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300000002

第2章 序篇 :既为己得更为人取的牟氏生命 (2)

序篇:既为己得更为人取的牟氏生命 (2)

儒音凡录

熊十力: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晚年号漆园老人。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父亲名台异,字树候,清光绪年间戊戌科进士。家境殷富,极重教育,堪称“诗礼人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早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身立天涯,心思传统

抗战胜利后,牟宗三教职于中央大学,担任哲学系的教授,与好友,也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唐君毅一起共事,两年后,先后在金陵大学和江南大学任教授之职,时常来往于南京与无锡之间。1948年,应国立杭州大学的邀请,赴杭州担任教职,1949年的夏天,在广州拜谒熊十力先生,随后,只身渡海至台湾,在离开大陆之前,牟宗三已经有12年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在他决定去台湾时,他曾托人回老家去接妻儿,但是妻子却拒绝了,说他俩夫妻的命是离得越远越好,抱着一丝遗憾和愧疚,也抱着对自己前途的未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索,牟宗三渡海来到了台湾。

孤身一人浪迹天涯,难免心绪黯然,多少有些伤感,一如牟宗三自己说的那样:“吾以流浪天涯之心境,逃难于海隅。自念身处此景,现实一切,皆无从说起。”不过,性格坚毅果敢的牟宗三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继而说道:“惟有静下心来,从事文化生命之反省,庶可得其原委而不惑。”

正因对自己的处境与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 牟宗三放下心中的杂念 ,一心扑向历史和文化的解悟上。这种“解悟”在牟宗三看来,就是“以图中国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而这一阶段,也是牟宗三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刻。

牟宗三认为,中国固有的文化需要用“大的情感”、“大的精神”来加以疏导,发掘出每一个人的价值,由此发现问题,加以解答,惟有如此,中国文化才有延续不断的生命力。在目睹了一个原本强大的政权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寄身于海外一隅,牟宗三的内心是无法得到平静的,就这一方面来说,渡海之后的牟宗三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中,更加注重了对于现实的关照。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他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渡海后两年内,由着这样的反省与反应,牟宗三完成了《历史哲学》的写作,对于这本书的写作目的,牟宗三认为,自己是要发现整个民族在这几千年来成就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足的又在哪里。“找出它的病痛,而后寻出转弯之道”。

这一时期,牟宗三开始多方面的将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化相应比较,希望能从中得出民族文化的出路。其中张君励 在板块里解释此人 给他启发颇大,在给这位朋友的信中,牟宗三指出自己的基本精神还是传统的,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也是当代新儒学的根本,没有传统,就不可能重新发现儒学的价值。其好友唐君毅评说牟宗三,说他在西方的概念中更加坚固了自己传统的意志,虽是“传统的意志”,但是其精神却是现代的。

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感悟中,牟宗三的自我的学问素养也随着思考的加深而提升。他觉得自己不仅能面对过去的传统,也能正视当下的世道人心。对牟先生而言,这是“必然要经此必由之路”。他以孔子不改其志来自喻,“唯有经历痛苦,方能从虚无的深渊中挣脱出来”。

一天夜里,牟宗三梦见了自己的父亲,他看到父亲在田间劳作,兄弟姐妹在玩耍,而自己无论怎么呼声,他们都听不到,他看到自己变成了一具尸体,横陈在无人的狂野之中。最后只剩下一具躯壳,牟宗三感到很寂寞,很无助,他痛哭起来,但是他听不到自己的哭声,突然一块石头打过来,惊醒了牟宗三,他从床上起来,发现自己泪流满面,他深深的哀叹一声,心中有千言万语无法诉说,于是,他走下床,写下了“悲味三叹”

生活流离起伏总是让牟宗三回想起过去的时光,这让他在生命中感受别离之苦的同时,也联想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被割裂与被伤害,由此,他时常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表示过怀疑,但是并没有放弃,新儒学的逐渐发扬给了他以慰藉和寄托,他也以此来抚慰自身心灵的创伤和孤独。

