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3200000007

第7章 李时珍(1)

少年学医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出生,湖北蕲州(今间接蕲春县)人。

李时珍的祖上是摇着铜铃走街串巷的铃医(走方郎中)。虽然李家世代行医,但没有多大名气,祖父在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李时珍的祖父攒下了点钱,于是供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读书,并考取贡生,跨进儒林。但由于在乡试中屡试不第,便弃儒从医,继承祖业。李言闻饱读医书,因此医术大有长进,加之医德高尚,成了当时蕲州一带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母亲张氏,是一个贤慧的家庭妇女,由于身体虚弱,生了李时珍以后不久就病倒了。李时珍还有一个哥哥叫李果珍。

幼年时期的李时珍身体瘦弱,经常咳嗽发烧,他深深体会到生病的痛苦,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解除痛苦的医生。

可是,李时珍的父亲却另有想法。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李时珍5岁时,父亲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儿子。一天,李言闻把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说:医生这个行业虽然可供温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自古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医卜近贱”,在士、农、工、商四行中排在最末一等。历代史书里都把行医列在“方伎列传”里面,称之为“小道”、“贱业”。李言闻列举了李家祖上世代都是摇铃走街的铃医,社会地位低下,饱受歧视。李家从他起,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学读书全力奋斗,想改变门庭,只是科举考试连连失败,才弃儒从医。李家从他起始由铃医晋升为坐堂医生,虽高了一等,还是不能与读书人家相比。他见李时珍聪颖,才智过人,便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让李时珍立志奋发读书,李言闻给他讲了古代有名的医界大师的遭遇。

李时珍听完父亲的话后,便暗下决心奋发看书,同时,扁鹊的故事也让他终生难忘。

明代嘉靖六年,李时珍9岁,开始上私塾学习八股文,为日后的科举考试作准备。

做完功课,李时珍常替父亲抄写药方,跟父亲上山采药,认得了许多医书上记载的和没有记载的药草。遇到不太了解的,他都一问到底,直到弄懂为止。李言闻却责怪儿子,读书像这么努力就好了。但是,他仍旧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只是不时提醒儿子,读书才是他的正业,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医药上面。可是,由于耳濡目染的关系,李时珍仍然对医学十分入迷。

李时珍捧着父亲写的《蕲艾传》在家里后院的药圃中看个没完。这个小小的药圃是父亲精心培植的。父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蕲州一带的名医,后来曾经被推举当过太医院吏目,官不大,是个正九品,但也算国家的医官了。李时珍的父亲对医学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四诊发明》、药书《人参传》、《蕲艾传》等。父亲对研究药草具有浓厚兴趣,李时珍深受影响。

一天,李时珍蹲在药圃的一个角落里,专心地研究栽在墙角的蕲艾。他手捧父亲写的《蕲艾传》,对照药圃中的实物仔细观察。父亲著的书上对蕲艾的描述既准确又细致,与实物丝毫不差。李时珍想:自己以后做学问,也应该向父亲学习,一丝不苟。

由于父亲的著作中记述得十分详尽,李时珍越看兴趣越浓,决定采一篮艾叶回去炮制。他很快便采满一篮艾叶,突然脚底滑溜溜地,紧接着一条白花蛇突地从蕲艾丛中探出头来,李时珍惊得尖叫起来。

正在危急之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李时珍身边,只见他从地上抓了一把泥沙,往白蛇身上一撒,那蛇立即瘫了下去,摆成之字形,接着父亲扬起药锄,一锄就把蛇头斩了下来。蛇身在地上扭动了一会儿,便再也不动了。

父子俩都松了一口气。李言闻拽着死蛇说:“这就是我常和你说的蕲州白花蛇。蕲蛇是我们蕲州的特产之一,与新艾、蕲龟、蕲竹齐名。由于当今皇上患有风湿病,指定要蕲蛇治疗。官府为了讨好皇上,命令百姓大量捕蛇,蕲蛇被捕得越来越少,如今要找到一条蕲蛇都很困难。为了向官府交蛇,老百姓苦不堪言,编了首民歌诉苦:‘白花蛇,谁叫你能辟风邪!上司索你急为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族绝,白花不生祸始灭。’蕲蛇如今稀罕得成了宝了,现在我正好用它来制造咱们家传的白花蛇酒。这种酒可以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以及陈久性的疥癣、恶疮、风癫等等。”

