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多学术术语一样,“非传统安全”一词源自西方语境,最早出自国际安全研究领域。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研究包含两大趋势:一是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新“传统主义”;二是将安全概念进行扩展和深化的各种非传统视角,诸如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后殖民主义和哥本哈根学派等。后者的研究视角挑战了传统的军事和国家中心主义,但它们彼此在指涉对象的深化(包括“非国家”)方面、在领域的扩展(超越军事部门)方面以及在对安全的理解(不仅仅是危险、威胁及紧急)方面又各不相同。因此,也造成了非传统安全研究内部本身的争鸣和论争。
近十年来,亚洲反思非传统安全的关键问题有: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安全化”与“非安全化”途径;安全分析的不同层次——国家、地区、地方与个体;超越了国家提供安全防卫的单一角色与能力,为公民提供安全与良好环境以确保其正常的生活需求;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在确保安全中的角色与作用;超越政治与军事领域来考虑新的安全议题,如健康、环境、移民、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多元主义和经济相互依赖等。
非传统安全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起我国一些学者的重视,之后进入决策界的视域(我国政府从2001年起正式使用“非传统安全”一词)。无论是中国新安全观的形成,对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倡导和支持,亦或提出“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构架的重要内容,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各国安全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胡锦涛语)。可以说,非传统安全是基于人类面临的诸多安全问题所萌生的安全理想,任何负责任的国家、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甚至包括个体,必须面对这一安全现实而有所思考和行动。
“非传统安全与当代世界”译丛力求通过系统的引介来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所选作品均为当前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著作,是对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安全概念与方法的一次多样性的表述,希望针对非传统安全主要问题寻求安全可能覆盖的边界,寻求安全政策与安全维护的可能性路径。“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更广阔的视野包含哪些方面?如何审视新的安全问题?如何调和不同的视角?? ?依然是学界和政策界争论不止的话题。本译丛试图“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学界更多的思考和兴趣,建立一个非传统安全研究者共同探讨的平台,也为我国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些“额外”的视角和参考。
最后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浙江大学于2008年设立了非传统安全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旨在培养能在国际国内交互问题上有独特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战略型、复合型高端非传统安全管理的专门人才。本译丛便是博士点设立后的一项系统性学术尝试,首辑译者多为学科点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本译丛的编译出版也是对青年学者及学生的培育和鞭策,万望各界海涵并指正。
最后要感谢译者们的辛苦劳作,感谢中国外交学院学者们为本译丛校对工作所付出的辛劳,感谢丛书编委会专家的指导,感谢福特基金会、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对译丛出版的资助,感谢福特基金会驻中国前任首席代表华安德教授、现任首席代表费约翰先生长期以来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给予的关注和支持。(2010年元月于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