从某种角度而言,牟宗三个人的悲伤是整个时代的缩影,而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究则显示出具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承担,正因为这种承担,无论是痛苦也好,思索也罢,对于牟宗三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而更多的人在这份宝贵的财富中得取了情感的承担和生命的真实。

儒音凡录

张君励: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思想上倾向于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又糅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1923年在清华大学发表关于"人生观"的讲演,由此引发学界的"科玄论战",是当时详细学派和"东方精神文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梁漱溟、熊十力等积极宣导儒学的现代发展,主张超出一切门户之见,在新的世界潮流中实现儒学复兴。

唐君毅:中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过江南大学教务长。1958年与徐复观、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白发独立翁,人生意更浓

1993年,一个香港作家来找牟宗三,当时牟宗三正在看书,见人过来,便摆出一副棋局和作家下棋,这其间,在牟宗三寓所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有的是来看牟宗三下棋的,有的是来请教学问的,但是牟宗三并没有被外界的动静打扰,而是专心于下棋,见作家有所分心,说道:“不要多想,不要多想,下棋,下棋。”

下完棋后,牟宗三拿来饼干和开水让作家吃,而自己则拿起报纸翻阅起来,见作家吃的很开心,他笑着说:“慢点吃慢点吃,你吃面包,要喝点水才好。”

后来这位作家在听了牟宗三的几堂课后,对周围的人说,牟先生真是精神矍铄,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讲课很有条理,说的也很通俗,让人一听就能明白。他说,牟先生是个真正的大哲学家,也是一个有真性情的大儒家。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牟宗三基本停止了学术上的思考,除了教课就是参加一些学术活动。那时候的牟宗三已经没有了刚渡海而来的伤感和忧郁,有的只是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快意。这份从容与快意更多的来自于牟宗三自己。他开始爱上了下棋,爱上了运动,开始享受起晚年的生活。在分散几十载的亲人重聚之后,牟宗三的生命越发放出灿烂的光芒。他在儿子、孙女的身上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虽然晚年平静的生活给他带来了难得的快乐,但是牟宗三依然关注着新儒学的发展,对于牟宗三来说,这是他真正的生命所在,他的生理生命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衰颓,但是其文化的生命却在他步入晚景之后,越发显出强大的智慧光芒,这时候的牟宗三对于中国文化的问题可以说举重若轻,自然中见其真意。

牟宗三的一位学生曾说,牟宗三学识景深,热情无限,智慧闪耀,有时虽只言片语,别人却能知其所有,牟先生是达到了学问人生的最高境界。

和熊十力先生一样,牟宗三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牟宗三自己说:“我教其做学问的态度与章法,自然可以循序渐进,温柔和善,但这一学问终究也只是一般的学问,而求得人生之广大,非要严格要求不可,惟其严格,学问方能在人生中起点正途的作用。”

这句话实际上也是牟先生对于做人的一种认识,牟宗三半身起落,对于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文化学者深层次的体悟,到了其晚年,牟宗三将这种体悟更多的传至于下代,他的目的,也是想起到“薪火相传”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儒学依然有着广泛的天地,于牟宗三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余英时说他是在“为中国文化留一线命脉”。

1994年,牟宗三感到体力不支,全身无力,被紧急送入台大医院疗养,虽然一时好转,但是第二年的3月,他再度住院,一个月后,因器官衰竭而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应该说,牟宗三走的很平静,按照其学生林清臣的话说,这份平静来自他自身的圆满。“他不曾遗憾什么,自渡海以来,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新儒学因其而广受瞩目,至晚年常说‘人要办点正事,说点真话’。我们这些人才有现在的一些品德。”

牟宗三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一心只在中国文化中用其精力,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是要有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正因如此,晚年的牟宗三虽然体力不经,但其意志不减。在牟宗三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儒音凡录

