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38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导论二 汶川地震的新闻学启示录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地震灾害,震惊世界;与此同时,抗震救灾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社会的风尚、人道主义的基本法则。地震带来的伤害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思想遗产——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都可以从中寻求到宝贵的启迪。新闻传播,也不例外。笔者以为,震灾所可能会留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学理启示,大致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信息的公开

信息公开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本土性的话题。信息公开是为了服务大众。信息公开并不是为了限制政府,而是让其决策更正确。

在“非典”其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流言的形成造成了多大的恐慌,给政府形象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非典”从2003年2月8日开始形成社会危机,期间,许多社会力量要求信息披露,笔者也在2月15日《南方周末》上发表了《流言止于公开》谈话,4月20日,国家确立了疫情信息公开发布的制度,此后流言渐止。在后来的禽流感、松花江事件中,政府都吸取了这个教训。

此次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继续给我们上了正面的一课。尽管在最初,中国媒体有过短暂习惯性的失语和沉默,但是很快,政府和主流传媒向我们展示了何谓信息公开:对灾难事件及救灾行动作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演播厅直播、流动字幕、转引其他媒体的报道、政府公报、公民新闻的发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天候公民新闻运动。

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新闻媒体及其背后的新闻政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何为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帮助政府高效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争取到了来自全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救援,实现了全社会的有效动员。并且,信息公开有力地遏止了可能出现的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社会安定,万众一心,使得国人保持了对政府的信任。

信息公开,是国家视角的“君子坦荡荡”,是“事无不可对人言”,是还知情权、传播权于国民。这种治国风范反映了政府和执政党的高度自信。

我想,这些思想印迹将会在全国民众心目中长久保存下去。历史是向前的,公众在此已形成了新的域限,产生新的预期。日后,低于这个域限,将很难满足人们对于新闻开放的要求。

二、业务壁垒的消失

长期以来,新闻界存在着以下业务壁垒:

一是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之别。核心的主流媒体只有几家,通常,在一些重大灾难事件上,只有核心的主流媒体才有报道权。

二是党报与非党报之别。某些题材只有党报才能报道。

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别:只有传统媒体有采访权,网络媒体没有,其中又只有少数新闻网站才具有新闻登载权。

四是中外之别。某些新闻只允许国内媒体报道,不允许国外媒体介入。

五是官方与民间媒体之别。允许官方的、有登记号的媒体报道,不允许公民介入新闻报道。

以上种种差别,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业务准入门槛。在这次事件中,这些门槛一扫而空,我们看到了全国、全世界都难以忘怀的新闻场面:几乎我们知道的所有媒体都向灾区派出了记者。

这里所说的开放,甚至不仅仅是对本国的所有新闻媒体的开放,还包括了对全世界新闻界的开放,其意义之深远,将会载入史册。此外,大众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平等的全方位参与,围绕抗震救灾的公民新闻如火如荼,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题材禁区的打破

所谓题材禁区,一种是对某些题材的报道限制,例如重大灾难,是要奉令才能报道的。另一种更为常见,是不允许报道灾难的“负面”方面。通常,在某些重大灾难事件中,媒体只报道政府和人民积极救灾、赈灾,而限制报道灾难本身,特别是限制报道灾后的凄惨景象,媒体上也鲜见灾民的声音。

由此,关于灾难的主旋律报道盛行一时,也形成了所谓新闻口径的禁区。

在这次地震的报道中,新闻媒体一开始还没有做好思想解放的准备,维持着旧有的报道模式和新闻观念。如央视的系列直播主标题,一开始就定位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明显还有着题材禁区的痕迹。然而,在国家本质利益导向的认可下,媒体很快就调整到实事求是、全面报道的轨道上。这些报道,强烈地点燃了国人赈灾的激情,引发了全社会动员的热潮,也给国际社会留下了中国新闻界客观报道、权威报道的良好印象。

