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投资世界里,大多数职业投资者和学术人士谈论有效市场、动量对冲和β值,格雷厄姆关于“市场先生”的寓言看起来可能有些过时。他们对那些东西更感兴趣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对以提供投资建议来谋生的家伙来说,裹着一层神秘面纱的投资技巧显然更容易拿来赚钱,因而更有价值。毕竟,仅凭建议你吃两片阿司匹林,庸医就攫取了多少名声和财富。
可是对于根据投资建议来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市场秘籍却不一定有什么价值。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具备必须把他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自己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非常有用。
同时,投资者正确地看待市场,就应该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不会像我们平常了解的方式说话的朋友。这个朋友不能坐在一张椅子上,告诉我们它想要打断它的平稳的走势的计划。它不能说出它想要发动一个猛烈的不期然的下跌的意图。它能够做的就是通过行动来警告我们。市场使用失败的语言来传播它的福音。那些足够警惕和精明的,较早接受这些信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交易者将会生存下来,或者至少成为那些最顺利的人。因此,下一次市场直截了当地拒绝去做“应该”去做的事的时候,想一想,这可能是一个友好的疲劳的信号,赶快离开市场吧。巴菲特提醒您
“市场先生”是多变的,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它的变化趋势。所以投资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市场的假象所迷惑,从而做出理智的投资决策。投资课堂
市场有效性是不可检验的
有效市场假说在开始形成的10年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在遭受大量的挫折之后,有效市场假说的集成者法玛在1991年也不得不承认:市场有效性是不可检验的。
市场有效性意味着“价格对信息快速、正确的反应”,隐含了这样一个重要命题: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为检验这个命题,需要定义“已知信息”和“获利”。第一个定义相对直接,但是第二个定义有争议。因为在金融市场中,“获利”表示调整风险后的超额回报率,因此市场有效性的检验必须借助一个定义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如果实际收益与模型得出的预期收益相符,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的。预期收益率模型的建立以市场有效为假定前提,而检验市场有效性时,必须先假设预期收益率模型是正确的。即利用市场有效性假设下的预期收益率模型是无法检验市场有效性的。这个问题一直成为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两派学者争执的焦点。
由于以上原因,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如果股票市场的信息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
——巴菲特
判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是投资决策的依据。
巴菲特认为,信息是投资人的命脉,不论你的分析技术有多高明,你必须有及时、客观、有用的信息,才能在投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假设每位投资人有平等的取得信息的渠道,但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某些投资者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信息。
毫无疑问,在中国股市中,呈现在普通投资人面前的大部分市场信息都是二手信息,相应的对股价的反应往往是不真实的,而且大多数投资者又按照自己的意愿主观地去诠释那些本身已经严重失真的买卖信息,从而使投资人在解读市场信息上错上加错。在对信息做了错误解读和错误判断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投资决策,怎能不会出现失误呢?
通常情况下,错误的信息会干扰股价的正常运行,这些信息都对股价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或真或假的信息面前,投资者如何应对呢?
1.最重要的是判断信息的真实情况,假信息造成的股价下跌是最佳的建仓机会。
2.判断信息的影响程度,“坏信息”常常造成股价的过度反映,导致股价出现超跌。2004年特变电工股价大幅下跌,短短跌幅20%,市场一片恐慌。这次公司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04年业绩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业绩低于平均0.45元左右的预期,同时对2005年的业绩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初步估计2005年的业绩可以达到0.48~0.50元附近,依然可以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考虑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具备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的双重热点概念,这样的下跌就是对消息过度反映的结果,可能给大家提供了逢低建仓的机会。
3.判断信息的实质,对公司是致命影响还是一般影响,是否改变了公司的估值。
4.辨别信息是主流的声音还是“噪音”,目前市场的声音太多,各种股票的推荐、建议、质疑不绝于耳,其中不少是噪音,噪音只会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判断,促使人做出错误的决策。投资者若听了噪音的干扰,就有可能错失一次好的投资机会。
在当今股票市场上,信息并非唾手可得。即使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虽然已能够通过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取得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但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可能影响股价的直接信息。
投资人无法定期拜访上市公司,无法与同业工会、供应商、经销商交谈,更遑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一年一两次的股东大会,大部分小股民也是无缘参加的。能在大牛市道里获得更多市场信息的,大多是那些财务阔绰的中外基金、券商以及私募基金等,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服务。
同时,每个人对市场信息的理解力不一样,投资者往往自己对信息解读。但有强大资源的上述中外投资基金和券商却具有消化市场信息的足够能力,他们在解读信息方面当然也比一般中小散户投资者来得正确和快得多。