林清臣: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工系,后学医,专攻脑神经科。曾留学日本,研究老年疾病。受父亲影响,课业之余,学习哲学,常听牟宗三讲学。牟宗三很多次讲学都是由其录音、整理,汇录成篇。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九州风起

    九州风起

    在宇宙一角有一个这样的传说,龙生九子,龙的九个儿子死后化为九个州,分别以它们的名字来命名,这九个州统称“九州大陆”。一个超级家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故,从始销声匿迹。少年萧云飞出自天魔岭,经历诸多磨难,靠着一步步的脚印,踏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 重返华夏

    重返华夏

    曾经无比耀眼龙魂组成员炎,因为一次反驳和一个银白色头发的女子,被送进了一个死亡之地,炎逃出来后心中满满的愤怒,与各地结识的强者聚集在了一起成立了四圣堂,“华夏,我炎回来了,是时候该算清了”。
  • 我的伴双弹,她是双马尾

    我的伴双弹,她是双马尾

    宅男少年,进入特武高校后,为了想要成为最美转校生少女的伴双弹。少年慢慢改变自己,努力成为S级特武。特武高校里,少年慢慢得知自己原来是千年前的魔王转世。前世魔王被打散的邪魂力量在慢慢苏醒,少年踏上了收服邪魂力量的路程。当她为救心爱之人时,落入悬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边是为了追最美校花莉亚,而努力变强。还要对抗,代号“橘”的邪恶组织。各种超能力者分分出现,特武高校要铲除的敌人。一边要收服前世自己遗留下的罪恶之魂力。爆发模式……
  • 灭神年代

    灭神年代

    天空中的乌云遮住了生命之星的最后一缕代表着希望的阳光,预言中的末日如期来到。林逆拿着打不出去的手机叹息。萧紫紧紧握住林逆的手,为他抹去绝望的眼泪。只要还有人类,就有希望。古代先人大智慧,创造平行世界星空古界。那里百家争鸣,群雄割据。年轻强者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战斗中,极尽升华。惊天大秘震惊两界,灭世阴谋逐渐浮出水面,惊天大局为人破解。三千万年前的大破灭,2012的浩劫,一个有一个的文明从毁灭再到重生。神灵,主使者一切。诸圣回归,年轻强者的成熟,人类的最后挣扎。灭神之战,毁天灭地。
  • 笔霸天穹

    笔霸天穹

    一笔一记录,千笔画枯骨。手掌域神笔,灭神斩屠魔。一笔在手,天下我有,何人敢与我一战!
  • 归灵日

    归灵日

    第一次尝试写灵异小说,有时间就会更新,望书友喜欢。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这是中国第一本全方位解读中国家庭教育缺陷的经典范本!家庭教育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行为模式莫不发生着改变。而有关这一过程的探寻,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有指点迷津的价值。我们找到的欠缺之处,足以让我们的家长站在某种高度上看到时代的变迁。在本书中,作者以亲切睿智的语言,通过一些真实性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许多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也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带来了最直观、最有效的经验指导。本书是为众多茫然无助的家长而倾心打造的鼎立之作。祝你开卷有益,与孩子在本书的指引下,共同走出教育的误区,建构美好、幸福、快乐的人生!
  • 小二上酒

    小二上酒

    夜国长安,不见东宁。少年白发,帝业如画!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 清风过境,万千留情!

    清风过境,万千留情!

    传言拥有桃花眼的人,世间尽招桃花债,不知是谁负了谁?谁又是谁的债?有人曾劝苏沁念:“那男子只是看重了你的钱,不要被他骗了!”而她却说:“那说明我有钱,我们做的是等价交易的买卖,我给他钱,他供我享乐,仅此而已,等我厌了,也就弃了!”所以,我以为,像她这种女子,怕是此生都无法懂爱!有人问夙钦念:“那男子是皇上看重的,前程和命重要?还是区区一男子重要?”而她回道:“此生此世,如果不能与他相守,要这命又有何用?”我只道,世间痴情种少有,而她却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