也有人从严格的意义上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本次报道跟历次灾难报道一样,凸显“五多五少”:其一,领导的讲话、指示被连篇累牍地反复强调,感觉占用画面时间多了,而底层百姓受灾群众在灾区的痛苦场景少了;其二,军警救灾的画面多了,灾民自救的分量少了;其三,军警成功营救“幸存者”在报道中占的比例多了;挖出遇难者遗体在报道中占的比例太少了;其四,捐款捐物的报道多了,灾后生活的报道少了;其五,转述国外的报道中,表扬中国政府的多,关注中国民生的少了。【5】但是,我们要承认,与以往相比,在灾难题材突破方面,新闻报道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多了许多受灾群众、灾难现场的报道,也有一些负面报道,在新闻报道的布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客观报道,这些都打破了过去的题材禁区,也突破了过去的单一舆论导向。

这意味着: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重大事件时,会知道主旋律不是要唱唯一旋律,新闻导向也不是靠对事实视若无睹来框定;会知道打破禁区后,新闻报道依然可以弘扬正气、积极向上,即使负面的事件林林总总,负面的人物参差不齐,负面的报道见仁见智,可是新闻的警示济用,依然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四、新闻专业主义的锻造

曾有很多学者质疑新闻界的专业主义水准。有人认为新闻业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太多,一部分新闻人专业训练太差,社会责任感太低,行业风气太差,道德水准落后,诸如此类。这次地震报道中,这种不良印象虽不能说一扫而光,但也得到了极大澄清:有上千名记者在救灾现场舍生忘死地工作,更有无数新闻从业者在后方不眠不休地工作;在前台,在央视的播报席上,主持人纷纷洒下热泪,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呈现了他们的专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即使是一些在专业水准上还略有差距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洗礼、锻炼。颇多记者在已经发表的采访记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在现场受到的震撼以及在专业水准上受到的考验。

西方新闻媒体也有一些文章赞誉中国同行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其赞誉时常指向其敬业精神。须知,在西方新闻界中,对中国新闻界的赞誉殊为难得。经此一役,国内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业界在国际同行中的形象得到一定的提升。

自然,如此盛况,难免也会泥沙俱下。仍有少数记者因为缺乏专业精神受到指责,如央视某记者被网民揭露为临阵脱逃。【6】

我们还注意到,新闻伦理方面,一些中国的新闻记者暴露了欠缺和无知的一面: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占用救灾资源,妨碍救灾,特别是不顾生还者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一拥而上抢新闻的现象,这种对新闻伦理的违背是令人唾弃的。

以上,不管是正面的收获还是负面的教训,地震中对中国新闻界的专业主义的养成,都是极有帮助的。

五、媒介议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地震中,媒体、社会大众不仅关注新闻,而且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建议、意见,有些言论直接影响了抗震救灾策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

例如国家哀悼日的设立,就是由公民个人首先提出来的——在网民讨论的基础上,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首先以知名学者的身份正式撰文提出,应仿照外国先例设立国家哀悼日,并提出哀悼日的具体时间,此建议得到政府采纳并迅速予以执行。【7】

又如,向国际社会开放援助,也是民间首先大力呼吁,意见为政府所采纳,于是才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救援队入川。

一般而言,政府的传播策略通常是主动发布新闻,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调控,也就是说,通过设定政策议程,以此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影响公众议程,这里,所表现的只是政府政策对媒介和民众的引导力。

但是,在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环境中,公共政策的发布、社会治理的施行,与媒介及大众之间,并不是单向的上对下的影响关系,而是相互协商、相互融通的,笔者把这种三方交互关系称之为“多向互动议程设置”,也可以简称为“议程协商”。事实上,这也是公民社会要走向公共领域建设的必由之路。民众可以通过大众媒介言其心声,传媒自然更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民众、影响政府的治理。虽然这些影响未必一定要左右彼此对某一事件的具体态度,但是,宏观意义上的社会交流,对于推进政治文明、进行科学治理、构建社会和谐,毕竟有益无害,意义深远。