说着,李言闻从李时珍手里接过白花蛇,用钉子将蛇身钉在木板上,用小刀截掉尾巴,小心地剥掉蛇皮剔去蛇骨,然后,用药锄挖了一个坑,将蛇皮、蛇骨、蛇头和蛇尾放进坑中,并指着蛇头对李时珍说:“你看,这条蛇的眼睛还是睁着呢。蛇死后一般眼睛都是闭着的,唯有蕲州白花蛇死后眼睛是睁着的,这是辨别真假蕲蛇的办法。蛇头、蛇皮、蛇骨都有剧毒。剖完蛇后要将它们小心掩埋,以免伤人。捕到的蛇经过处理后,便可以用来炮制白花蛇酒了。来,我把祖传的制作方法教给你。”

父亲提着蛇,李时珍挎着竹篮,一起走进了他们家的药材炮炙房。

李时珍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炮炙房里学制中药,这一次,他向父亲学习制作祖传白花酒的方法。仔细观察父亲将白花蛇放在一个瓷体内,倒了一瓶糯米酒入内,用手把白花蛇反复用酒洗涤,直到糯米酒把它浸润得透亮,才把它放入一个小细瓷坛中,然后配药:羌活2两,当归2两,天麻2两,秦艽2两,五加皮2两,防风2两。用锉刀将药锉成细粉,装进生绢袋中,用麻绳扎紧封口,把它放进白花蛇的瓷坛中,再倒进一瓶糯米酒,用箬叶密封坛口。最后,父亲将瓷坛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大锅中。

李时珍仔细观看父亲制作的全部过程,并牢记在心里,他觉得炮制药材真是趣味无穷。先前还是那么可怕的毒蛇,经过加工炮制,几天以后就成了药效显著的药酒,简直不可思议。趁着兴致,他就在炮炙房里用采来的艾叶制药,于是,他再将父亲的《蕲艾传》看了一遍,默记下制药的方法。然后,将艾叶扬去尘埃、残屑,放进一个大石臼中,用一根木制捣杆捣碎,捣成艾茸后,去掉渣滓,再把剩下的白色艾叶捣成柔烂得像棉花为止。捣好艾叶,他找来硫磺末,加入艾叶中拌匀,然后,将艾叶、硫磺糊制成细条,装在一个簸箕中,拿到屋外放在屋檐下阴干,常用的硫磺艾便制成了。从这以后,李时珍常到炮炙房,帮助父亲炮制各种药材。为了不影响学业,他把书带进炮炙房,一面看书,一面学制药。

童年时代的李时珍,从采药、制药中,既感到制药的艰辛,又体会到制药的乐趣。父亲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他,李时珍对祖国医学的知识是从父亲教导、阅读父亲写的书开始的。父亲写的《蕲艾传》不仅使他了解了家乡的特产蕲艾,还知道了家乡所产的蕲蛇、蕲龟、新竹等药材都是闻名天下的。尤其是父亲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时珍。后来,李时珍在编著伟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时,常常引用父亲写的书、父亲说的话。李时珍编著的《濒湖脉学》也是在他父亲著作上“选精择华”融汇己见而成的。李时珍的另一部著作《蕲蛇传》也是受父亲《蕲艾传》的影响,从而得到启迪撰著的。

父亲,成了李时珍走上医学道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求取功名

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李时珍12岁。经过几年私塾学习,他已经刻苦地把四书、古诗等课业读熟,并学习写诗,做八股文了。

第二年,蕲州知府周训看中了李时珍,将他选送到黄州去应“童试”。

李言闻带着儿子,来到热闹非凡的黄州府,李时珍无暇去观赏府城的风光,专心致志地应试。“童试”考两门,一为“四书义”(八股文),一为“试帖诗”。李时珍两门考试的成绩都属优秀,一举考中秀才。秀才,是科举考中的“生员”的俗称。凡考中生员的人,便跨入了儒林,在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取得生员资格,便能进一步考举人、贡生、进士,一步步登上儒林的高峰。进士是朝廷选拔官吏的首选对象。全省会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全国会考中的第一名会元、殿试中的第一名状元,是历代文人在各级考试中追猎的目标。特别是状元,一中便会“夺魁天下”,是科举中的最高荣誉,是士子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李时珍13岁中秀才,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父亲感到莫大的欣慰。他及时告诫李时珍:“中了秀才固然可喜,但距离举人进士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他要李时珍奋发努力,去参加在武昌举行的三年一届的全省统考。

