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第六版刊登了于春晖的一篇题为《三个小故事三个大道理》的短文章,读后使人回味许多,有忍不住再想读一读的冲动。
于春晖文章中写的三个小故事主要是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代表讲的三个小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正确角色定位,读来给人许多感想。
第一个故事是“森林遇虎”。四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三个人或跑或躲,都被老虎吃掉了,只有爬上树的人幸存下来。这说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善于运用特有资源很重要。特色农业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建设现代农业,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搞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对于农业发展是这样,对于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这让我想起经济学上讲的“木桶定律”。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情。所以说,做任何事情,不但要发挥比较优势,还要把“最短的木板”迅速找出来,并抓紧做长补齐,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第二个故事是“寺庙卖梳”。第一个人向和尚卖梳子,没卖出去;第二个人向香客卖梳子,卖了一些;第三个人游说寺庙住持在梳子上题词:“回赠香客,广结善缘”,双方从此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买卖关系。这说明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提篮叫卖”,必须抓销售,将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要有独特的经营智慧。这种智慧是智商与情商的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巧妙交汇。二要有丰富的产品知识。三要有入微的市场观察。市场,看似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变化无常,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要入微观察,发现商机。第三位推销员便是如此行事的。他发现了商机,抓住它就是胜利。看来,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事在人为”,市场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认识、去定位、去开拓。有道是“转过方向你就是唯一”,认识到位,定位准确,那么给你个支点,你就会撬起地球,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取得的效果会最大化。那么如何说服住持这是一种开拓自己、发挥自己优势而创造“赢的激情”的根本。
第三个故事是“丙吉出城”。汉代名相丙吉出城巡视,见有人打架并不理会,却围着五月天里喘粗气的牛转了好几圈。别人不满,他解释说:打架之事有地方官按律处理,五月天牛喘粗气则说明可能天气不正常,会影响农事,这是我该管之事。这说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各级干部要下大力气抓服务,从过去的“催种催收”工作方式转变为加强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干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要着眼全局,抓主要矛盾,管大事。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要用单位的发展吸引人,用事业的成就激励人,用充分的信任调动人,用人格的力量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