以上所举出的震灾中的一些例子,是这种多向互动议程设置的典范。它们雄辩地说明,在一个开放、谦逊、务实的政策环境中,媒介议程可以积极而负责任地影响公共议程,民间意见可以积极而负责任地影响政府政策,最终,新闻传播学意义上的民主沟通,能够最大程度地有助于国家治理。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我喜欢你,一直与你无关

    我喜欢你,一直与你无关

    我就是喜欢你,可是……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喜欢你……
  • 神遗骑士

    神遗骑士

    黑暗破坏神将世界分为12块,并选择12个人类让他们分别统治一片领土,这些人类名为神选者。其中艾思德大陆有七名神选者,也就是传说中的七骑士。神选者的力量过于强大,甚至会威胁到对方,最后终于爆发了一场大战。女神不忍看到生灵涂炭,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把自己的能力分给了一名正义的少年。将军的儿子伊凡受到某种未知力量的指引,独自踏上艰难的旅程。
  • 第二异界TQ

    第二异界TQ

    一个原本看似和平的世界,却在五大家族的操纵下风起云涌,一个个原本安宁美好的生活,被残酷的世界撕得支离破碎,弱小的人类,难道就这样被埋没?
  • 宠冠天下,皇上的全能才后

    宠冠天下,皇上的全能才后

    他,是迦夜王朝的皇上,高冷邪肆。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萧家家族未来继承人,世界的金牌特工,黑道上的暗夜公主。却因贪玩,被卷进了时空漩涡,成为丞相府懦弱的嫡长女,未来的皇后娘娘。看着两个毫不相干却同样妖孽的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神泣

    神泣

    【幻想青春,热血难离】玛雅历书记载:克拉克堤利毁灭于洪水;伊尔克特尔毁于风蛇;奎雅维洛毁灭于火雨;宗德里里克毁于地变。第五个太阳纪已经到来,诸神在斑驳的遗迹中沉眠,等待世界末日到来的那一天,诸神必将回归……一群隶属一个神秘组织的少年少女,必将用热血和生命的代价,去演绎一场又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爱恨情仇的交织,换来的不是在血与火中铸就的壮丽史诗,而是悲怆的悼歌,只有死在刀下,或者长眠地底,才能永载史册,在少女们的歌声中浴火重生,但……也只是这样了。罪孽永存,然,我们依旧不为死在而祈祷!
  • 反恐精英OL之迷失

    反恐精英OL之迷失

    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当幻想照进现实,那你就等着享受快乐和悲伤吧,因为在你自己的人生中又多了一份奇异的故事。
  • 轩辕传记

    轩辕传记

    这是我心中的故事
  • 夜凌风雨

    夜凌风雨

    “这世界上有鬼吗?”“不知道!”“那你在干什么?”“呵呵!”我笑了:“这世上有没有鬼我不知道,不过一定有些超过我们人的力量错在。”“那是什么?”“嘘!”我不禁激动的眯上眼睛:“它来了!”
  • 蚀骨婚宠:男人,温柔点

    蚀骨婚宠:男人,温柔点

    一夜旖旎,她给他五块,而他将十亿现金砸在她家门口。她被训练成妖娆百态的危机女公关,而他却是她的BOSS!“撩完我就想走?”男人盛怒将她身体禁锢在怀中。“这些撩人的手段可都是你教的。”她强力抗拒,明明是他要自己展示这些的。豪门暗夺,娱乐圈巨星,她屡战屡胜,护花使者能绕地球一圈,而她的BOSS原来是……
  • 独孤剑皇不孤独

    独孤剑皇不孤独

    此身为剑之骨。此身为剑而生。钢铁为身,而火焰为血。血潮如铁,心如琉璃。手制之剑已达千余。纵横无数战场而不败。不知所失,未尝一次败北。亦不知所得,亦未得一次胜利。伴常痛以制诸兵,候伊人之来。在此孤身一人,铸剑于剑丘之上。了无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