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16岁的李时珍兴致勃勃地跟随李言闻,坐船逆江而上,来到省城武昌,参加三年一度的全省统考——乡试。这三年来,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由于他生性聪慧,记性很好,读书过目不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做起文章来也头头是道,常得到父亲赞许。父子俩都有必胜信心,举人似乎已是唾手可得。

发榜的日子终于到了,父子俩早早起床,赶到书院的大门外。大门外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秀才们和他们的亲属都在这里翘首等待。李时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广场上站着等了1个多时辰,书院的官差才打开大门,将一张张黄榜张贴在大门外的粉墙上。

闹哄哄的广场顿时变得寂静下来,千百双眼睛都在搜寻着自己或亲人的名字。李时珍踮着脚尖,目光从攒动的人头上扫视过去,只见告示上密密麻麻的黑字。他在黑字中粗略地搜寻了一遍,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阵发紧。他赶紧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名字地细看起来,没有自己的。他仍然不甘心,又从后面往前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再从前面往后先找到李字,再仔细看李后面的名字,直到看得两眼发花,仍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父亲叹着气硬把他从人堆里拉了出来,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名字怎么会没有。

李时珍垂头丧气地跟在父亲身后,回到了客栈。面对着无精打采的儿子,李言闻强压下自己心头的失望,鼓励儿子道:“考举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的人考到六七十岁才中举,你还年轻,下次乡试时,也才19岁。我们收拾书籍回家去吧!苦读3年,再来应试!”

3年之后,李时珍仍由父亲陪同,再次上武昌参加乡试,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父亲送儿子回家以后,掩饰不住失望的心情,愤愤地离家行医去了。

6年面壁的劳累,科举失利的苦恼,困扰着李时珍,他病倒了。他患的是当时叫“骨蒸病”的肺结核,咳嗽不止,时而咳出血来。他全身发烧,身上火燎燎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新过门的妻子吴氏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李时珍找来医书翻阅研究,自己开了药方,吃遍了柴胡、麦门冬、荆介这些书上说能治骨蒸病的药,谁知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幸亏这时父亲行医回来了。父亲听妻子张氏说儿子患了重病,马上进屋探病。父亲望着脸色憔悴的儿子,心里十分难过,怪自己不该在儿子生命攸关的时刻外出,使儿子的病拖了1个多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他赶紧摸了摸儿子的脉,虽然脉息如疾雨沾沙,病蚕食叶,涩而无力,但无死相,还有希望。他忙坐下来仔细探视。李时珍看着父亲为自己诊病,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有救了。李时珍从小就佩服父亲的医术,他在10岁前,身体十分虚弱,全靠父亲用药调养,10岁以后身体才好起来。父亲摸脉以后,询问儿子这1个多月来吃了些什么药。

李时珍把自己开的药方给父亲看,父亲摇了摇头:“错了,错了!柴胡虽是治劳乏羸弱之药。但劳有五劳。若劳在肝、胆、心,是必用之药;或者,脾胃有热;或者,阳气下陷,柴胡也是引清气、退热的必用药。但是,惟有劳在肺、肾者,不可用柴胡。你既有肺热,又在病中新婚,肾劳而虚。此二者柴胡都是禁药,难怪你的病势越来越沉重。”

父亲说完,立即开了一个药方,只有黄芩一味药。李时珍心中好生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说来也怪,吃了父亲开的药,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也好了些。又喝了几天父亲开的黄芩汤,竟能下床行走,咳嗽病也痊愈了。

李时珍想起自己从小对医药就抱有极浓厚的兴趣,父亲一味黄芩治好了自己患了1个多月的沉疾,使他对父亲的医药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想到考场上的失利,他不由得萌发了学医继承祖业的念头,但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严厉地告诫他:“科举虽然两次受挫,但不能垂头丧气,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你天资聪慧,再苦熬3年,一定能功成名就。”

李时珍望着父亲坚定的信念,听到那不容商量的口气,只得叹了一口气,不作声了。为了李氏家族的荣誉,为了改换门庭,他不得不收起学医的念头,再苦斗3年作最后一次拼搏。

弃文从医

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一个秋天月夜,在浩淼的长江上,一叶孤舟顺水漂流。李时珍和父亲坐在船头,喝着闷酒。李言闻望子成龙的科举梦又一次破灭了,他想不通儿子才华四溢、满腹经纶,竟然不为主考看重,落得个榜上无名,第三次赴武昌应乡试,仍然失败而归。

