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在涿鹿平定蚩尤之后,声誉响彻整个人族,成为真正的人皇。
在统一人族的道路上,对于大多数部落,轩辕以仁义折服,而对于那些不服的部落,轩辕则以霸道武力镇压,一一收服,当整个洪荒的人族都被轩辕统治之后,轩辕将人族改称为华夏。并在统治人族九十九年中,著成《黄帝内经》,开创双修之道,完成人皇职责。
轩辕完成人皇职责就意味着传位,而在这些年来,轩辕也已经确认了下届传位人选——颛顼。
禅位大典这次同样在天都城举行,此时的天都经过天、地、人三皇的治理,已经重新成为整个人族的根据地,集政治文化经济为一体,天都城周围一带至黄河以北也称之为中原,人族大多集聚于此,成为人族发展中心。
禅位大典举行这天,祖庙广场外再次聚集了无数人族,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际。
在帝天的主持下,人皇轩辕传位于颛顼,完成三皇治世时代。
而轩辕退位之后,功德也如约而至,一片千亩大小的功德祥云从天而降,同样将轩辕的修为提升到混元玄仙(斩三尸至圣)。又有数十道功德落于洪荒各处,被当年相助轩辕的阐截两教真仙所得。
由于广成子为人族的贡献比不上无情、玄都,加上相助轩辕人数太多。因此所得功德却是不及前两位帝师,借助功德也只提升到大罗玄仙顶峰。
轩辕此次证道之后也将崆峒印与轩辕剑(人皇剑)带回祖庙,只将人皇印(崆峒印的分身,可以调动一丝人族气运,保护人皇)传下,自此三皇时代结束,人族步入五帝时代。
自那时起,人皇中非有大功德者,难入祖庙修行,只可享受人间富贵。后人认为神农有火德,故尊其为炎帝;轩辕有土德,尊其为黄帝,后世之人皆以炎黄部落炎黄子孙自称。
辅佐五帝虽有功德,但却远远无法与教导三皇相比,元始天尊也没有再次派遣弟子教导;通天教主却秉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不断派出弟子下界,渐渐在人族中留下了不小的名声。
却说颛顼接任人皇后,号高阳氏,鼓励百姓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
颛顼在位时,还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曾被轩辕征服的众多小部落,普遍祭拜各种各样的小鬼小神,颛顼强令他们顺从炎黄部落的教化,只祭祀圣帝、三皇等人祖和各位圣人,以及各位人族先贤和镇元子等帮助过人族的大神,取缔了对各类鬼神的祭祀,这一改革促进了各部落之间的融合。
颛顼在位九十九年退位祖庙修行时,在部落中的首领们推举下,高辛继位。
高辛原名帝喾,生于穷桑,生下来极为聪明,自己为自己起的名字叫帝喾,自幼拜金灵圣母为师。
帝喾生来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
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他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的始祖。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庆都生了尧。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仪生了挚。
帝喾退位以后,其子挚继承帝位,可是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尧,尧继帝位,号帝尧。
帝尧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百官与普通民众的拥戴。
帝尧继位之初,天文历法还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就根据老师无当圣母的指点。
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又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帝尧到退位时,与众臣子商议继任者人选,众大臣都推举舜。
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自幼拜龟灵圣母为师,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在二十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人族中为人称扬。
于是帝尧便令人将舜找来,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女儿那里旁敲侧击,考察舜的品性。
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帝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禅位于舜。
帝舜即位后,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帝舜见尧议事会得成员有鲧、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彼此之间无具体分工。
舜根据各人所长,分别委以不同职务:鲧担任司空,主平水土;后稷主持农业,播种百谷;契为司徙,掌管教化;皋陶为司法官,掌刑;倕为共工,主管手工业;益为虞官,掌山林原隰的草木鸟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典礼;夔为曲乐,负责教育贵族子弟;龙为纳言,专门传达舜的命令和转达下情。
帝舜还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有成绩者加以提拔,不称职者予以撤换。舜设官分职,使官员职守分明,办事效率提高,百业由此兴旺。
帝舜后期,洪荒突发大水,人民苦不堪言,帝尧询问一众大臣道:“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众臣皆曰非鲧不可治,帝尧点头应允,让鲧去治理洪水。
鲧知道帝尧命自己治理水患后笑道:“若欲治好水患却是举手之劳,尧实是大材小用。”众人皆笑之。
鲧自到任后便领着众人开始治理水患,那鲧却是只知堵不知疏,东边有水便堵东边,西边有水便堵西边,如此这般东堵西决。此堵彼溢,鲧忙碌了九年也不曾将水患治理。
帝舜亲自到鲧治水的地方去考察,发现鲧治水不力,便将鲧斩杀于羽山,以惩罚他没有治理好水患,并接受众人的建议,派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理水患。
禹为鲧之子,姓姒氏,又名文命,字高密。生于西羌,后随父迁徙于崇,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大禹在得到任命后,便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视察河道,召集天下百姓前来协助。他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并且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心没进去探望。
大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逢山开山,遇洼筑堤,要将洪水引入大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可大禹要面对的不仅是洪水和高山,更有伴随大水而来各种精怪。