识了更多更高层次的人,许多人的谈话内容原一平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为了自己的业务发展,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也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自己,原一平把星期六下午定为进修的时间。每周原一平都事先安排好主题,然后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去进修。
经过不懈的努力学习,原一平终于成为推销大师。真正的幸运之神永远青睐有实力、有耐力的人,而要拥有这样的实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
其实,不管你现在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还是准备进军外企,都要时时学习、时时充电,多为自己人生履历增添一点实质性的内容。很多人在国内企业待了一两年,逐渐在人事制度中“迷失”,不少人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梦。这时去外企受一下“刺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外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也随时要求员工更新自己,身在其中却毫无充电意识,是极为危险的事。
激情工作,但不能“激情”行事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他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而是对工作的激情。
充满激情的人任何时候都能充满力量,还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出力量,激情的人总能坚定地面对困难,奋力地向目标前行。工作中需要这种劲头,但是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靠激情了。
沈南鹏就是一个有激情,却不仅凭激情行事的人。他总是让自己的理智占上风,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初,沈南鹏的团队管理着2亿美元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一期。到2007年5月,他们又成功募集到2.5亿美元的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二期和5亿美元的红杉资本中国成长基金一期,将地盘从VC扩张到了PE。而其中风险投资基金一期的2亿美元已基本投资完毕,由此可见沈南鹏的投资速度之快。
快并不意味着不理智,2007年4月,红杉中国投资的亚洲互动传媒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到2008年末,红杉中国已经投下了包括高德软件、匹克运动、人和商业、利农集团、宏梦卡通、文思软件在内的52个项目,总额近3亿美元,已经成功退出了3个项目。
从加入红杉到2008年末,沈南鹏只用了3年时间,就让红杉中国进入2008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前三名,还成为2008年中国投资最活跃创投机构。
曾有这样一件逸闻:
某天,沈南鹏与同样由创业者转型为投资者的田溯宁聊天,询问其忙碌程度。田溯宁说:“还好,比我在网通时要轻松一些。”沈南鹏的回答是:“那就不对了,应该比自己创业还忙。”沈南鹏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工作强度之大比起创业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其动力的最合理解释,或许正如沈南鹏的红杉搭档张帆反复强调的那样:“现在是个建造‘帝国’的时代,而我们则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家百年老店。”
每个人都希望干一番事业,当你立志要大干时,切记一条,那就是不要激情行事,要慎重理智前行。沈南鹏给我们的启示是,慎重地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精力,需要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才可以进入更深的层次。
在职场中,我们要拥有工作的激情,但是在外企做事情的时候就要避免凭激情做事,一时的冲动很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切。对事情进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选择进还是退,理智地分析问题比冲动地处理问题更值得敬佩。
长远规划——让你成为不折不扣的“绩优股”
2005年12月,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赴美国上市。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中电光伏、赛维太阳能、天合光能、CIS阿斯特、晶澳等十来个太阳能企业迅速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热潮,投资太阳能行业的各路资本都赚得“眉开眼笑”。
在这之前,沈南鹏也曾接触过其中几家太阳能企业,还是很多企业最早的投资者,但到最后沈南鹏还是选择了放弃。沈南鹏并非对太阳能企业不敏感,而是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存在怀疑。
在沈南鹏看来,太阳能企业过度依赖硅成本,这样的企业前景值得担心。更主要的是这个行业在5年、10年之后还能火暴吗?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沈南鹏的投资组合中,没有一家太阳能企业。
对于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沈南鹏未置可否,但这给红杉中国定出了一条最重要的投资原则:要投资最有价值、可长期持续发展的企业,而不受“势头投资”的影响。沈南鹏希望自己带领下的红杉资本能给市场带来这样的结果:发现并投资对所有投资者都有价值的企业,而不仅仅局限于在红杉资本退出后获得的高回报。
围绕这一投资准则,尽管有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沈南鹏都没有动心。他这种放长线的眼光是很多投资人所缺乏的。沈南鹏把投资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在短期内取得成绩,他要的不是职业生涯中的高潮迭起,而是逐渐攀升和长久发展。
沈南鹏的做法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给自己做一个优质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巨大的发挥,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让自己成为一个不知不扣的“绩优股”。这就需要先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1992年,沈南鹏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他带着MBA学位重新回了最初到达的纽约,他要在纽约华尔街寻找未来。
沈南鹏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商学院出身的毕业生,一般有两个就业方向:一是进咨询公司,另一个就是进投资银行。
要进咨询公司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沈南鹏知道自己没法和老外们比。他在读MBA之前甚至连《华尔街日报》都没看过,而美国人却从小就生长在资本市场,他们往往十几岁就开始炒股,二十出头开公司的更是比比皆是。沈南鹏从小学到大学,再读MBA,几乎没有任何商务经验。咨询公司里,更多的是需要对商务的理解,没有充分的市场经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很显然,进入竞争激烈的咨询公司,沈南鹏毫无胜算。
没有商务经验的沈南鹏并非一无是处,他的数理基础扎实,逻辑分析能力超出常人,而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和数据判断的投资银行很看重这些。通过优劣对比,沈南鹏将自己的就业重心放在了投资银行上。时间证明,他的这个决策是成功的。
相对于沈南鹏的自知和清晰的发展规划,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应先找到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长处和劣势,学会分析自己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以便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