同类推荐
  •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主要收录了不吸烟或少吸烟、少吃口香糖、计算机缓更新、集约使用物品、不乱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烟头、不乱焚烧秸秆、不在野外烧荒、燃烧物品要慎重、不随地取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内容。
  • 爱国爱民(上)

    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

    《构建美的课堂》,正是上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该书从“学科本质美”、“教学过程美”、“课堂氛围美”三个部分,通过列举教学案例,提供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感悟、欣赏其中的“美”,从而实现提高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这本书将“美育”与学科、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给儿童提供了浸润式的“美育”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定二小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言行皆雅、气韵俱佳”的少年儿童。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公文拟稿

    公文拟稿

    本书以企事单位公文拟稿人为对象,运用最新公文研究理论成果,对公文拟稿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为目前最贴近公文拟稿实际的专业,“看了就能懂,拿来就能用”,适合于从事公文活动的人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阅性。
热门推荐
  • 侵天大道

    侵天大道

    企鹅大系统入侵大天道模仿一切爽爽爽超越一切棒棒棒诸天势力顺我者收购逆我者吞并好诗,好诗啪啪啪(这是掌声)
  •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中国,有人比马云聪明,更多的人拥有比马云创业时丰足的资金,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取得马云这样辉煌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犹豫和畏惧,他们从没有像马云那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为读者献上马云最正面、最积极的人生能量课。
  • 伊人一夜歌

    伊人一夜歌

    千玉楼西南赌桌上,赌徒的银子有去无回,浮梦宫九百年轮回,无一人能逃过既定的宿命,长生殿问道修仙的背后,是十年前北国上的腥风血雨……五大门派衰落,妖道横行……寻仙?仙在何处?消失的帝王,死而复生的人手中握着一朵鲜红欲滴的蔷薇。陆离是个天生的赌徒,从西南赌桌拿回银子开始,从此陷入命运的漩涡……是逆天改命,还是做一枚棋子随波逐流……----------------------------------------------黄昏浮远山,风雪落千城。梦归云深处,伊人一夜歌。
  • 父子状元传奇

    父子状元传奇

    该书以简朴自然的笔法描述了北宋年间东平学子梁灏、梁固父子通过刻苦学习、奋发努力,从而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考取状元,以及从政之后忠心报国、竭力为民、反腐倡廉、严格执法、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见义勇为等等弘扬人间正气的感人事迹。故事以梁氏家族四代十几人为主线,连结北宋四代帝王、皇宫后妃、文臣武将、士工农商、三教九流等等数百余人物,突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广大民众对和谐安定的企盼。尤其是对梁灏、梁固在处理与君主、同僚、亲属、民众乃至与案犯、敌寇等等诸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与绝妙技巧,无不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给人以启迪。
  • 大王叫我来寻仙

    大王叫我来寻仙

    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人生。当亲人需要拯救,当血债需要复仇!谁给我双手,我甘愿用命抵扣!世道诡谲,仙妖难辨。我眼我心,斩魔问佛!大王叫我来寻仙,他日成仙定坤乾!
  • 恶魔少爷的抢手妹

    恶魔少爷的抢手妹

    可爱美丽的慕芯却不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如此的爱自己,原本是孤儿的她,这个家给了她很多的爱,身份的真相揭晓,复仇,发现喜欢上自己的哥哥,真是可笑,复仇过后,他把她堵在墙上,“慕芯。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
  •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龙雄起

    如龙雄起

    一个普通宅男,如何经过岁月的磨练,像龙一样英姿飒爽,横扫千军?一天,一个邋遢的乞丐对他说:“骚年,我看你骨骼惊奇,买个武功秘籍吧!给你打7折。”怎么办?是买?还是不买?买了又如何?不买又如何?世界好似虚幻,如何冲到巅峰?敬请收看本作品。
  • 樱花情

    樱花情

    第一次尝试写短篇小说,章节每一章都没关系,一章节一件事。
  • 小恶魔伊娅

    小恶魔伊娅

    偶然间穿越,认领了一只恶魔萝莉。这个世界,有了主人爱的孩子,是不会受伤的。但莫名其妙地,我的恶魔萝莉却受伤了。她误认为我不爱她,自暴自弃的离开了我。失去主人爱的孩子,只能有三天的寿命。我该怎样拯救你,我的小恶魔,伊娅。PS:近期会开一本关于舰娘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