在确立投资观念和做出投资决策上,投资者接受的常常是被歪曲了的市场信息,而这些失真的市场信息大量地是通过新闻媒体而传播开来的。如一些媒体透露一些信息来迷惑投资者,并为达到推卸责任的目的,还作出声明:“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因此,在中国股市大牛市道里,一旦获得信息,要小心检验其真伪,引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市场通常会错得非常离谱,有些时候谨慎的投资人反倒能善加利用这种独具特色的错误信息。”这里,巴菲特指的是采用与这些扭曲、编造的信息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策略。巴菲特提醒您
在市场或正或反的信息面前,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谨慎。
从股市心理学角度看待股票市场
只有设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保持谨慎,才能在別人都谨小慎微的时候勇往直前。
——巴菲特
在股票市场中有良好的投资心理是成功的关键。
巴菲特的投资心理学是其获得成功的基础,投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投资行为。在巴菲特看来,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集在一起然后反映在一个人身上,就像一块大磁铁将周围的铁质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
人类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不对称的趋利避害心理。如果将这个原理应用于股市,就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痛苦程度要比因选择正确而赚钱的兴奋程度大过两倍。这个思维逻辑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也是如此。
人们在面对失败等负面影响时,需要两倍以上的诸如成功之类的正面影响才能抵消过去。也就是说,人遭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收益时产生的欢愉。如果在一个胜率只有50%,而潜在收益低于潜在损失的两倍时,人们通常是不会轻易冒险地去赌的。
在躲避损失心理是股票投资中的普遍心理,它使投资者过度保守,犹豫不决,最后变成消极地持有。躲避损失心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明明是亏损的股票不放。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如果不将错误的股票出手,那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这种无奈的事情是巴菲特经常告诫人们的一点。
一般说来,当股价上扬时,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回落时,他们又将投资调回到有固定收入的证券上。一夜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有固定收入的证券。
这就是因为心理学在股票操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股市中,短期的涨跌有90%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无数个同向的短期涨跌,就形成短期甚至中期的走势。比如,最常用的股市心理分析结果就是:“当满大街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市场就见顶了。”在“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事件的后面,还存在两种不同的现象,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决定了股市是将继续涨还是急转直下。
当股市大幅下挫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家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股价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都增添了新股。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当“满大街的人都在讨论股票”,但“手中在没有潜在买股票”时,市场就要见顶了。那么2007年股票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呢?
正是上涨趋势中的不断调整,随着盘中跳水和震荡不断有获利筹码套现出来,目前仍属“满大街得人谈论股票,而手上还有前准备在买股票”。现在不用分析大盘,就分析自己的心理——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已经把股票抛光了,手里有现金的话,那么假如大盘下跌10%,你是买回来呢还是从此不玩股票了?”相信你身边超过80%的股友给出的答案都是:“等回调再买回来。”在牛市趋势不便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很正常。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的话,你的对手盘在哪儿呢?市场能有多大幅度的调整呢?
2007年春节的大盘走势就是一个例子,“2.17”大跌后,80%得人都预期能回调到2500~2600点,但都希望跌到这个位置在买回来,做个“完美”的差价,结果大家都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话,这种差价很难做出来的。
实际上,炒股就是在打心理战。股市中,无论是新入市的散户,还是征战十来年的老手,抑或是兵强马壮的机构以及狡猾的庄家,他们都乐此不疲地玩着博傻游戏。
这个博傻游戏的实质是一个心理战。游戏也很简单,就是不在乎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内在价值,购入股票,然后等待将来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接过这“烫手山芋”。
当股指在4000点附近犹豫不定的今天,这个心理游戏就显得岌岌可危。“5.30”之后的恐慌性抛售,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暴跌近千点。
当投资大众普遍感觉到当前价位已经偏高,需要撤离观望时,市场的真正高点也就真的来了。因为到底还有没有更多、更傻的人出现是不容易判断的。所以,参与这个心理游戏前,就必须对市场的大众心理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控制好自身的心理状态。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资要用大脑而不用腺体”。腺体只会让人凭本能、凭感觉去做事,而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经营前景和大众心理趋向。但是,股民们在买卖股票前,却很少去做这些研究。
在加入股市前,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好仓位控制,制定好止损止赢点,做好与时间赛跑的准备,才会使自己收获更多。 巴菲特提醒您
如果你相信市场,那你就认为,股票的价格总是反映了所有的公司的相关信息,你的操作手法一般就会是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